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教案.doc

上传人:繁花静 文档编号:1556529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课题:加法交换律【教学内容】P28/例 1(加法交换律) 【教学目标】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3、提高观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加法交换律【教学准备】课件:卡片【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孩子们今天今天好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他们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问题吗?(生:想)他们想知道我们班上有多少小女孩?多少小男孩?谁能告诉他们?那么我们班上一共有多少个孩子?学生列式,师板书(二)呈现事实,形成问题1出示准备题:(1) 2773 7327

2、(2) 3758 58372学生计算得数。3、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2出示例 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 千米 56+40=96 千米师:和前面的两个例子比较你发现了什么?、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既然和不变,每组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 5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二)验证猜想,形成结论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让学生举例,如 35+20 =20+35 等等让学生多说 同桌互说学生汇报答案。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2、同学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

3、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3、这种猜想看起来比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子全部举完过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来看生活实例。例: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是 476 个座位,走廊的右边有 518 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 (用两种方法计算)(1)口答列式:476518 5184763为什么这样列式?(2)判断:得数会相同吗?(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476+518=518+476在加法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4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 (板书)5小结:(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2)用字母 a、b 表示加法交换律。板书:ab=ba(三)应用成果,巩固

4、新知1学习加法交换律的最终目的是用。问:验算加法,我们用什么方法?根据什么?2 “练一练”1,先计算出得数,再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3、 “练一练”(1)分组完成。 (每组一生板演,比赛形式进行)(2)指名说出验算方法和根据。4、放录音、做游戏“我该在什么位置”470830830 1013214 十 256214= 256 十 367=367 (1)将卡片 470、880、1013、214、58、58 发给六个同学。(2)伴随音乐,寻找自己的位置,并贴上。4(3)小结:这些算式都用等号连接,两边都有相同加数,那就意味着另一个加数也相同,我们并用了加法交换律。(四)反思过程,学会学习1这节课我们

5、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获得证明的? 2这一规律已有哪些运用?3质疑:满足“和不变”这一要求,有没有其他可能?如:3773 在 中可以填哪些数据?课题:加法结合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9-30 页 例 2、例 3 【教学目标】1.通过 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 发现并概括加法结合律。 2 .初步 学习用加法运算定 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1.谈话 引入。 5也不知道知道李叔叔骑自行 车 旅行 情况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2.找出信息

6、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 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展示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 (不论那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 二 、探索规律1、加法结合律。(1) 三天 一共行多少千米?可以怎样计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88+104+96 88+(104+96 ) =192+96 = 88+200=288 =288 问:为什么要先算 104+96 呢?学生讨论交流 后汇报结果: 后两个数先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出示:(88+104)+96 88+(104+96) 怎么填?(2) 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问:观察、比较这些

7、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秘密?(3)揭示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6加法结合律。用符号表示。( +)+=_+(_+_)(a+b)+c=_+(_+_)(4)问:这里的 a、b、c 可以表示哪些数?三 、实践运用,深化知识 1创设情景:课件展示主题图(教科书 27 页图显示小精灵的话: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个星期。 )让学生回想例 2 解决了什么问题,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个星期的计划还剩下几天?然后课件展示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引出例 32尝试计算解决问题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你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全班汇报交流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同学们想一

8、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作业:练习五的第 5、第 7。【板书设计】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7【教学内容】P30/例 3 【教学目标】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加法运算定律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准备】小黑板(有关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二、探索规律出示:例 4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第四天 城市 AB 第五天 城市 BC 第六天 城市

9、 CD 第七天 城市 DE AB 115 千米 BC 132 千米 CD 118 千米 DE 85 千米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8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教师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三、实践运用,深化知识P30/做一做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学生汇报学

10、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五、作业:P32/57【教学后记】【相关链接】 9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德国大数学家高斯(CarlFriedrichGauss1777-1855)是德国最伟大,最杰出的科学家,如果单纯以他的数学成就来说,很少在一门数学的分支里没有用到他的一些研究成果。高斯的祖父是农民,父亲除了从事园艺的工作外,也当过各色各样的杂工,如护堤员、建筑工等等。父亲由于贫穷,本身没有受过什么教育。母亲在三十四岁时才结婚,三十五岁生下了高斯。她是一名石匠的女儿,有一个很聪明的弟弟,他手巧心灵是当地出名的织绸能手,高斯的这位舅舅,对小高斯很照顾,有机会就教育他,把他所知道的一些知识传授给他。而父亲可以说

11、是一名”大老粗”,认为只有力气能挣钱,学问对穷人是没有用的。高斯在晚年喜欢对自己的小孙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他说他在还不会讲话的时候,就已经学会计算了。他还不到三岁的时候,有一天他观看父亲在计算受他管辖的工人们的周薪。父亲在喃喃的计数,最后长叹的一声表示总算把钱算出来。父亲念出钱数,准备写下时,身边传来微小的声音:“爸爸!算错了,钱应该是这样”。父亲惊异地再算一次,果然小高斯讲的数是正确的,奇特的地方是没有人教过高斯怎么样计算,而小高斯平日靠观察,在大人不知不觉时,他自己学会了计算。10另外一个著名的故事亦可以说明高斯很小时就有很快的计算能力。当他还在小学读书时,有一天,算术老师要求全班同学

12、算出以下的算式:1+2+3+4+98+99+100=?在老师把问题讲完不久,高斯就在他的小石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答案 5050,而其它孩子算到头昏脑胀,还是算不出来。最后只有高斯的答案是正确无误。原来:1+100=101,2+99=101,3+98=10150+51=101前后两项两两相加,就成了 50 对和都是 101 的配对了即 10150=5050。课题: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335 页的内容 例 1,例 2。【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点运用新

13、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1、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率的运用。11【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导入1、 出示口算卡片5070= 1258= 405= 11+7= 4+25= 7050= 8125= 5*40= 7+11= 25+4=2、 复习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板书: 5 4 = 20因数 因数 积二、 教学实施1、 领会主题图(1) 、观察图意(2) 、说说你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3) 、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解决那些问题?2、出示例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1) 、分析数量关系(2) 、列式计算:425=100(人)或

14、 254=100(人)(3) 、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决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25=254)(4) 、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 4 和 25 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12(5) 、举例(6) 、归纳总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乘法交换律。(7) 、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A*B=B*A说一说 A、B 可以是那些数?(A、B 可以是任何两个不同的数)(8) 、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师:加法中有结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会有结合律呢?乘法的结合律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研究一下。2、 出示例 2:有 25 个小组,每组要种 5 棵树,每棵树要浇 2

15、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1) 、读题,分析数量关系。(2) 、请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板书解题思路。方法一:(255)2 方法二:25(52)=1252 =2510=250(桶) =250(桶)(3) 、小组讨论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 、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板书:(255)2=25(52)(5) 、观察下面三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13(156)10()15(610)(12580)3()125(803)(1225)4()12(254)(6) 、归纳总结:三个数相乘,先乘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叫乘法结合律。(7) 、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AB)C=A(B

16、C)这里 A、B、C 表示的是大于或等于 0 的整数。3、 比较、概括、归纳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交换律是两数相加(乘)的规律,既交换两个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 ,和(积)不变。4、 巩固提高(1) 、填一填:7526=()() 82=2()AB=()() a()=15()12578=()()7 (4015) =40( 6)25(4 )( 4)13 2465=(46)( )14(2) 、学校教学楼共有 4 层,每层有 5 间教室,每个教室安 6 盏灯。一共需要多

17、少盏灯?6、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课题:乘法分配率【教学内容】P36 页例 3【教学目标】1、学生探索发现乘法分配率。2、初步学习用乘法分配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学重难点】探索,发现乘法分配率【教学准备】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 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出示乱砍伐破坏环境的片段,让学生说一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15严重的后果,提问学生到前边说说,教师归纳,然后问学生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学生回答植树造林从我作起,从现在作起。出示主题图和例 3,让学生分小组编一道完整的题。此题是,一共有 25 个小组,每组里

18、 4 人负责挖坑,种树,两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二、探究新知师:参加植树活动的有哪些人呢?生:挖坑,种树的,抬水,浇树的。师:你用什么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分小组讨论,用多种方法去解,比一比,谁聪明,每位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说给你的同学听,教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生 1、我先算出每一组植树的人数,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即:(4+2)25=625=150(人)师:你为什么要将(4+2)打上括号呢?生 1:只有打括号才能先算。 (教师肯定,大家鼓掌鼓励)生 2:我分别算出 25 个小组挖坑,种树的人数和 25 个小组挖坑种树的人数加在一起,就是

19、一共植树的人数,即;425+22516=100+50=150(人)师:孩子们,你们同意他的做法吗?师:将生 1、生 2 的两种做法板书在黑板上(4+2)25 425+225=625 =100+50=15(人) =150(人)师:真奇怪,两个不同的算式,得数怎么相同啊!大家再检查一下他们做得对吗?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分小组讨论。师:你能给你的同桌出两道这样的题吗?(学生出题,同桌互算。 )师:你能用符号或字母写出他们的规律吗?板书:(a+b)c= + a(b+c)= + 师:你能用语言叙述这样的公式规律吗?分小组或同桌互相叙述,教师问,学生说,教师再归纳:17三、巩固提高做一做,下面那个算

20、式是对的,正确的画,错的画。56(19+28)=5619+2832(73)=327+3236464+3664=(64+63)641173+1177=117(3+7)24(5+12)=241749+95=(4+5)936(46)=36642、师:学了这么多的运算定律,你能将它们区分开吗?给你的同桌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率和乘法交换率,什么是加法结合率和乘法结合率?什么是乘法分配率?可用语言描述,也可以列公式。四、小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评一评本节课哪些同学哪些组表现的最好,掌声鼓励他(她)们【板书设计】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18课题:乘法运

21、算定律的复习【教学内容】乘法运算定律的复习【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探索,发现乘法分配率【教学准备】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知识点的复习回忆乘法的运算定律这一小节的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回忆,并相应板书。二、联系实际复习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乘法的运算定律的相应知识。2.学生汇报课前自己根据乘法运算定律自编的题目或搜集的题目。教师把符合要求的题目贴上黑板。学生根据前面的知识点的复习,进行题目的独立解答。要求:选择自

22、己喜欢的方法解答。19教师巡视,加以必要的指导。有必要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练习画线段图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三、小结学生谈收获【教学后记】课题:简便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9 页例 1【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20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理解连减时不同算法的算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寒假期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1、出示情境图。 (多媒体演示)师:现

23、在正是踏青的好季节,李叔叔打算外出旅游。在出发前,他要查阅资料。请同学们看,你从图上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自助旅游这本书共 234 页李叔叔昨天看了 66 页,今天又看了 34 页。问:还剩多少页没看。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会解决吗?那就试试吧。2、小组交流汇报。师:你们是怎么想的?第一种解法: 234-66-34 (从总页数中减去昨天看的,再减去今天看的。 )第二种解法: 234-(66+34) (先算出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21再从总页数中减掉。 )第三种解法: 234-34-66 (先从总页数中减去今天看的,再减去昨天看的。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就请你从这三个算式中任

24、选一个计算一下吧。3、交流。你是用哪种方法计算的?4、小精灵(动画人物)总结。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掉;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连减的计算。(板书课题:简便运算)5、现在我把 234 改成 266,想一想,你认为怎样计算简便?(学生思考回答)三、巩固练习1、比一比,谁的方法简便。621-82-18 560-178-22 756-189-1562、利民水果店原有 711 千克苹果,已卖了 476 千克,坏了 24 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好苹果没卖?3、提出

25、可以用连减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22四、小精灵总结全课同学们在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连减计算的不同方法,并且都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巧妙的运用到生活中。希望你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发现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课题:简便运算【教学内容】P40/例 2(综合运用加碱计算的实践问题)【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加减法运算中简便计算的实际运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卡片【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出示主题图。二、自主探究1.观察图(一)中的条件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一)23小组合作讨论问题(一)的解决方法,比一比哪个小

26、组的方法多?小组讨论。 (教材提示了两种算法。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遇到的困难是,四本书取三本共有几种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如果反过来思考,四本取三本,也就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这种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用于计算三本书总价,就是教材提示的第二种算法。 )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板书。2.观察图(二)的条件问题。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板书。三、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作业:P42/57【教学后记】24课题:简便运算【教学内容】P43/例 3【教学目

27、标】1、通过解答实际的问题理解除法简便运算的算理。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得出除法简便运算的方法。3、能用得出来的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4、通过自己观察、猜测、验证得出简便运算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理解除法简便运算的算理且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自己得出简便算法,且能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1、谈话:我们前几课所学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进行了两次平均分)2、能举个例子吗?(生举例)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我们来看看这个应用题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呢?25饲养场养了 6 窝小猪,每窝有 6 只,现把 360 克防病药粉掺入饲料喂养。每只小猪平均服药多少克

28、?汇报:(1)36066 (2)360(66)=606 =36036=10(克) =10(克)二、展开1、观察两种解法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2、猜测:根据 36066=360(66)你有什么想说的?生发表意见:“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连续除以积里的各个因数。”3、验证: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这样呢?你能举几个例子来验证吗?生举例子验证 得出我们所观察出来的是正确的。4、用处:我们所观察出来并经过验证的规律有什么用呢?可以使一些除法计算简便5、应用:用上面的规律算一算。28035 36045(1)独立做、个别板演。(可能有这样不同的意见)28035 28035 36045 360

29、45=28057 =28075 =36059 =36095=567 =405 =729 =40526=8 =8 =8 =8(2)全班交流:板演的小朋友说自己的想法。比较这几种解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呢?用这样的方法来做跟以前的比在做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想说的呢?针对上面的这几种做法你还有什么想说呢?(得出:分的时候怎么简便就怎么分)6、试一试:70028 25632独立做、个别板演。7、小结:今天学了什么?采用怎样的简便方法是不是所有的这样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都可采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呢?(两位数可以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时)像这样的题目除数是两位数时可以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时有时这样计算比较简便。三、练习1

30、、用简便方法计算。540(94) 62052 420(146) 2704522、用简便方法计算。42035 63018 48654 60024 四、课堂小结:谈收获,质疑。【板书设计】27课题:简便运算【教学内容】P44/例 4(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教学重难点】简便算法的算理。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口算 1230 1820 2440 154015=( )( ) 24=( )

31、( ) 30=( )( ) 36=( )( )二、自主探究出示 例 4 主题图师:什么是“一打”?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28师:“一打”表示 12 个。观察主题图,独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找三个代表性的解题方法进行板演。 )板演:(1)2512=300(元)(2)2512=25(34)=(254)3=1003=300(元)(3)1225=12(1004)=121004=12004=300(元)第 1 种直接计算。第 2 种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的因数改成了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及解决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吗?第三种把其中的一个

32、因数改成了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合运算,29可以任意交换位置进行简便计算。根据主题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全班交流。教师要注意学生在简算过程中,是否正确地采用了简便计算的方法。三、小结学生谈收获,小结重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四、巩固练习:P47/4、5【板书设计】课题:简便运算【教学内容】P45/例 5(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2、练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教学重难点】简便算法的算理。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30一、主题图引入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二、合作研究请你们根据图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巡视指导。汇报:(1)312+302+26=(31+30)2+26=612+26=122+26=148(天)(2)721+1=147+1=148(天)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按周计算的思路不难理解,但计数一共有多少周比较容易出错。可以让同桌互相指着月历边点、边数,也可以请能正确计数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数的。根据主题图的数据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根据条件问题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独立解答。解答后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完成的是哪个问题,怎样解决的?有没有用到运算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幼儿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