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570773 上传时间:2018-08-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8 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中国古代风起云涌的政治变革浪潮中,土地问题总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纵观中国古代政治史,为君者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把土地和附着在土地上的人民牢牢控制在手中,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的推行来实现。西周建立后推行分封制与井田制,使得王权和土地开始真正结合在一起。与此相适应,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往往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商末周初的政治变革在历史上影响甚巨,其以“授民授疆土”为核心的封建体制便是最重要的代表。周初重器大盂鼎铭文中记载了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

2、盂的贵族土地、人民的情形,就是这一制度的生动写照。作为配套制度而行的井田制在当时也举足轻重。春秋中期以后,以井田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走向瓦解,新的土地关系与生产关系开始出现,引发了政治领域内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便抓住了土地这一关键问题,在地方行政和土地分配两方面完成了新旧制度的更替。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两千多年间,以皇帝为主导的中央集权体制日益巩固,土地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稳定。西汉中期以后,聚敛了大量土地与财富的地方豪强严重危及了中央的统治。对此,大儒董仲舒曾建议通过“限民名田”来抑制土地兼并,但未被采纳。自此以后,严重依赖地方豪强的中央政权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最终

3、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延续达数百年的门阀政治。中央对所辖区域内土地与行政权力的控制越来越弱,反过来又促使中央政权对土地关系、地方行政运行机制进行调节与整顿。于是,在隋唐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又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政治与土地变革。隋朝建立,推行均田制。这些本应在打击豪强大族势力方面效果显著的措施,在当时的情况下却稍嫌操之过急,根基未稳的隋王朝也迅速覆亡。随后崛起的李唐政权在土地分配方面延续并完善了均田制。使得唐朝开始走向强大;但自天宝之后,中央政权失去了对地方行政的主导权,出现了藩镇割据、边疆不守的局面,以此走向消亡。此后,北宋政权所进行的改革仍然是以土地的控制与分配为中心,将地方权力大都收归中央,改

4、变了地方势力“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的局面。- 2 -元明清三代,虽然最高统治者的民族身份不同,但他们采取的政策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与两宋时期边患屡兴相比,元明清对边疆的控制也明显加强,而“摊丁入亩”等政策之所以能够推行,依靠的正是国家对土地所有与分配体系的绝对控制。中国古代政治变革与土地权力发展的关联使我们认识到,土地与中央集权抑或君权的一体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高度统一,土地与君权的联动机制也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较为固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的政治因素的萌生与发展。而当土地与君权出现矛盾冲突时,往往会出现政治危机甚至政权更迭,这又促使掌权者不得不采取

5、措施,以缓解矛盾冲突。(选自刘伟土地问题决定中国古代政治走向 ,有改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土地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B. 封建君王只要推行一些制度,将土地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就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C. 商鞅抓住土地这个关键问题所推行的变法,使得中国土地制度保持了两千多年的稳定。D. 隋朝统治者为打击那些豪强大族势力推行了均田制,可惜操之过急,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提出观点,然后按朝代先后顺序列举了历代重视土地问题的材料来进行论证。B.文中所举周康王封

6、赐给一位名盂的贵族土地、人民的事例,证明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常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C.文章通过董仲舒建议未被采纳的事例,证明了中央政权如果无法抵制土地兼并,对所辖区域的控制就会越来越弱。D.结尾一段提出了掌权者在政治危机甚至政权更迭时,有必要采取措施遏制新的政治因素的萌生的观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自西周建立至春秋中期这时段,井田制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但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井田制逐步消亡了。B. 西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依赖地方豪强,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为后来的门阀政治的形成提供了条件。C. 李唐政权因在初期延续并完善隋朝的均田制走向稳定和强大,也因均田制

7、消极因素的影响走向了灭亡。- 3 -D. 元明清三代除了都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外,采取的土地政策在本质上也是一致的,都对土地所有权与分配体系绝对控制。【答案】1. D 2. D 3. C【解析】2. 试题分析:D “采取措施遏制新的政治因素的萌生的观点”理解错误,应是采取措施缓解土地与中央集权或君权之间的矛盾。3. 试题分析:C 原因分析不当。李唐政权的灭亡不是由于均田制消极因素的影响,而是中央政权失去了对地方行政的主导权,出现了藩镇割据、边疆不守的局面。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试题错误设置的方

8、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 “混淆范围” “无中生有” “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你认识汉斯吗?刘怀远如果你第一次跟张奶奶拉家常,见面说不了三句话,张奶奶就会问你:你认识汉斯吗?医生,德国人。张奶奶闺名芝秀,慈惠墩人,十多岁上父母双亡,孤零零的她被汉口的姑妈领了去。姑妈家住在裕华纱厂旁,迫于生计,芝秀小小的年纪也进了纱厂做女工。织工从早到晚,两只眼睛总是瞪圆了盯住织机,稍微发现一点毛病,眼到手到,飞快地摆弄梭子,不让织机上出一点瑕疵。时间不长,芝秀的眼睛红肿起来,肿痛,视物模糊,其中一只眼睛里还流出白色

9、的汁液来。姑妈先是请来游走的郎中,郎中卖给几包草药。不想敷用后,眼睛钻- 4 -心地疼,还看不见东西了。姑妈又慌忙领着去看保善堂的先生。先生看了,也是摇摇头,说,可惜了这么漂亮的丫头,还是趁早做手术吧。芝秀问,做手术能好?好是好不了,是提早割除了坏眼,不影响以后装个假眼,闺女家家的,怎么说也是爱美。不过丑话说在前面,诊费先付,至于落个什么后果,与本堂概不相干。芝秀呜呜地哭,姑妈劝她,别哭了,再哭对眼睛更不好了。芝秀说,反正是要瞎了的,还能再坏到哪里。姑妈叹口气,这么年轻的孩子,怎么能没有眼睛呢。没有了眼睛,这一辈子可怎么过,我可怎么跟你死去的爸妈交代啊。芝秀说,没了眼睛,我也不活了。姑妈说,要

10、不死马当活马医,我去请个洋大夫来看看。就请来了汉斯。德国人,在汉口开诊所。汉斯来了,仔细地查看了病情,也是摇摇头,说我也没有办法。芝秀又伤心起来。汉斯见她抽泣,又用手指在芝秀眼前晃了晃,芝秀眨了两下眼睛。汉斯又点点头,也许还是可以好的。姑妈说,能治就好。快用药吧。汉斯说,我给清洗干净了,还需要打一针盘尼西林。你们,打得起吗?芝秀不知道什么是盘尼西林,姑妈可是听说过的。那个时候的盘尼西林堪比黄金,一是稀少,二是金贵,不是一般人能用的。你有这个救命的药吗?姑妈问。汉斯点点头。姑妈就僵在那里。半天没有说话。芝秀问,多少钱啊?汉斯没有回答,而是问,你在哪里做工啊?芝秀说,纱厂里当女工。汉斯微微一笑,那

11、要你不吃不喝,半年的薪水。芝秀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姑妈对芝秀说,秀,别怪姑妈不给你打针,姑妈实在是芝秀说,姑妈,我谁都不怪,只怪我自己命苦,自小没了爹,又没了妈,若不是姑妈收留,说不定我早死了,我怎么还能怪姑妈?眼睛瞎了是命,不怪姑妈,只是今后成了一个瞎子,又要拖累姑妈了。姑妈也忍不住地哭起来。汉斯在一旁看看芝秀,又看看姑妈,看看姑妈,又看看芝秀,算是明白了怎么回事。汉斯摸摸大鼻子,挠挠头,说,上帝呀,真是可怜的孩子。要不这- 5 -样,我先给小姑娘治疗打针,等你们什么时候有钱了,什么时候再给,好不好?姑妈望望芝秀,芝秀望望姑妈,却看不清。两个人都没有说话,汉斯已经用注射器配药了。盘尼西林注射到

12、芝秀的身体里,没过几天,芝秀的眼睛真的神奇地好了。芝秀找到汉斯的诊所,才看清了汉斯的模样。芝秀说,谢谢你救了我。汉斯仔细察看了芝秀的眼睛,高兴地拍拍她的头说,痊愈了,你的眼睛完全好了。芝秀声音小得几乎听不到,说,我现在还是没钱给你。汉斯摸了下大鼻子说,我说过了,你什么时候有钱了,什么时候来还。你放心,我有了钱一定来还你!好的,你去吧,不过你要记住,不论再做什么事,一定要爱护眼睛哟!汉斯双眉往上一耸,眼睛透出微笑。芝秀正想着是回裕华纱厂,还是干点别的。日本鬼子的炮弹飞来了。芝秀拉上姑妈跑回了慈惠墩。日本人被赶走后,芝秀和姑妈又回到汉口,汉口已找不到一个叫汉斯的德国医生,也找不到一家外国人开的诊所

13、。“外国人漂洋过海地来开诊所,那么贵的药,一分钱都没给人家。 ”年老的张奶奶逢人便说,逢人便打听。“你认识汉斯吗?医生,德国人,不是他,多少年前我就瞎了。 ”随着来汉口的外国人越来越多,特意学会了几句英语的张奶奶有机会就拉住外国人,跟人家打听:“你认识汉斯吗?我欠着人家药费呢,从没来要过,好人呐。如果他本人不在世上了,我答谢他的子孙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啊。 ”汉斯,仿佛从没来过汉口一样,没有一丝消息。张奶奶立了遗嘱,做出她这个年龄老人的惊人之举:身后捐献眼角膜。(选自天池2016 年第 3 期)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姑妈得知汉斯有盘尼西林后僵在那里,因

14、为她觉得把侄女死马当活马医无法向侄女死去的爸妈交代,可是不用这药侄女就保不住眼睛,她内心非常纠结。B. 张奶奶逢人便打听“你认识汉斯吗” ,这样写符合她年老爱唠叨的特点,同时也表现丁她一心兑现还钱承诺的执着情怀以及始终无法回报的不安心情。C. 日本鬼子的侵略,使芝秀想继续工作的计划落空,也直接造成了她找不到恩人汉斯的结- 6 -果,从而使她颇受折磨,小说含蓄、深刻地表达了反战的主题。D. 小说善用延迟法,芝秀患上眼疾求医,游走的郎中使她病情加重,保善堂的先生称只能割除坏眼,汉斯上来也说没办法,这使小说波折迭生,扣人心弦。5. 小说一开始就假设第一次跟张奶奶拉家常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

15、全文简要分析。6. 小说是怎样塑造汉斯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答案】4. D 5. (1)写法上:运用插叙手法,开篇点题,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结构上:引出下文张奶奶和汉斯之间的故事。 (3)形象上:写张奶奶急于打听汉斯的下落,突出张奶奶信守承诺、知恩图报的特点。 6. (1)直接描写。通过对汉斯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如感叹芝秀是个可怜的孩子,主动提出先给她打针治疗,等她们什么时候有钱再给,叮嘱芝秀不论再做什么事,一定要爱护眼睛,表现他仁爱和善的特点。 (2)对比凸显。通过写游走的郎中、保善堂的先生唯利是图、麻木不仁、庸医误人,与汉斯形成对比,突出汉斯负

16、责仁善、医术高明的特点。(3)侧面衬托。通过张奶奶为还上药费努力终生打听汉斯,逢人便称赞汉斯,并立遗嘱捐献眼角膜,衬托汉斯无私治病救人的高贵职业品格所具有的感人魅力。【解析】4.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艺术特色。A 原因分析不当,应该是因为她知道这药价比黄金,不是她这样的人家能用得起的,可是不用侄女就保不住眼睛。B 项,她年老爱唠叨“不当,张奶奶只是急切地想打听到恩人的信息,好兑现当年的承诺,表达感恩之意。C”表达了反战的主题“不当,小说的主题是歌颂无私治病救人的高尚心灵和感恩图报的美丽情怀。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

17、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读全文;抓标题;辨文体;找线索;理层次。题中错误的选项主要是对小说情节、主题的考查。5. 试题分析:小说一开始就假设第一次跟张奶奶拉家常的情景,这样写的作用,可以结合上下文从两个方面思考并概括,分析的时候结合写作手法,分析时注意结合原文。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是怎样塑造汉斯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答题的模式为:某某是一位的形象,事例(描写)体现了特点。首先到文中找到人物的言行举止,这些内容是正面描写,从中分析人物的特点;然后找作者和文中人物对其的评价,这是侧面衬托。- 7 -点睛: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可从

18、相关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

19、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 )(三)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记者昨日获悉,国际植物园因保护联盟在伦敦林奈学会举行 2014 年马什奖颁奖仪式,家住修水县黄沙镇油岭自然村的乡村教师郑乃员荣获 2014 年度“马什国际植物保护奖” 。郑乃员为修水县何市镇中学教师,自 2000 年起组织杜志民开展红立杉保护工作,与农户签订托管协议,成立修水县黄沙油岭天然红豆杉保护协会,发展会员 68 名,并对个体较大的红豆杉进行了挂牌,在村里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阻止一些人受利益驱动采摘种

20、子及伤害红豆杉资源的破坏活动,形成了保护红豆杉资源的良好氛围。郑乃员还自筹资金,一边到外地学习,一边开展资源调查,多次邀请相关科研院所的专家对油岭南方红豆杉资源进行考察。经过 14 年的建设,该保护区面积发展为 2600 公顷,保护红豆杉 12 万多株。马什基金会成立于 1981 年,为在不同行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设立了一系列奖。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将“马什国际植物保护奖”授予为便于植物保护战略的执行以及为提高公众植物保护意识作出重大贡献的个人。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是全球植物园和植物保护权威,是唯一致力于全球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性组织,拥有来自全球 118 个国家的700 多个植物园会员,几乎囊括

21、全球所有重要的植物园。(摘自中国江西网修水乡村教师发动村民共同保护红豆杉 14 年 )材料二:德化是我省重点林区县之一,国家濒危重点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已成为当地的瑰宝。- 8 -近年来,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不法分子不惜以身试法,将罪恶的黑手伸向红豆杉。德化检察院积极作为,建章立制,以切实行动保护这一宝贵资源,为建设美丽德化、生态德化保驾护航。野生红豆杉大多数散布于远离人居的角落和密林深处,犯罪分子作案时往往难以被及时发觉,怎么办?2012 年,德化检察院从全县 18 个乡镇聘请了 36 名生态和法律意识强、工作生活联系林区密切的人大代表担任林业检察联络员,及时发现犯罪苗头。2014 年 8 月

22、,联络员接到群众反映,美湖镇阳山村有 4 名涉嫌盗伐红豆杉的嫌疑人,将 1 株红豆杉制材后,正在等待泉州的买家。联络员立即将情况告知德化检察院,德化检察院立即督促公安机关进行侦查。自聘任以来,联络员提供破坏生态资源犯罪线索 28 条,德化检察院从中立案监督 3 起,及时发现并制止群众砍伐林木 42 起。(摘自 2015 年 9 月 10 日福建日报 为了红豆杉不再“哭泣” )材料三:红豆杉,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经过了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在地球上已有 250 万年的历史。由于在自然条件下红豆杉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模

23、的红豆杉原料林基地。中国已将其列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联合国也明令禁止采伐。(摘自搜狗百科)7. 下列对于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郑乃员自 2000 年起,利用职务之便,采用多种方式,组织村民开展红豆杉保护工作,使当地形成保护红豆杉资源的良好氛围。B. 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将“马什国际植物保护奖”授予郑乃员,是因为他严格执行便于植物保护战略 ,为提高公众植物保护意识作出重大贡献。C. 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是全球植物园和植物保护权威,是唯一致力于全球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性组织,囊括了全球所有重要的植物园。D. 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近年来,不法分子不惜以身试法,将罪恶

24、的黑手伸向重点林区德化的国家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红豆杉。8. 下列对于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A. 前两则材料都是关于保护红豆杉的报道,材料一侧重报道个人开展的一系列保护红豆杉的行动,材料二侧重报道政府部门对毁坏红豆杉不法分子的打击。B. 郑乃员老师为了保护红豆杉,自我学习相关理论的同时,还自筹资金,多次邀请相关科- 9 -研院所的专家对他家乡的油岭南方红豆杉资源进行考察。C. 材料一中关于“马什基金会”的内容,是新闻背景的一种交代,与材料三中关于红豆杉内容的介绍,都属于理解相关内容的背景知识。D. 为解决破坏红豆杉行为难以被及时发觉的问题,德化检察院积极行为,建章立制,与聘请的林业检

25、察联络员签订托管协议,成立红豆杉保护协会。E. 德化检察院聘请的林业检察联络员一旦发现盗伐红豆杉的犯罪苗头,就立即告知检察院,检察院便立即出动捉拿犯罪分子,及时有效地制止了犯罪行为。9. 阅读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开展保护红豆杉行动的原因。【答案】7. D 8. AC 9. (1)红豆杉是世界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惜抗癌植物;(2)红豆杉在自然条件下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3)不法分子在利益驱动下,不惜以身试法,进行盗伐等破坏红豆杉生态的活动。【解析】7.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 ,选项中 A“利用职务之便”不准确;B 项不准

26、确,由原文“授予为便于植物保护战略的执行以及为提高公众植物保护意识作出重大贡献的个人”可以推测;C 项曲解文意,由原文“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红豆杉原料林基地。中国已将其列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联合国也明令禁止采伐。 ”可以推测。8. 试题分析:这是对文本内容、手法的综合考查。选项中 B. “自我学习相关理论的同时”错误,由原文“郑乃员还自筹资金,一边到外地学习,一边开展资源调查,多次邀请相关科研院所的专家对油岭南方红豆杉资源进行考察”可以推测;D 项表述错误,由原文“德化检察院从全县 18 个乡镇聘请了 36 名生态和法律意识强、工作生活联系林区密切的人大代表担任林业检察联络员,及时

27、发现犯罪苗头”可以推测。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 10 -基础,以辩证

28、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 “开展保护红豆杉行动的原因”角度进行概括,联系文章内容答题,找到相关答题区间,筛选关键语句,概括形成答案。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

29、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 。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块应该集中在中间段落中。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 ,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高拱,

30、字肃卿,新郑人。穆宗居裕邸,出閣请读,拱与检讨陈以勤并为侍讲。拱侍裕邸九年,启王益敦孝谨,敷陈剀切。王甚重之,手书“怀贤忠贞”字赐焉。严嵩、徐阶递当国,以拱他日当得重,荐之世宗。拜太常卿,掌国子监祭酒事。穆宗即位,进少保兼太子太保。阶虽为首辅,而拱自以帝旧臣,数与之抗。阶渐不能堪。而是时张居正入阁,居正亦侍裕邸讲。阶草遗诏,独与居正计,拱心弥不平。乞归。帝召拱以大学士兼掌史部事。拱之再出,专与阶修郤。阶子弟颇横乡里。拱以前知府蔡国熙为监司,簿录其诸子,皆编戍。所以扼阶者,无不至,逮拱去位,乃得解。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其在吏部欲遍识人才授诸司以籍使署贤否志爵里姓氏月要而岁会之仓卒

31、举用皆得其人以时方忧边事,请增置兵部侍郎,以储总督之选。拱又奏请科贡与进士并用,勿循资格。其在部考察,多所参伍,不尽凭文书为黜陟,亦不拘人数多寡,黜者必告以故,使众咸服。以广东有司多贪黩,特请旌廉能知府侯必登,以- 11 -厉其余。神宗即位,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又命给事中雒遒、程文合疏攻中官冯保,而己从中拟旨逐之。拱使人报居正,居正阳诺之,而私以语保。保诉于太后,谓拱擅权,不可容。太后颔之。明日,召群臣入,宣两宫及帝诏。拱意必逐保也,急趋入。比宣诏,则数拱罪而逐之。居家数年,卒。居正请祭葬如例。中旨给半葬,祭文仍寓贬词云。久之,廷议论拱功。赠衔太师,谥文襄。(选

32、自明史高拱传,有删改)【注】出閣:皇子出就封国。编戍:充军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其在吏部欲遍识/人才授诸司/以籍使署贤否/志爵里姓氏/月要而岁/会之仓卒举用/皆得其人/B. 其在吏部欲遍识/人才授诸司/以籍使署贤否/志爵里姓氏/月要而岁会之/仓卒举用/皆得其人/C. 其在吏部/欲遍识人才/授诸司以籍/使署贤否/志爵里姓氏/月要而岁会之/仓卒举用/皆得其人/D. 其在吏部/欲遍识人才/授诸司以籍/使署贤否/志爵里姓氏/月要而岁/会之仓卒举用/皆得其人/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

33、兼为最高学府。B. 首辅,明朝的首辅是指首席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有宰相之权而无宰相之名。C. 兵部,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刑罚政令以及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D. 中官,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高拱得到皇帝赏识。他考中进士,为还是皇子的穆宗侍讲九年,尽心尽职,穆宗称赞他“怀贤忠贞” ,并在继位后让他辅佐太子。B. 高拱与同僚有矛盾。他因是皇帝的旧臣,和曾经推荐过他的徐阶不和;他掌管吏部后,把徐阶横行乡里的后辈抓去充军。C. 高拱怀有经世济民的才干。他为国家储备人才;他选拔人才不拘一格;他考核官员

34、注重实际,令人心服;他采取措施奖励廉洁者。D. 高拱遭人算计。他设法诫止宦官专政,打算驱逐宦官冯保,派人报告张居正,没想到却- 12 -被张居正出卖,张居正请求太后惩治高拱。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扼阶者,无不至。逮拱去位,乃得解。(2)拱意必逐保也,急趋入。比宣诏,则数拱罪而逐之。【答案】10. C 11. C 12. D 13. (1)用来压制徐阶的办法,没有什么不用的。等到高拱离职,徐阶才得以解脱。 (2)高拱心想一定是驱逐冯保,急忙快步进宫,等到宣读诏书,却是列举他高拱的罪状并驱逐他。【解析】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

35、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吏部” “人才” “诸司” “籍” “爵” “姓氏” ,虚词“其” “以” “而” “之” ,再结合本句意思:他在吏部任职,想全面了解人才,将簿册交给各部门的官吏,让他们写上贤良不贤良,注明爵位和乡里姓氏,逢月逢年邀请会见。这样,即使仓促选人用人,都选用得当。句子可以断开为:其在吏部/欲遍识人才/授诸司以籍/使署贤否/志爵里姓氏/月要而岁会之/仓卒举用/皆得其人/故选 C。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

36、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 C 项, “兵部,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刑罚政令”说法错误, “全国刑罚政令”由刑部掌管。故选 C。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文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D 项, “张居正请求太后惩治高拱”错,应是冯保请求太后惩治高拱。故选 D。13. 试题

37、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1)句中:“所以” ,用来;“逮” ,等到;“乃” ,才。 (2)句中:“意” ,心想;“趋” ,快走;“比” ,等到;“数” ,列举。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 13 -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

38、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高拱,字肃卿,新郑人。嘉靖二十年考中进士。穆宗居住裕邸,出阁讲经读书,高拱担任侍讲,高拱在裕邸侍奉九年,教诲裕王日益敦厚孝顺谨慎,陈述切合事理。裕王很看重他,亲手书写“怀贤忠贞”赐给他。严嵩、徐阶依次主持国家大政,认为高拱将来必定得到重用,就将他推荐给世宗,封为太常卿,掌管国子监祭酒事务。穆宗即位,晋升他为少保兼太子太保。徐阶虽然是首辅,然而高拱却自以为是皇帝的旧臣,多次和徐阶抵触,徐阶渐渐感到不能忍受。而当时张居正进入内阁,张居正也曾在

39、裕邸做过侍讲,徐阶起草遗诏,只和张居正商量,高拱心里更加不平。请求辞官回家,皇帝召回高拱授任大学士兼掌管吏部事务,高拱出来再任职,专门和徐阶结怨。徐阶的子弟在乡里十分横行,高拱派前任知府蔡国熙担任监司,记录徐阶各个儿子的罪行,都被遣去充军。用来压制徐阶的办法,没有什么不用的。等到高拱离职,徐阶才得以解脱。高拱熟悉政体,有经世济民的才干,所建议、陈述的都批准实行,他在吏部任职,想全面了解人才,将簿册交给各部门的官吏,让他们写上贤良不贤良,注明爵位和乡里姓氏,逢月逢年邀请会见。这样,即使仓促选人用人,都选用得当,因为当时正担心边防的事,请求增设兵部侍郎,来作为总督的候选人,高拱又上奏请求科举考试的

40、贡士和进士一起任用,不要拘泥于资格。他考察部中情况,大多错综复杂,不是全凭书面材料来决定升降,也不拘泥人数多少,被罢免的一定告知缘故,使大家都能心服。因为广东官吏大多贪污渎职,特意奏请表彰廉洁能干的知府侯必登,来勉励其他人。神宗继位,高拱因为皇帝年幼,想诫止宦官专权,分列条目奏请皇帝抑制司礼监,把权力交还给内阁,又命给事中雒遒、程文一起上书抨击宦官冯保,自己从中拟定圣旨驱逐冯保。高拱派人报告张居正,张居正表面同意这样做,私下将这件事告诉了冯保,冯保向太后告状,称高拱专权,容不得他,太后点头依许了他的诉求。第二天召集大臣们进宫,宣读太后和皇帝的诏书。高拱心想一定是驱逐冯保,急忙快步进宫。等到宣读

41、诏书,却是列举他高拱的罪状并驱逐他,高拱在家住了几年,去世。张居正请求按照例规来祭葬,诏令给予一丰的礼数安葬,祭文中仍要包含批评的词语。过了很久以后,朝廷讨论高拱的功劳。赠官太师,谥号- 14 -文襄。(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秋雨夜眠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注】这首诗大约创作于 832 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诗人已六十多岁,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 瓶:烤火用的烘瓶。14. 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

42、已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先抹上了深秋的基调。B. 颔联的“卧迟”体现了老年人的特性,瞌睡少,宁可闲坐养神而不喜早睡,免得夜间睡不着,颈联老翁三秋之夜就要烤火正说明他怕冷、体衰。C. 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一个“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D. 诗歌对人物的描写极具层次,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写到老翁睡醒,又写到醒后起床赏景的情况,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E. 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仕途、境遇,但景与人关合,尤其“霜叶满阶红”一句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15.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

43、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答案】14. CD 15. 安闲清静的老翁形象。颔联“卧迟”写老翁年老瞌睡少,不喜早睡;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却安然“睡美” ,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年老体衰的老翁形象。颈联燃料经夜化为灰烬,夜已过去,老翁却“香添暖被笼” ,打算继续睡,体现老翁的体衰闲散。孤寂淡泊的老翁形象。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漫不经心地看满阶红霜叶,突出了老翁的闲散无事、孤寂淡泊。【解析】1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表达技巧。要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C- 15 -项“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错, “寒”也写出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失望

44、,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D 项“又写了醒后起床赏景的情况”错, “霜叶满阶红”并非老翁晨起后所见。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诗歌前两联是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情况刻画他的性格,后两联则从老翁睡醒之后情况作进一步描绘。颔联“卧迟”写老翁年老瞌睡少,不喜早睡;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却安然“睡美” ;颈联燃料经夜化为灰烬,夜已过去,老翁却“香添暖被笼” ,打算继续睡,体现老翁的体衰闲散;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漫不经心地看满

45、阶红霜叶,突出了老翁的闲散无事、孤寂淡泊。点睛: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本题主要抓住意象和老翁的动作等。(三)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 行路难(其一) 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的精神,抒发其远大志向的诗句是_,_。(2)李白在蜀道难中,写出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答案】 (1). 长风破

46、 浪会有时 (2). 直挂云帆济沧海 (3). 剑阁峥嵘而崔嵬 (4). 一夫当关 (5). 万夫莫开【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长、济、沧、峥嵘、崔嵬、当。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 “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

47、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 16 -常在这些“浅水滩” “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语言文字运用17. 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表演前,小赵微笑着对评委老师说:“各位前辈,下面,学生可要班门弄斧了,还望老师们不吝赐教。美国国家安全局对世界 35 个国家首脑进行窃听活动,

48、其手段无出其右,招致越来越多国家的声讨和批评。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杜文玉说,历史上的上官婉儿并非那么正面,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物。有专家指出,领海安全事关国家利益,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建造航母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方面。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如何抓住驻京办这个“末梢神经” ,见微知著查找问题、举一反三整改落实,这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力度的考验。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耍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

49、本领。正确。无出其右:出,超过;右,古代多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多含褒义。本句语境为贬义。错误。八面玲珑:原指四面八方通明敞亮,也形容外观挺拔秀丽,后多形容人处事圆滑或者办事细致周到。正确。厝火积薪:厝,安放;安放火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句子语境为事先做好准备。望文生义。错误。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使用正确。休戚与共: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同欢乐共悲哀。不合语境,错误。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由于“二十四节气”世代相传,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是华夏文明天人和谐哲学观的重要体现,让我们看到祖先曾经如此“诗意地栖息”在这片土地上。- 17 -B.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海航集团大力推动“空中通道”建设,它旗下的航空公司新开辟了 65 条国际航线可以直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相关地区。C. 黑龙江卫视新推出的一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文化类节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