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等教育学模拟考试 第 1 部分:单选((30 分))第 1 题: 我国近代最早的新型大学是 1895 年创办的( )。A、京师同文馆 B、天津西学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清华大学 正确答案:B第 2 题: 人们溯源现代高等学校时,一般都认为是( )A、西方古希腊时代 B、中国的殷商时代C、欧洲中世纪大学 D、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时期 正确答案:C第 3 题: ( )决定着高等教育体制。A、政治体制 B、经济体制 C、文化 D、人口 正确答案:B第 4 题: ( )是现代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A、培养专门人才 B、发展科学 C、服务社会 D、国际合作 正确答案:A第 5 题: ( )是实现高等教育
2、目的的手段。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正确答案:B第 6 题: 高等教育入学率( )属于大众型教育阶段。A、3%内 B、15% 内 C、15%50% D、50%以上 正确答案:C第 7 题: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是( )。A、计划分配 B、双向选择 C、市场配置 D、自主择业 正确答案:D第 8 题: 高校中师生关系一般不能表现为( )关系。A、工作 B、情感 C、道德伦理 D、特殊 正确答案:D第 9 题: 高校教师面对的是青年和成年人,劳动职责也是多方面的。体现出大学教师工作的( )特点。A、复杂性 B、创造性 C、长效性 D、协作性 正确答案:A第 10 题: ( )
3、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位置。A、教师和学生 B、教育手段 C、 教育方法 D、课程 正确答案:D第 11 题: 高校课程建设的重点应该是:( )。A、优化课程结构 更新课程内容 B、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C、改革教学基本条件D、重视课程管理 正确答案:A第 12 题: ( )是当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突出的特点。A、专业性 B、教学与科研结合C、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D、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联系 正确答案:B第 13 题: ( )是高校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基本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A、课堂教学 B、实验操作 C、毕业实习 D、毕业设计(论文) 正确答案:D第 14 题: 学分制的
4、缺点之一是( )。A、难以反映学习的质量 B、难以因材施教C、难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D、难以发挥学生的特长 正确答案:A第 15 题: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课堂教学最普遍采用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实验教学法 D、计算机教学法 正确答案:A第 16 题: ( )是对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程度、即对知识和能力掌握程度的评定。A、教学检查 B、教学评价 C、教学总结 D、学业成绩考核 正确答案:D第 17 题: ( )是品德形成的基础。A、自我教育 B、活动和交往 C、德育知识的学习 D、道德情感 正确答案:B第 18 题: ( )研究具有明确性、可行性、风险性和商业性等特点。A
5、、应用 B、基础 C、理论 D、开发 正确答案:A第 19 题: ( )标志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发展到了实质阶段A、互派留学生 B、课程国际化 C、学习培训 D、合作办学 正确答案:B第 20 题: 校风、校训属于校园文化的( )文化。A、物质 B、精神 C、制度 D、行为 正确答案:B第 2 部分:多选((20 分))第 21 题: 高等教育在扩展阶段表现出的特征有:( )A、高校数量和人数迅速增加 B、高等教育功能扩大地位作用越来越重要C、高等教育系统和内部组织越来越复杂D、高等教育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 正确答案:A,B,C,D,E第 22 题: 高等教育的人口功能表现为( )A、控
6、制人口增长 B、提高人口质量 C、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 D、加速人口的城镇化 正确答案:A,B,C第 23 题: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要树立( )的高等教育质量观。A、发展 B、多样化 C、整体性 D、特色化 正确答案:A,B,C,D第 24 题: 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有:( )A、教书育人 B、科学研究 C、服务社会 D、积极创收 正确答案:A,B,C第 25 题: 从狭义上说课程主要体现在(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案 正确答案:A,B,C第 26 题: 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动性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做到:( )A、培养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B、启发式教学,充
7、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C、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严格要求D、对学生科学方法的指导 正确答案:A,B,C,D第 27 题: 对头脑风暴法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独特的讨论法B、参加人数一般在 1015 人C、讨论中鼓励学生发言,对学生提到的办法及时做出评论。D、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出高水准的创造力 正确答案:A,B,D第 28 题: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基本方向有()A、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教育管理权力下放B、建立广泛的社会参与的高校管理运行机制C、更新大学由国家办的观念,形成新的办学体制D、扩大高校办学的自主权,增强学校的活力 正确答案:A,B,C,D第 29 题: 高校科学
8、研究的任务有( )A、承担国家的重大科研课题B、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C、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D、教育科学研究 正确答案:A,B,C,D第 30 题: 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A、大众化 B、国际化 C、终身化 D、管理法制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 正确答案:A,B,C,D第 3 部分:判断题((30 分))第 31 题: 1810 年,柏林大学首先提出“通过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科研统一”和“独立于自由统一”的新型教育原则。 正确答案:正确第 32 题: 高等教育是提高人口数量和质量的基本手段 。 正确答案:错误第 33 题: 高等教育的本事就是一项巨大的产业。 正确
9、答案:正确第 34 题: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思想精髓,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正确答案:正确第 35 题: 高等教育质量的多样化,不利于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正确答案:错误第 36 题: 我国高等学校的学制结构从层次上看有专科、本科、研究生和博士四个层次。 正确答案:错误第 37 题: 我国最早的学位制度可以追溯至古代的进士制度。 正确答案:正确第 38 题: 选拔、培养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 正确答案:正确第 39 题: 当前大学政治上不够成熟,不太关注国内外大事。 正确答案:错误第 40 题: 课程在教育活动
10、中始终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正确答案:正确第 41 题: 课程建设应在学校的指导下,由学校教务处对全校的课程直接负责。 正确答案:错误第 42 题: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正确答案:正确第 43 题: 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选题一般由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课题研究来确定。 正确答案:错误第 44 题: 教师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时要考虑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自身素质等因素。 正确答案:正确第 45 题: 教学评价是一种判断事实的活动,它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描述学生的发展水平。 正确答案:错误第 46 题: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和“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组成
11、部分。 正确答案:正确第 47 题: 德育过程具有多开端性。 正确答案:正确第 48 题: 从事科研活动一般程序为科研准备阶段和科学实施阶段。 正确答案:错误第 49 题: 高等教育终身化使得高等教育不再是具有一定期限的人们接受教育的终结阶段。 正确答案:正确第 50 题: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科学相与思想性要相统一。 正确答案:正确第 51 题:1、教师对待学生的评价态度( )A、满意则高兴,不满意可以痛骂学生B、通过学生的评价发现自身的不足C、相信学生热爱学生 D、学生的信息没有领导多,领导评价更合理。 正确答案:B,C第 52 题: 2 、该教师上课发脾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
12、说明( ) A、教师师德不够,没有为人师表B、可以理解,每个人都有脾气C、教师没有让学生在教学环境中有心理安全D、教学无小事,教师无小节 正确答案:A,C,D第 53 题:3、教师的素质应该是( )A、扎实的专业知识B、一定的科研能力C、正确的政治方向D、要热爱学生 正确答案:A,B,C,D第 54 题: 4、通过该案例,我们认为( )A、大学生能比较认真如实的评价教师,应该相信学生B、教师要经常反省自己,少责怪学生C、教师应放下架子,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评价D、现在大学生的素质低,不能很好的评价教师 正确答案:A,B,C第 55 题: 1、对待课堂纪律不是很好现象,教师的基本态度应该是( )A、
13、容纳学生的不同个性B、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教学C、严肃纪律,上课要保持绝对安静D、学生议论破坏课堂气氛,应该认真做笔记 正确答案:A,B第 56 题: 2、课堂中学生的表现体现出了( )A、大学生学习中的独立性B、大学生学习中的自主性C、大学生学习中的探索性D、大学生学习中的随意性 正确答案:A,B,C第 57 题:3、现代课堂教学要体现出师生的民主平等,教师应( )A、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B、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平等参与C、提高素养,亲近与了解学生D、心理相容、教学相长 正确答案:A,B,C,D第 58 题:4、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A、避免单一的教学方法,善于
14、调动和控制课堂气氛B、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C、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D、保持教师的威严使学生记住教师传授的知识 正确答案:A,B,C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题答案第一章 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科学。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二、选择题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 ) 。A、大学生 B、高校教师 C、高校的教育教学方法 D、高校的教育教学规律2、科学教育心理学之父是( C ) 。A、亚里士多德 B、夸美纽斯 C、桑代克 D、赫尔巴特3、亚里士多德的( A )为德
15、育、智育和体育的和谐提供了哲学和心理学依据。A、 论灵魂B、 大教学论C、 论教学方法D、 教育心理学4、瑞士教育学家( E )在论教学方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使“教育心理学化”的设想。A、亚里士多德 B、夸美纽斯 C、桑代克 D、赫尔巴特 E、裴斯洛齐5、是( D )提出了著名的教育过程四阶段论和五步教学法。A、亚里士多德 B、夸美纽斯 C、桑代克 D、赫尔巴特 E、裴斯洛齐6、 ( D )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联结。 ( C)认为学习不是由于试误及强化而形成的联结,而是通过有目的的对情境的整体理解而产生的“顿悟” 。 ( B )强调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能适应变化,成为知道如何学习的“自
16、由人” 。 ( A)将人的认知过程或学习过程看做信息加工的过程,即看成是信息的获得、传递、变换、储存和提取运用的过程。A、现代信息加工理论 B、人本主义理论 C、认知派 D、联结派7、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 ) , ( B )于 1877 年撰写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 C )被誉为“俄罗斯心理学的伟大代表 ”, ( D )是前苏联“文化历史学派”的开山祖。A、乌申斯基 B、卡普杰列夫 C、拉祖尔斯基 D、维果斯基8、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 A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法 E、测量法三、填空题 1、高校具有(教学) 、 (科
17、研)和(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的诞生标志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 1913 年出版的三卷本(教育心理学 ) 。3、赫尔巴特认为教育过程要经历(明了) 、 (联想) 、 (系统)和(方法)这四个阶段。后来他的门徒将之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即:(预备) 、 (呈现) 、 (联系) 、 (统合)和(应用) 。4、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生理学) 、 (心理学)和(逻辑学)是教育的“三个主要基础”,而(心理学) “当然站在一切科学的首位” 。5、我国最早而影响较大的一部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心理学家(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 。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总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18、史唯物主义,具体有(客观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 (系统性原则) 、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教育性原则) 。四、简答题1、阐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特色是“高”与“专”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高等教育心理学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提供心理学依据。高校的三大职能是教学、科研、服务社会。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3、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在自然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试的言语和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以判断其心理特
19、点的方法。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调查法:通过收集被试的各种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以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方法。如访谈、调查有关材料、问卷法等。个案法:收集特定个人的各种有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的方法。测量法:用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验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第二章 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一、名词解释1、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2、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3、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4、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包括一系列的反应动作和活动。二、选择题1、心理的源泉和内容是(
20、 A ) ,心理的器官是(B )A、客观现实 B、人脑2、人的认知活动的起点是( A ) 。A、情感 B、意志 C、感觉 D、知觉3、大学生情感发展的最基本的特征是( D ) 。A、情感内容越来越丰富 B、情感持续时间更长 C、情感与理智之间开始趋于平衡 D、情感与理智之间的摇摆不定三、填空题1、人类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分为(心理过程) 、 (个性 )和(心理状态) 。2、心理过程可以分为(认知过程) 、 (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 、 (气质)和(性格) 。四、简答题1、简述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大学生已处于生理发展的成素阶段,基本上成人化。其生理发展的基本
21、特征有:(1)身体形态:由生长发育期进入生长稳定期,各项生长指标增长缓慢。(2)身体机能:内脏器官与机能趋于成熟,神经系统的生理发育也已经接近成人水平,运动系统仍处于生长发育之中。(3)性成熟:大学生内分泌腺的发育已达到稳定和成熟,生殖系统也逐渐发育成熟并具备了生殖能力。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有:大学生的心智日趋成熟,各种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具体表现有:大学生的注意力已基本上达到成人水平,整个记忆达到逻辑记忆发展的顶峰,抽象思维能力得到高度发展;大学生的情感内容越来越丰富,并且不断社会化,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开始趋于平衡,但还不够稳定和成熟,情感与理智之间摇摆不定是大学生情感发展的最基本特征;
22、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表现出高度的独立自主性;大学生社会化水平明显也提高。第三章 高校学生学习心理概述一、名词解释1、学习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或行为倾向的变化。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2、强化使个体反应的频率增加的一切安排。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强化物。3、正强化是指由于某一刺激的出现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的强化。4、负强化是指由于某个刺激的消除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的强化。5、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
23、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6、同化即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二、选择题1、学习的必要条件是( D ) 。A、要有老师 B、要有教材 C、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D、后天获得的经验2、学习是以学习( A )为主。A、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 B、直接实践3、联结型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 B ) 。A、华生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三、填空题1、赫兹兰依据学习进化水平的不同,将 学习分为四类:(反应性学习) 、 (联接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和(象征性学习) 。2、布卢姆从教育目标的角度将学习分为三种类型,
24、即(认知领域的学习) 、 (情感领域的学习)和(技能领域的学习) ,认知领域的学习又可分为六个等级,依次为:(知识) 、 (领会)、 (运用) 、 (分析) 、 (综合)和(评价) 。3、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依据所传授的经验内容不同将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 、 (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4、加涅按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智力技能) 、 (认知策略) 、 (言语信息学习) 、 (动作技能学习)和(态度学习)五种。5、桑代克认为通过尝试错误实现联结的学习过程应当遵循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准备律)、 (练习律)和(效果律) 。四、简答题1、简述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学习理论的要点主要是:有
25、机体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应答性行为,二是操作性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大都是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影响。斯金纳用强化概念取代桑代克效果律的奖赏概念,并特别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意义。所谓强化是使个体反应的频率增加的一切安排,有正负强化之分。个体自己的行为后果将决定其以后的行为:因努力而成功,将继续努力;因逃避而免于惩罚,将继续逃避。强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个体操作性反应后强化物是否立即呈现可分为即时强化和延时强化,根据个体操作性反应后是否每次都呈现强化物来进行划分,可分为连续强化和部分强化。即时强化的效果优于 ,部分强化的效果优于连续强化。2、简述格式塔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被
26、视为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先驱,是上世纪初由德国心理学家维特海默、科勒和考夫卡提出的。其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是对完整结构(完形)的组织,而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的过程是顿悟而不是试误。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作个别反应,而是在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的前提下作出的有组织的反应。这种理解和组织的反应常常是突然发生的,故称为顿悟。3、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学习理论。布鲁纳认为在学习中存在着两种结构,意识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另一种是学科的知识结构。学习过程就是将认知结构即三种表征系统练习起来积极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习的实质是个体把自己的认知结构与学科结构联系起来,并
27、把它们组织成有意义的过程。认为学习就是获得一门学科基本结构,即获得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所以学习也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但学科基本结构的获得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要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索和发现。4、简述奥苏泊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意义言语的接受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来说不包括任何发现。 同化是学习的心理机制。他强调学习过程是一个同化过程。同化的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既使新知识被学习者理解而获得心理意义,又使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增加了新
28、的内容。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念。根据有意义学习的任务的复杂程度,将分为三种基本的有意义学习,即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另外还有较高级的发现学习,包括知识知识运用、问题解决和创造。5、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产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和 60 年代初,主要代表任务有罗杰斯和马斯洛。人本主义学习观主要可概括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学习主要是一个自我选择、自我指导的过程。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学习者充分发挥自主性与创造性,为学习者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条件和提供
29、帮助。关注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增强对变化的环境和对自我的理解。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强调要尊重每一个人,尊重和接受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风格和学习方式。重视兴趣、情感在学习中的价值。6、简述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倡导者是班杜拉。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人的行为习得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而获得行为反应的模式,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的相应的行为模式。班杜拉认为通过行为反应结果所进行的学习是非常有限的,人的大量行为都是通过对榜样行为的观察而习得的,即观察学习。根据观察者观察学习的
30、不同水平,可将观察学习分为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的观察学习和创造性的观察学习。观察学习过程包括四个子过程,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7、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知识相对论。该理论强调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知识具有相对性、主观性、参与性、过程性等特点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意义的生成与建构。认为学习不是有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它通过学习者通过对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建构而成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包含新旧经验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而结构重
31、组。建构主义的学生观有准备的头脑。该理论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 ,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8、简述高校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学习具有较高的职业定向性;学习具有更突出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在:1、有较多支配时间;2、学习的内容有较大的选择性。学习途径具有多样性;学习具有研究和探究的性质。第四章 高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一、名词解释1、知识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2、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其提取线索是有意
32、识的,因而是能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一般通过记忆获得,也叫记忆性知识。学习陈述性知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语义。3、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指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具体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其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因此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4、知识“表征”是指知识在大脑中的储存和组织方式。5、图式是指事物诸多属性组合的知识贮存方式,可分为关于客体的图式和关于事件的图式或做事的图式。6、脚本是人们关于多次出现的有时间顺序的事件的图式表征
33、。7、同化是新观念进入原有观念团内,使原有观念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为吸收新观念做好准备的统觉过程。8、下为学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新知识与旧知识所构的关系是类属关系,即下位关系。这种新知识的学习即为下位学习。9、上位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在几个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10、并列结合学习当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特殊观念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不能产生总括关系时,它们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这种学习称为并列结合学习。11、生成性学习是指对所阅读的知识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以加强其深层理解。二、填空题1
34、、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本质上是由(概念)和(规则)构成的,可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型。2、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符号表征学习) 、 (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3、学习同化有三种形式,分别是(下位学习) 、 (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4、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辨别学习) 、 (概念学习)和(规则学习) 。5、规则学习有两种形式,即(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和(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 。6、策略性知识包括(认知策略) 、 (调控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7、认知策略可以分为(复述策略) 、 (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等。8、一般认为运动技能包括三个方面
35、的成分:(动作或动作组) 、 (知觉能力)和(体能) 。9、动作可分为(反射动作) 、 (基本-基础动作)和(技巧动作) 。10、运动技能可分为(动作语词的获得) 、 (连锁与辨别)和(问题解决)三个层级。11、运动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操作(定向) 、 (模仿) 、 (整合)和(熟练)四个阶段。三、选择题1、陈述性知识主要以(C )和( D )来表征;程序性知识主要以( A )和(B )来表征。A、生产式 B、生产式系统 C、命题网络 D、图式2、下列属于复述策略的有( ABCDEF ) ,属于简单加工策略的有( GHIJKL ) ,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有( MNOP ) ,属于组织策略的有( QR
36、S ) 。A、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B、排除相互干扰 C、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D、多种感官参与E、复习形式多样化 F、画线 G、位置记忆法 H、缩减和编歌诀 I、谐音联想法 J、关键词法K、视觉想象 L、语义联想 M、做笔记 N、提问 O、生产性学习 P、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Q、列提纲 R、利用图形 S、利用表格3、运动技能是一种习得的技能,它以( B )运动为基础。A、不随意 B、随意/四、简答题1、如何培养高校学生的运动技能?准确地示范与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2、简述运动技能的练习曲线特点。开始进步快;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后期
37、进步慢;总趋势是进步的。第五章 高校学生学习迁移一、名词解释1、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2、正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积极影响。3、负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消极影响。4、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二、选择题1、最早关于学习迁移的假说是( A ) , (A)迁移理论认为训练某种一般性思维技能是可以促进其在各种官能之间发生无条件、自动的迁移。桑代克是学习迁移理论( C )的创始人,该理论重视学习情境因素对迁移产生的影响,认为两次学习产生迁移必须要有相同要素。
38、学习迁移的( B )认为共同要素只是发生迁移的前提,但产生迁移的关键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该理论更加强调了作为学习者在学习迁移中的认知的能动作用。学习迁移理论的( F)认为迁移发生的关键在于对两种学习情境中共同关系的“顿悟” ,顿悟情境中的一切关系才是获得迁移的根本。 ( D )认为通过对两种学习情境的综合分析和概括才是迁移发生的基础。 ( E )认为迁移是通过新旧两个问题空间的类比来实现的,影响迁移的因素是类比关系。 ( G )认为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程度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当两个任务之间存在有共同的产生式,或者两个任务的产生式有交叉重叠,迁移就会发生。
39、 ( H )认为认知策略要达到可以在多种情境中迁移的程度,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学习者的元认知水平。A、形式训练说 B、经验类化说 C、共同要素说 D、分析概括说 E、类比迁移理论 F、关系转换说 G、产生式理论 H、元认知迁移理论2、要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发展,最关键的还是在于( E ) 。A、合理的教学目标 B、具有时代性和迁移价值的教学材料 C、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 D、良好的教学程序 E、教会学生学习,学会迁移三、填空题1、关于迁移的三个经典学说是(形式训练说) 、 (共同要素说)和(概括化理论)2、精选教学材料至少要把握两条原则:第一是(要具有时代性) ,第二(要具有迁移的价值) 。3、组织教
40、学内容有三个原则,即:(结构化原则) 、 (一体化原则)和(网络化原则) 。四、简答题1、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如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目标的相似性等。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认知技能与策略,如:分析概括的能力、元认知策略等定势的作用2、如何促进学说迁移能力?合理确立教学目标;科学精选教学材料;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教会学生学习与迁移。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一、名词解释1、问题是指那些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而必须间接用已有知识处理的情境。2、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
41、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3、算法策略是解题的一套规则,它精确地指明解题的步骤。4、启发策略就是凭借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5、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6、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式,即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他功能。7、表征方式就是在头脑中记载与呈现知识的方式。8、原型启发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9、问题情境是个体面临的刺激模式与其已有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二、填空题1、问题是由(给定) 、 (目标)和(障碍)这三个
42、要素构成的。2、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提出创造过程的四阶段论,这四阶段依次是(准备阶段) 、 (孕育阶段) 、 (明朗阶段)和(证实阶段) 。3、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有(问题情境性) 、 (目标指向性) 、 (操作序列性)和(认知操作性)。4、问题解决的认知思维过程一般经过(发现问题) 、 (明确问题) 、 (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5、在解决问题中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两个条件,一个是(个体思维的灵活性) ,一个是(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 。6、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类:(算法策略)和(启发策略).7、问题解决的启发式策略多种多样,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有(手段目的分析策略)和(目标递归策略
43、) 。8、影响创造力的心理因素有(知识) 、 (智力)和(人格)等因素。9、问题意识有两个基本来源:一是(好奇心) ,二是(怀疑精神) 。三、选择题:1、在创造的四个阶段中,潜意识参与是( B )阶段的最大特点。A、准备 B、孕育 C、明朗 D、证实2、顿悟一般发生在创造活动的(C )阶段。A、准备 B、孕育 C、明朗 D、证实3、问题解决最基本的成分是( D )A、问题情境性 B、操作序列性 C、操作序列性 D、认知操作性4、在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中, ( C )是最关键的步骤。A、发现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5、在奥苏伯尔和鲁宾逊看来,解决问题的核心是( C )A、呈现
44、问题情境命题 B、明确问题与已知条件 C、填补空隙过程6、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中, ( A)可以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但费时费力,而( B )的办法容易成功,但不能保证成功。 ( B)是人们常用的问题解决策略。A、算法策略 B、启发策略7、一般认为创造力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 B )因素。A、智力 B、人格四、简答题1、简述杜威的问题解决五步模式。杜威认为问题解决要经历一下五个步骤:遭遇到疑难;确定疑难的关键所在;提出问题的种种假设;对各种假设分析评鉴,选出最佳假设;验证、证实、驳斥和改正假设2、简述奥苏伯尔和鲁宾逊的问题解决模式。奥苏伯尔和鲁宾逊以几何问题为解决问题的原型,于 1969 年提出了一
45、个问题解决模式:呈现问题情境命题;明确问题与已知条件;填补空隙过程。3、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有关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1、问题情境2、表征方式酝酿效应; 原型启发; 情绪和动机状态4、简述促进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思维策略;养成学生迁移与运用知识的习惯。5、如何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激发问题意识与开发创造力;运用创造思维规律开发创造力;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如使教学活动具有新颖性,使教学活动富于变化,使教学活动尽可能超越“给定”信息。第七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名词解释1、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
46、动并使活动朝着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2、学习动机是推动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3、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是一种内部动机。4、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对因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或胜任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是一种外部动机。5、附属内驱力是指一个人为了赢得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或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6、耶基斯多德森定律1908 年耶基斯和多德森通过实验证实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往往会因课题性质不同而不同的规律。当学习比较容易的课题时,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当学
47、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在更大的范围内学习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特别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的提高更明显。7、归因(Attribution)指个体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断过程。 8、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9、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二、填空题1、动机对于个体活动具有三种基本功能:(激活功能) 、 (引导功能)和(维持与调整功能)。2、可促使学生把行为指向学习的成就动机主要有三种:(认知内驱力) 、 (自我提
48、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3、在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内驱力,其诀窍就是要想法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学习经验) 。4、动机冲突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双趋动机冲突) 、 (双避动机冲突)和(趋避动机冲突) 。5、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或工作效果的影响大小与好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动机本身的强弱) ,二是(学习者的行为质量) 。其中更为关键的是(学习者的行为质量) 。6、习得性无助感产生后有三方面表现:(动机降低) 、 (认知出现障碍) 、 (情绪失调) 。三、选择题1、 ( A )内驱力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学习动机。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
49、驱力2、成就概率在 50%的任务是最能调动( B )的积极性。 (A )往往倾向于选择大量非常容易活非常困难的任务。A 力求避免失败者 B、力求成功者3、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B ) 。A、强化 B、个体成败的亲身经验或直接经验 C、个体成败的替代性经验 D、个体的归因方式4、学习竞赛对于成绩( C )的学生影响最大。A、极差者 B、中下者 C、中上者 D、极优者5、在三种课堂目标结构中, ( B )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改善同伴关系。A、竞争型 B、合作型 C、个体化四 、简答题1、简述强化动机理论。强化动机理论是由联结主义理论家提出来的。该理论把人类行为的动力归结到了强化,认为人的某种行为倾向之所以发生,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的联系。当某种行为发生后给予强化,就可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强化可分为外部强化和内部强化。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