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学分制下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5432410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分制下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分制下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分制下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分制下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近年来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学分制的实施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本文阐述了学分制的特点及意义,分析了学分制对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新要求,探讨了学分制背景下高校班主任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学分制 高校 班主任工作 学分制是一种培养新型人才的高效教学管理制度,现已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为了适应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探讨了学分制背景下高校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以期为学分制背景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 学分制的特点及意义 学分制是高校的一种教学制度,以学生取得的学分作为其学业完成情况的

2、基本依据,并据此进行有关的管理工作。学分制有以下特点和意义。 (一)弹性学制利于因材施教 学分制参考学历教育所要求的基本年限,但不受年限的严格限制,学生可以先修满所要求的学分提前毕业,亦可以滞后一定时间毕业。这种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特别是为优异的学生提供了成长为拔尖人才的条件。 (二)自由选课利于个性发展 学分制的精髓是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认为必要或者感兴趣的课程和专业。即可以跨专业选修课程,特殊情况下可以跨学校选修课程,学校之间相互承认学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有助于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三)灵活课程满足不同需求 针对学生

3、选修的科目,分为通过或不通过两种情况。允许学生在一定限度内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合适的自我调整,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才能,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了氛围和条件 。 二、学分制对高校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学分制改革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为高校学生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机遇。同时对高校的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求对学生实行动态管理 在学分制背景下学生的选课、上课、考试、住宿、课余活动等方面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要求班主任对学生的上述活动进行动态的引导、教育、管理和服务。 (二)要求对学生实行开放性管理 由于实行选课制,学校的各种资源都要向学生

4、开放,这就对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开放性管理便是一种现实的必然选择。 (三)要求对学生实行灵活的多元化管理 实施学分制后,除了日常的内容外,还涉及对学生选课、学生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指导,因此学生管理工作已出现了多元化趋势。 三、学分制下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根据学分制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新要求,笔者提出构建高校班主任工作新模式的设想。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高校班主任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在学分制下学生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学分制是教学管理的手段、方法,而不是管理的目的。实施学分制必须给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权,应建立全新的以学分制为中心的管理服务体系,要树立“

5、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管理理念。 (二)积极探索“导师班主任”工作制度 传统的班主任工作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及日常行为进行教育与管理。而学分制中的导师则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及监督。如果上述两个工作岗位由不同的人分别担任,必然会出现管理上的脱节和混乱。因此,实施学分制后,应以学习管理为整个管理工作的主线,积极探索将班主任与导师两者的岗位职责合二为一的“导师班主任”工作制度,从制度上保障以学习管理作为整个学生管理工作的主线。 (三)关注心理健康,专业指导与咨询指导并重 学分制条件下,学生不仅面临着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问题,还面临着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和学习环境的考验,很可能形

6、成消极情绪和心理。此外,在学分制下学生心理障碍具有隐蔽性,不容易被人发觉,这给学生管理工作造成了困难。因此,班主任一方面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促进学生积极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另一方面还要通过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开展有效的咨询和疏导工作,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拓宽师生交流渠道 学分制的实施淡化了学生的班级集体观念,学生缺乏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应努力拓宽交流渠道。首先可以搭建一个网络交流的平台,可以设立班级主页、建立QQ群、 群等虚拟社区。这些虚拟社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里面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将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班级事务和活动的热情,有利于荣誉感、认同感、归属感的培养。另外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强化宿舍及党团组织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欣荣.学分制背景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改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9):145-146. 2彭时代.论学分制的意义及实施条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 1(2):59-62. 3乌兰巴特.学分制下高校班主任工作面临的挑战及新拓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17(6):67-68.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