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心肌梗塞(AMI)诊疗流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心肌梗塞( AMI)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STEMI NSTEMI溶栓 不能溶栓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血液动力学异常和低氧血症是否再通判断标准:直接指征:冠脉造影判断标准:TIMI 达到 2、3 级者表明血管再通 间接指征:1.ECG 抬高的 ST段于 2h 内回降50%;2.胸痛于 2h 内基本消失;3.2h 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4.TnT(I)峰值提前至发病 12h 内,血清CK-MB 峰提前出现在发病 14h内。上述 4 项中心电图变化和心肌酶峰值前移最重要。抗栓和抗心肌缺血治疗AMI 常规治疗:1.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2
2、.硝酸酯类3. 受体阻滞剂4.他汀类药物5.ACEI 类药物诊断1.心脏生物标志物(最好是 Tn)增高或增高后降低,并有以下至少 l 项:(1)心肌缺血临床症状;(2)ECG 新的 ST 段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3)ECG 病理性 Q 波;(4) 影像学证据显示新的心肌活力丧失或区域性室壁运动异常。2.突发、未预料的心脏性死亡有条件行 PCI 无条件行 PCI转运患者至可行 PCI 医院到院后 10min 内完成首份心电图,30 min 内开始溶栓治疗,90min内完成球囊扩张(即从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 75 岁患者,溶栓要慎重,尿激酶减量!4:抗凝治疗 3-5 天,最长8 天5:溶栓后使用抗凝
3、问题:溶栓后 6h 开始测定 aPTT,待其恢复到正常2 倍以内时或 24h 后开始使用。介入治疗条件:1 虽经内科加强治疗,心绞痛仍反复发作。2 心绞痛发作时间明显延长超过 1 h,药物治疗不能有效缓解上述缺血发作。3 心绞痛发作时伴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如出现低血压、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或伴有严重 心律紊乱等。UA 的紧急介入性治疗的风险一般高于择期介入性治疗,故在决定之前应仔细权衡。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 (1)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 ST 段抬高(胸导联0.2mv,肢导联0.1mv) ,或病史提示急性心肌梗死伴左束支传导阻滞,起病时间12 小时,患者年龄75
4、 岁。(2)ST 段抬高显著的心肌梗死患者年龄75 岁,经慎重权衡利弊仍可考虑。(3)ST 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已达 12-24 小时,但仍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广泛 ST 段抬高者可考虑。2禁忌症(1)既往脑出血病史;(2)脑血管结构异常;(3)颅内恶性肿瘤(原发或转移) ;(4)3 个月内的缺血性卒中(不包括 3h 内的缺血性卒中) ;(5)可疑主动脉夹层;(6)活动性出血,或者出血素质(包括月经来潮) ;(7)3 个月内的严重头部闭合性创伤或面部创伤;(8)慢性、严重、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高血压;或目前血压严重控制不良(Sp180mmHg 或 Dp 110mmHg) ;(9)超过三个月
5、的缺血性脑卒中、痴呆或已知的其他颅内病变;(10)创伤(3 周内)或者持续20 分钟的心肺复苏,或者 3 周内进行过大手术;(11)近期(2-4 周)肠道出血;(12)血管穿刺后不能压迫止血;(13)5 天前曾应用过链激酶,或者既往有链激酶过敏史;(14)妊娠;(15)活动性消化系统溃疡;(16)目前正应用抗凝剂:国际标准化比率(INR )水平越高,出血风险越大;(17)经综合临床判断,患者的风险效益比不利于溶栓治疗,尤其是有出血倾向者,包括严重肝肾疾病、恶液质、终末期肿瘤等。另外,75 岁患者首选PCI,选择溶栓治疗时酌情考虑减量。3常用溶栓药物的剂量和方法(1)尿激酶:150 万单位(2.
6、2 万单位/kg)溶于 100ml 注射用水,30-60min 内静脉滴入。溶栓结束 12h 皮下注射普通肝素 7500U 或低分子肝素,共 3-5d。(2)链激酶:150 万单位,30-60min 静脉滴注。(3)阿替普酶:90min 加速给药法:首先静脉推注 15mg,随后 30min 持续静脉滴注 50mg,剩余的 35 mg,于 60min 持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 100 mg。3h 给药法:首先静脉推注 10mg,随后 1h 静脉滴注 50 mg 剩余剂量按10mg/30min 静脉滴注,至 3h 末滴完,最大剂量 100mg。(4)瑞替普酶:10MU 瑞替普酶溶于 5-10ml 注射用水,静脉推注大于2min,30min 后重复上述剂量。AMI 住院后初始处理一般处理吸氧和心电图、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血液动力学异常和低氧血症。纠正缺氧严重低氧血症,需面罩加压给氧或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血液动力学稳定且无并发症的患者卧床休息 1-3d,第 2 天可允许坐在床旁大便,高危患者卧床时间可适当延长。迅速给予有效镇痛剂,静脉注射吗啡 3mg,必要时 5min 重复 I 次,总量不宜超过 15mg。STEMI 患者需禁食至胸痛消失,流质、半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必要时使用缓泻剂。卧床休息剧烈胸痛饮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