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573203 上传时间:2018-08-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 2017-2018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第 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8 分1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中曹兵武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A 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 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C 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D 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2下面是汉武帝时期丞相任职离职表(部分),从表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姓名 离职原因 任职时间 姓名 离职原因 任职时间窦婴 免职 1 年又 2 月 李蔡 畏罪自杀 3

2、 年公孙弘 去世 2 年又 4 月 赵周 下狱死 2 年又 7 月许昌 免职 3 年又 8 月 刘屈氂 下狱腰斩 1 年又 2 月A 丞相在位时间较短 B 中央统治力量加强C 君主专制加强 D 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有所改变3克利斯提尼执政期间,实行“陶片放逐法”,把多数公民确认为损害城邦民主的人放逐国外,但特别规定不得动其财产。这体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A 人民主权原则 B 贵族享有特权 C 保护私有财产 D 违背民主原则4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A 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 扩大了统治基础C 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D 实现了选贤任能51787 年美国

3、宪法规定“总统由民选产生”“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A.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原则 B.自由平等、分权制衡、联邦制原则C.民主、分权制衡原则 D.联邦制、民主集中制、自由平等原则6美国律师安德鲁曾感慨:“你恐怕很难想象,在文明世界里居然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刑事法庭,在没有陪审团的情况下,法官即可自行审案,当堂发落这种审判制度通行清国各地。”这段言论A 两国间污蔑中国的司法制度 B 推动列强借此攫取领事裁判权C 为控制中国司法主权辩解 D 为进一步控制清政府制造借口 7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 19902006 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

4、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咨询答案 1990(%) 1997(%) 2004(%) 2006(%)- 2 -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 23 23 30 30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6 26 27 30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18 19 16 16是一场灾祸 12 16 14 10难以回答 21 16 13 13A 在淡忘十月革命 B 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C 依然怀有大国情结 D 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8有学者认为,建国 30 年来党的各项事业在探索中的成就与挫折,为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以下对建国以来的重大史实分析正确的是A.“三

5、大改造”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B.“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力发展中追求高速度C.“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D.“一边倒”拒绝与西方国家建交9中国外交部前部长钱其琛曾这样评价某国际组织:“在东西方对峙、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的严峻形势下,正是它勇敢地站出来,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反对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并坚定不渝地推动南北对话,加强南南合作。”该组织的成立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10“王景迁庐江(位于安徽)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

6、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后汉书的这段记载反映当地A 大力治理黄河基本消除了水患 B 农民丰衣足食促进了商业发展C 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 D 采用铁犁牛耕提高了农业产量11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这一经济思想A 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 B 推行重农的经济政策C 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 D 是要废除土地国有制12大约完成于公元前 239 年的吕氏春秋中记载:“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

7、迟也。” 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最准确信息是A 郡县制优于分封制 B 井田制遭到了破坏C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 社会出现两极分化13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3 -A.宋代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D.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14清代,南方各地佃农对地主土地拥有永佃权,即佃户对土地具有长期佃作的权利,甚至部分佃户可以转让其永佃权。永佃权A 强化农

8、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B 损害了地主所有权的利益C 增强了佃农经济的独立性 D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5下表是不同时期“府”的地理分布情况统计表。表中变化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地区 唐 五代十国 宋 元北方 70% 44% 43% 35%南方 30% 56% 57% 65%A 政治中心南移 B 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C 经济重心转移 D 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16明朝正德年间,青花瓷以波斯文作为图案主题;从宣德年间开始,梵文也作为装饰性图案附加在瓷器画面上;嘉靖、万历以后,瓷器上出现了用花朵绕梵文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棒子”图案。清代前期,瓷器装饰画面还采用了圣经故事画。这反映了明清瓷器A 烧制技术达世界一流

9、水平 B 民间生产技艺经久不衰C 在各阶层中使用非常普遍 D 受到外域装饰艺术影响17据张瀚松窗梦语记载,明朝中后期杭州仁和县有张毅庵者,因其丝织品“备极精工”,人相争购,于是逐渐富裕,从一张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雇请“各色人匠”,因此,“家业大饶”。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明朝中后期杭州的丝织业发达 B.杭州丝织品做工精致,备受欢迎C.杭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杭州人辛勤劳动,因此逐渐致富18唐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唐玄宗时期的 32 万 7 千贯。宋朝最高年铸币量是唐玄宗时期的 20倍。这说明A 唐代商业发展十分落后 B 宋代商业发展高于唐代C 宋代冶炼水平大大提高 D 宋代完全放弃重农

10、抑商19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笫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A 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唐朝商品经济发展B 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 商人地位不断提高20清政府在 1684 年统一台湾后发布展海令,解除“海禁”;次年又允许各国朝贡船进港,认可民间商船来航通商。材料说明A.清代闭关锁国的传统观点没有依据B.外贸政策调整与清朝政局变化密切相关- 4 -C.清朝解除“海禁”,但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清政府加强了对对外贸易的管理21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

11、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A 激化中日矛盾 B 阻断中外经济交流C 加剧内忧外患 D 防范东南沿海倭患22一位历史学家写道:“在欧洲的海外殖民扩张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材料意在说明A.企业家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持.B.企业家在远洋航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C.企业家是鼓吹“寻金热”的主要代表人物D.工商业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23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

12、是史实 结论(1) 西方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直接导致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危机(2) 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发展经济 苏俄资本主义经济得以迅速发展(3) 二战后西方国家干预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长期繁荣发展(4) 苏联赫鲁晓夫改革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借鉴作用A (1) B (2) C (3) D (4)24全球通史:“(1870 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着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该描述针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着重强调的是A 装备门槛提高 B 诞生许多科学家C 科技投入不足 D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25阅读“世界工业

13、生产相对份额(17501900 年)(单位:%)”对比表,对表格数据解读准确的是年份 1750 年 1800 年 1830 年 1860 年 1880 年 1900 年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A.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工业领跑世界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5 -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严重落后D.科技进步是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6下表源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描述了 19 世纪 7090 年代出口货物所占出口总值的

14、比重变化状况(出口货物总值=100)。这一变化年代 茶 丝 豆 棉花 其他18711873 52.7 34.5 0.1 0.2 12.518811883 46.2 26.2 0.2 0.4 27.018911893 26.9 24.9 1.2 4.8 42.5A.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B.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并不明显C.表明列强逐步减少对中国原料的需求D.顺应了世界资本主义新工业的发展需要27下表是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年代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1849 3281

15、77 969 23 4250 100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该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晚清政府税收逐年提升 B 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C 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 D 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28买办原意是采买人员,指清朝末期的 1800 年1910 年,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的中间人、经理人。买办是外国资本家认为忠实、得力的人物;买办为外国资本家服务,受到外国资本家的“培育”;买办违法犯罪,因受雇于外商企业,可以在治外法权庇护下,逃避中国法律的制裁。据此可知买办A.大

16、大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B.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充当了列强侵华的工具 D.在政治、经济、法律上都是独立的29下图是英、德、美、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6 -A 日本 B 德国 C 美国 D 英国30辛亥革命前后,由知识分子和商业贤达掌控下的中国报刊大量介绍各国变政史、革命史以启发民智,呼吁改革;用英雄人物事迹鼓舞民众,以报刊策动舆论、影响社会,实现近代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抱负。这说明当时的报刊A.以宣传革命思想和共和理念为宗旨 B.体现出经世致用思想C.致力于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D.把批评和监督政府作为职责所在311

17、921 年 10 月,列宁在党的代表会议上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而且仅仅在于:要找到我们用很大力量才能建立起来的那种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这里,列宁主要强调的途径是A 利用市场机制 B 建立工农联盟 C 生产资料公有 D 按劳分配产品321933 年 3 月 4 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这主要说明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C.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严重 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府职能第 II

18、 卷(非选择题)33(10 分)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政府的组织示意图- 7 -材料二:“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伯利克里“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亚里士多德雅典居民中 20 万奴隶和 3.2 万异邦人. 8.4 万妇女都没有公民权。所剩的全权公民男子仅 4万多人。摘自世界古代史材料三:美国中央政府结构示意图(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有何不同?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的联系。(4 分)(2)从材料二归纳

19、古代希腊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2 分)(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补全图中和两处所缺少的文字内容。(2 分)(4)从材料三归纳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2 分)34、(18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玉米、番薯、马铃薯这几种美洲作物均适应较强,耐旱耐瘠,使过去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沙砾瘠土、高岗山坡、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于是,广大居民,“即苃尽草根, 兴种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南坝山地、高处,低坡,皆种包谷,为酿酒、饲猪之用。”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突出的人地矛盾以及庶民百姓的吃饭难问题都是围绕历代统治者的死结。明中叶以后涌入中国并很快普

20、及开来的粮食作物无疑起到了缓解这一死结的作用。因有耐瘠的美洲作物传入,人口才能向土地贫瘠的地区流动,才能开山垦荒活命。但流民的这种垦荒种植是开山砍伐、粗放型经营的。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人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8 -材料二: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开辟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将商业体系提升到了一个壮观和光荣的程度,如果没有这些发现,商业体系要达到这一程度是不可企及的。那个体系的目标就是通过贸易和制造业而不是改良和耕种田地,通过城市工业而不是通过农村各行业,来使一个国家变得更富足。但是,作为这些发现的后果,欧洲的商业城镇不再只是作为世界的一个小部分(这部分指欧洲的大西洋沿岸

21、地区,以及波罗的海和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制造者和运输者,现在他们已变成不计其数,欣欣向荣的美洲殖民地的商品制造者,也成了亚洲、欧洲、美洲几乎所有各国完全意义上的运输者和部分意义上的制造者。两个新世界对欧洲的工业打开了大门,它们两个都比旧世界更巨大、更广阔,其中美洲市场还每天都在成长得更巨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12 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业体系“壮观和光荣的程度”,并指出欧洲在其中所处的地位。(6 分)35 (24 分) “改订新约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的重大外交举措,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28 年 6 月,北伐军进入北京,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全国性的中央政权。当时有部分不平等条约已经满期,英美等国家表示愿意放弃部分在华特权。为树立形象的需要,国民政府认为:“对于一切不平等条约之废除,及双方平等互尊主权新约之重订,久已视为当务之急。 ”7 月,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王正廷提出了“在不顾及过去及过去不平等的条约、协定与惯例的前提下,运用大胆而强烈的手段,在革命精神与群众运动的强大支持下,在胁迫性或半胁迫性的情况下,以达到我国外交谈判的目的”的“革命外交”策略,这一策略被他誉为“于铁拳之外,罩上一层橡皮” 。摘编自陈家晶评南京国民政府之改订新约运动等材

23、料二 1928 年 712 月,在南京国民政府与列强签订的各种新条约中,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都承认中国关税自主,且与中国在条约中的关系是平等互惠的。但对于“在华领事裁判权” ,只有比利时、意大利、丹麦等五个国家在新约中有条件地放弃了“在华领事裁判权” ,如比利时提出“应于现有领事裁判权之国半数以上承认放弃这项特权时才放弃” 。而美英等主要国家不是采取拖延的态度,就是提出种种苛刻条件来保持。列强强硬的态度,使谈判几乎没有进展。1931 年, “九一八”事变爆发,国内形势的骤变迫使中国的外交重心不得不发生转变。国民政府前期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的交涉就半途而废了。摘编自中华民国史中华民

24、国外交志(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原因并谈谈你对“革命外交”策略的理解。(10 分)- 9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美列强对待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态度及原因。(8 分)(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改订新约运动”的历史影响。(6 分)参考答案1.D【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影响。“中国传统”“中国文化”是指相对于四夷的中原文明,该学者强调,分封制度对中原文明的向外传播和影响力的扩大发挥了重要作用,故 D 项正确;分封制不仅仅扩大了西周文化的作用,还包括“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对西周统治、中华民族融合的

25、作用,故 B、C 项错误。2.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汉武帝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由表格信息可知大部分丞相任职时间在 3 年以内,在位时间较短,A 符合表格信息,且大部分不得善终,体现出丞相地位下降,君主专制加强,C、D 符合表格信息。中央统治力量加强是相对于地方来说的,体现的是中央集权,材料无法体现,故选 B。3.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根据题干信息陶片放逐法“特别规定不得动其财产”可知,这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保护私有财产。故本题选 C 项。4.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古希腊的梭伦改革和古罗马的万民法。隋唐的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使得广大中下

26、层知识分子获得了参与政权的机会,梭伦改革中的财产等级制使得工商业奴隶主获得了参与政权的机会,万民法保护了没有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的合法利益,故本题应选 B 项。5.C【解析】本题考查美国 1787 年宪法。由材料“总统由民选产生”可以反映出民主原则;由“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可以反映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C 项说法正确。三权分立、自由平等;联邦制原则体现不出来,A、B、D 三项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 C。6.B【解析】清代司法制度有很强的专制和人治色彩,材料中美国律师对清代司法制度的表述符合史实,没有恶意污蔑,故 A 项错误;外国人借口中国司法的弊

27、端,为其可以在华不遵守中国的法律提供依据,并进而攫取领事裁判权,故 B 项正确;近代西方国家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而不是对中国司法的完全控制,故 C 项错误;材料中仅涉及司法领域,不能成为列强进一步控制清政府的借口,故 D 项错误。7.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看法。从四项调查内容的变化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予以十月革命肯定,而否定的观点或难以回答的比重在下降,说明俄罗斯人依然有大国情结,故本题选 C。几年以来进行的“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的调查,说明俄罗斯人仍在反思十月革命,故不选 A;题干中否定十月革命的看法逐渐较少,故不选 B;调查涉及十月革命对经济的影响

28、,但“主要关注”说法是错误的,故不选 D。8.C- 10 -【解析】“一五”计划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大跃进运动”生产力发展中追求高速度;“一边倒”不是拒绝与西方国家建交,而是中国政府采取的在外交上不至于孤立的一种外交策略。C 项正确。9.B【解析】本题考查现代国际关系。根据材料信息“在东西方对峙、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的严峻形势下”“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推动南北对话,加强南南合作”可知,该组织是不结盟运动。由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运动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其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故答案为 B。10.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发达的古代农业。依据

29、材料可知,在王景之前,庐江地区百姓不知道牛耕,虽然土地很多但粮食并不充足;王景教民犁耕,生产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土地得到充分开发,粮食产量也大幅度提高。故 D 项符合材料内容。A 项材料并未出现治理水患的问题;B 项商业发展材料无法体现;C 项曲辕犁在唐朝才出现;故排除 A、B、C 三项。11.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变化。材料中春秋前期的管子提出了在农业生产方面将土地折算分组、实行分户经营,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可见此经济思想突出了变革生产组织形式,故选 C。春秋战国时期部分奴隶主贵族改变剥削方式,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故 A 错误;B、D 两项所述与

30、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12.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根据题干信息“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可知,题干阐述的是奴隶在公田上劳动缺乏劳动积极性,隐藏力气,在私田上劳动则劳动积极性提高,进展迅速。结合时间可知,公田指的是井田制,即井田制遭到了破坏,故本题选 B 项。A 项说法材料未体现;C、D 两项一般出现在封建社会时期,故排除。13.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租佃关系。材料中文字“非行仁义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说明宋代地主减免佃农地租并非是为了行善或施行仁义,而是因为佃农在无力生产和逃亡时地主的损失会更加严重

31、,这表明地主与佃户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所以 C 项符合题意;A 项材料无法直接体现,排除;B 项显然与题意相反,排除;战国时期农村开始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排除 D项。14.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租佃关系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租佃关系中人身依附关系在逐渐减弱,清代时期人身依附关系已经十分松弛,故 A 项错误;永佃权只会对地主的出租权有一定的限制,无法损害其所有权,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可知佃农拥有永佃权,并出现“部分佃户可以转让其永佃权”,佃农经济的独立性增强,故 C 项正确;租佃关系本身是一种封建关系,而且永佃权的出现体现了农民仍被固定在土地上,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

32、 D项错误。故选 C。15.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由材料信息可知,唐朝以后,府在南方分布的比例呈持续增长趋势,并超过北方,这表明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故选C。古代中国政治中心不断东移,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分离,故 A 项错误;五代十国与两宋时期没有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特征,故 B 项错误;D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11 -16.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时期的瓷器出现“波斯文”、“梵文”、“圣经”等国外的图案或装饰,说明明清瓷器受到外域装饰艺术影响,也反映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D 符合题意;材料没反映中国古代制瓷技艺的世界水平,排

33、除 A;材料没体现 B、C,排除。17.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由材料张毅庵在组织丝织业生产时雇请“各色人匠”扩大生产以致“家业大饶”的信息可知,此时在杭州的丝织业中已经出现雇佣劳动关系,而雇佣关系的出现表明此时杭州的丝织业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信息并非材料的实质问题,排除。18.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铸币的出现是商业发展的结果。货币发行量即铸币量是商业发展的晴雨表,铸币量多商业发展水平当然就高。结合题干可知,“宋代商业发展高于唐代” ,B 项正确。唐代商业有所发展,故不选 A 项;C 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不选C 项;中国

34、封建社会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不选 D 项。故本题选 B 项。19.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业的发展。材料涉及到的谚语和记载未指向汉代或唐朝,A、B 两项均排除;材料提及宋朝时期,徽州风俗中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但不代表徽商遍布全国各地,C 项排除;从谚语中的“一品官,二品贾”,到二刻拍案惊奇中的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首,可见两者都强调商贾的地位在提高,D 项符合题意。20.B【解析】本题属于典型的新材料、新情境题。教材讲到了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这一政策并非一成不变,也非铁板一块。教材提到了清初实行海禁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统一台湾意味着东南沿海的抗清力量被消灭,所以海禁

35、也就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了,于是清政府作出了政策上的调整。后来随着日益严重的“海寇”活动和西方势力在东亚海域的潜在威胁,清政府又逐渐实行海禁政策。由此可见,外贸政策是随着清朝政局的变动而变化的。A、C 两项与材料所述不符,D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本题考查古代经济政策,提供新材料,创设与教材不一样的新情境,给考生传递一个信息,历史不单是教科书上写的东西,它包含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值得学习和挖掘,从而培养考生的“历史感”。21.C【解析】本题考查海禁政策,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禁之愈严而寇愈盛”、“于是海滨人人

36、皆贼”足以证明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反而会加剧内忧外患,当然海禁政策的目的本来是解决内忧外患的,结果却适得其反,加剧了内忧外患,所以本题答案为C。A、B、D 三项与题意无关,均排除。故选 C。22.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这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材料观点其实也是说明这一点,故选 D 项;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持.的不是企业家,而是王室,故排除 A 项;B、C 两项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意思,故排除。23. D- 12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经济,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自由放任政策是大危机的原因,但不是

37、直接原因;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二战后西方国家干预经济,但 20 世纪 70 年代出现了滞胀局面,并非一直繁荣,故 A、B、C 项错误。D 项正确。24.D【解析】本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根据“他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可知题意强调的不是装备问题,所以 A 不符合题意;诞生许多科学家也不是本题强调的重点,故排除 B;由“装备着昂贵的仪器”可知不是科技投入不足,所以 C 不符合题意;由“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着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故选 D。25.D【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以数据表格的形式旨在考查考生分析理解材料的

38、能力。此题可用排除法。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变化趋势可得出表中 1860 年时英国的份额最多,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完成于 19 世纪 40 年代,在 1880 年前英国工业领跑世界,但 1900 年美国的工业生产份额最多,A 项排除;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于 1873 年,表中 1800 年时美国份额最低,B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在 17501830 年时占的份额最多,此时中国正处于闭关锁国状态,C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只有 D 项符合题意,正确。26.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根据该表是“出口货物所占出口总值的比重变化状况”,并没有涉及进口状况可知,A 项材料无法体现。B

39、项材料无法体现。该表表明,出口贸易中丝、茶为大宗,但所占比重日益下降,其他农产品和原料的出口比重增加。这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世界资本主义新工业的发展,需要更加多种多样的原料,C 项错误,故 D 项正确。27.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分析表格信息可知,晚清财政收入中农业税收比重不断下降,到 1911 年只占总收入的 16%,而工商业税收持续增长,到 1911 年上升的 69%,其他收入也在 1911 年接近农业的比重,可见该表反映了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的本质,故 C 项正确;晚清政府税收逐年提升尽管是事实,但仅为表象,故 A 项错误;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民族工业取

40、得初步发展所反映的问题不全面,故 B、D 两项错误。28.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从材料中关于买办阶级的含义:“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的中间人、经理人”、“买办为外国资本家服务,受到外国资本家的培育;买办违法犯罪,因受雇于外商企业”等信息可以判断出主旨是 C 项;A 项是从客观的积极方面分析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买办产生于“清朝末期的 1800 年1910 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于 1840 年,排除 B 项;买办明显对外国资本家具有依赖性,排除 D 项。29.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日本在中国实力的消长。根据所学知识,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

41、道路,作为其邻国的中国首当其冲受到日本的不断侵略,致使日本在华利益呈上升趋势,一战期间曾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故选 A 项。30.B- 13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报刊关注现实,主张知识分子服务于国家和民族,这与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潮基本一致,B 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宣传共和理念,排除A;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排除 C;D 与材料所述无关。31.A【解析】“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是指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工人与农民的联结的途径,这个途径只能是市场, 所以 A 项正确。32.D【解析】关键信息“广泛的行政权“授予“,意指罗斯福运用行政权解决经济危机。二、

42、问答题:52 分33.(1)不同: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2 分)联系: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主民主政治奠定了最初的基础。(2 分)(2)主权在民;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或少数人的民主,大多数人没有民主权利)。(2分)(3)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1 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的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或国会可以弹劾总统)(1 分)(4)三权分立;权力制约与平衡。(或分权与制衡亦可)(2 分)34. (18 分)(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及殖民扩张使美洲作物传到中国;美洲作物适应较强,用途广泛;明清时期人地矛盾尖锐;政府政策的推动。(任答三点即可得

43、 6 分)影响:农作物种类增多,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人地矛盾;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促进人口增长;推动了农业商品化发展;大量荒地开垦,导致生态破坏。(任答三点即可得 6 分)(2)程度:世界市场不断扩展,北美、大洋洲、欧亚各地不同程度卷入;(2 分)欧洲贸易中心转移,重心转向大西洋贸易,促进了西欧尤其是英国制造业的发展。(2 分)地位:新航路的开辟者、殖民者、商品制造者、运送者和世界市场的主导者。(2 分)35.(24 分)(1)原因:北洋军阀政府承认不平等条约有效;北伐胜利,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全国性中央政权,地位提高;部分不平等条约到期;南京国民政府意图通过外交进取树立形象;孙中山“三民主义

44、”思想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增长;五四运动后,中国民族意识增强,掀起爱国运动;列强对华政策发生改变,为“改订新约运动”提供了可能;一战后,世界民族自决潮流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国际环境。(6 分,回答其中三点即可)理解:以废除不平等条约为斗争目标,带有革命性;采用非暴力的手段,用温和的谈判方式。(4 分)(2)态度:对政治与经济要求区别对待(政治上强硬,经济上配合);大国与小国态度有别。(4 分)原因:维护列强在华利益;中国经济水平与列强差距大,威胁小;列强在华利益不同。(4 分,回答其中两点即可)(3)影响:“改订新约运动”有其积极、进步的一面。它顺应了时代潮流和民意,废除了部分不平等条约,使中国赢得部分主权;实现了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保护民族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改订新约运动”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6 分,积极方面 4 分,消极方面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