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古代文学史 3-4复习资料整理诸宫调:诸宫调是一种说唱文学,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它是相对于限用一个宫调的说唱形式而言,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连起来,期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而每种宫调,则由若干曲牌联成短套,套曲少则一二首,多则十多首。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著名的杂剧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多为金入元的文人。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兴起原因:1 根本原因是金元时代动荡激越的现实生活。迫切需要新的文学样式以反映人民大众的喜怒哀乐,表现其爱憎和追求。
2、2 元代文人参与杂剧的创作乃至演出,促使元杂剧的繁盛。3 杂剧作为一种娱乐和消费活动有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特点:1 由“四折一楔子”构成;2 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3 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4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它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南戏:1南戏又称南曲戏文,是宋以来的民间小戏,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伎艺,以及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故又叫“永嘉杂剧” ,它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又受到北杂剧的影响,并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2南戏的体制结构灵活自由,曲牌的运用比较
3、随便;表演时不拘一格,有独唱、有对唱,还有轮唱和合唱,各类角色都能歌唱;剧本的开头,有介绍创作意图和叙述剧情梗概的开场戏,称为“副本开场” 。3 张协状元是今存南戏剧本中最早的一种。散曲:1 散曲是用来清唱的曲文,性质上更近于合乐的诗歌。在元代,一般被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2 小令是单支的曲子,又叫“叶儿” ,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曲调不同,字数和句式也不一样。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连缀而成,曲牌间的联系有一定的顺序,曲词须一韵到底,结尾时有“煞调”或“尾声” 。3 作为一种起源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 “文而不文,俗而不俗”
4、,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元曲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 、经君祥赵氏孤儿关汉卿戏曲作品的艺术成就:1 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各种妇女,女性形象尤其占第一位。写出了同一阶层同种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复杂性,塑造人物的方法也有开创性,为后世戏曲家借鉴。开场的抒情唱段或有目的的戏剧动作,为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或渲染气氛,或弥补布景不足。在尖锐矛盾中战线人物性格。用理想主义光辉刻画人物。2 情节、性格、主题融合为一,既富有戏剧性,又适合舞台表演。情节在推进,性格在发展,主题在升华,三者同步引进共同发展。3 语言本色多姿,是经过提炼的群众口语,通俗易懂又有表现力
5、。因此,我们说,关汉卿为本色派的代表。窦娥冤的艺术成就:1 表现在它的悲剧的审美价值。其艺术效果即悲戚又悲壮,二者结合,感人肺腑。2窦娥冤的语言,无论是唱词还是道白,都是元杂剧中的上乘。兼有优秀元杂剧的特点,本色,自然, “雅俗兼收、串收无痕”,而其更可谓“直白而有意蕴” 。3 在人物性格的刻画方面,此剧写出了窦娥性2格的发展过程,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窦娥冤中窦娥品格与反抗精神: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作品。剧本反映的内容和人物遭遇,是以元代贪官污吏徇徇私枉法、制造冤假错案的社会现实为根据的,属于社会公案剧。1 这是一出描写好人蒙冤受难的苦情戏。剧中的窦娥
6、是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陶冶出来的被压迫妇女的典型,具有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和事事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品格。如窦娥在严刑拷打之下仍不屈服,当听到要拷打婆婆时,才屈招投毒一事是自己所为。宁愿让自己受冤也不愿看婆婆遭受皮肉之苦。2 剧中的窦娥同时也具有刚烈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随着恶势力的步步进逼,她渐渐抛弃了逆来顺受的态度,表现出坚强的反抗性格。如“叱天骂地”之举蕴含着强烈的反抗精神,是对暗无天日的社会制度的怀疑和批判。 “三桩誓愿”的应验,表明天地也为其冤情所感动。最后窦娥的冤魂化作复仇的鬼魂出场,也是其刚烈性格的表现。马致远汉宫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著名历史剧汉宫秋元代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取材昭君
7、出塞的故事。1 把“和亲”之举作为国家衰弱的征象,写历史兴亡的感慨,借昭君之恨抒发了反抗民族压迫的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抨击了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2 在剧情描写中,作者把悲剧的根源推倒奸臣毛延寿及满朝文武身上,有意或无意地对汉元帝做了“美化”的处理,把他写成一个忠于“爱情”的风流才子式的人物,并在剧中以大量的篇幅表现汉元帝失去王昭君时的悲愁别恨。3 艺术上:剧中许多唱词写得声情并茂,以塞北风光和宫中秋景,衬托离别之恨和思念之苦,意境优美,音节嘹亮跌宕,极富艺术感染力。白朴历史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和寓意:1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梧桐雨体现白朴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于表现患难后的寂寞和衰残中的孤愤。它
8、直接取材于长恨歌 ,但并不是为了歌颂李、杨的爱情。2 “安史之乱”是整个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作者把李、杨故事放在这样一种急剧变化的历史背静上表现,抒写了人世沧桑之感,将一个众人熟知的历史故事,处理得寓意深刻,不同凡响。3该剧之所以动人,还在于它融进了作者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故能把唐明皇孤寂时听雨的一缕哀思,写得百转千回。纪君祥冤报冤赵氏孤儿: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历史剧,取材于史记中关于春秋晋国的历史,最后以除奸报仇结局,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观念,完成了复仇的主题。在影射到民族意识方面,客观上与当时广大汉族人民普遍存在的反元复宋的思想情
9、绪是相吻合的。人物形象塑造也颇具特色,正面人物形象崇高品格的完成,并不是标签式的抽象道德观念的外化,而是在剧情的展示和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加以凸显的,因而显得真实感人。特点:1 结构独具匠心。围绕“一个中心(存赵与灭赵) ”“两个人物(程婴和孤儿) ”展开,斗争是接力式的,每传一次就要死一个人。2 给人物创造特殊的考验。生比死更艰难,更要有勇气和毅力,激动人心的复仇赞歌,创作了一种特殊的戏剧气氛,是中国最早被译到国外的戏剧。南戏四大传奇: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记 杀狗记 ,合称“荆、刘、拜、杀” 。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木亨,揭傒斯。琵琶记的历史地位:1 南戏振兴的标志。自琵琶记以后,无论是地
10、盘3或者是质量上,南戏真正压倒了元杂剧,标志着南戏与元杂剧竞争的终结,因为之后,杂剧不可能再与南戏争高下了。2 南戏的经典之作。 琵琶记是知识分子介入最早最成功最有成就的作品。因此为南戏的发展祈祷了示范作用。3语言文字高雅,风格清丽,南戏从此以后摆脱以前粗俗的东西,全部文学化,比之元杂剧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4 是长篇巨制写普通人、普通事的成功先例,不是传统才子佳人的情节,就是单写普通百姓的生活,具有开创性眼光,在日后的同类创作中取得成功经验。琵琶记中蔡伯喈形象的塑造:蔡伯喈是琵琶记中塑造的一个典型形象,具有典型意义。1 琵琶记一开场,作者就宣布蔡伯喈是个“全忠全孝”之人,无意于仕进,想侍奉父
11、母。但在父母的相逼下踏上了科举之路。由于长期在外,不能侍奉父母。在众人眼里,他对父母不能进孝道,大逆不道,他本人入赘相府,让含辛茹苦的妻子在家守活寡。2为了给蔡伯喈开脱,作者精心设计了“三不从”的情节。由于面对无法抗拒父命、权势和圣旨,他只有违心地认命了,屈服了。他的不教不义,竟是为了全忠全孝所造成的。3蔡伯喈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并不全在于他是否忠孝,还在于他的矛盾性格、精神痛苦以及他对求取功名的忏悔。这不仅反映了读书人身上的软弱和动摇,也反映出士人被科举制度扭曲了的双重人格,反映出那个时代士人的悲剧性格和复杂心态。琵琶记艺术特色:琵琶记是元代作家高明创作的南戏,它的问世标志着南戏文创作在艺术
12、上的成熟, 琵琶记又有“南曲之祖”的说法。1 琵琶记采用双线交错的结构手法,一条线是蔡伯喈登第、为官、入赘,在牛丞相家享荣华富贵。另一条线是赵五娘在家苦守、劝慰公婆、糟糠自餍,剪发买葬。2两条线索在剧中交错出现。使剧情发展有起伏,场面安排有热有冷,脉络清晰而富于变化,在舞台上浓缩了人间奢华和凄惨。强烈的贫富对比,使观众把同情集中到赵五娘身上,为她感叹,为她落泪。3 琵琶记的曲词也很出色,作者体贴人情,委曲必尽。描写物态,如在目前,能根据剧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处境,写出不同风格的唱词来。如牛小姐的唱词文雅华丽,赵五娘唱词凄婉质朴,纯是本色语。西厢记的艺术成就:一、在体制上的突破。1 突破了元杂剧一
13、本四折的体制,采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像是用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连台本。2 打破了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通例,采用了由末、旦轮流主唱的方式。二、成功的人物塑造。王实甫的笔下的人物并非某种概念的化身,也不是某种类型的脸谱,而是有着鲜明个性特征的文学形象,这主要体现在对张生、莺莺和红娘的性格刻画上。1 张生:虽是一介书生,但却能不顾门第的悬殊,十分勇敢地追求相国小姐,一见到意中美人就把功名抛置脑后,执迷不悟,把一场自由恋爱搞得轰轰烈烈。2 崔莺莺,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出身名门,可她风情和作派却不象淑女。一方面对于男女自由恋爱有一种本能的渴望,希望有人爱自己,自己也去爱别人,她对张生的爱是很主动、
14、大胆的,敢于突破禁区。另一方面,作为名门的小姐,她又得时时顾及自己的身份,有时显得心口不一、优柔寡断,需要红娘从旁助一臂之力。3 红娘,是剧中最光彩的人物。虽出身低贱,却显得比女主人更有主见,而且机智、泼辣。富有正义感,为张、崔的自由恋爱穿针引线。在两人的婚事遭到老夫人反对时,她挺身而出,指责老夫人背义忘恩,又巧妙地将老夫人制服。她的名字成了那种不计个人得失而乐于4成全他人的助人者的象征。三、 西厢记的词章之美。王实甫的西厢记在语言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1 人物语言都是充分戏剧化和个性化的,形成了抒情诗般的歌唱语言和潜台词丰富的道白语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2 剧中的唱词表现了特定的场景中人物
15、的真情实感,以经过提炼的当时民间口语为主,适当地融化前人的诗词佳句,形成一中既明白通畅,又清丽华美的语言风格。3 剧中的唱词本色而富于文采,具有浓郁的诗意,能启发读者的想象力,使人感受到主人公离合悲欢的缠绵之情,了解人物的内心秘密,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四、充满浓郁戏剧性的喜剧效果。通过崔张红三者之间的性格不同而产生的许多误会性矛盾冲突,使剧情妙趣横生。1 夸大人物性格中的某些缺点和弱点,使之具有喜剧性 2 突出人物性格中的幽默气质 3 故事安排的地点具有讽刺性喜剧效果。马致远散曲越调 天净沙 秋思的优美意境马致远是前期散曲创作里的大家,其作品擅长将超旷情怀、人生感悟与苍凉意境融为一体。1 秋
16、思用意象迭加的方式构成流动的画面意境萧瑟苍凉,渲染出天涯游子愁肠寸断的感触,似蕴含着无端的悲凉和无尽的思绪。2景中含情,蕴藉隽永,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萧瑟的景致衬托出“断肠人”的无尽思绪。深得唐人绝句写景之妙,被誉为“秋思之祖” 。 以潼关怀古为例试叙张养浩散曲的艺术特色元代后期散曲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多写于辞官退隐期间,对宦海风波和世态炎凉已看透,醉心于自然美景中,创作了不少意象清新的山水佳作。他散曲的主要艺术特色有:1把咏史怀古引入曲中,叙事抒情言志,写对社会历史的看法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如潼关怀古中“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
17、亡,百姓苦。 ”2他的散曲创作较注重立意和构思,意境风格近于诗,而于声调格律不太重视。3以诗入曲,把曲作为一种新的抒情诗体来写,具有奔放浩荡的气韵,是张养浩散曲创作的特点,如潼关怀古中一开始便写气势雄浑、苍凉沉郁。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概括出千古兴亡的结局。4张养浩作为元散曲豪放派大家,以这篇怀古曲作为体现其豪放风格的代表作。铁崖体:元代后期诗人杨维桢,号铁崖。他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当时极为流行,世称“铁崖体”或“铁体” 。 “铁崖体”的主要艺术风格有:1 宫词:清爽流丽,内容主要以华艳的辞藻来形容妇女服饰、体态和恋情。2 香奁诗:写得颇为奇妙,香而不艳。3 竹枝歌吸收了吴地民歌的
18、语调和表现手法,虽也是写男女之情,却情致清新,语言浅近活泼。杨维桢的竹枝歌,有意使诗向民歌和民间散曲靠近。4 古乐府:尝试一种风骨情致兼而有之,既有别于文人之诗,又不同于当时民间俚曲的新诗体。具有瑰丽奇崛的风格。 5明代诗歌台阁体:1 台阁体是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溥、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2 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表现上层官僚陶醉悠然的满足心态,体现了上层官僚的精神面貌和审美趣味。这种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 茶陵派:以李东阳为首,更多地重视诗歌的语言艺术,对诗的声律、音调、
19、结构、用字等有细致的研究。较强调对诗文独立审美精神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台阁体”及其末流浅弱的诗风。而在散文创作上,则与台阁体没有太大差别。前七子:主要是弘治年间至嘉靖初年,以李东阳为首的文学群体,他们一方面反对台阁体空洞冗踏的文风,强调诗歌的情感特征,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对古法的学习,来恢复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特征。后七子:嘉靖年间以王世贞为核心的文学复古运动,是对前七子文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后七子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在表达真实的思想感情和遵循古典诗歌法度的问题上,他们更加严厉地强调法度要求,因此遵法与创新之间的矛盾也表现得更加突出。唐
20、宋派 1“唐宋派”是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2 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 ,主张“文道合一”的传统。因此他们的创作中也较多表现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3 王慎中和唐顺之是地道的宗宋派,茅坤选编了唐宋八大家文钞 ,归有光重“情” ,他提倡的“道”并非宋代理学,而是传统的儒教,在提倡道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童心说:1童心是明代后期作家李贽的一篇文章。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2 针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提出了他的文学进化论观点。
21、3 他高度评价小说戏曲的价值地位。李贽的这些思想是制约整个晚明文学革新的重要杠杆。 公安派(公安三袁):1“公安派”是明代重要的文学流派, “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 。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就是由他提出的。2 公安派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对个人灵魂的束缚。袁宏道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3 他们的诗歌脱离“理”的束缚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在创作上注重有感而发,直写胸臆,追求一种清新洒脱、轻易自如、情趣横生的创作效果。竞陵派: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
22、在文学观念上受到公安派的影响,提出重“真诗”重“性灵” 。重视作家个人情性流露,看重向古人学习。追求一种幽深奇僻、孤往独来的文学审美情趣。提倡学古要学古人的精神,以开导今人心窍,积储文学底蕴,客观上对纠正明中期复古派拟古流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他们将创作引上奇僻险怪、孤峭幽寒之路,缩小了文学的视野,显示出问起文学思潮中激进活跃精神的衰落。徐渭杂剧四声猿 ,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 玉禅师翠乡一梦 雌木兰替父6从军 女状元辞凰得凤 。三国演义思想内容:一、宣扬仁政,渴望贤君,反对暴君拥刘反曹。以蜀汉为正统,曹操为叛逆,二者都为君主,但才能上,刘不如曹,但在思想品德上曹不若刘,作者处处赞扬刘备,贬低曹
23、,这样写不仅反映作者以汉为正统,还有自身的价值取向。二、用艺术形象总结了三国时代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孔明的身上, 三国演义是一部形象化的政治斗阵和军事斗争的教科书。三、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的义气,描写了主要人物刘备、关羽、张飞之间的异姓兄弟关系。这种忠义虽然是封建性质的,但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回报和温情方面,与江湖上流行的道德精神是息息相通的。如何看待拥刘反曹的倾向?1 是历史的继承,并不完全是作者个人的爱憎。史学界来看,拥刘反曹并不偶然。陈寿三国志与资治通鉴都是以曹魏为正统,罗贯中结合当时古人掌权的背景,希望汉为正宗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在三中强化是情理之中的。2 进步
24、意义:拥刘反曹的倾向并不完全是封建正统思想,它既有民族问题,又有人民的美好愿望,本身具有进步的一面;拥刘是拥护一个好皇帝,反曹是反对一个奸臣国贼,好与奸固然是封建的道德标准,但却确实有艺人与人民的爱憎是非在其中,在刘备身上寄托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小说尽管拥刘反曹,但并没有完全违背历史事实,蜀汉毕竟灭亡,曹魏毕竟统一了,但作者并没有把这当作是邪恶的胜利,而是看成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规律使然,这应当是对“君权神授”的否定。艺术成就: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正确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关系问题。 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 “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
25、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是指在人物和时间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基本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小说的三国演义 ,一出世便将中国古代小说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达到了顶峰,成为古代文学中类型化艺术的光辉模板。一、文学角度三国演义中类型化人物典型的艺术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点:1 单一性。作品中,绝大多数人物形象是某一道德质量的典范。如曹操的奸、诸葛亮的忠贞、关羽的义、刘备的仁等。2 稳定性
26、。作品中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它因素基本上稳定不变。如曹操从幼年到老年死去几十年时间里,其奸诈狠毒的性格就没有多少变化。3 和谐性。回避了性格的复杂性,人物性格中的各种元素处于古典式的和谐之中,本省无矛盾。以曹操式的两面派形象为例,诈中风诬陷叔叔、梦中杀近侍等情节,其奸伪的本质直接以形象方式呈现。 二、历史角度:不以成败论英雄,而且在失败中塑造正面的英雄人物。出色的全景式战争描写:1 惊心动魄,千变万化。如赤壁之战,用了八个章回描写。2 虚实相间的手法,如官渡之战,实写军粮;安居平五路,只写一路,虚写五路;两军交战,写主将之间的交手。3 英雄传奇的高昂格调。如关羽之死。关羽形象:关羽骁勇善战,神武
27、过人,为蜀汉的崛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温酒斩华雄,写出他超群绝伦的武艺。单刀赴会,写出他的大智大勇。刮骨疗毒,7写出他惊人的自制力。拔襄阳,围樊城,水淹七军,关羽至此而到达了他一生事业的顶峰。可是,谁能想到,这赫赫的战绩却成为关羽最后的辉煌。关羽腹背受敌,最后走麦城,身死人手。关羽之死,荆州之失守,竟成为蜀汉一路下滑的转折点。关羽居功自傲,狂妄自大,心胸狭隘,好听奉承。终于因为他的意气用事,轻敌麻痹,破坏了吴蜀联盟,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而且给蜀汉的事业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三国演义的作者特别强调和赞扬了关羽的义。义的观念,建立在私人恩怨的基础之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三国演义的叙事特征:作
28、为中国古代早期章回体小说, 三国演义在叙事方式上是以全知全能为主。如刘备的出场一段,作者有关刘备的身世、形象、性格、爱好等等所有情况无所不知。但纯粹的全知讲述也容易使读者与作品的距离太远,适当地转换视角对于全知讲述也是十分必要的补充手段,其技巧重要有:1“笙箫夹鼓”法。如 34 回刘备跃马过檀溪之后,忽有水镜庄遇司马徽一段轻松文字。变换节奏的方法都能起到调节张驰。2“横云断岭”法。以中断叙事进程的方法搁置紧张,加强悬念。在视角转换的基础上, 三国演义也开始出现限知叙事萌芽。 水浒传思想内容:反映了宋江起义的发展过程,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展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环境和尖锐的阶级对立、热
29、情歌颂了农民起义的英雄人物,描绘了农民“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社会理想,也写出了起义失败的原因。接受招安前,他们惩恶除暴、救困扶危;他们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候,争取招安;招安以后,又走上破辽国、征方腊的战场。作者看来,这些都是梁山英雄们全忠仗义的体现。而他们最终的悲剧结局,则表现了作者对天下无道的社会现实的极度不平和迷惘。“忠”与“义”本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观念忠的重要范畴, 水中梁山英雄浓厚的忠义色彩,也融合了包括城市居民和江湖游民在内的广大百姓的愿望和意志。如何看待水浒传中的招安?统治者对于民众的反抗,历来就有“剿“和“抚“的两手。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很多接受过招安。农民和市民在当时不可能产生从根
30、本上否定皇权的思想。农民和市民盼望好皇帝。小说把招安的结局写得很惨,梁山好汉死的死,伤的伤,七零八落,这就在实际上否定了招安。给人的感受是,无论忠君的一方如何委曲求全,却依然得不到宽容,依然没有好结果。这无论如何不能被看作是在肯定招安。 水浒传给人的整体感受是乱自上作、官逼民反。 水浒传的社会效果是鼓励造反,是替造反者撑腰壮胆的。 水浒传中关于招安的描写和宋元时期的时代背景有关。当时民族危机十分严重,人民目睹朝廷的软弱,希望招抚宋江这样有才干的强盗去抵御外侮。宋江人物形象分析:宋江形象具有双重性:“孝义黑三郎”讲义气,表现反抗性, “及时雨”讲忠孝,表现妥协性。反映了关键问题,充分表现其双重性
31、格。同时,宋江的性格还是此消彼长的,因此,宋江形象的双重性对起义有着重大而直接的影响,他既是起义军胜利的旗帜,又是其被消灭的重要原因。这两方面交错在一起,加上作者思想的矛盾,所以宋江这以形象是复杂的,应以整体上来把握。宋江形象的意义:a、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没有回避历史,总结了导致农民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内部原因:由于领袖人物的动摇,导致了统治阶级,由“抚”而在“剿”政策的实现,导致革命失败,这是对元末农民起义失败的深刻总结。b、作者把宋江的双重性格统一一身,充满真实感。作者写宋江是企图将忠和义8之间取得一个圆满的解决办法,然而作者失败了,因为不通阶级的忠和义是不能调和的,调和是能导致革命的失败
32、,导致革命队伍被消灭。宋江性格形象的历史性:宋江形象是历史的产物,同时也是作者思想历史性的反映。一方面,作者有封建正统观念,所以,由此看来宋江的忠孝是一种美,是指的赞扬,相反,作者对下层起义军不妥协的性格认为是缺点,时时露出嘲笑和讽刺,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是宋江而不是李逵。另一方面,作者赞扬武装斗争,同情起义,但作者基本的倾向是克服了自己的弱点和局限,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农民革命的伟大斗争,深切地同情了他们的悲惨结局。水浒传艺术成就:一、人物塑造:与三国演义相比, 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它把塑造绿林豪侠英雄作为自己的最高艺术追求,开始了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过渡,其主要特征是
33、:1 传奇性与现实性、超人与凡人的结合,如“武松打虎”武松具有超人的力量,但打虎前也要先喝酒体现了凡人的性格。2 惊奇和逼真的结合。如“武松打虎” ,就很好地处理了整个故事的高度夸张和细节描写的严格真实。3 粗线条勾勒和工笔细描的结合。即用讲故事的办法,以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节,勾勒出人物性格的轮廓,后用工笔细描的办法,描绘人物的音容笑貌,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如对武松,作者一方面安排了打虎、杀潘金莲、西门庆等几个层次分明的段落。但另一方面,每一个段落所描绘的细节过程都迥然不同。4 稳定与变化、单一与丰富的结合。如鲁智深的粗犷豪放和勇武善战的基本性格是稳定不变的,但从开始的嗜酒如命到后来到山寨上发
34、挥重要的核心作用,期间的性格有了很明显的成长变化的轨迹。 二、语言:水浒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是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其语言是口语化和文学化的统一,有着生动活泼,通俗明快,富有表现力的特点。如宋江开口,十有八九必讲忠义,李逵出言,一片天真,憨直可笑。三、结构:“环” “链”式结构,环环相扣,单线发展,逐层展开。70 回前,以人物为中心组织结构,每个人物有一个情节,相对独立性,相当于司马迁的史记列传,后 50 回,以事件为中心组织结构,各个事件也相对独立,全书以起义斗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为主线,将这些相对独立的人物与事件串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影响:
35、社会方面:1 明清两代的农民和绿林豪杰起义,往往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2 进步文人及思想家、艺术家如李贽等往往以水浒传中的忠义思想来批判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或者以梁山英雄的纯真朴实,来抨击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文学艺术方面:1 作品所创制的英雄传奇小说的体式,对后代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作品。2水浒传对其他艺术形式如戏剧、曲艺、绘画、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牡丹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传奇,作品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的地位。剧中的杜丽娘是第一主角,是中国古代爱情文学人物画廊中难得的典型形象。是当时女性的缩影,是历史情感的积淀,成
36、为一个时代的人文符号。1 她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她如同笼中的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她为此精神苦闷、忧郁。老师对于诗经 “后妃之德”的解释,并没有得到她的认同,反而激发了她青春的觉醒。在“游园”中她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美好青春与明媚9春光的吻合,萌发了对幸福人生的憧憬和对理想异性的渴望。2 在生存环境没能给她的理想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然而寻梦的失败使她由梦境的喜悦而徒然转为无限的悲怆,但她又不甘心就此死去,死前将自己的画像放在太湖石上等待梦中情人。3 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她不满足以幽魂的身份和情人
37、聚会,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在杜丽娘对于爱情坚持追求中,可以看到作者讴歌爱情强大力量的用心。爱情的力量可以让死者复生,能够征服封建礼教。生动的表现出作者关于本剧“理之所必无” ,然而“情之所必有”的主题思想。对当时受理教重压的人产生强烈的共鸣。牡丹亭艺术成就: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传奇, 牡以其浓郁的文人情怀、优美典雅的文词及至情的魅力,成为昆曲审美的最高典范,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的地位。 牡丹亭在艺术上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绚丽色彩,这既是作品本身理想化提
38、的必然要求,也是作家本人抒情诗人气质的流露。1 浪漫主义色彩。作者为作品勾画的“理之必无”而“情之必有”的理想世界的题材和主题本身,决定了它必然采用充满理想色彩的艺术手法。情节结构上充满了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 (如“惊梦” 、 “冥判”等只能在幻想当中才能出现的事物,然而在作者的笔下却似经过脱胎换骨一般,成为表现“情之必有”这一理想境界的有效手段。如杜丽娘死前将自己的画像放在太湖石上,而拾画者恰恰就是她从未见过的梦中幽会的情人。 )2 全剧具有浓郁的抒情诗的色彩,充满诗意。剧中许多曲词能够将抒情、写景和人物塑造融为一体。 (如“惊梦”中皂罗袍一曲,写自然,暗写人生,在清秀婉丽的语言中蕴涵着深切
39、动人的意境。这是杜丽娘由喜转悲、由叹为怨的转折点,写得哀婉缠绵,情景交融。 )另外整部戏在喜剧的背后隐藏着悲剧的浅流,通过悲剧来揭示社会本质,因此有悲中喜、喜中悲的特点,把悲喜正剧的风格都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特殊的风格,是对中国戏剧美学的一大贡献。牡丹亭文化意义:一是以情反理。二是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三是在商业经济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新形势下,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临川四梦 1 明代作家汤显祖的传奇有紫钗记 牡丹亭 南柯梦记 邯郸梦记 ,代表了作者戏剧创作的全貌,其中又均与梦有关,故而合称“临川四梦”
40、。2“临川四梦”是作者以戏剧形式表现出自己对人性、人生极其意义的思考。汤显祖所重的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真情” ,二是“矫情” 。 “临川四梦”中的前二梦写的上男女青年的爱情,表现“真情”的力量;后二梦则写士人仕途生涯和宦海沉浮,意在劝戒世人超越对“矫情”的贪恋。3牡丹亭是“临川四梦”影响最大,并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地位的一部传奇。西游记内容:第一部分(一至七回)为孙悟空出世、在花果山,到大闹天宫及失败,是序幕。第二部分(八至十二回)主要交代取经的缘由,承上而启下。第三部分(十三至一百回)写西行取经的过程,是主体。思想内容:首先,作家主观上想通过塑造孙悟空的艺术形象来宣扬“明心见性”
41、 ,维护封建社会的正常秩序,但客观上倒是张扬了人的自我价值和对于人性美的追求。其次,呼10唤有个性、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孙悟空便是象征。另外,作为一部积累型的长篇小说,其整体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有总体性的寓意,也有局部性的象征:对天宫、地府、西天等神权机构和西行途中人间国度的描写,都形象地影射现实中皇权统治的种种丑恶;取经路上形形色色的妖魔,虽总体象征“修心”过程的种种障碍,局部上显然还是现实社会地方恶势力的影子;上界神佛与下界妖魔的相互勾结、残害生灵,正是现实社会中统治阶级上下一体沆瀣一气欺压百姓的一种变形写照。孙悟空形象:孙悟空形象是西中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在他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热情和希望
42、,同时也打上了明代中叶鲜明的时代印记。1 有特殊才能,72变的非凡本领。2 美好的品德。藐视权威,要求平等,反抗束缚,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叛逆精神,是孙悟空最突出的性格特征。他嫉恶如仇、不畏强暴、勇于和善于斗争,及见义勇为、聪明机警、正直无私、坚定乐观等性格在为众生而奋斗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完善。3 思想先进,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认为玉皇大帝为首的天宫都是无能之辈,所以“大闹天宫” ,但他闹并非体现不应该有天宫、玉帝,而是因为这些人昏庸无能,所以本质上, “闹”是因为自己有能力且提出“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扫除天宫,并非要灭仙灭佛,而是要自己成仙成佛,这说明反抗的不彻底。孙悟空是一个
43、有奇才而不被重用,想祛邪除恶而没有用武之地,但他不彻底地否定旧秩序,同时心高气傲、自命不凡又安分守己,这是其形象所存在的局限性。意义:作者身在明朝中叶,对黑暗的明王朝不满,但自己又深感无力改变之,所以希望“奇才”问世,孙正是作者扫除黑暗,清扫腐朽的理想人物,身上寄托着作者祛邪除恶的美好理想和愿望,也表现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之所以孙不彻底否定旧秩序,是因为吴承恩本身思想不可能与封建专制联系起来,作者要求的是澄清黑暗的改革,而不是推翻旧制度的革命。西游记艺术成就:特点:1西是奇幻和真实的结合之作。用超凡想象和极度夸张,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奇瑰丽的神话世界,使全书从环境到人物、到情节都充溢着浓烈的
44、浪漫主义色彩。尽管天马行空,但仍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在恢奇的幻想背后,隐现出人们征服自然、战胜敌人的企盼。2 创作笔法上,运用多重游戏和讽刺之笔。对描写的对象、当时社会的形形色色,常以幽默的笔调进行讽刺。3 结构上采用由一条主线穿插,且各部分相互独立的珍珠式结构形式。4 人物形象塑造栩栩如生。开始打破人物性格单一的倾向,主义多角度,多色调塑造人物。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就是将动物的形态、神魔的法力和人的一直精神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三者的和谐同意,便产生了形貌各异、个性独特而又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孙悟空是猴精,所以他形态上像猴子,这是他的动物特征;他善于变化,能翻十万八
45、千里的斤斗云,能识破一切妖魔,这是他的神仙本领;他又具有人间英雄的品格,如大公无私,勇猛机智、爱出风头等,这些又是人的精神品格。5 影响:产生了一批为神仙立传的小说;历史和神话故事的融合;浪漫主义手法的继承和发扬;孙悟空形象成为世界公民。 金瓶梅思想内容:1 由一家而写及天下国家。从西门“一家”写及“天下国家” 。尤其揭示出晚明农本势力没落、资本势力崛起时,去朴尚华的城市风尚,拜金享乐的人生追求;趋炎附势的价值取向。从暴露社会矛盾到剖视扭曲的人性。通过西门庆的丑恶行径,深刻暴露当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通过西门庆纵欲亡身和金、瓶、梅们贪淫丧命,冷峻剖视人欲贪求造成的人性扭曲、人生11毁灭。2 悲
46、剧意义在于通过西门庆、陈经济的命运深刻表现了 16 世纪中国商人的悲剧。通过金瓶梅三大淫妇的毁灭,生动反映了晚期时期人欲放纵的悲剧。3 书中大量露骨的性描写,虽对写人叙事不无作用,也从侧面反映了时代风潮,但对读者心灵的腐蚀很大。金瓶梅的社会意义:金瓶梅是明代中叶以后社会现实生活的写照,它的主要社会意义有:一从西门庆形象看金钱的巨大能量 1 小说内容中所反映的在金钱与权力的交易中,金钱对政治的侵蚀甚至是决定的作用,这两点,正是明代后期“好货”和“好色”两种社会思潮的畸形反映。如中心人物西门庆是一个也官也商的恶霸豪富,他勾结官府、鱼肉乡民。谋害武大郎,迎娶潘金莲,事发后,只稍稍加以打点便安然无事。
47、2 由于金钱的力量,使得封建的门第和礼教在金钱的冲击下瓦解。如王三官拜西门庆为义夫,其母竟在挂着“节义堂”匾额的屋子里与西门庆通奸,贵族妇女也投向了市井流氓的怀抱。3 封建社会强大的惯力,使新兴商人缺乏商业方面的开拓和进取精神。如西门庆不是把自己的资本升值,而是主要用在贿赂官府,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势力和用于荒淫无度的生活消费。二女性世界的社会悲剧。以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为代表的西门庆家族的女性群,她们一方面受到社会新思潮的冲击,表现出对传统道德而后名节的淡漠,而对情欲、物欲和肉欲则充满了渴望。她们的存在和追求不无合理性和进步意义。由于封建道德伦理的根深蒂固,更由于她们活动空间的狭小,这些合
48、理性和进步意义被局限与自己所能活动的范围内,而对她们来说,家族中最大的追求就是得到丈夫的宠爱。三世态炎凉的丑剧。小说通过西门庆家族的兴衰,深刻地暴露了当时世情的虚伪、冷酷和整个社会的利己主义本质。 金瓶梅是以西门庆一家的兴衰荣枯为主要线索的,其中西门庆生子和加官是他兴盛的顶点,当时他家门庭若市,等到他人亡势孤,世情的冷酷便立即显示出来。局限性:关于“性爱”的描写。 金瓶梅艺术成就: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独创的小说,属于世情小说,它是对小说家小说的发展。它古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艺术发展的里程碑。一、 金是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第一部以照现实生活
49、为题材的小说。小说描绘了生活中最平常的人、境、事,使全书渗透着“俗”的色彩。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描写对象从神魔开始走向市人,从而体现出文学向“人”自身的靠近和向文学本位的复归。二、第一部人物由类型化向典型化转变的小说。 金瓶梅以人物性格为中心组织情节,改变了人物的单一色调,开始走向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出现了许多多色调的、立体的“圆形人物” 。如潘金莲既狠毒、淫荡,又聪明、美貌等。三、小说的结构由原来的线形结构向网状结构转变。以西门庆这个暴发户家庭为主线,其家庭的小社会又与市井商场官府等大社会横向相连,形成了一种纵横交叉的网状结构,写出从官场社会的黑暗到市井社会的糜烂,精确地描绘出一个丑恶的世界。四、口语化的市井语言。完全口语化采用市井语言,包括大量的俗语、谚语、歇后语等。人物的语言充满个性化。 五、开创了新的小说类型才子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