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0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学案 岳麓版.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569104 上传时间:2018-08-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0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学案 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0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学案 岳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0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学案 岳麓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0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学案 岳麓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0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学案 岳麓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30 讲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考点 1 “天下为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经济: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2)政治: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各种改良救国方案均遭失败。(3)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得到传播。(4)个人努力:孙中山早期活动,思想由改良转向革命。2过程(1)提出:1905 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阐发:在民报发刊词上,纲领被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3内容纲领 含义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手段推翻帝

2、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主张核定地价,涨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易错提醒 “平均地权”不等于“平分土地”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平均地权的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要求。4评价(1)进步性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提出的近代中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2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

3、重要理论指导。(2)局限性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民权主义:不是真正的人民主权,民权主要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权。民生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二、三民主义的实践1表现(1)辛亥革命: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1912 年建立了中华民国。(2)法制建设:1912 年,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捍卫共和: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2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三、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1背景(1)俄

4、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2)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向孙中山伸出援手。(3)孙中山总结革命失败的教训,与时俱进、顺应潮流的转变。2标志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3内容(1)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易误辨析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并非倾向社会主义“平均地权”是孙中山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方针,并

5、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节制资本”的目的是防止私人资本主义操纵国计民生。二者的出发点都是要解决资本主义带来的一系列有关民生的问题。4评价(1)进步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2)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内容上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3图解历史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三民主义的特点及发展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 20 世纪初,民族主义引进中国之时一直隐然深埋在汉族士人心中的对满族贵族统治合理性的质疑。在甲午对日海战失败之后开始全面爆发,一场擎着种族革命大纛的资产阶级革命,已在知识和思想界之外的政治领域迅速地展开这

6、种民族主义的革命宣传和策略即是一把双刃剑:在鼓动起民族革命激情的同时,也大大伤及中华民族的整体统一。陈永霞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潮史料二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史料三 国民党一大宣言通过后,孙中山作了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 ,指出通过这个宣言“是本党成立以来破天荒的举动” , “表明以后革命与从前不同。前几次革命,均因路上与军阀官僚相妥协,相调和,以致革命成功之后,仍不免于失败” 。对内“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 ;对外“

7、要反抗帝国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李时岳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史料解读(1)史料一中“种族革命”即反满,体现了一定的民族狭隘性。其虽调动了人们的革命热情,但不利于中华民族的统一。(2)史料二反映出孙中山发展了民族主义,增加了反帝主张。(3)史料三反映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主张及其特点,注意史料中省略号的分层作用。省略后的内容说明了孙中山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史料运用4(1)史料一中的“民族主义”指的是什么?它对中国近代革命有何影响?史料二中的民族主义相对于史料一中的民族主义而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提示 民族主义:

8、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影响:有利于掀起辛亥革命高潮(鼓动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但不利于民族统一。新内容: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宣言的通过“是本党成立以来破天荒的举动”的原因。提示 宣言中首次体现了国民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说明国民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宣言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思想,国民党吸收了新鲜血液,顺利实现了改组。史论归纳1多角度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

9、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式的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5)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2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增加了反帝、主张民族平等的内容民权主义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为目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府内容民生主义只提出平均地权 增加了节

10、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等不同点影响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辛亥革命起到推动作用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指导国民革命的理论体系,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相 目的 挽救民族危亡5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内容民族主义都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都规定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民生主义都主张平均地权同点作用 都成功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探究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史料一 革命行动,欠缺人民心力,无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

11、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也。孙中山选集史料二 革命的三民主义必须是农工政策的三民主义。不要农工政策,不是真心实意地扶助农工,不实行总理遗嘱上的“唤起民众” ,那就是准备革命失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史料解读(1)史料一中“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说明孙中山明确提出反帝主张;“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说明孙中山对革命的依靠力量有了新的认识。(2)史料二中“革命的三民主义” “不是真心实意地扶助农工” “那就是准备革命失败”说明了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联系紧密。史料运用(1)史料一中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及革命的力量是如何认识的?提示 孙中山逐步认

12、识到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大敌,逐渐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史料二观点的认识。提示 毛泽东认为新三民主义如果不要农工政策,不“唤起民众” ,那就是准备革命失败。这一认识是正确的,中国民主革命如果想取得胜利,必须取得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农群众的支持,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唤起民众” ,没有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6史论归纳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1)三大政策促成了新三民主义的诞生。孙中山通过总结民主革命经验教训,认识到欲求三民主义实现,必须抛弃依靠军阀、幻想取得帝国主义帮助的做法,寻找新的革命方法和革命力量,因而形成三大政策。在共产国际

13、、苏联顾问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之有了更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和更鲜明的民主主义色彩。(2)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和必然要求。如果没有“联俄” ,没有同社会主义国家联合,那就必然倒向帝国主义;如果不“联共”和“扶助农工” ,就必然要反共并导致民主革命的失败。所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成功实践的必然要求。(3)三大政策为新三民主义的实行提供了基础和保证。三大政策确立后,孙中山的革命斗争得到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大力援助,得到了掌握先进思想武器、为民族解放英勇奋斗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踊跃参加,得到了广大工人、农民的积极支持,这就使三民主义有了实现的基本保证。应用对点强化训

14、练1同盟会会员在国内宣传革命时,只强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而对“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多不提及。这表明他们( )A突出民族革命目标 B重点反对列强侵略C缺乏动员民众意识 D弱化宪政民主任务A 根据材料“只强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属于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部分,故 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三民主义中未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故 B 项错误;缺乏动员民众意识与弱化宪政民主任务在材料中未体现,故 C、D 两项错误。2(2017南阳模拟)1905 年 5 月,孙中山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者” , 表示“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 ,使中国由中世纪的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

15、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这主要表明当时孙中山( )A已成为了社会主义者 B彻底认清了中国国情C萌生了节制资本思想 D完全了解西方的弊端C 材料中“中世纪的生产方式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这句话可知,孙中山已认识到西方私人资本发展所带来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冲突等弊端,因此主张中国学习西方生产方式,但要努力避免西方贫富差距的弊端,故C 项正确。31919 年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曾说:“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这表明孙中山( ) 【导学号:

16、02990109】7A否定了倾覆清政府的作用B首次提出五族共和观念C主张民族团结共同反帝D大力弘扬民族友爱精神C 材料中强调的是汉族与其他民族间的团结并没有否定了倾覆清政府的作用,故 A 项错误;五族共和在湖北军政府建立时已经提出,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中华民族之新主义”与“汉族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 “合为一炉而冶之” ,都是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说明他主张各民族平等的同时,一致对外反对帝国主义,故 C 项正确;大力弘扬民族友爱精神与孙中山民族融合一致反对帝国主义的主旨不符,故 D 项错误。4(2017莱芜质检)1924 年 1 月,孙中山说:“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

17、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 ”又提出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 )A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B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C处理好国内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D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D 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是 1924 年 1 月,我们可以判断这是孙中山新民族主义观,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是孙中山的旧民族主义观,故 A 项错误;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并不是材料的主旨信息,故 B 项错误;处理好国内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只能体现孙中山民族主义观中关于国内民族问题的处理,故 C 项

18、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故 D 项正确。考点 2 走自己的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对应学生用书第 242 页)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毛泽东思想1形成和发展阶段 时间 著作 内容萌芽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形成土地革命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成熟 全民族抗 论持久战 新民主主义 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8战时期 论 论联合政府

19、 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解放战争时期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工作中心的转移以及党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2.其他方面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3地位与影响(1)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2)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和理论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

20、结振兴的精神支柱,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易误辨析 正确区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毛泽东晚年的错误(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个人的正确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2)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它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其错误的思想认识,因此不能因为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而否定毛泽东的伟大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二、邓小平理论1背景(1)1978 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促进了思想解放。(2)1978 年底,邓小平发表讲话,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3)1978 年底,

2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过程阶段 时间 内容明确提出 1982 年中共十二大 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统概括 1987 年中共十三大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走向成熟 1992 年南方谈话 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于”的工作是非9标准形成体系 1992 年中共十四大 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形成 1997 年中共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3.地位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教材补遗_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1)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

22、)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4)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5)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6)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7)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8)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依靠力量: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10)国家统一:“一国两制” 。(11)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地位在中共十六

23、大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 第一,它的发生不能在任何帝国主义的国家,也不能在任何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必然是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第二,中国红色10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并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所以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 年 10 月)史料二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4、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1978 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史料解读(1)史料一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的原因。省略号分层是解读本史料的切入点。材料关键信息表明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2)史料二阐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本段史料的第一句话是核心语句。史料信息表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教条主义的枷锁对全党的束缚,是

25、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概括毛泽东提出的思想、依据及特点。提示 思想:明确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依据:中国红色政权的存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种矛盾尖锐化的产物。红色政权存在的基础,一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二是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这两个必要条件。特点: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2)根据史料二,概括邓小平提出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影响。提示 观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从本本出发” ,机械照搬马克思主义,认为这将会导致“亡党亡国” 。影响: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

26、代化建设上来,为实行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3)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提示 关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本质特征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思想精髓都是实事求是。史论归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重要意义1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着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形成

2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进入 21 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2)重要意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毛泽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正如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

28、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 ”这表明毛泽东( ) 【导学号:02990110】A坚持只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B全面彻底否定俄国式的革命道路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D准确把握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D 根据材料“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可知,毛泽东思想的实质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精准把握,故D 项正确。2(2017扬州质检)“如果说,民主革命没有自己的一定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的另一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

29、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 ,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 ”该论断出自(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 井冈山的斗争C 新民主主义论12D 论十大关系C 材料强调将民主主义任务与社会主义的任务分开完成,中国的革命分两步走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经典论断。3有学者说,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产物,科学地揭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向” 。这次“结合”的主要特点是( )A学习国外经验 B坚持独立自主C突出制度变革 D侧重理论探索B 论十大关系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而不仅仅是学习国外经验,故 A 项错误

30、;论十大关系是结合国情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由此可见这次结合的主要特点是坚持独立自主,故 B 项正确;这次结合与制度变革无关,故 C 项错误;这次结合更加注意从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 D 项错误。41978 年 12 月,邓小平指出:“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够,因此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些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 。 ”这说明在立法问题上,邓小平( )A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B倡导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C注重地方与中央、点与面结合D强调循序渐进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B 材

31、料说的是立法工作的流程,不是一开始就要建立法律体系,故 A 项错误。材料意思是:由于法律条文工作量大等问题,所以应该制定过程中要留有余地,随着各种情况的出现,以便能更宽泛地去补充完善法律,并且有些地方可以先搞试点,不能像以前一样法律条文制定了,就完全照搬执行。所以说材料倡导在立法问题上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故B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央与地方的结合,而是要符合地方情况,故 C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故 D 项错误。(对应学生用书第 244 页)2012 2017 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考纲卷别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13全国卷 全国卷 2014各地军阀标榜主义 全国卷

32、 全国卷 2012毛泽东早期革命思想考情分析 本讲全国卷考查较少,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及关系是考查的重点。虽然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近几年没有考查,但仍不可忽视。毛泽东思想可能会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考查,邓小平理论可能会结合经济体制改革考查。 高考命题探究找规律立足时空观念主干知识迁移考1(2014全国卷)1926 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

33、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C 从材料中的三民主义到三爱、三权可以看出 A 项中“趋同”的表述是错误的。从材料信息来看,蒋介石、孙传芳乃至四川有些军人也要标榜“主义” ,说明民主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很大,故 C 项正确。B、D 两项均属于没有正确理解材料信息而得出的片面性结论。名师点拨 三民主义是教材主干知识,题干时间是“1926 年” ,围绕这一时期社会的特点分析,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北洋军阀、地方军人,他们都标榜“主义” ,这种现象反映了“主义”对社会的影响,这个影响就是答案所在。立足历史解释方法能力创新考2(

34、2012全国卷)1920 年 12 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14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 ,这体现了当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认为,要改造中国社会,必须采用俄国式革命暴力革命的方式,故选 C 项。认

35、识到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在 1927 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排除 A 项;认为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排除 B 项;D 项与题干相矛盾。名师点拨 立足历史解释进行分析,在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历史上,农民阶级、开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均未能取得成功,几乎也到了“诸路皆走不通”的时候了,在当时共产党成员看来,效仿俄国式的革命是唯一办法。 高考仿真演练明趋向1(2017黄冈模拟)孙中山认为, “社会之所以有进化,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不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冲突。 ”“欧美各国从这种经济利益相调和的事业发达以后,社会便极有进化

36、,大多数便享福。 ”据此可以推知,孙中山( )A准备致力于发展实业 B主张学习欧美进行革命C反对进行激烈的社会变革D不赞成社会经济领域革命D 材料反映的是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社会革命)的主张,未提及发展实业,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欧美社会调和社会矛盾的方式,而非学习欧美进行革命,故 B 项错误;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袖,主张进行激烈的社会变革,故 C 项错误;在民生方面,孙中山主张以调和的方式缓和社会矛盾,主要体现在不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是采取缓进的方式,故 D 项正确。2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记载:“孙中山看到,尽管西方列强拥有繁荣、独立与民主,但他们也为工业化的问题所困扰。为预防

37、资本主义的罪恶,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以防止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外,鉴于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加而带来持久的土地问题,孙中山提倡平均地权,从而实现远古时代耕者有其田的乌托邦梦想。 ”材料表明( )A孙中山不赞成中国实现工业化B孙中山主张民生革命C孙中山主张民主革命 D孙中山不赞成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 题干材料中“孙中山看到列强为工业化的问题所困扰”只能表明孙中山注意考察西方社会现实,发现了西方工业化产生的不足,不能表明他不赞成工业化,故 A 项错误;孙中山出于预防资本主义弊端和解决土地问题的目的,提出了“节制资本”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这是考虑普通民众的利益,故 B 项正确;民主革命

38、强调反专制求民主,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 C 项错误;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袖,其根本利益就是15发展资本主义,故 D 项错误。3(2017抚顺一模)1938 年 10 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适应一定的民族特殊性才能实现。据此阐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02990111】A三大改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B新民主主义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C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是一个探索过程B 三大改造出现在 19531956 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

39、 A 项错误;抗战时期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由此可知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故 B项正确;改革开放是在 1978 年以后,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适应一定的民族特殊性才能实现”可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解决社会问题的理论指导,而不只是一个探索过程,故 D 项错误。4 邓小平时代中记载:“1978 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 ”“(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 ”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 )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B将社会

40、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C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B 材料仅涉及对外开放,不能体现对内改革问题,故 A 项错误;“对华投资” “购买技术”“获得经验”能体现中国积极利用外国资金、技术、经验进行社会主义的建设,同时,根据材料“允许市场逐步发育” “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可知,邓小平积极主张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故 B 项正确;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与中美正式建交没有必然的关系,故 C 项错误;“一国两制”是用来解决港、澳、台中国内政的问题,并非对外开放的问题,故 D 项错误。5延安 13 年与改革开放 30 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

41、“黄金时代” 。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其主要表现分别是( )A确定“和平” “民主”方针、确立“依法治国”方略B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D毛泽东思想成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16D “延安 13 年”是指 19371949 年,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 30 年”是指 19782008 年,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伟大的成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邓小平创立的

4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综合上述分析,故选 D 项。(对应学生用书第 245 页)历史学的社会价值与功能唯物史观理论阐释1新课程标准对唯物史观的定位2016 年 9 月发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指出:“历史课程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到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要引领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历史学的社会价值与功能 历史学的社会价值及具体功能大致可以归纳为认识功能、借鉴功能和教育功能等。(1)历史学的认识功能历史学的认识功能是指历史知识在人们认识和改造

43、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历史知识是人们认识现在和预见未来的前提条件。我们只有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才能把握许多事物、事件、情况、问题的来龙去脉,才能更好地认识现在与未来。今天我国之所以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有了清醒透彻的认识。(2)历史学的借鉴功能历史学的借鉴功能是指历史知识可以帮助人们从前人的历史活动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当前我们正在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例,我们之所以走社会主义道路,并强调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特色,就是充分借鉴中国与世界各国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3)历史学的教育功能历史学的教育功能是指历史知识在传播文化、技能与提

44、高国民素质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运用点拨1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 ,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发展过程,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历史是通过多种形式记录和传承的,不仅仅是文字记录,也可以通过文物遗传得到体现,不只是在书架上和博物馆的橱柜里,历史其实就在我们身边。2史学有认识价值,史学有借鉴功能,史学有教育功能,史学有文化继承和传播的功能,史学有经济价值。17史料一 三民主义就是针对着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的革命主张在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孙中山和一批批爱国志士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并最终成功领导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复兴之路解说词史料二 毛泽东同志的事业和

45、思想,都不只是他个人的事业和思想,同时是他的战友、是党、是人民的事业和思想,是半个多世纪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 2 卷)史学教育功能:史料一反映出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孙中山一生为国为民奋斗不止。为实现革命理想,他不畏艰难,愈挫愈坚,与时俱进,勇于探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料二反映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归纳概括: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根据各自所处的时代特点,以及当时革命、建设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

46、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3(对接高考)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学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发展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趋势,增强历史使命感。高考命题也充分体现了历史的教育功能,备考复习中要注意从史学方法方面认识历史学的价值。针对训练1新史学倡导者詹姆斯哈威鲁滨孙说:“(历史)可以被用来解除对各种生疏不明情况的迷惑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过去会给我

47、们提供行动的范例,而是因为我们充分理解了过去,便可以更充分地理解现状,我们的行动就是建立在这样基础上面的。 ”在这里,鲁滨孙认为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是( )A “复原”过去,指引未来B鉴于往事,资于治道C理解现实,把握发展方向D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C 研究历史是为了了解过去,指导人们现在的活动,使之更为理性化。所以,历史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的沿革、认识变迁进化的因果关系的社科类基础学科。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理解现实,把握发展方向。1821977 年 9 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 ”邓小平的这段话( )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 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符合当时中国发展的需要,遵循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 D 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