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必修二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3古代商业的发展 练习.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549164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3古代商业的发展 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必修二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3古代商业的发展 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必修二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3古代商业的发展 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必修二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3古代商业的发展 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必修二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3古代商业的发展 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2 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二、学习过程(一)自学环节:通过学生自学完成课标要求三、探究性学习探究活动一:背景材料:材料一:继发现我国最早的道路网、最早的宫城之后,在位于河南省偃师市的二里头遗址内,考古工作人员又在宫城附近发现了我国最早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区,其中的绿松石器制造作坊是迄今东亚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处。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材料二:官营手工业涉及的部门之多,有煮盐、冶铁 、铸钱、丝织业与此同时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还可以凭借国家的权力,征调优秀的工匠、使用上等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

2、精美。探究问题: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探究活动二:背景材料:教材第 10 页学思之窗探究问题: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趋势,这种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探究活动三:探究问题: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及特征。四、质疑环节五、课堂总结: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出教材内容知识结构图六、知识运用(一)单项选择题1、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A、灌溉工具 B、冶铁工具 C、播种工具 D、纺织工具2、全国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是在A、唐代 B、宋代 C、元朝 D、明朝3 古代手工业品中质量最好的应出自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私营企业4、景德镇是我国

3、著名的“瓷都”,其闻名天下始于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5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A、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B、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D、促成雇佣关系的产生6 古代中国各种手工业形态中出现最早的是: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7 古代制瓷技术的成熟始于:A、商周 B、东汉 C、魏晋 D、隋唐8古希腊人把中国叫做“赛里斯” ,这表明我国古代 ( )A冶金业发达 B制瓷业发达 C丝织业发达 D造纸业发达9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

4、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10.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C.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11、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因为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业经济的发展12、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有 ( )长期领先于世界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规模不断扩大,三种经营形态并存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成相应的变化A B C D13、景德镇的制瓷业有悠

5、久的历史,有我国“瓷都”之称。分析下列有关景德镇的材料材料一、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在江西饶州浮梁县,位于昌江东南,处在昌江及其支流的汇合处,四面环山。景德镇附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瓷土资源。浮梁县境内及附近地区,横卧着怀玉山山脉,盛产松柴,是很好的燃料。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送物资,河水又可用于淘洗瓷土,并安装水碓用于粉碎瓷土。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于南朝,至五代时已经远近闻名。北宋景德年间,朝廷派官员烧制瓷器充作 贡品,遂改地名 为景德镇。入明以后,一些传统瓷窑日趋衰落,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 纷纷向景德镇集中, 这里的制瓷 业发展更加迅速。材料二、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 58 座,资金充足, 设

6、备先进,民窑不 过 20 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 6 座。 材料三、据史书记载,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根据材料一回答,明代景德镇制瓷业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10 分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二回答:材料中提到的“官窑” “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它们各有什么功能?6 分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反映景德镇的制瓷业

7、出现了什么变化?你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6 分根据你掌握的知识,推测一下景德镇的制瓷业在近代会出现什么变化?(推测要符合当时的历史现状,至少答出三种可能性。 )6 分第 3 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一、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二、学习过程(一)自学环节:通过学生自学完成课标要求三、探究性学习探究活动一:背景材料:教材第 4、5 页图片“石斧、石犁”和“骨耜、鉄犁、铁犁犁冠、牛耕画像石、西汉耧车模型”探究问题:柜坊与飞钱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探究活动二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何特点?探究活动三:学习延伸按顾炎武的看法,徽商发达的原因有哪些?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8、?请说说你的看法。四、质疑环节五、课堂总结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出教材内容知识结构图六、知识运用(一)单项选择题1、 商周时期商业的主要特点是A 使用金属货币 B 官府控制商业 C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D 出现了商业城市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措施中,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是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修筑驰道 文化专制A B C D 3、下列关于西汉长安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 B 城里设有专门的贸易区域市C 市区与生活区未严格分开,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D 官府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市4、下列对唐都长安城商业活动的评价,叙述正确的是 频繁的对外商业活动提高了长安的国际地位 是唐朝繁荣

9、的商业城市 “市”中的商业活动是长安城商业繁荣的标志 “坊” “市”的分置限制了长安城的商业活动A B C D 5、下列关于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扬州、益州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 B 有些农村集市发展成为重要的市镇C 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D 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6、宋高宗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几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A 要重视官员提拔 B 要减轻人民负担 C 要重视海外贸易 D 要努力增加财政收入7、明朝中期,出现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 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社会贫

10、富分化加剧 C 自然经济解体 D 商品经济相对发达8、隋唐时期,长安的西市有波斯、大食商人, “胡风” “胡俗”流行。这反映出 隋唐对外贸易有了进一步发展 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中外文化交流加强 统治阶级对商业放任自流A B C D9、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这一情况最早始于A 唐代中期 B 唐代后期 C 北宋初期 D 北宋中期10、明清时期,所谓“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 。徽商和晋商的共同特点是经营范围广,活动空间大善于长途贩运以贩运食盐起家,财力雄厚以兴办票号著称A B C D11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 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

11、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 ”材料反映明代福建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 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时间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 23、银 1、布 1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宝钞 4、银 27、布 42、稻谷 4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银 52、稻谷 1上表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隋唐五代的商人和商业资本,基

12、本情况和前代相同,但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商业资本积累的 规模增大,所以出 现了一些变 化。商帮的形成,便是唐以来商人活动的一个特点。唐代商人由于其行业不同,形成 许多商帮。其中最负盛名的有盐邦、茶商、米商、木材商、珠宝商、对 外贸易商、 丝织品商、金融商、南北杂货商等。材料二:这个时期(宋元),不仅 城市的经济意义已愈益明显 ,而且商 业资本也更加活跃。从事金银、采帛、珍宝、香货、茶、盐、米和木材买卖贩运的大商人,积累了巨额资财。当 时财产百万者甚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开封有米商百余家,贩卖额高达千百万贯,平均每家 贩卖额有数十万贯。海舶商人更富,元朝的官僚大贾朱清、张瑄“田

13、园宅馆遍天下,库藏仓庚相望”材料三:(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至千万 资金。全国各地出 现了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如山西商、徽商、江右商、 闽商、粤商、吴越商、关陕商等,他们从事各种转贩 活动, 清代,山西票号商、两淮盐商、广 东行商,富甲天下,山西庄氏号称数千万两,其他铜商、沙船商、丝商、茶商、当商,均拥有数十万两乃至数百万两财富。以上资料均摘自简明中国经济史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指出隋唐五代和宋元两个时期商业发展的异同。12 分(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帮。4 分(3) 据材料三,

14、指出明清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的表现。6 分11 (1)同:商业繁荣;都产生了实力雄厚的大商人;行业多,并形成行业性商帮。不同:北宋城市经济意义日益明显;商业资本更加活跃;从事对外贸易商人更富。(2)徽商;晋商。(3)商业资本十分活跃;商人实力雄厚,积累的资金更多;出现了地域性商帮。参考答案:瓷土资源丰富;有很好的燃料松柴;昌江便于运送、淘洗,提供了碎土的动力;有良好的技术积累;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的加入;朝廷的支持。官营手工业,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瓷器产品; 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依据一是分工细“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 ;二是雇佣关系“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可能出现大机器生产;可能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可能出现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可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日益衰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