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打包8套)新人教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打包8套新人教版.zip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打包8套新人教版.zip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1新人教版201807253156.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2新人教版201807253157.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3新人教版201807253158.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4新人教版201807253159.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5新人教版201807253160.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6新人教版201807253161.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7新人教版201807253162.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8新人教版201807253163.doc
  • 全部
    •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1新人教版201807253156.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2新人教版201807253157.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3新人教版201807253158.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4新人教版201807253159.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5新人教版201807253160.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6新人教版201807253161.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7新人教版201807253162.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8新人教版201807253163.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练案(1)一、选择题1、(2017·青岛二模,24)西欧中世纪, “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众多大领主分封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的管辖。类似的情形,在我国西周时期( )A.可能出现,周天子通过层层分封间接控制天下B.可能出现,地方百姓只服从自己宗族长的管理C.不可能出现,周天子对臣属具有绝对的控制权D.不可能出现,周天子与臣属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答案 A解析 由于周天子是通过层层分封间接控制天下,所以使得西周时期也有可能出现类似中世纪西欧那种众多大领主分封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管辖的现象,故 A 项正确。链接--(2018·北京朝阳模拟)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实物是重要的史料。下图器物可以佐证的是( ) 何尊:成王时期 约公元前 11 世纪, 何姓贵族所制。尊内底铸有 122 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A.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B.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实现C.第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D.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解析:选 D 根据材料“约公元前 11 世纪” “成王” ,尚未实现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确立),故 A 项错误;大一统不仅是地域上的统一,更是思想、文化、经济的统一,秦朝是第一个大一统国家,商周时期尚未实现大一统,故 B 项错误;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故 C 项错误;根据成王与时间判断是周朝, “宅兹中国”中国一词,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突出王的地位,故 D 项正确。2、(2018·温州“十五校联合体”联考)研读《美国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表》(如下)该表所反映的政治制度( )地方权力 中央与地方重合的权力 中央权力2调控州内贸易;设立公共教育体制;制定地方性法规等保证税收、健康及公共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等调控州际及对外贸易、宣战、发行货币等A.体现了中央集权原则B.协调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C.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D.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解析:选 C 通过材料表格得知,所讲政治制度是美国的联邦制,在该制度之下,联邦政府虽然保留了较大的政治权力,但各州依旧维持了较大的地方自治权,这并非是一种中央集权原则,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大小州关系的提及,故 B 项错误;联邦制是取代邦联制的政治制度,它的创立改变了邦联的松散状态和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故 C 项正确;种族歧视在材料中并没有相关提及,故 D 项错误。3、.(2018·龙岩调研,26)唐代有“出将入相”的惯例,人们认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宋代民间则流行“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宋人认为“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这表明( )A.唐朝的大多数官员来源于武将B.宋代文化相对于唐代更为发达C.社会观念与政治环境关系密切D.科举制度提高了文人社会地位答案 C解析 唐代的官员大多来源于武将没有史实依据,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宋代重文轻武,不能表明宋代文化比唐代发达,故 B 项错误;唐代在边疆设立节度使,故社会上对武将更重视,而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制度,重文轻武,导致社会上文臣地位高于武将的现象,故 C 项正确;隋唐开始实行科举制,故 D 项不是导致材料现象的原因,故 D 项错误。链接--下图反映的是台湾第一个返乡探亲团于 1988 年 1 月抵达北京时手持的小旗子和穿的夹克。这些材料反映了当时( )A.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B.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C.海峡两岸接受“一国两制”构想D.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解析:选 A 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是 1987 年台湾当局被迫允许民众回大陆探亲,因此才有 1988 年台湾返乡探亲团到达北京,故 A 项正确;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3是在 1992 年,故 B 项错误;“一国两制”台湾并没有接受,故 C 项错误;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是在 2008 年,故 D 项错误。4、(2018·安徽江南十校模拟)下图可以用来说明(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B.传统农业精耕细作C.中国农业独立发展 D.生产工具不断创新解析:选 B 材料图片是一幅牛拉播种图,仅这种现象不能说明其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状态,故 A 项错误;通过在有限的土地上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属于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故B 项正确;材料的牛拉播种图描述的是一种生产状态,不能体现农业是否独立发展,故 C项错误;图片显示的播种工具早在西汉时已经出现,后一直沿用,无法体现“不断创新” ,故 D 项错误。5、下面框内所叙内容是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 )评论一:中国人民抗日史的第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的抵抗。评论二:是由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等在内的不同“社会势力”组成的一个统一战线领导和参加的革命运动。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B.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C.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D.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历程答案 B解析 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与材料中“由中国的工人阶级”不符,直到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才登上政治舞台,故 A 项错误;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故 B 项正确;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是北伐战争而非五四运动,故 C 项错误;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历程是九一八事变,与材料中“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的抵抗”不符,故 D 项错误。链接--(2018·桂林、崇左调研)上海轮船招商局筹建时,商人入股并不踊跃,清政府拨款 20 万串钱以“示信于众商” 。此后,招商局还获得了清政府的大量缓付利息的借款,以及减免部分税费的优待。这反映出( )A.洋务运动由求强向求富的过渡B.清朝官员贪腐阻滞工商业发展C.洋务运动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D.政府与民间资本激烈争夺利税4解析:选 A 轮船招商局属于民用工业,清政府鼓励民间资本入股,体现了由自强到求富的转变,故 A 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清朝官员的贪腐,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洋务运动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的相关信息,故 C 项错误;材料表达了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减免部分税费” ,故 D 项错误。6、(2018·河南八市联考)二战以来,联合国及其相关组织与机构所确定的规范、原则、制度己经日益成为衡量世界各国政府以及国际行为主体的政策与行为的合法性依据。其主要原因在于( )A.联合国是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国际组织B.经济全球化促进国际关系制度化C.世界经济形成多极化的国际格局D.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解析:选 B 联合国是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国际组织是对联合国的国际地位的表述,不是材料中联合国影响力大的主要原因,故 A 项错误;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求国际关系规范化、体制化,故 B 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联合国的原则和制度成为各国的合法依据,是全球化的表现,与世界经济的多极化不符,故 C 项错误;政治多极化趋势是指影响国际的政治力量多,与材料中各国以联合国的规范原则为法律依据不符,故 D 项错误。7、(2017·安徽江南十校二模,32)在西方古代史著作中, “辉煌属于希腊!” “宏伟归于罗马!”这样的赞美屡见不鲜。这主要说明( )A.古代希腊精神文化领域成就辉煌B.古代罗马较为注重实际,崇尚秩序C.西方人对古希腊罗马文明无法释怀D.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答案 D解析 “辉煌属于希腊!” “宏伟归于罗马!”体现了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起源性和影响深刻,故 D 项正确。链接--(2018·莆田模拟)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汉代,董仲舒强调“委身致命” 、 “善皆归君,恶皆归于臣” 。这种对君臣关系认识的变化表明,汉代儒学( )A.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B.与先秦儒学有着本质的区别C.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D.是对先秦儒学的取舍与创新解析:选 D “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 ,这一点仅根据材料无从获得相关信息,故 A 项错误;很明显,董仲舒的理论是对孔子君臣论的一种继承和发展而非有本质区别,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看出,董仲舒的理论明显是对孟子君臣论的一种颠覆而非继承,故 C 项错误;一方面,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是对孔子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另一方面,其理5论又是对孟子思想的彻底否定与颠覆,故 D 项正确。8、(2018·潜江模拟)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上第一次发出“振兴中华”的号召;不久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变法维新运动,也提出振兴中国的问题;后来,义和团运动中农民爱国英雄们也提出“振兴中国”的口号。这表明( )A.民族意识开始不断觉醒 B.革命纲领内容具有继承性C.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 D.推翻清政府成为大势所趋解析:选 C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民族意识不断觉醒,因此 19 世纪末民族意识已经觉醒而不是开始,故 A 项错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是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与农民阶级的革命纲领不同,因此不具有继承性,故 B 项错误;19 世纪末,资产阶级与农民阶级都提出了“振兴中国”的口号,表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故 C 项正确;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并不是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2017·天津卷·14)(2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经济发展。1953~1973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为3.5%,英国 3.0%,法国 5.2%,联邦德国 5.9%,日本 9.8%等。——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1)材料反映了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如何?(4 分)它们依据的经济理论及其具体内容是什么?(6 分)材料二 从 1973 年 11 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跌,工业、金融和贸易公司的破产具有普遍性。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到 1975 年底,达1 850 万人。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 7.4%,日本 18.9%,联邦德国12.7%,法国 26%,英国 19.1%,意大利 24.6%。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危机的表现与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不同。(4 分)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 分)试分析材料一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为何不能解决“滞胀”问题。(4 分)(3)综上,你对经济政策及经济理论有何认识?(4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状况,从材料一“1953~1973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为 3.5%,英国 3.0%,法国 5.2%,联邦德国 5.9%,日本9.8%等” ,可总结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是经济高速增长;第二小问理论和内容,从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可知它们依据的经济理论是主张通过增加需求拉动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结合6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国家干预经济的史实,总结其具体内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通过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第(2)问第一小问不同,从材料二“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 ,结合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表现,可知二者的不同是 70 年代物价上涨,30 年代物价下跌; 第二小问原因,结合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可知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第三小问原因,材料一涉及的是凯恩斯主义,具体主张是国家干预经济,结合 70 年代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的“滞胀”危机,可知国家干预经济政策若解决其中任一危机表现,都必然会加剧另一种危机的状况,故材料一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不能解决“滞胀”问题的原因是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剧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则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扩大失业人数。第(3)问结合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促进经济发展,和面对 70 年代经济危机失灵的史实,可知对经济政策及经济理论的认识是经济政策或理论需根据实际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答案:(1)状况:经济高速增长。(4 分)理论:凯恩斯主义。(2 分)内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通过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4 分)(2)不同:70 年代物价上涨,30 年代物价下跌。(4 分)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3 分)理由: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剧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则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扩大失业人数。(4 分)(3)认识:凯恩斯主义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当经济出现新问题时又无法予以解决。因此,经济政策或理论需根据实际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4 分)1练案(2)一、选择题1、(2017·淄博三模,24)公元前 651 年,齐国召集葵丘之会,确定诸侯国间不得筑堤防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这反映了当时齐国( )A.试图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积极推行孟子仁政思想C.努力获得诸侯国的支持D.取代周王室的共主地位答案 C解析 春秋时期还没有出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 A 项错误;孟子仁政思想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是一种民本思想,材料中没有这方面的信息,且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中齐国的做法主要是为了获得诸侯国的支持,以便周王承认齐国为合法霸主,故 C 项正确;齐国要求周王承认齐国为合法霸主,不是要取代周王室的共主地位,故 D 项错误。链接--公元前 323 年,魏国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并带动了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这一事件( )A.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 B.推动了诸侯变法改革C.否定了嫡长子继承制 D.动摇了王位世袭传统解析:选 A 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并带动了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说明原由周天子封王的分封制的崩溃,故 A 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各国国君称王,不能体现各国是否变法,故 B 项错误;“五国相王”不涉及王位的继承问题,故 C 项错误;“五国相王”与王位世袭无关,故 D 项错误。2、(2018·邯郸摸底)英国在 1867 年扩大选举权后,仍旧只有不到一半的成年男性居民获得这种权利。而德意志在帝国成立的 1871 年就有一半的民众参加了议会选举。这显示出德国( )A.政治民主化水平远远高于英国B.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C.政治民主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D.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解析:选 C 德意志帝国专制主义突出,而材料中“选举权”不能说明整个政治民主化水平,故 A 项错误;材料中“选举权”不等于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帝国成立的 1871 年就有一半的民众参加了议会选举”超过英国“只有不到一半的成年男性居民获得这种权利” ,表明在政治民主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故 C 项正确;德意志帝国的国家权力中心是皇帝而非议会,故 D 项错误。3、(2017·日照三模,25)宋代所有的敕书都以皇帝的名义颁发,经宰相副署,由宰相机构发布,才能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法令。这表明( )2A.丞相权力不断遭到削弱B.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C.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D.丞相权力已经超过皇帝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不难看出,宋代的宰相仍具有较大的权力且材料体现不出其权势变化与渐进性,故 A 项错误;宰相并不代表整个士大夫群体,故 B 项错误;“宰相权力已经超过皇帝” ,这属于明显的史实谬误,纵观整个封建王朝,相权都没有凌驾于皇权之上,故 D项错误。链接--19 世纪初的英国,无产阶级把机器当成了攻击的直接目标。相传卢德是捣毁机器的首创者,因而破坏机器的运动就被称为“卢德运动” 。导致“卢德运动”出现的原因是( )A.工人阶级有了先进理论的指导 B.电力的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C.劳动力相对过剩导致工人失业 D.工业革命导致生产能力过剩解析:选 C 19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并成为工人运动的先进指导理论,而 19 世纪初马克思主义还未诞生,故 A 项错误;19 世纪初还未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故还没有电力及其广泛运用,故 B 项错误;劳动力相对过剩导致工人失业,激化劳资矛盾,因此导致工人破坏机器运动的出现,故 C 项正确;D 项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而不是工人破坏机器运动,故 D 项错误。4、读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由此可以推知( ) 省份 地点 铁器物种类四川 绵阳 斧、锸、锛四川 荥经 铁锄、曲炳刀、削刀重庆 巫山 铁犁铧、长釺形器、铁削重庆 涪陵 铁斧、铁锯、刻刀重庆 云阳 铁削、铁锄A.西南农业已逐步实现精耕细作 B.铁器成为西南主要生产工具C.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 D.西南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解析:选 C 铁犁牛耕只是古代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下主要的生产工具和农业动力,仅仅铁器的广泛分布也并不意味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实现,故 A 项错误;材料图表所展示的只是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而非比例表,所以仅仅依据该表格难以推断铁器是否成为西南地区主要的生产工具,故 B 项错误;通过材料图表不难看出,铁器于东汉末年在西南地区的分布已经比较广泛,故 C 项正确;西南地区铁器的广泛分布并不意味着该地区的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二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故 D 项错误。5、20 世纪 20 年代,部分教会学校出现退学潮,学生喊出了“与其为奴,勿宁退学”的口号,纷纷离校,广州圣三一学生还组成退学团。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A.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B.民权主义运动的兴起C.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答案 C解析 实业救国思潮,是中国近代史上主张以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退学并非因为创办实业,与其无关,故 A 项错误;民权主义偏重于争取民主权利,与材料“教会学校出现退学潮”民族矛盾不符,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教会学校” “与其为奴,勿宁退学”可知,为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所以受到了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故 C 项正确;根据材料“20 世纪 20 年代” “广州”等信息可知,并非日本势力范围(东北、山东一带),故 D 项错误。链接--(2018·宿迁模拟)1946 年 11 月,广州市举办了一场集体婚礼,由市长证婚。参加者除要取得“婚姻注册许可证”外,还要增加合格医生开具的健康检查证明书。举行仪式时,男穿蓝布中山装,女穿长袖全白旗袍,并手持花球一束。这表明( )A.广州人民观念先进 B.婚姻习俗逐渐简约文明C.政府操控婚姻习俗 D.中国婚俗已经完全西化解析:选 B 材料中这次婚礼是集体婚礼,有市长作为证婚人,参加者要有婚姻注册许可证和健康检查证明书,举行仪式时男穿中山装,女穿旗袍并手持花球,说明当时的婚姻习俗受到西方的影响,由繁琐愚昧走向简约文明,材料表明婚姻习俗受到西方的影响并不能表明广州人民观念先进,故 A 项错误;婚姻习俗逐渐简约文明符合题意,故 B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婚姻习俗发生的变化,不能体现政府操控婚姻习俗,故 C 项错误;当时中国的婚姻习俗受到西方的影响不代表完全西化,而且中山装和改良旗袍也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故 D 项错误。6、(2018·宣城调研)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截止 2015 年 6 月 30 日,WTO 已受理了 496起贸易争端案件,平均毎年受理 25 起,这远远多于 GATT 存续 47 年间的受案量。这从一个方面表明( )A.WTO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得到认可B.经济全球化道路艰难曲折C.国际贸易体系已走上法制化正轨D.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解析:选 A 从 WTO 与 GATT 受理贸易争端案件数量的比较可以看出,WTO 比较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所以本题选择 A 选项。B 选项没有体现出对比的内容;C 选项说法过于绝对;D选项错误,材料与贸易保护无关。7、(2018·泸州高考冲刺诊断,32)雅典人有这样一种观念:既然每个公民都是自由的,那么任何人就不应受他人统治;人人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为此,雅典城邦( )A.轮番而治,抽签担任一定官职B.制约权力,制定陶片放逐法C.实行法治,树立法律至上意识4D.设置机构,培养公民意识答案 A解析 材料表明雅典民主为公民民主,人人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轮番而治的特点,故 A 项正确;制约权力主要针对统治者,故 B 项错误;实行法治对所有人适用,但不能说明人人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故 C 项错误;设置机构,培养公民意识能够体现公民民主,不能体现人人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故 D 项错误。链接--(2018· 临汾模拟)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 ,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 )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 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解析:选 A 根据材料“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 ”,结合所学,随着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思想领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故 A 项正确。8、(2018·揭阳质检)1907 年初,梁启超发表文章称:“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也。 ”同时,梁启超组织的政闻社也致电清政府的“宪政编查馆” ,提出限期 3 年召开国会的主张。该材料表明梁启超( )A.积极宣传和领导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B.支持和配合资产阶级革命运动C.希望政府速行立宪,抵制革命D.支持立宪运动,反对清朝统治解析:选 C 材料未体现梁启超领导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故 A 项错误;据材料中“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可以看出梁启超反对资产阶级革命,故 B 项错误;据材料中“梁启超组织的政闻社也致电清政府的‘宪政编查馆’ ”可以看出他希望政府速行立宪,抵制革命,故 C 项正确;梁启超反对清政府说法错误,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明〕张燧《千百年眼》材料二 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5——据钱穆《秦汉史》整理材料三 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1)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8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王国对中央构成哪些方面的威胁?汉代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9 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8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可知“封建”是指周朝的分封制;第二小问,从“列国擅威命于下……以至于移祚”中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逐一归纳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府,说明分封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省略号后的信息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总体上反映了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答案:(1)封建: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弊端:地方权力过大,中央难以控制。(8分)(2)威胁:经济上,诸侯王铸造钱币,实施商品专卖,严重扰乱国家的经济秩序,影响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政治上,诸侯王发展个人势力,借以对抗中央,严重威胁中央集权。(6 分)问题:分封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郡县制是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3 分)(3)影响: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趋势: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逐渐趋于多层次;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加强。(8 分)1练案(3)一、选择题1、(2018·全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一,24)西周初年兼并无数,封建制度遂发生大变革。分封同宗以树屏藩,授土勋旧以拓疆域。材料表明“封建制度”( )A.有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的矛盾B.推动了西周政治文化的传播C.是西周稳固统治的重要途径D.加速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答案 C解析 材料主要表明的是分封制在拓疆开土方面的作用,A 项错误;材料中“以树屏藩” “以拓疆域” ,未涉及文化的传播,故 B 项错误;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与材料中“以树屏藩” “以拓疆域”相符,故 C 项正确;“大一统”局面形成于秦汉时期,D 项错误。链接--(2018·珠海模拟)在西周《盠驹尊》铭文中,有贵族自称是周天子的“旧宗小子” ,在“对扬”天子的宠遇时说:“万年保我万宗!”在《盠方彝》铭文中又说:“万年保我万邦。 ”据此可知( )A.宗法关系已成为西周执政基础B.血缘关系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性C.宗法与分封制度间的紧密关系D.家国同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解析:选 D 据材料可得周天子的同族人把政治关系和宗法关系视为一体,A 项在材料无体现,故 A 项错误;血缘关系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在材料不涉及,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可得“万宗”是宗法制下的宗法血缘关系, “万邦”是分封制下的政治关系,反映了西周国家体制与宗法关系密切结合,是宗统和君统合二为一,C 项不能反映材料的主旨,故 C 项错误;据材料“万年保我万宗” “万年保我万邦”可得西周统治者把宗法关系和君臣关系结合在一起,即家国同构的诉求,故 D 项正确。2、(2018·青岛模拟)19 世纪初,在中国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 100 文。19 世纪 20 年代,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 1200 文。到道光 19 年(1839 年)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 1600 文。上述现象出现是因为( )A.实行闭关锁国,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B.农耕经济发达,对铜钱的需求量增大C.中国被迫开埠,棉纺织品大量输入D.鸦片大量走私,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解析:选 D 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和闭关锁国都不会造成近代前夜的清政府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内出现如此规模的银贵钱贱,故 A 项错误;农耕经济的发展程度对白银与铜钱兑换率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 B 项错误;鸦片战争爆发于 1840 年,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为2了扭转长期以来的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殖民者转而通过向中国走私鸦片来改变自己贸易的不利地位,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并出现了银贵铜贱的现象,故 D 项正确。3、(2018·常州模拟)马克思认为, “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 ”这段材料表明( )A.巴黎公社的出现不是历史必然 B.法国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C.工业革命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 D.巴黎公社实行无产阶级的专政解析:选 A 根据材料“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可以看出巴黎公社的出现并不是历史的必然,故 A 项正确;材料中的“只能”说明法国并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故 B 项错误;材料与工业革命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与巴黎公社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无关,故 D 项错误。4、(2018·哈师大附中模拟)乌青镇(乌镇)南北各与钱塘江和太湖相通,又与京杭大运河相贯连。明成化、弘治年间, “宛然府城气象” ,清乾隆朝乌镇“升平既久,户口日繁” ,成为江南市镇中人口最多的大市镇之一。乌镇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A.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C.纺织业发展最迅速 D.政府赋税重要来源地解析:选 A 据材料“乌青镇(乌镇)南北各与钱塘江和太湖相通,又与京杭大运河相贯连”得知乌镇的交通地理位置优越,结合明清时期长途贩运贸易发达,促使乌镇商品经济发展,人口增多,故 A 项正确;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在材料无体现,故 B 项错误;纺织业发展最迅速在材料无体现,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乌镇发展的主要条件,政府赋税重要来源地在材料无体现,故 D 项错误。5、(2017·郑州三模,29)孙中山在 1920 年《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中说:“自北京大学学生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倡导……此种新文化运动,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 ”由材料可推断出孙中山此番言论的意图是( )A.强调国民党应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B.要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C.要进行彻底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D.借鉴五四经验调整革命策略和方法答案 D解析 材料体现不出要求国民党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纲领的内容,故 A 项错误;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 1924 年出现的三大政策的内容,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彻底反封建的内容,故 C 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孙中山借鉴五四运动对青年人革新思想的积极影响,号召国民党进行适当的革新调整,故 D 项正确。链接--(2018·泉州高考适应性练习)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 ”它反映了( )3A.小农经济封闭性的要求 B.工业化水平高的要求C.农业必须走合作化道路 D.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解析:选 C 题目中新中国成立初期, “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说明当时的小农经济的分散经营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即农业必须走合作化道路,农业合作化正是为了克服小农经济的分散经营的弊端,故 A 项错误;当时的中国工业化水平很低,农业合作化也是为了配合发展工业的需要,故 B 项错误;农业必须走合作化道路符合题意,故 C 项正确;建国初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还没有实行市场经济,故 D 项错误。6、(2018·舒城模拟)经济学家佛利民认为,胡佛所实行的联邦储备政策窒息货币供应,以及其它政府干涉的政策,造成一种市场依赖着政府行动的环境,使得原本只是一次过眼云烟的衰退,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重大灾难。这一观点( )A.认为胡佛政府的经济干预使危机进一步深化B.强调胡佛的经济干预程度有待深化C.主张胡佛政府应该承担起经济干预的责任D.认为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剧了危机解析:选 A 材料“使得原本只是一次过眼云烟的衰退,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重大灾难”可知,佛利民认为胡佛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使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错误。7、(2018·衡水模拟)王阳明认为:“凡看经书,要在致吾之良知。取其有益于学而已,则千经万典,颠倒纵横,皆为我之所用” 。据此,王阳明( )A.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目的B.指出发现良知的主要途径C.认为儒学可激发内在情感D.主张用儒学经典指导实践解析:选 A 根据材料“王阳明认为:‘凡看经书,要在致吾之良知’ ”可知,王阳明认为学习经书等儒家经典的目的就在于“致良知” ,故 A 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指出发现良知的主要途径,故 B 项错误;“认为儒学可激发内在情感” ,这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 C 项错误;“实践”问题题干材料并没有提及,故 D 项错误。8、(2018·黄山模拟)1920 年,陈独秀认为:“上海社会若不用猛力来改造一下……什么爱国、共和、解放、新思潮、新文化等一切新流行的名词,一到上海便仅仅做了香烟公司、药房、书贾、彩票行的利器” 。这说明( )A.民族资本主义与新文化运动相互促进B.近代社会发展要以彻底的思想改造为前提C.新文化运动在上海并未引起充分关注D.推翻资产阶级专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任务解析:选 B 陈独秀认为,如果没有思想方面的解放与改造,政治要求便只能沦为经济的附庸,这里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而非其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故 A 项错误;4没有思想解放作为前提,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将无从谈起,故 B 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在上海的关注度,材料中并没有相应的体现,陈独秀强调仅是其重要性而已,故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到革命的问题,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2018·贵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演变简表阶段 演变萌芽于战国 理论:韩非子中央集权的理论建立于秦朝①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 ;②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于西汉①实行刺史制度;②颁布“推恩令” ,解决王国问题;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善于隋唐 ①实行三省六部制;②创立和完善科举制加强于北宋①解除禁军将领的调兵权,实行更戍法;建立禁军;②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政、军、财权;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新发展于元朝①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②实行行省制度空前强化于明清①明朝废丞相,相权分六部,地方设三司分权;②清朝前期:设南书房,后设军机处;③八股取士衰败于晚清①国门洞开,政治、经济主权逐步沦丧;②鸦片战争后,新的经济成分出现分析说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及其衰败原因。解析:首先提炼观点,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被废。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分权不断被削弱;其次,结合表格中信息,从政治和经济、思想文化方面论证是如何一步步实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最后,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衰落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西方列强的入侵。答案:趋势:不断调整皇帝和中央各部门的关系,对中央行政机构调整、改革;强化监察制度;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不断调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权的关系,由中央直接任免地方官吏;不断加强对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改革,分散地方政权的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创立和完善选官用人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用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打破门阀世族对官府与政权的垄断与威胁,加强人才的社5会流动,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以儒学作为官吏选拔、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儒学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思想基础。(8 分)原因:西方列强入侵,统治危机加剧;西学东渐的影响;封建经济逐渐瓦解,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人民革命的打击,资产阶级的改革和革命的冲击等。(4 分)1练案(4)一、选择题1、(2017·汕头高三模拟)北宋副宰相张方平在论及地方武职官员任职状况时感叹说:“地形山川未及知,军员仕伍未及识,吏民士俗未及谙,已复去(再度离任)矣!”材料表明当时( )A.事权分割导致宰相无所事事B.重文轻武造成武将碌碌无为C.强干弱枝致使人事变动频繁D.中央集权强化终结地方分裂答案 C解析 材料涉及的主体是“地方武职官员” ,与宰相无关,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武将碌碌无为的原因是调任太频繁,而不是重文轻武,故 B 项错误;北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强干弱枝政策,抽调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同时频繁调任地方武职官员,以防止地方割据,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地方武职官员任职状况,不能说明终结地方分裂,故 D 项错误。链接--(2018·湖北荆、荆、襄、宜联考)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秦朝建立后,面对空前扩大的统治区域,却采用了郡县制。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B.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C.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D.保证了专制皇权的强化解析:选 C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区别在于管理体制的不同,与行政区域划分关系不大,故 A 项错误;郡县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故 B 项错误;分封制下地方官员世袭产生,而郡县的主要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故 C 项正确;郡县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加强中央集权,并不能保证专制皇权的强化,故 D 项错误。2、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简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旅程B.清政府己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C.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D.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解析:选 D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故 A 项错误;鸦片战2争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清政府没有彻底放弃,故 B 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表明清政府外交衙门的建立是被动的,故 C 项错误;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个名称上看,衙门体现了封建性,总理各国事务体现了殖民地的特征,故 D 项正确。3、(2018·梅州模拟)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 74 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推翻专制统治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解析:选 B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 “群众的迫切需要”不再是要求推翻专制统治,故 A 项错误;据材料“群众的迫切需要”可知,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不顾人民死活,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故 B 项正确;二月革命后,掌握实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 C 项错误;临时政府在前线出击遭到惨败,引发人民不满,故 D 项错误。4、(2018·宁德模拟)有西方学者指出:“政府权力扩展,新的理念使得政治变成了更为复杂的事情,信仰发生了变化,科学开始成为近代西方社会生活的核心,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上尚属首次。 ”该学者所说的这些变革出现的深刻社会背景是( )A.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宗教权威地位的不断动摇C.启蒙运动思想的迅速传播 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解析:选 D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是指文艺复兴,与这些变革出现无关,故 A 项错误;宗教权威地位的不断动摇与科学的发展有关,与“政府权力扩展,新的理念使得政治变成了更为复杂的事情”无关,故 B 项错误;启蒙运动思想的迅速传播仅与“政府权力扩展,新的理念使得政治变成了更为复杂的事情”有关,故 C 项错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使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了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近代科学的发展,故 D 项正确。5、(2017·衡阳十校高考调研冲刺预测五,31)古代雅典设有很多警奴,每当公民大会的日子,警奴就用浸过湿漆的鞭子将公民赶往公民大会会场。据此可知( )A.公民大会参与者众多B.公民的权利受到限制C.公民消极对抗执政者D.雅典民主具有强制性答案 D解析 材料中警奴用浸过湿漆的鞭子将公民赶往公民大会会场,说明强制要求公民参与公民大会,故雅典民主具有强制性,故 D 项正确。3链接--(2018·长春模拟)下表为“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统计,据此可知( ) 部门 工业建设 交通通讯 农业水利 文教卫生 所占比例 58.2% 19.2% 7.6% 7.2% A. “一五”计划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国家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C. “一五”计划使得民生得到重大改善D.国家建立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解析:选 B 材料仅是“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财政支出,而不能显示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故 A 项错误;材料可以看出工业建设的比例高,体现了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故 B 项正确;“一五”计划使民生得到改善,但并不是重大改善,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国家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体现不出高度集中,故 D 项错误。6、苏联制定“二五”计划时,规定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 0.97 倍、1.4倍、1 倍。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重、轻、农投资分別增长了 1.4 倍、1 倍、0.54 倍。这说明( )A.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愿望强烈C.经济危机严重影响苏联经济D.个人崇拜左右国家经济体制解析:选 B 据材料可知苏联“二五”计划时,试图纠正农轻重的比例失调问题, “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其原因,不是差异的说明,故排除 A 项;题干中的差异,反映了对重工业的重视,由此看出苏联实现工业化的强烈愿望,故 B 项正确;苏联“二五”计划发生在 1933-1937 年,到 1937 年,苏联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故排除 C 项;“个人崇拜”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 D 项。7、(2018· 惠州模拟)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明理的经(儒家经典)和用来记事的史(史书)关系密切。宋代以来,理学家提出“经本史末” 、 “经先史后” 的主张,即经学是史学的前提和根据,史学只是经学的外在表现。明末以来以章学诚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六经皆史” ,认为道不离器,理不离事,反对离事言理。这种变化反映了( )A.程朱理学进一步发展 B.理学的空谈受到批判C.理学为史学服务 D.早期民主思想开始产生解析:选 B 根据材料,以章学诚为首的明末史学家是在批判昔日的传统理学史观而非对其进一步发展,故 A 项错误;章学诚等史学家认为“道不离器,理不离事,反对离事言理” ,这很明显就是对程朱理学空谈性的一种变相批判,故 B 项正确;材料论及的仅是经学和史学的关系,而“理学为史学服务”则明显属于一种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 C 项错误;章学诚的史学思想与早期民主思想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也不能成为早期民主思想开始产生的标志,故 D 项错误。8、(2018·湖南十三校联考)1918 年底到 1919 年 4 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4度肯定态度;但 1919 年 4 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国人对学习西方的深刻反思B.巴黎和会一度给国人获得世界强国地位的希望C.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抗争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解析:选 A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国人对学习西方的深刻反思,对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认识使得国人开始由向西方学习到转而“以俄为师” ,关注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故 A项正确;B 项不能解释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迅速流行,故错误;“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 ,不能据此推断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救亡图存的指导思想,故 C 项错误;D 项不能解释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迅速流行,故错误。二、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或者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 ——恩格斯《论历史规律》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行动的目的与结果”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首先明确材料的指向,拟定题目。行动的目的与结果可能相符,也可能不相符,材料给出的是不相符的,又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结果没有达到目的;一种是起初似乎达到目的,最终却没有达到目的。其次运用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说明,明确知识范围是世界史,古代、近代和现代都可以。必须选取符合行动的目的与结果不同的史实,如以行动的目的与结果起初相符,最后背离为论题,可选取绥靖政策,英法等国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在最初起到了安抚法西斯势力、避免战争的目的,但却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最后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由史实叙述推导出结论。答案:评分说明: 分值 要求 10~12①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②能够引用 1-2 个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7~9①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②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 4~6 ①所拟论题基本符合要求,指向较明确; 5②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 0~3①所拟论题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 ②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 示例: 论题:行动的目的与结果的背离 (2 分)1918-1920 年苏俄国内战争时期,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新生的政权,同时为了实现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苏维埃政府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打击了国内外敌人,捍卫了苏维埃政权。但战争结束后,这一政策导致了 1921 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8 分)可见,在战争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部分实现了预期目标。但战争结束后,这一政策实施的结果与目的出现了背离。(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