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农村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感悟 摘 要: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评价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要树立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观念,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多元化,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认识变迁的能力,才能收到或超越预期的效果,真正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感悟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真正让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全面素
2、质,是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方式,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从一定意义上讲,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判断标准。如何实现农村中学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笔者谈谈感悟,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一、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情境认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认知活动具有情境关联性,即特定的“情境”不仅能够决定学生对事件意义的理解,还能够影响学生的知觉内容及学习方式,而且会对记忆产生深远影响。笔者认为巧妙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3、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从而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当然,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适合学生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难易程度的搭配,符合教学规律,解决教学重难点;注意参考教材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发展学生的能力与情感。教学情境创设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利用知识迁移创设情境;利用图物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角色扮演重现情境等。例如在教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笔者尝试让学生分组编写历史剧本,并推派选手分别扮演英、法、美、意等国的参会代表“出席”巴黎和会,结果发现学生不仅轻松掌握了各国的参会计划,清楚地了解了“和会”的角逐过程与实质,而且深刻体会了国际
4、关系中的实力外交政策和国家利益原则,进而得到了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这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又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顾及众多学生差异性的不足,实现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的目标。实践证明,科学合理、新颖有趣的情境教学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体现历史教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功能,有效推动新课标的实施,从而保障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过程就是历史知识与学习方法的使用过程,学生的知识应是通过自身的实践和理解获得的。有效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因此,教学过程必须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确
5、立“我想学”的态度,并培养学生“我能学”的能力,掌握“我会学”的方法,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建知识体系,进而改变学习方式,促进自身发展。当然,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思维和方法,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的思维方法。教师应大胆创新教学方式,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因为没有快乐,就不会有主动性,更不会有创意。同时,尽量使学习内容具有新颖性,课堂要求富有挑战性,目标实现含有竞争性。给学生一个问题、一个冲突、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讨论、去创造,这样才能真正给予学生好奇、快乐的体验,让学生享受智慧生成的成功愉悦感。如在讲授中国古代史秦汉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时,让学生扮演英国商人,然后连环设问:
6、你要经丝绸之路到中国长安,沿途该怎么走?为了能购买更多的丝绸,你要带些什么东西到中国出售?一路上你要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作为学习主体,学生只有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知道了自己要学什么、学到了什么程度,并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拥有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才能够真切感受到课堂教学中“自我”的存在,才能将学习的需求内化为行动,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促进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培养学生认识变迁的能力 历史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教授所谓客观的历史知识不是第一要务,而要揭示历史知识背后所反映的价值意义。当然,新课程并不排斥或贬低知识本身,笔
7、者只是强调历史教育的人性论。 首先,历史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是“人”,“学历史就是学做人”。无论是从学习态度还是从学习兴趣方面,历史教育首先是满足人的现实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做好自己。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较合意的观点等,这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激活有很强的诱导作用,尤其在某种观点引起学生强烈共鸣时,灵思就会泉涌,创新火花就会闪现。在讲科举制时,首先让学生讨论今天考试制度的利弊是什么?让他们谈谈对目前的考试制度有什么新的建议?这是关系到每位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一下子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学生纷纷各抒己见。尽管有的建议显得幼稚,但不乏创新思维的火花,某种程度上,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往往就意味着认
8、识变迁。 其次,其作为历史学科发展的支撑点,要求人去发现,要发现就要学会变迁。变迁是历史认识的法则,变迁意识可以演绎出很多历史价值论。新形势下,我们要树立整体史观,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关注受教育的主体,从学生已有的思想出发,密切联系社会生活,通过师生积极主动的互动交往和活生生的个体间的对话与交流,帮助学生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关注现实、感悟历史、以史为鉴,以期共同发展。历史教育的本质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包括古人与今人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立足现实,通过鲜活的对话,真实体验历史事实,由此培养、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从而真正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总之,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
9、深入挖掘历史教育功能,要求历史课堂教学目标不断更新和完善。要使历史教学与时代发展同步,教师就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评价观。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观念,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多元化,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认识变迁的能力,从而收到或超越预期效果,真正实现历史课堂“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国外历史课程标准评介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陈静.关注学生情感体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J.中学历史教学资源,2008.1. 3段继扬.创造性教学通论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4徐成功.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开放性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资源,2008.5. 5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6蔡慧琴,饶玲,叶存洪.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