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必 修 三,第二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元的结构及分类: (1)结构:一个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和_。,考点一 神经元和反射弧,轴突,(2)树突和轴突:2.反射与兴奋的概念 (1)反射:在_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变为_的过程。,短,长,中枢神经系统,相对静止状态,显著活跃状态,3反射的两种类型,大脑皮层,大脑皮层,4.反射的结构基础:_ (1)模式图: (2)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名称: _,_, _,_, _,_。 (3)图中有_个神经元。 (4)图中兴奋的传导
2、方向为(用图中序号表示)_。,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节,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反射弧,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 ) (2)神经元的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其中轴突一般只有一条,末端则形成许多分支,每个分支末梢部分膨大呈球状,称为突触小体( ) (3)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4)如果破坏了反射弧的某一结构(如传出神经),则反射不能发生( ) (5)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 (6)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3、 ) (7)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过程( ) (8)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右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思考: (1)请用大写字母表示反射弧的各个环节。 (2)C位于脊髓中,据此可判断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属于哪类反射? (3)如果反射弧中的某个结构被破坏,则反射还能否发生?为什么? (4)刺激a,A也会做出反应,这种反应是不是反射,为什么? (5)只要反射弧完整就能完成反射活动吗?,提示(1)E感受器,D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A效应器。 (2)由于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属于低级的神经中枢,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所以为非条件反射。 (3)不
4、能发生。因为只有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发生反射活动。 (4)不是,因为该反应没有经过整个反射弧的各个环节,不能称为反射。 (5)不一定,必需要有适宜强度的刺激。,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高考警示 “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C,解析 题图为膝跳反射模式图。敲击处,小腿突然抬起,此过程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属于反射,A项正确;为传入神经,阻断处,则反射弧不完整,再敲击处,兴奋不能传入,小腿不会抬起,B项正确;为传出神经,刺激处,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所以在处不可能检测到电位变化,C项错误;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神经中枢控制,D项正确。,(1)反射正常进行的两点提醒 完整的反射弧:反
5、射是完整反射弧进行的活动,若反射弧结构不完整,进行人为刺激,尽管能够引起效应器的活动,但不属于反射。 需要适宜的刺激:反射的进行需要适宜的刺激,若刺激过强或过弱,都将导致反射活动无法进行。,技巧点拨,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变式训练,A,解析 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人体的大脑皮层;效应器是手部的肌肉;每位同学的捏手动作都构成反射弧;共用时8.3秒,包含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及相邻同学间的反应时间
6、、无法计算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时间及神经纤维的长度。,2下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中,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传入神经 B刺激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 C结构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刺激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C,解析 根据题意,该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可以判定表示神经中枢,表示传入神经,表示传出神经,表示效应器,表示感受器。刺激时,效应器会产生具体效应。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刺激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有,即传出神经和效应器。,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 以_形式传导。 (2)静息电
7、位和动作电位,考点二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电信号,内负外正,K,内正外负,Na,(3)局部电流 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存在_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了局部电流。 (4)传导方向及特点 _。与膜内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_,与膜外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_。,电位差,双向传导,一致,相反,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写出甲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 _,_,_, _,_,_。 (2)写出乙图中A、B代表的突触类型 A:_;B:_。 (3)单向传递的原因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_释放,作用于_。,轴突,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轴突细胞体型,轴突树突型,突触前膜,突触
8、后膜,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的比较,神经元(神经纤维),突触,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快,慢,可以双向,单向传递,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高( ) (2)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 (3)由于兴奋具有双向传导的特点,所以在反射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双向的( ) (4)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5)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 (6)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该过程共穿过了0层生物膜,该过程的发生体现了生物
9、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7)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的合成以及与受体结合均发生在内环境中( ) (8)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兴奋在细胞间传递的本质是相同的( ),1据图连线突触的两种类型:提示,2在如图所示的结构中,以下各类传导或传递方向是否都成立?A B C D 提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即兴奋传导的方向可以是,也可以是;兴奋在突触中传递时,只能从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即兴奋传递的方向只能是,不能是。,3突触小体中含量较多的细胞器有哪些?(答出两点) 提示线粒体、高尔基体。 4突触后膜上特异性识别神经递质的物质是什么? 提示糖蛋白。,5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使该细胞膜上的氯离子(Cl)通
10、道开启,氯离子进入细胞内(如下图) 则细胞膜两侧的电位怎样变化?会使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 提示膜两侧电位差进一步拉大。抑制。,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局部电流 (2)传导过程 (3)传导特点 双向传导,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2细胞膜两侧电位变化曲线 a线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通道开放; 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 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 cd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 de段静息电位。,高考警示 (1)K外流和Na内流的过程是顺浓度梯度的被动运输(协助扩散)的过程,不消耗能量;NaK泵的活动是主动
11、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2)细胞外液中K浓度会影响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大小,而细胞外液中Na几乎无影响;细胞外液中Na浓度会影响受刺激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大小,而细胞外液中K浓度几乎无影响。,3神经纤维上电位的测量方法 (1)静息电位的测量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如图甲)。两极都与神经纤维膜外侧(或膜内侧)相连接时,指针不偏转(如图乙)。,(2)神经递质移动的方向: 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6传递特点 (1)单向传递: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只存在于
12、突触后膜上。 (2)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 7作用效果: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高考警示 (1)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有两种:促进或抑制。 (2)递质的去向: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3)在一个反射活动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活动所需时间的长短。,(4)异常情况: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
13、制。 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导。 (5)种类:常见的神经递质有: a乙酰胆碱; b氨基酸类:谷氨酸、氨基丁酸和甘氨酸,这些都不是蛋白质。,8突触中兴奋传导图示解读 (1)图示:(2)解读: 图示中有3个神经元,2个突触。 箭头处给予刺激,能检测到电位变化的有b、c、d、e,而a处不能检测到。 此图示说明兴奋在突触间单向传递,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2)在神经元之间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
14、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C,解析 由题可知b、c、d点是在同一神经元上,而a、e点分别在另外的两个神经元上,若刺激c点,在b、d点检测到有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故A正确;兴奋由c点传导到e点时,需要越过一个突触,从而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故B正确;在a点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因为在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故C错误;由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而同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故电表不偏转,电表偏转两次,故D正确。,技巧点拨,(2)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中处,测量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处,测量处的电位变化。 结
15、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测量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变式训练,D,A1状态下神经元的细胞膜外为正电位 B2主要是由膜外Na在短期内大量流入膜内造成的,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C若组织液中的Na浓度增大,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Y点上移 D若组织液中的K浓度增大,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X点下移,解析 1状态下是静息电位,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正确;2主要是由膜外Na在短期内大量流入膜内造成的,该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若组织液中的Na浓度增大,则受到刺激时Na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内的量增加,膜
16、内外电位差加大,所以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Y点上移,C正确;若组织液中的K浓度增大,则膜内外K的浓度差减小,所以静息状态时K通过协助扩散向外流出细胞的量减少,静息电位差减小,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X点上移,D错误。,4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解析 a点受刺激时,膜外由于Na内流导致其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而由于兴奋在突触间是单向传递,电表只能发
17、生一次偏转。由于刺激a点后,电表都发生了偏转,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1把下列相关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W区损伤 a不能听懂话 V区损伤 b不能看懂文字 S区损伤 c不能写字 H区损伤 d不能讲话 海马区 e长期记忆 新突触建立 f短期记忆 c b d a f e,考点三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3学习和记忆 (1)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_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_的合成。 (2)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的一个形状像_的脑区有关。 (3)长期记忆可能与_的建立有关。,神经递质,蛋白质,海马,新突触,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脊
18、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 (2)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 (3)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控作用( ) (4)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中枢有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 ),(5)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 (6)正常人即使闭眼,伸出手指也能触摸自己的鼻尖,这个动作属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控制的活动( ) (7)下丘脑不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 (8)学习与记忆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 (9)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成年人可以有意识的“憋尿”,而婴儿却随意尿床,请分析原因,由此说明了什么? 提示排尿的低
19、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婴儿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无法对脊髓进行控制,而成年人则能。由此说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由某种生理或病理现象推断参与或受损的神经中枢,高考警示 (1)打字员完成打字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作,需要多个神经中枢协调配合才能完成,如视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性言语区和小脑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动作。 (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表示的是一个条件反射活动,但这个反射没有涉及人类特有的高级活动语言活动,因此不需要语言中枢参与。 (3)所有的感觉如冷觉、热觉、痛觉、触觉、听觉、视觉、渴觉等都在大脑皮层形成。,A,解析
20、从题干可知,患者能够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会讲话,说明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言语区的S区,故A对;盲人在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除了有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还有言语中枢V区,故B错;正在专心做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W区和V区,故C错;下丘脑是调节中枢、脑干是呼吸中枢、正在跑步的同学、体内的下丘脑和脑干都参与了调节,故D错。,大脑皮层在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中的作用 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神经中枢,其中包括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听觉中枢、视觉中枢、嗅觉中枢和语言中枢等。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可以控制脊髓中的低级中枢,例如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21、。但是,大脑皮层对低级中枢的控制也是相对的,一定条件下会失去对低级中枢的控制。,技巧点拨,变式训练,D,课末总结,思维导图,探究高考明确考向,D,A结构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递质经的转运和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解析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需要能量,A项错误;兴奋传来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B项错误;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是胞吐,C项错误;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D项正确。,解析 神经元线粒体内膜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生成ATP,A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
22、中的运输为扩散,不消耗ATP,B错误;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C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需钠钾泵的参与,需消耗ATP,D正确。,B,B,解析 足球比赛时间长,需要消耗大量糖原供能,A项正确;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B项错误;足球赛场上,球员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完成起脚射门,C项正确;球员间的相互配合受大脑皮层的调控,D项正确。,4(2016海南卷)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 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C兴奋沿
23、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 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解析 血浆渗透压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离子浓度有关,A项错误;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Na从红细胞外顺浓度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B、C、D三项正确。,A,5(2015江苏卷)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
24、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机理。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因突触小泡膜的保护而避免被细胞内水解酶等破坏,A正确;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正确;根据题图可以看出,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可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离子通道开放,C正确;若神经递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则引起Na通道开放,Na内流,若神经递质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则引起Cl内流,D错误。,(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再到达突触后膜。,C,能,胞吐,突触间隙,(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 解析 (1)分析图示可知:在乙酰胆碱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能作为神经递质。(2)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再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3)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挥效应后,能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