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谭铁牛副秘书长在中欧联合会议上的讲话(2015 年 9 月 7 日)尊敬的卡洛斯莫达斯委员、曹健林副部长、让皮埃尔布吉尼翁主席、刘丛强副主任、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是中科院召集专家学者共商科技发展等重大议题的重要场所,今天它很荣幸地迎来了欧盟委员会莫达斯委员、中国科技部曹健林副部长等尊贵的客人以及积极参与中欧合作的科学家代表。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科学院,向莅临会议的各位贵宾、各位同事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四十年前,中国与欧共体(欧盟的前身)正式建交。历经四十年的风风雨雨,中欧关系如今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最稳定和最富建设性的伙伴关系之一。科技与创新领域的合作是中欧关系中的重要一环
2、。根据双方 1998 年签订的科学技术合作协定,欧盟科技框架计划正式向中国开放。由此,中国科学家与欧盟学者共同参与到了欧盟第五、第六、第七框架计划以及“地平线 2020”计划中。中欧科学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共同完成跨地区、跨学科的科学研究项目,一起为解决全球性科学问题贡献智慧与力量。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已成为中方在欧盟框架计划中的主要参与力量。中国科学院成立于 1949 年,目前有 104 个研究所、3 所大学,6 万多名科研工作者与 5 万多名研究生。同时,中国科学院还负责建设和运行中国 85%以上的大科学装置。自建院以来,它始终是中国最大的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
3、展中心,承担着科学研究、国家科技智库、科技人才教育三项重要职能。2014 年,中科院正式启动实施“率先行动”计划。目标是到2030 年全面实现“四个率先”,即,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为实现这一目标,中科院对下属研究所实行了分类改革,今后将按照创新研究院、卓越创新中心、大科学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 4 种类型,对研究所进行管理和评价。为更好地融入科技全球化进程、加速科技创新发展、落实“率先行动”计划,中科院正在逐步实施国际化推进战略。其目标是构建广泛的国际伙伴关系与协调创新网络,实现科研国际化;加大研究生国际化培养
4、、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加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建设具有全球视野的高水平队伍,实现人才队伍国际化;建立现代科研管理制度,营造开放合作的文化氛围,不断提升中科院创新环境的国际化水平。具体举措有:实施国际人才计划、实施国际科研伙伴计划、建设海外拓展工程等。中科院在其 6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重视开展国际合作。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国际合作的作用愈发凸显。科研人员唯有跨越国家壁垒,进行多地域联合、多学科交叉的科学研究,才能更好地应对日益严峻的自然环境、传染病、气候变化等问题的挑战,才能在量子科学、新能源、信息通信技术等前沿领域集思广益协同工作,为全人类的福祉作出贡献。中国科学
5、院视欧盟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科学院与德国、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就开展了密切的科研合作,合作领域涵盖空间、天文、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生态地理、能源等多个方面。中国科学院积极支持科研人员参与欧盟科研计划,开展有益的多边交流与合作。到目前为止,双方在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食品农业与生物技术、大科学装置等多个领域开展了紧密的交流与合作,成果显著。2014 年,欧盟“地平线 2020”计划正式启动后,为进一步推动双边合作,中国科学院于今年相应启动了“中科院-欧盟伙伴计划”,择优支持已获得“地平线 2020”计划支持的优秀合作项目。今年,共有四个项目成功入选。“伙伴计划”不仅起到了激励合作的作用,同时也有效地宣传了“地平线2020”计划。未来,中国科学院还将继续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更多的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到中欧合作。同时,我院也将充分利用中国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与欧盟搭建的平台,不断深化在各领域的合作。秋季是北京最美的时节,也是收获的季节。在这样美好的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回顾中欧合作历史,分享体会与经验,并展望未来。我相信,在双方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在双方各科研机 构与科研人员的努力下,中欧科技合作必将收获更加美好的未来,为促进科技进步、提升创新能力、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