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润管理,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重点掌握目标利润制定、目标收支指标测算、利润分配项目、股利基本理论、股利政策的基本类型及决策;一般掌握目标利润的分解及日常控制方法、股利支付程序、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第一节 目标利润规划与控制 第二节 利润分配原则与项目 第三节 股利政策,第一节 目标利润规划与控制,通过学习,重点掌握目标利润及其制定、目标收支测算;一般掌握目标利润的分解及日常控制。,一、利润的意义与功能,1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全部收入抵减全部支出后的余额。它是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2分类,(1)从形成原因分: (2)从税收角度分:税前利润、税后利润 (3)从经济学
2、角度分:会计利润、财务利润 (4)从计算目标的角度分:账面会计利润、应税利润,3意义(1)利润是企业经营所追求的目标。(2)利润是企业投资人和债权人进行投资决策和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3)利润是企业分配的基础。,二、目标利润管理,目标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争取达到的利润目标,反映着一定时间财务、经营状况的好坏和经济效益高低的预期经营目标。,目标利润管理:是目标利润原理和方法在利润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目标利润管理内容:包括确定目标利润、测算目标利润、组织目标利润的实现、加强目标利润考核分析。,(1)基本要求:既要积极先进,又要留有余地;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适应;实现综合平衡。 (2)制订程序:
3、,1目标利润的制定,a.考察上期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分析下期利润影响因素的变动。b.确定初步的利润目标c.通过综合平衡,决策出最终的利润目标。 元贝驾考c1仿真考试 http:/ 元贝驾考网,(3)制订方法测算目标利润的方法很多,重点掌握量本利分析法、利润增长比率法、财务比率法等 量本利分析法:就是利用商品销售额与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之间的变动规律对目标利润进行预测的方法。,销售收入(1变动成本率)固定成本总额。,基本公式:,目标利润=,例:某企业经预测计划期可销售商品3600万元, 需固定成本500万元,变动成本率65%,则目标 利润为多少?,目标利润=3600(165%)500=760万元。
4、 元贝驾考b2仿真考试 http:/ 元贝驾考网,上加法: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和自我积累、改善集体福利、增加投资分红等需要,匡算企业税后利润,倒算利润总额。 基本公式:1、目标税后利润=(未分配利润+利润分红)(1公积金与公益金提取率)2、目标税前利润=预计税后利润(1所得税税率),例:某企业税后利润中法定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提 取率均为10%。明年计划以资本金的20%向投资者 分配利润,安排未分配利润800万元。企业资本金为 2000万元,所得税税率33%,试测算该企业明年应 实现的税前利润总额?,因素综合分析法:按利润组成内容及影响因素分别进行测算,再综合得到目标利润。,利润增长比率法:它是根
5、据上年度达到的利润,及过去连续几年利润增长率的变动趋势与幅度,并结合预测期可能发生的变动情况,确定预计利润增长率,然后求得目标利润。公式为: 目标利润=基期利润额(1+利润增长率),财务比率法:是根据利润同有关财务指标的比例关系,通过取得相关财务比率来预测未来某一时期利润的方法。 如:目标利润=预计销售收入销售利润率,目标收支:是指确保目标利润完成的各项收支指标。 目标利润确定后,就需运用损益平衡原理,测算计划期或目标内所应实现的商品销售收入、成本支出额等。,2目标收支指标测算方法,(1)利润构成指标归口分解法 (2)内部利润分级分解法,3目标利润的分解,目标利润的制定、指标的分解,仅仅是实施
6、企业目标利润管理的必要步骤,关键还要看落实。各个企业对目标利润日常控制的具体做法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具有共同性、一般的日常控制方法有企业内部利润承包控制法、目标利润的分类控制法、目标利润的日程进度控制法。,4目标利润日常控制方法,目标利润实现程度的衡量和评价是目标利润管理中的最后一环,通常有比较法和比率法。,5目标利润实现程度的衡量和评价,第二节 利润分配原则与项目,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利润分配项目,掌握利润分配顺序,了解利润分配原则。,一、利润分配的原则,利润分配是指企业按照国家财经法规和企业章程,对所实现的净利润在企业与投资者之间、利润分配各项目之间和投资者之间进行分配。 利润分配过程中主要应遵循以下5个原则:,认为股利的支付与股票市场并不是无关的,而是有较大的相关性。有以下几种观点: (1)“在手之鸟”理论:认为在投资者的眼里,股利收入要比由留存收益带来的资本收益更可靠。所以投资者宁愿现在收到较少的股利,也不愿意待未来再收回风险较大的股利。 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需要公司定期向股东支付较高的股利。,1股利相关理论:,4按股利发放的时间频率分类 (1)一年一次发放政策 (2)一年两次发放政策 (3)每季发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