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xx段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植被建设项目规划方案.doc

上传人:lufeng1000 文档编号:1561266 上传时间:2018-08-0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段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植被建设项目规划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xx段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植被建设项目规划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xx段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植被建设项目规划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xx段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植被建设项目规划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xx段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植被建设项目规划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太原市林业调查规划院2008 年 7 月项目名称: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工程主管单位:清徐县人民政府建设单位:清徐县人民政府设计单位:太原市林业调查规划院资质证书编号:晋林资证字乙 B06 号设计负责人:王金潮设计主持人:张晓星设计人员:宋志伟 谭 璟 董 志 郑 强 1目 录前言 .11. 总论 11.1 项目提要 12. 工程区基本概况 .32.1 地理位置及自然情况 .32.1.1 地理位置 32.1.2 地形地貌及土壤 .32.1.3 气候条件 .42.1.4 土壤条件 42.2 森林资源 43. 工程建设指

2、导思想与目标 43.1 工程建设指导思想 43.2 工程建设基本原则 53.3 设计依据 63.4 项目建设方针、途径与目标 .63.4.1 建设方针 .63.4.2 建设途径 .63.4.3 建设目标 .74. 调查与规划设计 75. 建设范围、布局、规模与进度安排 75.1 工程建设范围 75.2 建设布局 75.3 工程建设规模 85.4 项目建设期限与进度 86. 工程设计 86.1 工程区立地类型质量评价 86.2 林种设计 96.3 树种选择及配置 926.3.1 树种选择原则及依据 .96.3.2 工程树种选择及配置 .106.4 造林方式设计 116.5 造林技术设计 116.

3、5.1 种苗设计 .116.5.2 整地设计 .126.5.3 造林密度与配置 126.5.4 造林季节与造林方法 .126.5.5 幼林抚育及管护 .127. 绿化工程量 127.1 护岸景观林带工程量 .137.2 规划苗圃工程量 .137.3 景点片林工程量 137.4 鱼塘美化工程量 .138. 投资概算 148.1 概算依据 148.2 投资概算 148.2.1 直接投资 148.2.2 间接投资 .158.2.3 规划设计与工程监理费 .158.2.4 利润与税金 .158.3 资金来源 159. 保护设计 159.1 建立长效保护机制 169.2 加强制度、目标、责任制的管理 1

4、69.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69.4 加强保护执法工作 169.5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 169.6 加强护林防火 1710. 效益分析与评价 17310.1 生态效益 1710.1.1 涵养水源效益 1710.1.2 水土保持效益 1710.1.3 防风固沙效益 1810.1.4 改善生态环境减灾防灾效益 1810.2 经济效益 1810.3 社会效益 18附件: .19一、文冠果简介 .19二、 文冠果造林技术 .20附表:工程区规划面积统计表工程项目规划各树种面积统计表总需苗量表护岸景观林工程苗木量统计表原漳河柳林带小班需苗量表规划苗圃需苗量表鱼塘美化需苗量表景区需苗量表小班规划设计表工

5、程预算及汇总表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一)1太原市林业调查规划院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前言汾河是太原的母亲河,太原地处汾河中上游,流域内各种资源丰富,农业相对发达,工业比较集中,是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流域内人口持续增长,城市规模快速扩张,经济开发强度不断扩大,尤其是煤炭等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流域内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直接制约了太原经济发展,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存质量,因此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保护工程势在必行。对此,省委、省政府从历史和全局发展的高度,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

6、文明、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适时提出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战略工程。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是太原市汾河流域治理工程的一部分,依据省、市发改委对于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方案中关于林业部分的要求,结合清徐段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1. 总论1.1 项目提要1.1.1 项目名称: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工程1.1.2 项目主管单位: 清徐县人民政府1.1.3 项目建设单位:清徐县林业局1.1.4 项目性质:新建、改扩建1.1.5 项目建设范围 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

7、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一)2太原市林业调查规划院汾河流域清徐段内包括四个乡镇,十七个行政村,汾河沿岸两侧各 100 米范围,工程面积 5433.3 亩。1.1.6 项目建设内容及其规模 汾河流域清徐段,西坝堰从贯中桥向南沿汾河至清徐县边境,总长 12.5 公里;东坝堰为清徐县境内汾河沿岸全部,总长 19.4 公里。本方案建设内容包括,在贯中桥西南,建设一座占地 340.7 亩的景点片林、南安大桥西侧新建一座占地 360.3 亩的苗圃,对东坝堰已形成规模的苗圃和鱼塘、农家乐予以保留,并对贯中大桥以北紧邻东坝堰的 260.9 亩鱼塘进行美化,对不成规模并在工程区汾河沿岸 100 米范围内的临时性

8、鱼塘,按照护岸固堤的要求,填塘植树。汾河两岸原有 10 米宽漳河柳防护林带,进行补植完善,在 10 米林带外 90 米范围按照省、市发改委要求规划营造护岸林,共植漳河柳 21269 株,合计补植、新造漳河柳 459.6 亩;并新造毛白杨 1201.4 亩、补植梨树 330.5 亩、垂柳 650.7 亩、旱柳 474.1 亩、壶瓶枣 906.1 亩,试种文冠果 54.7 亩,总计需新造林 4077.1亩;工程总面积 5433.3 亩。1.1.7 项目建设期限与进度工程建设期限为 1 年,管护二年(2009 年2010 年) 。1.1.8 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

9、项目工程建设总投资 3885.817 万元。工程建设投资,省级投资为每亩 930 元,工程区面积 5433.3 亩,则省级投资 505.2969 万元;地市每亩投资 240 元,则地市投资 130.3992 万元;其余 3250.1209 万元由县政府筹措。工程资金不包含拆迁、填塘与土建费用。1.1.9 工程前提条件本规划不包含汾河沿岸的临建的拆迁、不成规模的临时鱼塘的填塘及工程用地平整、租地、征地等内容。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一)3太原市林业调查规划院2. 工程区基本概况2.1 地理位置及自然情况2.1.1 地理位置清徐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市西南。东邻榆

10、次、太谷,南接祁县、文水,西与交城、古交交界,北靠太原市晋源区、小店区。地理坐标,东经 1121011238,北纬 37283747。工程区涉及清源镇、孟封镇、柳杜乡、西谷乡 4 个乡镇。2.1.2 地形地貌及土壤清徐县地貌类型为中低山土石山区和平川区。西部为山区,占总面积的27.6%,其余为平川。全县西北高东南低,从地貌单元上来看依次为山区、洪积扇区、冲积平原。最高海拔为庙前山,海拔高 1865 米,最低为南部柳杜乡常丰村,海拔高 735 米。山区地表裸露地层主要为石盒子统和石千峰统的砂岩、页岩,上伏地层有石炭系煤系地层和奥陶系石灰岩地层;平川地区为太原断陷盆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

11、植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一)4太原市林业调查规划院地一部分,沉积了一整套巨厚新生界地层,其中第四系厚达 410 米左右,汾河从中穿过,全境河流注入汾河,属黄河水系。2.1.3 气候条件清徐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冬季漫长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短暂而天晴气爽。年降雨量 300-600毫米之间,大多集中在 7、8、9 三个月,占年降水量 60%;年相对湿度 53%;区内平均温度 8-10.4,极端最高温达 40,最低为-25;年日照总时数 2547.6小时,平均无霜期 185 天。2.1.4 土壤条件全县土壤分为 3 个土类,5 个亚类,三个土类为褐土

12、、草甸土、盐土。褐土分山地褐土和褐土性土,山地褐土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山区,褐土性土主要分布于山前洪积扇区。草甸土分浅色草甸土和盐化浅色草甸土,浅色草甸土主要分布于平川一级阶地,是本县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栽培的最好土类;盐化浅色草甸土主要分布于河滩地。盐化土主要分布于个别平川地区有盐土斑状存在于河、渠、稻田、水库附近及低洼处。2.2 森林资源工程区实施范围内的公路两旁主要是 2000 年所栽的 10 米宽漳河柳林带,总体评估需补植 40%。 ,沿岸有少部分临时苗圃、杨树林和以梨、葡萄为主的经济林,两岸百米林带规划范围内以农田为主。由于土壤盐碱,现存树种有限,以漳河柳为主,但有枯梢现象,有部分地段有少

13、量刺槐与杨树,目前看长势较好。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一)5太原市林业调查规划院3. 工程建设指导思想与目标3.1 工程建设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作全局,从完成太原市“蓝天碧水”战略任务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围绕全面建设和再现汾河流域的自然生态、建设和谐文明、良性循环、景色秀美的新太原,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总体目标,针对流域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承载力存在和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坚持治理修复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与太原市正在实施的“蓝天碧水 ”生态建设工程进行统一规划,整体实施。突出重点,强化领导,明确责任

14、,依法治理,有效遏制流域内生态环境破坏和恶化的趋势,并逐步得到修复与有效保护,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技术精华相结合、林业生产与生态建设相统一,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多林种相结合,多树种配置,高起点规划,全方位建设,对清徐段内汾河两侧的护岸林进行补充完善、连片,建成环境优美、标准一流的生态风景线。3.2 工程建设基本原则(1) 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原则。走生产发达、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 坚持生态优先、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把生态功能作为

15、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同时高度重视林业产业的发展,以生态建设保证和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支持和带动生态建设。充分考虑实地实情,使设计与施工达到完美结合。(3)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清徐县各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突出特色,丰富汾河沿线生态景观。(4) 坚持与“十五”林业发展规划目标相衔接的原则。城郊型生态景观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一)6太原市林业调查规划院林业网络体系建设规划,要与“十五”林业发展规划的目标相衔接,充分反映林业建设适应经济和社会未来发展的趋势。(5) 坚持突出城郊型生态景观林业特点的原则,建设高标

16、准的河流绿化体系,构建兼顾景观与生态功能的绿色长廊,走观光林业的发展道路。3.3 设计依据(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2)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及实施意见 ;(3)国家林业局颁布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主要技术规定 ;(4)原林业部关于印发林业部关于全国重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林计通字1996137 号) ;(5)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林业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6)山西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园林绿化工程 (2005) ;(7)太原市“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8)清徐县“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9)省、市发改委颁发的汾河流

17、域(太原段)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方案 ;(10)山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的汾河干流生态环境治理绿化方案简介;(11)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植被建设项目”技术标准。3.4 项目建设方针、途径与目标3.4.1 建设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依据山西省委、省政府、太原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方案中对林业建设的要求,结合清徐县实际情况,按照生态工程建设理论,争取用一年的时间,完成汾河流域(清徐段)植被建设项目工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一)7太原市林业调查规划院程。3.4.2

18、建设途径生态林业工程是造福全社会的事业,为保证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用好政府投资,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用招标投标、工程监理、检查验收制度,促进工程建设保质保量按时完成。3.4.3 建设目标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用一年的时间,依靠科学技术,在工程规划范围内加强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积极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汾河两侧各建 100 米宽的景观防护林带,形成既有生态防护林功能又兼生态景观功能的绿色长廊。4. 调查与规划设计本工程调查设计运用了最先进的“3S”信息技术,以 GIS 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RS 遥感技术提供的自然资源分布图,GPS 定位

19、和导航功能提供动态的资源数据,结合 1:1 万地形图实地测量,完成了野外调查与设计。工程设计按不同的行政单位、地类划分小班,兼顾现地实际情况、村民对当地林业发展的要求与汾河护岸林的整体规划,逐个小班进行设计。5. 建设范围、布局、规模与进度安排5.1 工程建设范围汾河流域清徐段,西坝堰从贯中桥开始,向南沿汾河至清徐县边境,总长12.5 公里;东坝堰为清徐县境内汾河沿岸全部,总长 19.4 公里。涉及清源镇、孟封镇、柳杜乡、西谷乡四个乡镇。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一)8太原市林业调查规划院5.2 建设布局工程区域内因土壤盐碱化原因,可选树种有限,本着适地适树的原

20、则,在生态建设上不仅要体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协调统一,而且要重点体现生态防护、生态景观的时代特征,建设生态景观防护林带。根据地域内实际情况在贯中桥西坝堰公路南侧,与滨河西路交汇处,建 340.7亩景点片林一处,此处位于滨河西路尽头,作为滨河西路附属的美化,做一缓冲结束,由于该位置处于交通枢纽,北临滨河西路,穿越汾河的贯中大桥连接着不到三公里外的县城,南侧是新建的太中银铁路,右侧是可以行车的西坝堰。在此兴建景点片林并在片林里建一升降式广告牌宣传清徐的核心产品,通过广告宣传所得收入,又能减缓景点维护费用,同时能为本县群众提供一处休闲娱乐的场所,景点片林树种配置见景点设计。本项工程在南安大桥西坝堰

21、公路两侧设计规划了一处占地 360.3 亩的苗圃,为本县造林及景观建设培育用苗。位于贯中大桥东坝堰北侧的形成规模的 260.9 亩农家乐鱼塘,本项工程的设计方案为,因鱼塘间隔有 25 米,规划以中间 8 米为行车道,道两侧以 4 米为间距种植景观乔木树种,在乔木下方做一米宽的花坛,花坛内种植大叶黄杨、红叶小檗等低灌。对废弃或形不成规模的鱼塘,填塘造林,以现有林地为中心沿汾河向两侧进行防护林建设,以现有经济林为指引,兼顾村民的要求,对现有经济林进行扩建与完善。使汾河沿岸形成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为一体的具有一定景观、休闲功能的百米宽的护岸景观林带。5.3 工程建设规模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

22、理植被建设项目工程涉及清源镇、孟封镇、柳杜乡、西谷乡四个乡镇,十七个行政村,共划分 47 个小班,工程面积5433.3 亩。工程位于汾河两岸 100 米范围,西坝堰从贯中桥向南沿汾河至清徐县县界,总长 12.5 公里;东坝堰为清徐县境内汾河沿岸全部,总长 19.4 公里。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一)9太原市林业调查规划院5.4 项目建设期限与进度工程建设期限为 1 年,管护二年(2009 年2010 年) 。6. 工程设计6.1 工程区立地类型质量评价工程区属汾河两岸冲积平原,海拔高度在 765 米左右 ,这里土层深厚,特殊地段,临时鱼塘需推平垫土,少量建筑得

23、拆除,工程区大部分为农业用地,土壤肥力一般,盐碱。树种选择是否适宜,是工程质量的关键。6.2 林种设计依据省、市发改委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方案的定性,结合清徐县实际情况,本工程属护岸林,结合实际情况,突出景观效果,简称护岸景观林。6.3 树种选择及配置6.3.1 树种选择原则及依据依造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植被建设项目”技术标准对于树种选择的要求(可选树种:泡桐、新疆杨、北京杨、毛白杨、青杨、欧美速生杨、垂柳、旱柳、漳河柳、刺槐、国槐、臭椿、白榆、柽柳、沙棘、紫穗槐)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根据工程区域特点,优先选择耐盐碱、适应性强,经济、快捷、景观效果明

24、显的乡土树种,以及当地引种试验成功具有推广价值的树种,本工程所用树种为毛白杨、垂柳、旱柳、漳河柳、壶瓶枣、梨及试验性引种文冠果。本次工程引种试种生长健壮、耐盐碱、具有一定观赏价值,且为国家林业局列为生物柴油林优选树种之一的文冠果,引种依据为文冠果为温带树种,喜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一)10太原市林业调查规划院光,对气候条件要求不高,年平均气温 3以上地区生长较好。在年降水量140.7984.3 毫米,全年日照时数 2341.2 3168.1 小时,全年日照百分率5372%的地区,均能良好生长。清徐年降雨量 300-600 毫米之间,平均温度8-10.4 ,极

25、端最高温达 40,最低为-25年日照总时数 2547.6 小时。文冠果萌蘖力强、根深、主根发达、根幅长,能充分吸收土壤深层的水份和养分,所以特别耐干旱瘠薄、抗寒性强、耐盐碱,在 PH7.58 的微碱性土壤中生长最好;耐寒,在最低气温-41.4的哈尔滨可以安全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沙荒、石砾地、粘土及轻盐碱土上均能生长。符合护岸林水土保持对树种要求与清徐土壤盐碱化特点对树种的要求,特别重要的是文冠果油是一种优良的生产生物燃油的原料,文冠果油经水解、甲醇酯化后可转化为高效生物燃油,而生物燃油是 21 世纪最有希望的可再生的绿色清洁能源。它可取代汽油、柴油而节约大量的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市场前景非常

26、广阔。国家林业局、中石油公司中长远发展规划北方至少发展 500-1000 万亩文冠果种植面积。详见附件、文冠果简介。6.3.2 工程树种选择及配置6.3.2.1 护岸景观林带树种选择及配置护岸景观林带是为了突出护岸固堤,达到水源涵养、保持水土功效,绿化美化河流两岸生态景观。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工程,因河流两侧的立地条件所限,考虑到植物的生物学特性、适应性、观赏性等综合因素,只能选择耐下湿、耐盐碱且生长健壮、树姿优美的毛白杨、垂柳、旱柳及漳河柳作为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工程的生态林树种。另外在本工程中安排一小班试种 54.7 亩的,考察其在清徐的适应

27、性,检验其预期产量与产值,如果可行当大力推广种植,使其成为清徐经济的另一个强有力的增长点。采用二年生苗,每亩种植 110 株。原有 10 米宽漳河柳林带,本次规划是补植完善,株行距还是 23 米。 林带外侧 90 米,依据实地情况分别以 23 的株行距,造一定规模的毛白杨林、旱柳林、垂柳,形成一定的景观。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一)11太原市林业调查规划院依据工程范围内现有经济林与村民要求,对 330.5 亩原有经济林中的空地和不足部分,以每亩 65 株的密度补栽 20%的 3 厘米梨树;以每亩 74 株密度,新壶瓶枣 906.1 亩。6.3.2.2 规划苗圃

28、树种选择及配置本项工程在南安大桥西坝堰公路两侧设计规划了一处占地 360.3 亩的苗圃,苗圃规划为 6 个区,分别培育漳河柳、毛白杨、文冠果、国槐、条桧、园柏,为本县造林及景观建设培育用苗。6.3.2.3 景点片林及鱼塘美化树种选择及配置贯中大桥处的景点片林树种配置见景区设计图而定。位于贯中大桥东坝堰北侧的形成规模的农家乐鱼塘,本规划对其进行美化,因鱼塘间隔有 25 米,本次规划以中间 8 米为行车道,道两侧以 4 米为间距种植景观乔木树种,在乔木下方做一米宽的花坛,花坛内种植大叶黄杨、红叶小檗等灌木;东西向的道路靠汾河这边种植一颗合欢,其后以 4 米间隔种植大的卫矛球配以月季或美人蕉,南北方

29、向的道路以四米为间隔种植高度在 2 米以上的龙爪槐或华北卫矛,其下方花坛配置大叶黄杨、红叶小檗等低灌。6.4 造林方式设计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工程中乔木树种建议全部采用高垄人工植苗方法,行间挖 5050 厘米沟用于排除盐碱。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一)12太原市林业调查规划院6.5 造林技术设计6.5.1 种苗设计购置苗木时要把好起苗关、运苗关和假植关,做到起苗不伤根,运苗不晾根,拉回苗木后及时栽植(或假植) ,尽量缩短起苗至植栽时间,保证苗木不失水分。可采用“根保” 、 “生根粉” 、 “吸水剂” 、泥浆蘸根等技术,确保苗木体内水分平

30、衡。旱柳植干造林要在旱柳春季发芽前截干,拉回后在水中浸泡 10 天,吸足水分后再进行栽植。种苗来源及供应:该工程的营造所需种苗量较大,必须拟定供苗供种计划,保证使用具有优良遗传品质的优质种苗,注重树种的适生区划,就近购置种苗,搞好产地检疫。实行定点育苗、定向供苗。工程选用一级壮苗,所用种苗应符合省颁优质种苗标准规格要求。6.5.2 整地设计设计区域整地,严格按照设计的整地规格进行作业,保证植苗穴长、宽、深尺寸规格。整地时,尽量保留原有灌草植被以利水土保持,表土与新土分别堆放,表土回填,底土筑埂,捡尽石块,乔木树种采用穴状整地,整地规格808080 厘米,建议行间挖 5050 厘米沟用于排除盐碱

31、。6.5.3 造林密度与配置护路景观林带建设工程中,设计乔木树种株行距为 23 米;经济树种按每亩 65 株密度种植与每亩 74 株两种规格;鱼塘美化所需小乔木按 4 米间隔种植在宽为一米的花坛中。6.5.4 造林季节与造林方法本工程造林乔木树种主要选择春秋季节。严格按照造林技术规程进行施工。根据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方法栽植,栽植时先填一层表土,再填新土。修整树盘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一)13太原市林业调查规划院不小于 11 米,栽植后即时浇水、浇透,一周后复水,以后视墒情而定。6.5.5 幼林抚育及管护幼林每年 59 月抚育三次,内容为浇水、松土、锄草、扩穴、

32、扒淤、扶苗、修枝、施肥、病虫害防治、护林防火等。7. 绿化工程量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工程量:工程面积5433.3 亩。分加是栽植油松 1013 株、元宝枫 580 株、香花槐 2484 株、碧桃960 株、丁香蓬 450 株、紫丁香 754 株、紫叶李 1016 株、小叶黄杨 2118.9 平米、紫薇 2356 株、小叶女贞 1271.6 平米、丰花月季 1925.9 平米、胶东卫矛1005.3 平米、矮牵牛(粉)58 平米、矮牵牛 56.4 平米、万寿菊 65 平米、牡丹948.9 平米、毛白杨 134248 株、育苗毛白杨 14300 株、垂柳 71577 株、旱柳

33、52151 株、国槐 1353 株、国槐育苗 16800 株、漳河柳 21269 株、漳河柳育苗271600 株、梨树 4295 株、文冠果 6017 株、文冠果育苗 152550 株、壶瓶枣67049 株、龙爪槐 412 株、华北卫矛 282 株、合欢 5 株、卫矛球 578 株、大叶黄杨 1660 平米、红叶小檗 1140 平米、美人蕉 940 平米、条桧育苗 81600 株、园柏 43700 株。7.1 护岸景观林带工程量护岸景观林带工程量:作业面积 4077.1 亩。包括原 10 米宽漳河柳林带的补植完善以及需要新栽 90 米宽的林带,需栽植乔木 354512 株,其中:垂柳71577

34、 株,旱柳 52151 株,毛白杨 132154,文冠果 6017 株,漳河柳 21269 株,壶瓶枣 67049 株,梨树 4295 株。7.2 规划苗圃工程量苗圃工程量:作业面积 360.3 亩。培育漳河柳 135.8 亩,271600 株;条桧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一)14太原市林业调查规划院54.4 亩,81600 株;园柏 43.7 亩,43700 株;毛白杨 71.5 亩,143000 株;文冠果 33.9 亩,152550 株;国槐 21 亩,16800 株。7.3 景点片林 工程量景区占地 340.7 亩,需苗木为油松 1013 株、元宝枫

35、580 株、国槐 1353 株、香花槐 2484 株、碧桃 960 株、毛白杨(小)D=4-6 厘米 1020 株、毛白杨(大)D=6-8 厘米 1074 株、毛白杨(小)D=4-6 厘米 1020 株、丁香蓬 450 株、紫丁香754 株、紫叶李 1016 株、紫薇 2356 株、小叶女贞 1272 平米、丰花月季 1926平米(16 株/平米) 、胶东卫矛 1005 平米、矮牵牛 56.4 平米、矮牵牛(粉)58 平米、牡丹(两年以上生)949 平米、万寿菊(一年生)65 平米、小叶黄杨 1170 平米。7.4 鱼塘美化工程量鱼塘美化工程量:作业面积 260.9 亩。栽植小乔木和大灌 12

36、82 株,其中龙爪槐 412 株,华北卫矛 282 株,合欢 5 株,卫矛球 578 株。种植草灌 5100 平米,大叶黄杨 1660 平米,红叶小檗 1140 平米,月季 1360 平米,美人蕉 940 平米。8. 投资概算8.1 概算依据国家林业局有关规程、规定确定的经济技术指标;原林业部关于印发林业部关于全国重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及投资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建设部城市绿化定额标准 2000 ;山西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建设工程费用定额 (2005) ;山西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林业重点工程质量监督报告(试行) 的通知;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种苗、其他物资的市场价格。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

37、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一)15太原市林业调查规划院8.2 投资概算工程建设总投资 3885.817 万元。其中:直接投资 2655.470 万元,间接投资 520.445 万元,规划设计费 84.975 万元;工程监理费 66.387 万元。其它费中利润 204.096 万元,税金 115.258 万元,施工图预算编制费 8.498 万元, 不可预见费 174.763 万元, 建设单位临时设施费 27.962 万元, 建设单位管理费27.962 万元。8.2.1 直接投资工程直接投资 2655.470 万元。其中,分项目直接投资:1 护岸景观林带直接投资 2294.965 万元;

38、2 规划苗圃直接投资 60.001 万元;3 景点片林直接投资 233.755 万元;4 鱼塘美化直接投资 66.749 万元;8.2.2 间接投资工程间接投资 520.445 万元。其中,分项目间接投资:1 护岸景观林带间接投资 476.823 万元;2 规划苗圃间接投资 3.859 万元;3 景点片林间接投资 30.125 万元;4 鱼塘美化间接投资 9.6381 万元;8.2.3 规划设计与工程监理费工程规划设计费 84.975 万元;工程监理费 66.387 万元。8.2.4 利润与税金工程利润 204.096 万元,税金 115.258 万元。其中,分项目利润、税金:1 护岸景观林带

39、利润 186.989 万元,税金 100.894 万元;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一)16太原市林业调查规划院2 规划苗圃利润 1.513 万元,税金 2.229 万元;3 景点片林利润 11.814 万元,税金 9.401 万元;4 鱼塘美化利润 3.78 万元,税金 2.734 万元;8.3 资金来源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总投资 3885.817 万元。工程建设投资,省级投资为每亩 930 元,工程区面积 5433.3 亩,则省级投资 505.2969 万元;地市每亩投资 240 元,则地市投资 130.3992 万元;其余 3

40、250.1209 万元由县政府筹措。工程资金不包含拆迁、填塘与土建费用。9. 保护设计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 森林法实施细则 、 太原市护林防火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把保护放在首位,坚持保护与恢复相结合的原则,确保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保护工程设施的设置要着眼当前,面向未来,并与生态景观相协调。常言道“三分造,七分管” ,为了克服长期以来重造林、轻管护的现象,必须制订确实可行的保护措施。9.1 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工程保护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建立健全保护组织机构,加强领导管理,拟建一支长期

41、的专业管护队伍,按照工程保护条例,把各项保护工作落到实处,真正把绿化成果管理好、保护好,促进该工程全面健康发展。9.2 加强制度、目标、责任制的管理保护工作要加强制度、目标、责任制的管理,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各项责任措施。为了进一步加强管护工作,要明确职责,对工作进行量化、指标管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一)17太原市林业调查规划院理,以制度管人,目标考核,责任追究,奖惩兑现。9.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提高保护管理水平,必须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保护设施,利用科学的方法,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技水平进行保护工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快林木生长和郁闭,发挥其生态

42、景观效能。9.4 加强保护执法工作按照森林保护条例,积极配合执法部门,严厉打击不法分子,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利用法律武器,对破坏森林资源的不法分子进行严惩,为该项生态林业建设事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9.5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植物病虫害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灾害,能使林木大片衰败或死亡,从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保护工作必须建立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通过防治检疫、测报中心建设,配合专人专职,定位监测及时分析研究做出预测预报。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基本方针,采取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提高该工程生态景观价值。9.6 加强护林防火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生态林业建设工程区是十年九旱,护林防火工作十

43、分重要,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各项工作措施,认真抓好护林防火工作。工程涉及的各乡镇、村庄要牢固树立保护森林资源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把护林防火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提高警惕,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行动上狠抓落实,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全力做好护林防火工作,确保工程区森林防火工作万无一失。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一)18太原市林业调查规划院10. 效益分析与评价10.1 生态效益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工程的建成,森林面积增加 54333 亩,全县的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生态景观面貌大为改观。工程的建成将对汾河

44、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发挥重要的作用,所带来的生态效益是显著的。10.1.1 涵养水源效益项目工程完工后,新增森林面积 54333 亩,按每公顷森林可截留降水和减少径流(拦蓄量)300 吨计算,每年可涵养水源 18 万吨。10.1.2 水土保持效益水土保持效益按水土保持的功能计算,每公顷林地可减少土壤流失量 40 吨,每年可减少流入汾河的泥沙 1.4 万吨。每公顷减少 N、P、K 肥损失 300 公斤左右,当工程造林完成后,水土保持的整体效益,按每公顷 345 元计算可达 3749万元。10.1.3 防风固沙效益工程完工后将对清徐县起到防风固沙作用,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农业产量,

45、增加农民收入。10.1.4 改善生态环境减灾防灾效益工程完工后将发挥其调节气候和净化大气的作用,减少霜冻、干热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减少净化空气按 24 小时每 100 公顷吸收二氧化碳 1 吨释放氧0.73 吨,5433.3 亩林地每天可吸收 3.62 吨二氧化碳,释氧 2.64 吨。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一)19太原市林业调查规划院10.2 经济效益本工程实施后,新增生态公益林 3746.6 亩,补植完善经济林 330.5 亩,新建苗圃 360.3 亩,景点片林 340.7 亩。10.3 社会效益该工程的建成,必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产生巨大的社

46、会效益。首先,对保障和促进国民经济和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能加强保护和恢复这一地区森林资源,充分发挥生态景观防护林带作用,是综合整治清徐县生态环境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其次,工程竣工后,区域内森林面积得以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流入汾河的泥沙将大幅减少,对延长汾河中下游地区水利枢纽工程的使用寿命将发挥积极作用。第三,工程的实施,使工程区资源、人口、经济的协调与配置关系将更加趋于合理,由于工程建设可以为工程区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不仅提高了当地人民的收入,而且对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环境质量的提高,农业的稳产和增产,林副产品的丰富,通道绿化美化,河流生

47、态系统保护与综合整治,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附件:一、文冠果简介文冠果别名:木瓜学名: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科名:无患子科在我国分布于北纬 283046,东经 100127,自然分布多在海拔 400米2000 米的山地和丘陵地带。南自安徽省萧县及河南南部,北到辽宁西部和吉林西南部,东至山东,西至甘肃、宁夏、新疆。在黄土丘陵、冲积平原、固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一)20太原市林业调查规划院定沙地和石质山区等瘠薄多石干燥之地均能生长,且寿命长,1000 多年的大树仍花繁叶茂,生长健壮。 文冠果为温带树种,喜光,对

48、气候条件要求不高,年平均气温 3以上地区生长较好。在年降水量 140.7984.3 毫米,全年日照时数 2341.2 3168.1 小时,全年日照百分率 5372%的地区,均能良好生长。耐干旱瘠薄、抗寒性强、耐盐碱,在 PH7.58 的微碱性土壤中生长最好;耐寒,在最低气温-41.4的哈尔滨可以安全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沙荒、石砾地、粘土及轻盐碱土上均能生长。文冠果为落叶灌木或乔木,树高可达 8 米,胸径可达 90 厘米。树皮灰褐色,粗糙条裂;小枝幼时紫褐色,有毛,后脱落。叶长圆形或披针形,长 2.5 厘米至 5 厘米,宽 1 至 1.5 厘米,叶缘具有尖锐锯齿,奇数羽状复叶互生。花期 4至

49、5 月,开花时间长达 20 多天,花序总状,异性同株,萼片 5 枚,花瓣 5 片,倒卵形。蒴果黄绿色,椭圆形状,果径 4-8 厘米,心皮 2 至 5 裂。据调查,5 裂心皮果占 2.3%,4 裂心皮果占 15.3%,3 裂心皮果占 82%,2 裂者占 0.4%。种子球形,暗褐色,径约 1 厘米,千粒重 1000 克左右,7 月成熟。文冠果为喜光树种,萌蘖力强、根深、主根发达、根幅长,5 个月的幼苗主根深度可达 50 厘米,根幅可达 28 厘米,主根垂直向下深入土壤下层,能够吸收土壤深层水分,在极端干旱条件下能够生长。宁夏年降水量仅为 148.2 毫米的环境,文冠果也能正常生长,足以说明其耐旱特性。根据文冠果深根性、根系发达、保水力强的根系特性,足以证明文冠果对干旱、贫瘠的忍耐力是一般物种所无法比拟的。但不耐水涝,低湿地不能正常生长,在水多的地方栽植,应创造排水良好的条件 。文冠果全身都是宝,市场开发前景看好。目前,由于资源稀少,属中国珍稀植物,国外相关的研究、开发相对较少。国内的文冠果的开发、研究过去主要集中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文冠果树解决老百姓食用油的问题以及用于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而医药制药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解决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