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改革旗帜高高飘扬决定诞生记 让改革旗帜高高飘扬-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2021年11月12日,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下午3时,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闭幕会,出席全会的中央委员经表决,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8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用使命和担当作出的战略抉择。这是13亿中国人民以智慧和力量写就的改革宣言。 这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宣言书,对中国走什么路、向何处去这个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作出了旗帜鲜明的
2、回答: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这是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蓝图,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在理论上有一系列重大创新,在实践上有一系列重大突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勾勒出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 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共和国的改革开放航船,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正确航道,又一次扬帆起航。 肩负伟大使命回应时代要求确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坚定意志。 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处,有着强烈使命感的中国共产党,引领着拥有伟大复兴梦想的中华民族,继往开来,接力奋斗
3、,开启了一个新的伟大征程。 “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真正把全会精神转化成改造现实世界的强大力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沉着雄浑的话语,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 整整一年之前,也是深秋初冬的季节。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向人民、向世界庄严承诺 “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5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搏击风浪,创造出世所罕见的发展奇迹。 “在中国共产
4、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大立足于“三步走”战略,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于前人孜孜以求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年。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5年,今天距离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也大致还有35年。时不我待。今天,中国航船领航者肩负的使命,重大而紧迫。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重大课题,党内外、国内外都极为关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 当代中国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当今世界处
5、于格局演变的重要阶段。 放眼世界,国际体系酝酿深刻变革,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 审视自我,重要战略机遇期稍纵即逝,机遇和挑战并存。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其复杂性、艰巨性、敏感性前所未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经受现实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激发更大活力。 党的十八大结束不到一个月,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外地调研,就来到了广东深圳。日上午,莲花山公园,习近平总书记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地表示,我们来瞻仰邓小平铜像,就是要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2021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政
6、治局就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朝着党的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奋勇前进。时代的课题,摆在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解决中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顺应时代潮流,满足人民期待,保持党和国家生机活力,要求全
7、面深化改革2021年4月,新一届国家机构换届选举刚刚完成。中共中央政治局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作出了一项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决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 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中共中央政治局同时批准成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的最高领导人首次担任全会文件起草组负责人,彰显了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重视。 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坚定意志。这种坚定来自对35年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来自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形势变化的
8、清醒认识,来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洞察力和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调查研究的个重大问题 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这个重要课题,直指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 今天的改革,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敏感程度,丝毫不亚于35年前。 “我们在研究和思考全面深化改
9、革问题时对此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告诫全党。 随着调研的不断深入,随着认识的逐步提升,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逐渐清晰了起来。必须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与时俱进、攻坚克难。 必须坚持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增强战略定力,创新具体方法,坚持核心立场,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在众说纷纭的建议中开好改革药方。 必须凝聚深化改革的共识。找出最大公约数,在深化改革上形成聚焦点。对一些领域的改革通过试点先行,逐步解决思想认识上的差异。 必须注重深化改革的统筹谋划。在进行战略全局的思考中
10、,对完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作出科学的顶层设计,提出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必须协同推进各项改革。加强对各项改革关联性的研判,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 35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平地惊雷,打破坚冰,开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航程。今天,宏伟壮丽的改革事业又一次到了关键时刻,决定着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圆梦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承前继往和启后开来相统一。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越是重要的改革举措,越要深入研究,力求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制定深化改革思路,出台重大改革举措,必须沉下来、
11、钻进去,全面调研,在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寻找答案。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决定的形成过程集中了全党全社会智慧,是充分发 扬民主的典范。切中时代脉搏引领时代前进决定体现了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思路、大战略、大举措、大突破,是指导我国改革发展里程碑式的纲领性文献。决定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来的伟大成就和重要经验,鲜明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任务、重大举措。这是我国发展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是一篇充满着马克思主义光芒的历史性文献。 改革,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旗帜。 决定共16个部分、60条、300多
12、项改革举措,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 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勇气: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变,这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就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制度和体制机制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和国家事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效能。 决定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超智慧: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从“市场在
13、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词之别,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飞跃。这是因为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们党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现在,主客观条件具备,我们应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 决定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必胜信心: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机统一。决定强调三个“进一步解放”,目的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努力营造
14、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生产力解放、有利于一切创新创造活力充分释放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 决定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决心: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这次会议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同时突出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之所以如此,主要考虑是,当前我国存在的问题,根本上说还是发展问题。 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面对人民群众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以权利公平、机会公
15、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保证和实现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我们的制度和体制机制更加体现公平正义的原则,更加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决定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不竭力量: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 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改革涉及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才能让改革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证。 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机遇和挑战,总在复杂的形势中交织;勇气和担当,总在伟大的变革中彰显。 党的十八届三中
16、全会,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宽广眼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我们的事业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自觉适应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把握住、利用好发展机遇,看得到、应对好风险挑战,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效的举措推进改革开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是因为,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彰显的是中
17、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坚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不断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样的立场始终不能动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辩证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
18、、无法弥补。我们的立场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 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放眼当下,决定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决心和魄力。 新思想、新论断、新表述、新举措,决定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坚实的实践基础、广泛的社会基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问题的高度自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咬定青山不放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萌发于改革开放,形成于改革开放,也将更加成熟于改革开放。 再回眸,伟大民族,百年沧桑;共憧憬,复兴梦圆,辉煌在望。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历史节点上,面对到2021年的改革时间表,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亿万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不懈奋斗,沿着伟大的中国道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必将成就人类文明进步新的伟大传奇。第 11 页 共 11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