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互联网区域差异的时空分析.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57936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互联网区域差异的时空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互联网区域差异的时空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互联网区域差异的时空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互联网区域差异的时空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互联网区域差异的时空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互联网区域差异的时空分析第 25 卷第 4 期2006 年 7 月地理科学进展PR0GRESSINGE0GRAPHYVol_25.No.4July,2006中国互联网区域差异的时空分析刘桂芳(河南大学中澳地理信息分析与应用研究所,开封 475004)摘要:本文将中国互联网域名地区分布数据与图形数据结合 .运用相关分析,Lorenz 曲线和区位熵等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上探讨了中国互联网分布的区域差异.通过分析认为:(1)中国互联网发展水平从东到西呈阶梯状分布.(2)发展水平高的区域与发展水平低的区域差距较大.(3)东部地区和中部,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在拉大.但全国各地区差异基本保持不变.(4)东

2、部地区互联网发展速度加快,中部地区发展缓慢,西部地区步履艰难.(5)互联网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关键词:中国互联网;区域差异;时空分析中图分类号:K901;K901.61 引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学者包括地理学者进行研究.国外地理学者一方面就互联网对地理学发展的挑战,网络空间的内涵,网络空间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理论探讨:一方面就互联网发展的区域差异 .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诸多实证研究.其研究大多集中在城乡之间,国家之间.国内地理学界对互联网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较少.大多是对国外理论研究的综述与引进,也有少数学者对互联网发展的空间影响进

3、行了理论探讨.就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区域差异来看,有刘卫东,胡鞍钢,汪如渊,刘文新等学者做过一些研究.但其研究大多仅限于空间维方面的探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信息产业的迅速扩大,使中国互联网数量激增.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止到 2005 年 6 月 30 日,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已达 4560 万台,上网用户总数突破 1 亿,为 1.03 亿人,其中宽带上网的人数增长迅猛,首次超过了网民的一半,CN 下注册的域名总数高速增长.达到 62.2 万.中国迈入信息化社会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但同时中国区域信息化的差异也进一步暴露出来.并日益加剧.网民数量,域名数和网站数的地区分布都极不平衡,地区之间的

4、“数字鸿沟“ 非常明显.基于此 ,本文收集了 1999 年到2005 年期间 7 个年份的中国互联网数据,运用相关分析,Lorenz 曲线和区位熵等方法,对中国互联网区域差异从时间上和空间上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互联网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依存关系收稿日期:200602;修订日期:200606.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一试点项目资助 (编号:2003DEA2C010).作者简介:刘桂(1970 一),女,河南新乡人,汉族,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E-mail:kf_guif163.eom4 期刘桂芳:中国互联网区域差异的时空分析 1092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信息

5、中心 fCNNIC)发布了从 1997 年到 2005 年历年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提供了我国 Internet 上网计算机数, 用户人数,用户分布,信息流量分布,域名注册等方面的统计信息,因此,中国互联网的数据主要从这方面获得要反映一个地区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可以从互联网基础设施,应用规模,利用程度以及利用效果等多个不同角度,利用多个不同的指标来测定.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5N)中的有关数据,计算可知反映一个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的三个主要指标(网民占人口数比例,CN 下注册的域名数量占全国域名总数的比重,和 WWW 站点数量

6、占全国站点总数的比重)之间存在高度线性相关,因此.为了便于计算.本文只采用了从 1999 年到 2005 年 7 年期间中国互联网 CN 下注册的域名地区数量,该数据基本代表了中国互联网区域发展水平和中国区域信息化程度的差异CNNIC 每年在 1 月(截止日期当年 12 月 31 日)和 7 月(截止日期当年 6 月 30 日)提供两次报告,由于不需要过于频繁的统计数据,故只选择 7 月的报告作为年度数据值得指出的是.从 2002 年 1 月起,CNNIC 在 CN 下注册的域名地区数量中剔除了EDU的域名,这对于域名地区总量有影响.但是,本文所作的分析只关注中国互联网区域的相对差异.故影响不

7、大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有自己的地区域名(HK,TW和 MO),它们在 CN 下注册的域名地区数量不能反映出该地区的互联网络发展水平,为了减少干扰,在地区名单中剔除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澳门特别行政区.319992005 年中国互联网分布的时空差异3.1 中国互联网空间格局19992005 年中国互联网分布的空间格局十分相似.现以 2002 年的分布为例.空间格局大致有如下分布特征(如图 1 所示)3.1.1 从东到西互联网发展水平逐渐降低从图 1 可以很明显看出.从东到西由黑一灰一白,亮度逐渐增加,域名数量从 38658的高水平逐步下降到 130 的低水平:

8、从东到西下降趋势十分明显 .互联网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和互联网发展水平低的区域数目基本持平但是单个区域拥有的域名数量差异极大如处于极端高水平的北京地区,域名数量就占了总数的31.43%;处于极端低水平的青海地区.域名数量只占总数的 0.001%,高端是低端的 297 倍.同时.高水平地区(黑色花纹区域) 的平均域名总量是低水平地区(白色网点区域)的平均域名总量的61 倍.这些极端数据增大了数据总体的离散程度;在实际意义上 ,则表现为东西部地区较大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差异3.1.2 互联网发展水平高的区域为北京和东部沿海地区图 1 表明,信息化程度较好,互联网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集中在首都北京和东部沿海地

9、区,包括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和福建省.它们的地区数量占全国的23%,l10 地理科学进展 25 卷但是域名总量占全国的 75%;可见,这些地区的互联网发展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图 1 中国域名地区数量分布Fig.1DistributionofthenumberofCNdomainsinChinaineachprovince3.1_3 中部形成很明显的次发达地带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河南省,湖北省,四川省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很明显的中部次发达地带.它们的地区数量占全国的 19%,域名总量占全国的 13%.3.1.4 互联网发展水平低的区域位于西部.东北,西南省份有待发展互联网发

10、展水平低的区域大多集中于西部.包括 18 个地区,地区数量占全国的 58%.域名总量占全国的 13%.但是.不同的地区还有各自的特点: 东北三省的互联网发展水平较低,除辽宁省外,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除了四川省.西南地区互联网发展普遍落后.西北地区包括了互联网最不发达的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是发展水平最低的地区;其中青海省的域名数量只有 130 个,全国最低 从全国范围看,江西省,广西自治区和贵州省发展水平落后于邻近地区.江西省邻近的各个地区域名数量都在 1300个以上.如福建省有 3065 个.浙江省有 5736 个.广东省甚至达到了 19854 个.但是江西省却只有573 个.

11、3.1.5 互联网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吻合互联网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吻合.但不是一一对应为了说明这种情况.给出了域名地区数量相对于地区 GDP 的分布图(图 2)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区 GDP和域名地区数量联系紧密(相关指数 Rz 为 0.6).随着地区 GDP 的增加.域名地区数量也随之增加;二者基本呈正比例关系.趋势线反映的是域名地区数量相对于地区 GDP 平均值.图 24 期刘桂芳:中国互联网区域差异的时空分析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广东,天津,陕西,海南,宁夏和西藏的域名地区数量都高于相应平均值,它们的信息化发展程度超过其经济水平;而青海 ,贵州,江西,山西,吉林,广西,

12、安徽,黑龙江,湖南,河南,河北,内蒙古和甘肃低于平均值,在相应的经济水平下,其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一一一皿唧餐凶 1000舞1oo北京高于平均水平上海广:.新疆一西藏1oo1000地区 GDPf 亿元 1图 2 地区 GDP 与地区域名数量Fig.2ProvincialGDPandnumberofdomainsineachprovince1O0003.2 中国互联网区域差异的发展变化衡量时间上区域发展变化的指标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侧重点不同,评价指标体系也不同.传统意义上通常把区域经济与区域人口联系起来.但是,以此衡量一个区域的信息化程度和互联网发展并不合适.这是因为:考察一个地区人均占有

13、多少域名是不恰当的.与传统的经济行为不同,信息的共享性使得域名为许多人所共用.因此,只能使用区域作为考察信息化程度的最小单位.基于这种思想.本文对传统的研究方法加以改进,以期能反映信息时代的区域差异3.2.1 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在拉大图 3 说明了 7 年来全国和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平均域名的变化情况.7 年问,各个地区的域名数量一直都有很大增长(2002 年的减慢是由于统计时取消了EDU 域名 .不予考虑).东部地区的平均域名数量一直在全国水平以上.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与全国水平有较大差距2002 年东部地区的平均域名数量增长开始加快.与全国的绝对差距扩大为1402

14、.98 个域名;2003 年,2004 年绝对差距进一步加大,到 2005 年绝对差距已达 10473.94 个域名.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的增长乏力.与东部地区的绝对差距从 1999 年的 932.23 和1053.66,扩大为 2005 年的 21417.22 和 24825.66.这与魏后凯 Ill(1997)对中国东,西部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相一致.也回应了经济发展的迟发展效应I2l 和马太效应 fl3】.112 地理科学进展 25 卷一一鳋凶舞2Oo02OO220o32oo4年份图 3 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平均域名数量变化Fig.3Numberofdomainsperprovinc

15、einEasternChina,CentralChinaandWesternChinafrom1999to20053.2.27 年来中国互联网区域差异变化不大.两极差距一直较大Lorenz 曲线是研究区域差异的常用方法,图 4 给出了 Lorenz 曲线的年度变化情况.一;士鳋图 4 互联网区域差异的 LJorenz 曲线Fig.4Lorenzcurveofinternetregionaldisparity从图 4 可以看出中国互联网发展不均衡性较大.如 2005 年的 Lorenz 曲线经过点4 期刘桂芳:中国互联网区域差异的时空分析 113(28,0.51).这表明 28 个区域域名数量的

16、总和占了全国域名数量的一半,而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三个区域(北京,广东和上海)域名数量之和占了全国域名数量的另一半.总体来说,随着年度的增加,Lorenz 曲线向对角线靠近,表明中国互联网的区域差异在变小.但是变化幅度不大.3.2_3 东部地区发展速度加快,中部地区发展缓慢,西部地区步履艰难Lorenz 曲线和吉尼系数只能从整体上说明中国互联网的区域差异变化情况.为了反映单个区域差异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以使用区位熵来对各个区域进行研究.区位熵能更清楚地反映各个区域相对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的差异,其计算公式为:Q=si/P式中:Q 为区域的区位熵,5 和 P 分别为该区域域名数量和区域数量占全国的百分比

17、.区位熵大于 1 的是信息化程度较好,互联网发展较快的区域,而小于 1 则是互联网发展落后区域(表 1).表 17 年间各个区域的区位熵Tab.1Locationquotientofeachprovincefrom1999to2005114 地理科学进展 25 卷从表 1 可以看出,2005 年互联网发展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区位熵 QI)的地区有8 个,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和辽宁省,占了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沿海.根据互联网区位熵 7 年来的变化情况.可以把全国各个地区划分为五种类型:上升型.包括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

18、,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共 12 个地区,占全国总数的 38.71%.稳定型.包括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山东省,广东省,广西自治区,陕西省,青海省,云南省.共 9 个地区.占全国总数的 29.1%.下降型.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海南省,共 3 个地区,占全国总数的 9.68%.先下降后上升型.包括河南省,湖北省,共 2 个地区,占全国总数的 6.45%.先上升后下降型.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宁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甘肃省,新疆自治区,共 5 个地区.占全国总数的 16.1%.根据以上分析绘出全国互联网区位熵变化类型分布图(图 5).图 5 互联网区位熵变化类型分布Fig.

19、5ClassificationdistributionofIntemetlocationquotientchangesfrom1999to2005由图 5 可以看出.7 年来全国互联网区位熵变化类型呈带状或片状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且表现出与地区 GDP 和国家经济政策的相关性 东部沿海依靠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优越的区位条件,在信息化方面始终保持领先,区位熵稳中有增,属于上升型和稳定型.中部地带区位熵变化类型最为复杂.其中北京市,天津市,海南省属于下降型,而它们的信息化发展程度均超过其经济水平(图 2).这一方面反映了过去某一地区的垄断地位在减退:如北京市 19992005 年间互联网区位熵从 11.373 下降到 7.041.下降幅度居全国之冠另一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