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墨竹工卡2015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整理版】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墨竹工卡2015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整理版】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单项选择题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 2:某教师上课过程中发现一个学生分心,便在讲课的同时用目光凝视这个学生,引起了他的注意,促使其重新专心听讲。这位教师运用的是()。单项选择题A、直观技能B、体态表达技能C、提示技能D、批评技能 3:心理学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单项选择题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 4:学校教学
2、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单项选择题A、电化教学B、复式教学C、课堂教学D、现场教学 5: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教师的()。单项选择题A、专业知识B、教育学知识C、心理学知识D、相关学科知识 6: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多项选择题A、动作学习B、知识学习C、技能学习D、经验学习E、行为规范学习 7: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如师生交互及生生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等资源属于( )资源。单项选择题A、信息技术B、环境和工具C、社会教育D、生成性 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要发展,最终决定性因素在于()。单项选择题A、社会文化B、社会生产力C、生产关系D、教育制度
3、 9: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多项选择题A、相似性B、原有认知结构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D、教学方法 10: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上,心理起源论者所强调的是()。单项选择题A、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活动B、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C、人类语言产生后的必然要求D、对外部自然界的恐惧 11:在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存储形式是()。单项选择题A、语义B、概念体系C、视像和声像D、图式 12:不属于社会公益劳动项目的是()。单项选择题A、打扫校园B、植树造林C、拥军优属D、帮老助残 13: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下列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单项选择题A、认知需要B、尊重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审美需要 14:小班教
4、学通常班级人数规模在3040人。()判断题对错 1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原则。单项选择题A、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B、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D、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16:中学、小学校园周围()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单项选择题A、200米B、300米C、400米D、100米 17: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是指教育()。单项选择题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D、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18:中小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与成人比较,具有特殊性。判断题
5、对错 19: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的具体运算阶段的年龄约在()单项选择题A、1115岁B、711岁C、27岁D、0一2岁 20:将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单项选择题A、认知模式B、社会学习模式C、体谅模式D、说服教育模式 21:小学生杨某放学途中,在人行道上被电动车撞伤。对杨某所受伤害,应承担赔偿责任的是()。单项选择题A、学校B、车主C、杨某的监护人D、车主和学校 22: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目的性。判断题对错 23:杨柳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这属于( )。单项选择题A、注意分配B、注意广度C、注意分散D、注意转移 24: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
6、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单项选择题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B、正迁移与负迁移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D、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25: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课程称为()单项选择题A、研究型课程B、基础型课程C、拓展型课程D、实践型课程 26:“杂交水稻之父”是()。(2013年下半年真题)单项选择题A、王淦昌B、袁隆平C、钱学森D、杨振宁 27:常规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是绝对的,不可因人而异。 ()判断题对错 28:()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单项选择题A、学习需要B、学习准备C、学习目标D、学习期待 29:以下不属于教
7、师教学能力的是()。单项选择题A、教学认知能力B、教学操作能力C、自我反省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 30: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学生的精神生活。()判断题对错 3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理论是通过以下哪一经典实验得出的?()单项选择题A、黑猩猩问题解决实验B、饿猫“迷笼”实验C、小白鼠走迷津实验D、白鼠“迷箱”实验 32:关系转换理论强调()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单项选择题A、个体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B、认知结构变量的特性C、学习任务之间的共同要素D、不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和概括化的经验 33: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是由三方面内驱力组成,
8、即()。多项选择题A、认知内驱力B、直接的力驱力C、自我提高的力驱力D、间接的力驱力E、附属的力驱力 34:学生李伟因不守纪律,又一次被带进办公室,当即受到班主任的训斥:“你又违反纪律了?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你的脸皮实在太厚!你把家长请来,当面说清楚,你到底准备怎么办?不然,从明天起,你就不要来上学了。”学生低着头离开了办公室。从上面例子分析,你认为要使李伟同学守纪律应采用的方法是()。单项选择题A、说服教育B、情感陶冶C、榜样示范D、实际锻炼 35:皮亚杰认为6-8岁儿童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单项选择题A、权威阶段B、自我中心阶段C、公正阶段D、可逆阶段 36:
9、教学评价包括以下哪些步骤?()多项选择题A、确实评估目标B、搜集有关的资料C、描述并分析资料D、形成价值判断E、作出决定 37: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下列关于这些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北宋沈括制定的 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 这些谚语是我国古代农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单项选择题A、B、C、D、 38: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著作是()。单项选择题A、理想国B、政治学C、民主主义与教育D、大教学论 39: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品德课、艺术课,属于()。单项选择题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
10、、活动课程D、通识课程 40:在Excel中,在打印学生成绩单时,对不及格的成绩用醒目的方式表示(如用红色表示),当要处理大量的学生成绩时,利用()命令最为方便。单项选择题A、查找B、条件格式C、数据筛选D、定位 41:以下属于道德讨论中深入提问的策略有()。单项选择题A、突出道德争端B、政治思想C、澄清与总结D、使情境复杂化 42: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单项选择题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C、联结反应D、习惯成自然 43:教育法律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是()。单项选择题A、教育部门和下属学校B、教育机构和非教育机构C、教师和学生D、教育领
11、导和教师 44: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130 140 150 160r单项选择题A、130B、140C、150D、160 45: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要在各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和社会上人们效法的表率、榜样和楷模。这一含义是由()决定的。单项选择题A、社会舆论B、教师的工作对象C、传统习俗D、法律法规 46:小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为()。单项选择题A、培养自主性B、培养勤奋感C、培养主动性D、培养自我同一性 47:小学教育目的是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贯穿于小学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小学教育活动具有指导意义。()判断题对错 48:“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
12、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单项选择题A、王羲之B、张旭C、颜真卿D、柳公权 49: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称为()。单项选择题A、教育发展B、生理发展C、心理发展D、人的发展 50:学生申诉制度的特征有()。多项选择题A、法定性B、行政性C、准司法性D、准独立性E、非诉性 5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属于学生享有的权利的是()。单项选择题A、受教育权B、休息权C、劳动权D、名誉权 5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单项选择题A、图表B、新知识C、认知框架D、以上都对 53:根据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
13、的期望,一定能产生相应的效应。判断题对错 54:当代教育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判断题对错 55:“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单项选择题A、霍尔B、华生C、高尔登D、格塞尔 56:学习“直角、锐角、钝角、平角”等概念时,各种概念的相互影响称为()。单项选择题A、水平迁移B、正迁移C、顺向迁移D、一般迁移 57:素质教育被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的时间为()。单项选择题A、1999年B、2001年C、1993年D、1986年 58: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项选择题A、草堂诗余、东坡乐府、稼轩长短句、白石道人歌曲均是词集B、把长篇小说分成若干章节,
14、每一章节叫作“一回”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小说叫作“章回体小说”,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C、阿房宫赋、师说、论积贮疏、项脊轩志、石钟山记都在标题中标明了文体D、“念奴娇”、“永遇乐”、“水调歌头”、“倘秀才”、“西江月”、“扬州慢”、“雨霖铃”等都是词牌名 59:教学方法体系中运用最多、最广的方法是()。单项选择题A、实验法B、实习法C、讨论法D、讲授法 60:马卡连柯认为,适宜作为“教育主体”的是()。单项选择题A、学生个体B、学生集体C、教师个体D、教师集体 查看答案 1:答案A 解析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马克思提
15、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指出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消除阶级偏见,将社会劳动与教育有机结合,将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有机结合。故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劳动起源论。 2:答案B 解析 3:答案C 解析 贾德在“水下击靶”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经验类化说。 4:答案C 解析 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 5:答案A 解析 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专业知识。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能够清晰把握自己所教学科领域内的知识,深入地理解其精髓,把握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内容。 6:答案B,C,E 解析 7:答案D 解析 生成性资源是在教
16、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如师生交互及生生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等。 8:答案B 解析 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所以说社会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 9:答案A,B,C 解析 见大纲相关内容。 10:答案B 解析 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早期和个体幼年时的模仿行为,像孩童出于好奇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和活动就是教育。 11:答案C 解析 在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存储存形式是视像和声像。 12:答案A 解析 略。 13:答案B 解析 14:答案错误 解析 小班教学通常班级人数规模在1525人。 15:答案D 解析
17、16:答案A 解析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和居民住宅楼(院)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故选A。 17:答案D 解析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 18:答案正确 解析 学生学习的特殊性体现在: (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19:答案B 解析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大致为婴儿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大致为上幼儿园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大致为上小学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18、大致为上中学阶段。(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20:答案C 解析 体谅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它以一系列的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21:答案B 解析 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学生人身损害,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 22:答案错
19、误 解析 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创造性。 23:答案C 解析 学生不能专心听讲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属于注意的分散。故选C。 24:答案A 解析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根据迁移内容不同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5:答案C 解析 26:答案B 解析 略 27:答案错误 解析 二者是相对的,同样一种问题解决的方式,对甲可能属于常规性,对乙可能就是创造性的。 28: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习期待。 29:答案C 解析
20、30:答案正确 解析 31:答案B 解析 选项A黑猩猩问题解决实验是苛勒顿悟一完形说提出时所做的系列实验;选项B饿猫“迷笼”实验对应的是桑代克的尝试错误理论;选项C小白鼠走迷津实验,是罗森塔尔为了验证实验者期待效应所做的系列实验之一;选项D白鼠“迷箱”实验是斯金纳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时所做的实验。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32:答案A 解析 关系转换说认为,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关系的结果,是对情境中各种关系的理解和顿悟,而非由于具有共同成分或原理自动产生。学习迁移的重点不在于掌握原理,而在于觉察到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 33:答案A,C,E 解析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
21、机有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三种。 34:答案A 解析 35:答案A 解析 在这个阶段,儿童认为听父母或大人话就是好孩子,认为大人就是权威,愿意服从外部的权威,所以是处于权威阶段。(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36:答案A,B,C,D,E 解析 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以上选项均为教学评价的步骤。 37:答案C 解析 二十四节气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完全确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科学性。说法错误。 38:答案B 解析 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的代表作;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大教学
22、论是夸美纽斯的代表作。 39:答案B 解析 略 40:答案B 解析 在Excel中,通过“格式”“条件格式”命令,可以将符合规则的单元格内容突出显示。 41:答案C 解析 42:答案B 解析 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儿童做对了某件事后得到成人的物质奖励或表扬属于正强化。 43:答案C 解析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法律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 44:答案B 解析 智商在85到115之间属于中等水平,超过130为智力超常,低于70为智力障碍。 45:答案B 解析 略 46:答案B 解析 47:答案正确 解析 略。 48:答案B 解析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题中提
23、到该诗句“描述了当时”,由此可知所描述的这位书法家与杜甫属同一个朝代,因为杜甫是唐代人,而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可以首先从时间上排除A项。颜真卿和柳公权皆以楷体闻名于世,而张旭则是以草书著名,被誉为“草圣”。再分析题干诗句的意境是狂野豪放,加上“挥毫”“如云烟”可知形容写字的速度快,由此可以判定本题正确答案为B。 49:答案D 解析 人的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即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 50:答案A,B,C,D,E 解析 51:答案A 解析 【参考答案】A 【名师点
24、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第二款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52:答案C 解析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这种引导性材料的实质是提供了一个认知框架。(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53:答案错误 解析 【答案要点】错误。在实际的教育情境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并不一定会发生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
25、。因为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众多心理因素。 54:答案正确 解析 55:答案B 解析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 56:答案A 解析 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直角、锐角、钝角、平角”等概念是同一层次上的概念,因此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属于水平迁移。 57:答案A 解析 199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素质教育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 58:答案D 解析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D项错误,“倘秀才”是曲牌名,而非词牌名。 59:答案D 解析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它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它是整个教学方法体系中运用最多、最广的一种方法。(资料来源教学方法导论)同时也可以根据教学实践去判断。(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60:答案B 解析 马卡连柯认为,适宜作为“教育主体”的是学生集体。 第 15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