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类型文化局旅游保护发展经验交流材料(三).doc

  • 上传人:拉拉链
  • 文档编号:15545241
  • 上传时间:2023-01-11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20.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文化局旅游保护发展经验交流材料(三).doc
    资源描述: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文化局旅游保护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县位于*省西部边陲,是一个苗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县,全县国土面积1759平方公里,总人口38.75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8万。县历史悠久,自唐朝永隆年间设立渭阳县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县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带动战略,凭借历史文化名城、南方长城、黄丝桥古城、中华民国总理熊希龄、文学大师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以及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一批人文景观和奇特自然景观,以美丽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俗风情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新世纪以来,县文化局强化职能,更新观念,抢抓机遇,找准发展文化产业的切入点,趁势而上,迎来

    2、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春天。到目前为止,县文化产业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全县共有文化经营单位480余家,其中:印刷企业6家、网吧100家、书报刊批发零售13家、音像制品零售21家、歌舞娱乐场所10家、酒吧18家、民俗演艺场所4家、电子游戏厅19家、艺术培训业3家、业余艺术团体48个、博物馆4家、民俗文化村12个、文化旅游产品经营210户,从业人员达1.2万人。 县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与文化局如何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找准自身位置,重视人才培养,优化产业环境,提升服务质量等一系列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县的

    3、演出娱乐、书画艺术、文艺培训、文化商品等方面,都有着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特别是旅游业的兴起,为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为此,县文化局在20*年开展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找准定位、发展产业”大调研大讨论活动。组织文化系统干部60余人次分赴丽江、苏州、杭州、长沙等文化产业发达地区学习考察。通过转变三个观念,强化三种意识,为县发展文化产业打下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即:转变文不经商的观念,强化抓产业兴事业的意识,鼓励文化单位走向市场,发展文化产业;转变等、靠、要的观念,强化多找市场,少找县长的意识,鼓励文化单位面向市场求生存、促发展;转变重投入轻产出的观念,强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

    4、的意识,鼓励文化单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文化艺术创作、文化资源开发和文化项目经营等方面,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不能“就文化谈文化,就艺术谈艺术”,要跳出文化看文化,把文化产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来对待。 二、重视人才,创新机制 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有6位联合国授予的民间工艺大师,11个国家、省、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民间艺人数不胜数、各行人才举不胜举。试想,把这些都开发出来,把这些传统人才都利用起来,何愁文化产业不做大做强。 首先是建立人才资源库,树立学习榜样。在摸清人才资源现有存量和流量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全县文化人才现状。对全县近200位文学

    5、艺术、工艺美术、音乐舞蹈、戏曲民俗等方面专业人才建立了人才档案。特别偏重于收录既懂艺术又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资料。20*年以来,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在各自领域的成绩,先后确立了县文化系统“五名人”,号召全系统干部职工学习他们敬业精神和创业意识,每年发放一定的津贴,让其成为本系统人人学习的榜样,从而带动一大批人才自觉投身到创业中去。 其次是创新用人机制,实行竞争上岗。20*年,县文化局大力改革分配机制、用人机制,积极推行竞争上岗制度。破除“论资排辈”,大胆使用优秀年青人才,树立用人所长的观念,打破身份界限,唯才是举,不断拓宽选用人才的视野。7位懂管理会经营的优秀人才通过竞岗充实到了系统各单位。以岗定酬

    6、、绩酬结合的分配机制激活了每一个人的潜力。并广泛地吸纳招募社会人才,引进了3位高层次的策划人才作为县文化产业发展顾问。同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真正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第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素质。为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县文化局近几年加大了人才培训力度。20*年,制定了县文化系统教育培训工作方案,促进了培训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多次举办各类理论、业务学习班,抓知识更新,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三、政府主导,多元投入 众所周知,县域经济即使摆脱了“吃饭财政”的状况,其可投入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仍然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在政

    7、府主导投入的前提下走多元化投入的道路,要集中全社会之财力,协力推进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是民间资本办文化。在成功引进广州中人集团开发虹桥艺术楼后,按照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三权分离的原则,与张家界黄龙洞公司成功实现“龙凤配”,由其出资8.33亿元租赁经营8大景点,成为了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州宏发公司斥资1200万元的县剧院开发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山江苗族博物馆和天下篝火堂及魅力民俗风情晚会成为了县文化产业开发的一大亮点。由民间资本经营的山江苗族博物馆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苗族博物馆。投资近500万元的民俗博物馆也全部是社会资金投入。近日奠基的国际民族风情园是近年来落户我县的最

    8、大的文化产业,预计投入1.2亿元,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目前480余家文化经营单位中,国有经济成分所占比例不到5;在所有已建成的文化基础设施中,由社会资金兴建的占到总数的80%以上。由于“文化立县、旅游带动”战略的实施,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投资领域政策放宽等好消息不断,大大刺激了民间资本进入我县文化产业的投资信心。近5年来,投入到我县的文化产业建设资金近三亿元。 二是与企业合作办文化。鼓励艺术院团与企业联手,建立既符合艺术规律又符合市场规律的运行机制,鼓励和支持多种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国有艺术院团改革,以收购、入股、重组等方式履行和举办演出团体,走市场化运作道路。县文化局

    9、把阳戏剧团作为试点单位,将剧团50万元原公益性资产盘活进入市场经营,与天下大酒店及旅行社合资推出了一台“寻梦”民俗风情晚会和一台原生态土著音乐晚会。同时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共同举办主题文化活动。剧团已与11家企业和14家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均推出近20场(次)主题文化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保护挖掘,开发利用 几年来,县文化局紧紧抓住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带来的历史机遇,将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利用科学地结合起来,发展现代城市文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先后成功申报了苗族鼓舞、苗族银饰、蓝印花布、纸扎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文武

    10、茶灯、湘西阳戏等6个省级保护项目以及10个州保、20个县保项目。设立了以山江为窗口的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基地,并力争建设成为全省、全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示范基地。 一是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功承办了“20*省民族民间艺术博览会暨湘西州第二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生态保护节”以及山江“苗族传承世家”评奖、勾良苗寨“六月六”苗歌节等节会活动。20*年在举办的首届天下聚暨•中国苗族银饰文化节,中外来宾云集,为全面展示苗族银饰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我们紧紧把握住这一有利时机,将传统民间艺术进行加工提炼,塑造成适合于广场表演和团体表演的艺术形象,成为银饰节文化活动的主旋律。每年

    11、6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我们都在文化广场精心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展示展演。同时,我们还直接利用民间文化艺术品和文化遗存,举办民间工艺品展、民族服饰展、民俗展等展览活动,成为中外来宾了解、认识的重要窗口。 二是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文化旅游商品。县经过千年的楚文化的沉淀,使得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有着得天独厚的良好基础。县文化局注重加大对传统文化商品化的开发力度,使其进入市场,发展成为一种产业。苗族银饰、蜡染、扎染、土家织锦等都是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独特文化内涵的艺术品。我们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扶持开发,逐渐发展起了以苗族银饰、蜡染、姜糖为主的文化旅游商品产业,古城内95%以上的商户都在经

    12、营这一类的文化旅游商品,年产值近3亿元,成为了文化旅游商品的主导产业。 三是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在对风格不同的银饰系列、蜡染系列、扎染系列以及节俗、婚俗、礼俗等乡风民俗系列进行全方位开发的同时,县文化局与旅游部门一起,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探索出一条借旅游展示民族文化以及用民族文化推动旅游发展的强县之路。先后扶持开发了千工坪的香炉山、落潮井的勾良、山江的早岗村、老家寨等8个乡村文化游景点,并被省旅游局评定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0*年,县接待游客430万人次,景点门票总收入1.26亿元,实现旅游收入17亿元。其中乡村游接待游客64万人次,门票收入4339万元。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9.02亿元,年终财政收入1.3亿元。文化资源优势正迅速转变成为经济优势,并形成了支柱产业。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文化局旅游保护发展经验交流材料(三).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1554524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