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 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 I 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1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是A. 制催化剂的材料 B. 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C. 制农药的材料 D. 半导体材料2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下列与古诗文记载对应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常见古诗文记载 化学知识A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的能量低于水,冰变为水属于吸热反应B泉州府志: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
2、泥土具有吸附作用,能将红糖变白糖C天工开物:凡研硝(KNO 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性质不稳定,撞击易爆炸D本草纲目:釆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石碱),浣衣发面。石碱具有碱性,遇酸产生气体A. A B. B C. C D. 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2 -化学反应的发生一定会伴随能量变化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旧化学键的断裂说明- 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A. B. C. D. 4已知 2SO2+O2 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O 2的能量一定高于 2molSO
3、2 的能量B2molSO 2和 1mol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 2molSO3的总能量C1molSO 2的能量一定高于 1molSO3 的能量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5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 氯化钠的电子式: B.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C. 乙烯的结构简式:CH 2CH2 D. 质子数为 35、中子数为 45 的溴原子: 8035Br6R、X、Y、Z、W 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R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其简单气态氢化物反应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下列推断正确的是R X YZ WA.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由强到弱的排序: Z 、R 、X 、Y
4、B. R、X、Y、Z、W 各元素最高价和最低价的绝对值之和均为 8C.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弱到强的排 Z、R、WD. RY3、W 2X、ZW 5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都达到 8 电子结构7已知 25,101kPa 时, C6H12O6(葡萄糖)的燃烧热是 2800kJ/mol,C 8H18(辛烷)的燃烧热是 5518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6H12O6(s)6O 2(g) 6CO 2(g)6H 2O(g) H2800kJmol 1B. 0.5C6H12O6(s)3O 2(g) 3CO 2(g)3H 2O(l) H1400kJmol 1C. C8H1812.5O
5、 2 8CO 29H 2O H5518kJmol 1- 3 -D. C8H18(1)12.5O 2(g) 8CO 2(g)9H 2O(1) H5518kJmol 18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如图的是( )A. Mg 与硫酸反应B. 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 Ba(OH)28H2O 晶体和 NH4Cl 晶体混合D. 碳酸钙的分解9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HCl 和 NaOH 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 H2SO4和 Ca(OH) 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B. CO(g)的燃烧热是 283.0kJ/mol,则 2CO2(g)=2CO
6、(g)+O 2(g)反应的H=+566.0kJ/molC. 已知:500 、30 MPa 下,N 2(g)3H 2(g) 2NH3 (g) H92.4kJmol 1 ;将1.5 mol H2和过量的 N2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 46.2 kJD. 甲烷的标准燃烧热 H890.3 kJmol1 ,则 CH4(g)2O 2(g)=CO2(g)2H 2O(g) HXD. 由 Y、Z、W 三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盐11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下列各组中互为同位素的是A. 40Ca 和 40Ar B. D 和 TC. H2O 和 H2O2 D. 红磷和白磷- 4 -12下列有关元素周期系的叙
7、述正确的是 ( )A. 元素周期系中A 族元素又称为碱金属元素B. 元素周期系中每一周期元素的种类均相等C. 元素周期系的形成原因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D. 每一周期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均是 18,周而复始13N 2和 H2合成 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A. N2(g)3H 2(g) 2NH 3(g) ;H 2(ba) kJ/molB. N2(g)3H 2(g) 2NH 3(l);H 2(abc) kJ/molC. 1N2(g) H2(g) NH 3(l) ;H (bca) kJ/molD. N2(g) H2(g) NH 3(g) ;H (ab) kJ/mol1
8、4 Co 在农业上常用于辐射育种。该原子的质子数是 ( )A. 27 B. 33 C. 60 D. 8715某元素 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2 倍,则 X 在周期表中位于( )A. 第二周期 B. 第三周期 C. IIIA 族 D. A 族16反应 2H2O2(l) 2H2O(l)+O2(g)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于分解反应,所以该反应吸热B. 途径 b 改变了反应的热效应- 5 -C. 1 molH2O2(l)的能量高于 1 molH2O(l)的能量D. 途径 a 放出的热量多17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福岛核电站因为 9.0 级大地震引发的
9、海啸受损,产生严重的核泄漏。核泄漏物中含放射性元素碘131,则有关碘131( I)和碘127( I)说法正确的是( )A. I 和 I 的中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B. I 和 I 的质子数相同,互为同位素C. I 和 I 的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D. I 有放射性而 I 无放射性,说明两者化学性质不同18下列各图中,表示该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A. A B. B C. C D. D19下列各组元素中,属于同一主族的是A. C、Si B. N、Si C. S、Cl D. O、F20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周期表共有 18 个族B. 主族元素全部都是金属元素C. 元素周期表共有
10、7 个周期D. 短周期是指第一、二周期- 6 -第 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 II 卷的文字说明二、推断题2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中元素,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回答以下问题:主族周期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二 三 四 (1)在这些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_(2)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其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3)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碱性最强的是_,(4)在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三、填空题22为了研究化学反应 A+BC+D 的能量变化情况,某同学设计
11、了如图所示装置当向盛有A 的试管中滴加试剂 B 时,看到 U 形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试回答下列问题: - 7 -(1)该反应为 _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 (2)A 和 B 的总能量比 C 和 D 的总能量 _ (填“高”或 “低” ) (3)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 _ 释放出来 (4)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 _ (填“高”或“低” )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 (5)写出一个符合题中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_ 已知:P 4(白磷,s)+5O 2(g)P 4O10(s)H=-2 983.2kJmol -1 P(红磷,s)+ 5O2(g) 1P4O10(s)H=-73
12、8.5kJmol -1 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 相同状况下,能量状态较低的是 _ ;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 _ (填“高”或“低” ) 23化学反应都有能量变化,吸热或放热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形式之一。(1)反应 A(g)B(g)C (g)D(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化学反应中产生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是_;该反应是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 、 H_ (用 E1、E 2表示);加入催化剂对该反应的 H 是否有影响?_。(2)已知:一定条件下,拆开 1molHH 键、1molClCl 键、1molHCl 键需要的能量分别是 436kJ、243kJ、432
13、kJ,则反应 H2(g)Cl 2(g)2HCl(g) 的 H_。(3)已知:2CH 3OH(l)2O 2(g)2CO(g)4H 2O(g) H1a kJmol 12CO(g)O 2(g)2CO 2(g) H2b kJmol 1H2O(g)H 2O(l) H3c kJmol 1则表示 CH3OH(l)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 8 -四、实验题24实验:下图 1 为实验室制取氨的实验装置。(1)写出 A 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在收集氨时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_。(3)另一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设计了图 3 装置。首先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产生喷泉的是(_)A
14、CaCO 3粉末和浓盐酸 BNH 4HCO3溶液与稀 NaOH 溶液CHCl 和 AgNO3溶液 DHCl 和酚酞溶液(4)该同学又向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A硝酸铵 B食盐 C浓硫酸 实验: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实验过程: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 a,滴加浓盐酸。当 B 和 C 中的溶液都变为橙黄色时,夹紧弹簧夹。当 B 中橙黄色溶液颜色变深时,关闭活塞 a。. 打开活塞 b,将少量 C 中溶液滴入 D 中,关闭活塞 b,取下 D 振荡。- 9
15、-(1)A 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化学方程式是_(2)B 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3)过程的目的为_(4)D 中出现的现象为_(5)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_,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参考答案1D【解析】试题分析:位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的元素既表现金属的性质也表现非金属的性质,容易找到半导体材料,答案选 D。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2A【解析】A,冰的能量低于水,冰变为水需要吸收能量,但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吸热反应,A 项错误;B,该古诗文指元代南安黄长者发现墙塌压糖后,去土红糖变白糖,说明泥土具有吸附作用,能将红糖变白糖,B 项正确;C,该古
16、诗文指研磨 KNO3不用铁碾在石臼中研磨,相互撞击产生火花后果不堪设想,说明 KNO3不稳定,撞击易爆炸,C 项正确;D,该古诗文说明“石碱”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久置会结晶析出,能用于洗衣、发面,说明“石碱”具有碱性(能用于洗衣) ,遇酸产生气体(能用于发面) ,D 项正确;答案选 A。3C【解析】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例如碳燃烧,故错误;化学反应的发生一定会伴随能量变化,故正确;从宏观角度来说,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放热,反之吸热,故正确;旧化学键的断裂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如溶解有时也有化学键断裂,但是物理变化,故错误。答案选 C。4B【解析】因反应 2SO2+
17、O2 2SO3为放热反应,所以 2molSO2和 1mol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2molSO3的总能量,选项 B 正确;1molO 2的能量不一定高于 2molSO2的能量,选项 A 错误;1molSO2的能量不一定高于 1molSO3的能量,选项 C 错误;该反应是放热的,但是在高温下才能发生,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能量和反应热的关系解此类题要明确反应物能量是指反应物的总能- 10 -量,生成物能量是指所有生成物能量和,而不是某一个反应物和某一个生成物能量进行对比。对于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有的放热反应需要
18、加热才能发生。5D【解析】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电子式中需要标出所带电荷,氯离子还需要标出最外层电子,其正确的电子式为 ,故 A 错误;B氯原子是 17 号元素,核外电子分为三个电子层,K 层 2 个电子,L 层 8 个电子,M 层 7 个电子,其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 B 错误;C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乙烯正确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 C 错误;D元素符号左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左上角数字表示质量数,质子数为 35、中子数为 45 的溴原子的质量数=35+45=80,所以该溴原子可以表示为: 8035Br,故 D正确;故选 D。点晴: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化学用语的判断
19、。本题的易错点为 C,要注意书写结构式、结构简式时首先要明确原子间结合顺序(如 HClO 应是 HOCl,而不是 HClO),其次是书写结构简式时,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应该写出来。6C【解析】R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其简单气态氢化物反应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R 为 N元素,Z 为 P 元素,X 为 O 元素,Y 为 F 元素,W 为 Cl 元素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气态氢化物就越稳定。同主族的非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渐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渐弱;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渐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渐强。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由强到
20、弱的排序: Y、X、R、Z 故 A 错误;B、O 和 F 两元素通常不显正价,故 B 错误;C、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弱到强的排 H3PO4、HNO 3、HClO 4故 C 正确;D、NCl 3、Cl 2O、PCl 5中 PCl5的 P 最外层有 10 个电子,故 D 错误;故选 C。7B【解析】A燃烧热生成的水为液态,故 A 错误;BC 6H12O6(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0kJ/mol,则 0.5mol 葡萄糖燃烧放出 1400kJ 的热量,故 B 正确;C热化学方程式中需要注明物质的状态,故 C 错误;D. C8H18(辛烷)的燃烧热是 5518kJ/mol,则H0,故 D 错误;
21、故选 B。- 11 -8A【解析】从图上分析,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是放热反应。A、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A 正确;B、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 B 错误;C、Ba(OH) 28H2O 晶体和 NH4Cl 晶体混合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 C 错误;D、碳酸钙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 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通过反应物与生成物能量不同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燃烧反应,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多数的化合反应等。本题的根据是根据图像判断反应的热效应。9B【解析】A. 中和热是酸和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生成 1 摩尔水和可溶性盐所放对应的反应热
22、,A不正确; B. CO(g)的燃烧热是 283.0kJ/mol,说明 1molCO 完全燃烧放出 283.0kJ 的热量,则 2CO2(g)=2CO(g)+O 2(g)反应的H=+566.0kJ/mol,B 正确;C. 已知:500 、30 MPa 下,N 2(g)3H 2(g) 2NH3 (g) H92.4 kJmol1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将 1.5 mol H2和过量的 N2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后也不能完全转化为 NH3,放出热量肯定小于 46.2 kJ,C 不正确;D. 甲烷的标准燃烧热 H890.3 kJmol 1 ,则 CH4(g)2O 2(g)=CO2(g)2H 2O(l) H=
23、890.3 kJmol 1 ,水由气态变化液态要放出热量,因此,CH 4(g)2O 2(g)=CO2(g)2H 2O(g) H890.3 kJmol 1 ,D 不正确。本题选 B。点睛:正反应的反应热与逆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表示标准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物必须是稳定的化合物,如水是液态的。10C【解析】由题可知,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2 倍,X 为 C 元素,W 2-的最外层为 8 电子结构,Y 与 W 同主族,W 为 S元素,Y 为 O 元素,金属单质 Z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4、Z 为Na 元素,则 X、Y、Z、W 分别为 C、O、Na、S;A、原子半径 OH2CO3,即 WX,C 项正确;D、Y、Z、W 三种元素可形成 Na2SO3和 Na2SO4,不止一种,D 项错误;答案选 C。11B【解析】A. 40Ca 和 40Ar 的质子数不同,是两种不同的元素,A 错误;B. D 和 T 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B 正确;C. H2O 和 H2O2是两种不同的氧化物,C 错误;D. 红- 12 -磷和白磷是两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D 错误,答案选 B。点睛:掌握同位素的含义是解答的关键,关于同位素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同位”是指这几种核素的质子数(核电荷
25、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个位置。因许多元素存在同位素,故原子的种数多于元素的种数。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但也并非所有元素都有同位素,如 Na、F、Al 等就没有同位素。同位素的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12C【解析】A. 元素周期系中A 族元素除氢外又称为碱金属元素,故 A 错误;B. 元素周期系中每一周期元素的种类有 2 种、8 种、18 种、54 种等,所以每一周期元素的种类不一定相等,故 B 错误; C. 元素周期系的形成原因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故 C 正确;D. 第一周期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 12,故 D 错误。故选 C。13
26、B【解析】根据能量与反应过程的关系,合成氨是放热反应,H0,得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1/2N 2(g)3/2H 2(g)=NH3(g) H=(ab)kJmol 1 或 N2(g)3H 2(g)=2NH3(g) H=2(ab)kJmol 1 ,1/2N 2(g)3/2H 2(g)=NH3(l) H=(abc)kJmol 1 或 N2(g)3H 2(g)=2NH3(l) H=2(abc)kJmol 1 ,故选项 B 正确。14A【解析】根据原子的符号可判断该原子的质子数是 27,答案选 A。点睛:掌握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是解答的关键,即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据
27、此 进行相关的判断。另外还需要注意掌握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以及核外电子数之间的数量关系。15A【解析】元素 X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2 倍,则 X 是碳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答案选 A。16C【解析】A、分解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A 错误。B、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变化路径无关,既 a、b 途径的反应热效应相同,B 错误。C、读图可知 2molH2O2(l)能量大于 2molH2O(l)、1molO 2(g)能量之和,所以 1molH2O2(l)能量大于 1molH2O(l)的能量,C 正确。D、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变化路径无关,
28、既 a、b 途径放出的热量相同,D 错误。正确答案 C。- 13 -17B【解析】A. I 和 I 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不同的核素,A 错误;B. I 和 I 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B 正确;C. I 和 I 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方式相同,C 错误;D. I 与 I 的核外电子数相同,两者化学性质相同,D 错误,答案选 B。18A【解析】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 项正确。答案选 A。19A【解析】A、C、Si 均是第A 元素,A 正确;B、N、Si 分别是第A、A 元素,B 错误;C、S、Cl 分别是第A、A 元素,C 错误;D、O、F
29、分别是第A、A 元素,D 错误,答案选 A。20C【解析】A. 元素周期表共有 16 个族,故 A 错;B. 主族元素有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故 B 错;C. 元素周期表共有 7 个周期故 C 正确;D. 短周期是指第一、二、三周期,故 D 错;答案:C。21 .K F Ar 略 HClO 4 KOH Na Cl【解析】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以知道,分别为N、F、Na、Mg、Al、Si、Cl、Ar、K、Br。(1)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则在这些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K,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 F;正确答案是:K;F。 (2)化学性质最不
30、活泼的元素是 Ar,其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正确答案:Ar; 。(3)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所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元素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就最强,所以碱性最强的是 KOH;正确答案: HClO 4 ;KOH 。- 14 -(4)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在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Na,原子半径最小为 Cl;正确答案:Na;Cl。22 放热 高 热能 低 2Al+6HCl=AlCl3+3H2 P4(白磷,s)=4 P(红磷,s)H=-29.2 kJ/mol 红磷 低【解析】 (1)由于发生反应 A+BC+D,
31、U 型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根据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可以判断该反应为放热反应;(2)由于 A+BC+D 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 A 和 B 的总能量比 C 和 D 的总能量高;(3)化学变化伴随着物质和能量变化,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通常转化成热能释放出来;(4)化学反应中旧键断裂吸收能量,新键生成放出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低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5)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且不需要加热既能够发生,如铝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6HCl=AlCl3+3H2;已知:P 4(白磷,s)+5O 2(g)P 4O10(s)H
32、=-2983.2kJmol -1 P(红磷,s)+ 5O2(g) 1P4O10(s)H=-738.5kJmol -1根据盖斯定律-4 可得:P 4(s,白磷)=4P(s,红磷)H=(-2983.2kJ/mol)-(-738.5kJ)4=-29.2kJ/mol,说明白磷转化为红磷是放热反应,相同的状况下,红磷能量比白磷低,由于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则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低。23 破坏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存在差异 放热 E1E 2或(E 2E 1) 无影响 185 kJmol1 CH3OH(l) O2(g)CO 2(g)2H 2O(1 分) H1( 2c) kJmol
33、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热的计算。(1)化学反应中产生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是破坏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存在差异;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HE 1E 2;加入催化剂对该反应的 H 是否有影响?无影响。(2) H(436+243-2432) kJmol 1 = 185 kJmol 1 。(3)将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依次表示为 A、B、C,2C-A/2-B/2 得表示 CH3OH(l)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3OH(l) O2(g)CO 2(g)2H 2O(1 分) H1( 2c) kJmol1 。24 2NH4ClCa(OH) 2 CaCl22NH 32H 2O 减少与
34、空气的对流,保证试管中能收集- 15 -满氨气 A C 16HCl(浓)+2KMnO 4=2MnCl2+2KCl+5Cl2+8H 2O Cl2+2Br=Br2+2Cl 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 溶液静置后 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解析】、 (1)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 2 CaCl22NH 32H 2O;(2)氨气和空气能形成对流产生杂质,塞上棉花团能防止其对流,保证试管中能收集满氨气;(3)A、CaCO 3粉末和浓盐酸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使锥形瓶中压强增大,形成喷泉,A 正确;BNH 4HCO3溶液与稀 NaO
35、H 溶液反应,不产生气体,不能形成喷泉,B 错误;CHCl 和 AgNO3溶液反应,不产生气体,不能形成喷泉,C 错误;DHCl 和酚酞溶液,不产生气体,不能形成喷泉,D 错误;答案选 A;锥形瓶内装有酒精,易挥发,要形成喷泉,应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所加物质应放出大量的热,浓硫酸遇水被稀释,释放出大量的热,使锥形瓶中的乙醇挥发,压强增大,形成喷泉,而其它物质都不能达到溶于水而放出大量的热的目的,答案选 C;、 (1)A 中产生黄绿色气体氯气,其化学方程式是 16HCl(浓)+2KMnO42MnCl 2+2KCl+5Cl2+8H 2O;(2)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将氯气通入 NaBr 溶液中会有单质溴生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2+2BrBr 2+2Cl;(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过程的目的为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4)单质溴能氧化碘化钾生成单质碘,碘单质易溶在有机溶剂中,则 D 中出现的现象为溶液静置后 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5)因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失去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