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4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模拟演练岳麓版.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568941 上传时间:2018-08-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4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模拟演练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4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模拟演练岳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第 24 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2015天津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其所盛种粒,且行且摇,种乃自下”可知,题中描述的是一种播种使用的工具,B 项是西汉时发明的一种播种工具耧车,故选 B 项;A 项二牛抬杠式耕地方式、D 项曲辕犁都是耕地工具;C 项是三国时发明的灌溉工具翻车。2(2015江苏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 1678 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 ,两年后

2、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 B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 “水陆失宜”的信息说明水土流失严重,政府必须进行管理,故 B 项正确。3战国时,长梧地方守护封疆的人对子牢(孔子的学生)说,从前我种庄稼,耕地粗疏马虎,而庄稼收获时也就用粗疏马虎的态度来报复我,我来年改变了原有的方式,深深地耕地,细细地平整,禾苗策茂、果实累累。材料表明 ( D )A战国时生产力已有较大提高B耕作态度对产量有决定性影响C耕作技术水平低导致了歉收D当时的农业已经

3、出现精耕细作解析 材料表明战国时耕作方式的改变,没有体现生产力的较大提高,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耕作方式对产量有决定性影响,故 B 项错误;耕作方式落后导致了歉收,故 C项错误;“深深地耕地,细细地平整”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 D 项正确。4宋熙宁年间(10681077 年),全国兴修水利工程 10793 处,其中两浙路修建 19802处。此外,还在东南沿海修筑了长达 500 余里的江北捍海堰和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工程等。这反映了 ( C )A连年暴雨导致严重涝灾B水利政绩成为擢升依据C江南经济发展推动水利建设D人口大量增加需要新耕地解析 题干中并未提到连年暴雨和严重涝灾,故 A 项错误;

4、题干中并未提到官员的擢升,故 B 项错误;题干中“全国兴修水利工程 10793 处,其中两浙路修建 1980 处。还在东南沿海修筑了长达 500 余里的江北捍海堰和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工程等”说明江南地区的水利建设情况较好,而这一时期的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故 C 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人口增加,故 D 项错误。5炎帝是我国传说中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 A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解析 传说不能作为直接证据,也不能证明历史人物的真实存在,排除 B

5、、D 两项;传说来源于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 C 项;传说中的炎帝教给人们农作,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A 项正确。6. (2018湖南师大附中)我国南方原来在农历六月过小年,东汉时政府安排在冬季,唐代才逐渐固定在腊月二十四日。材料中南方小年曾在农历六月的原因最可能是 ( B )A历代封建政府的不断强制B南方农作物大多是一年两熟C人们盼望美好生活的愿望D尽可能减少了对农时的影响解析 材料“东汉时政府安排在冬季” ,与政府的强制有关,但不能解释“南方原来在农历六月过小年” ,故 A 项错误;南方农作物大多是一年两熟,在农作物收获后的六月,人们以小年来庆祝,这是南方小年曾在农历六月的主要原因,故 B 项正确;C 项与选择六月过小年没有必然联系,故 C 项错误;南方农历六月是农业收获比较繁忙的时候,故 D 项错误。故选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