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发挥合作社作用 造福一方百姓高密市福达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高密市福达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由密水街道东葛家桥村党支部书记夏继福同志牵头于 2008 年 7 月成立。合作社注册资金180 万元,现已发展社员 128 户,入社奶牛 600 多头,年出栏肉奶牛 300 多头,年产鲜奶 600 吨,销售收入 200 多万元。合作社设立在东葛家桥村养殖小区,该小区占地 13300 平方米,总投资 108 万元。合作社按照“合作社 +信用社+社员 ”的运作模式,强化服务、信誉与管理,吸引本村及周边奶牛养殖户入社,形成了养、产、销一条龙的发展格局。一、结合本村实际,发展奶牛养殖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2、高,给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该村两委成员时刻不忘党的富民政策,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经过多次到外地实地考察,结合本村粮多草广的优势以及本村村民的养牛传统,决定走奶牛、肉牛养殖这条节粮高效、发展潜力巨大的路子。十几年来,该村一直通过远程教育、电脑网络、报刊杂志等信息平台,了解掌握了很多科技信息,为奶牛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该村已发展成为市内一大奶牛养殖专业村。二、顺应形势,成立专业合作组织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一家一户的养殖出现了牛奶产量低、奶质不卫生的现象,导致奶价低、收入减少。面对现实,如何发挥好致富带头作用是村两委干部的责任和义务。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2006
3、 年 10 月,村支部书记夏继福自筹资金 80 多万元在村东建起了一处高标准奶牛养殖场。一人富不算富,村民富了才是富。近几年来,作为村支部书记,他采取多种方法措施鼓励村民上规模,上档次,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先后帮助其他村民联系购买奶2牛 200 多头,筹集资金 100 多万元,搞好了奶牛和牛奶销售,创收400 多万元。他还定期不定期邀请畜牧局的专家举办奶牛养殖技术培训班 20 多次,免费为合作社社员的奶牛定期查体,及时反馈信息,降低了养殖风险,解决了奶牛养殖户的后顾之忧。2008 年 7月,在上级部门支持和帮助下,他牵头成立了高密市第一家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 128 户,奶牛 60
4、0 多头。现在合作社的作用已初见成效,不仅有了一定的规模,而且使本村及入社社员的牛奶由每公斤 1.7 元提高到 2.3 元。三鹿奶粉事件以来没有出现倒奶杀牛现象,仅此一项,户均增收 1 万多元。三、合理利用资源,畜牧业与种植业协调发展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秸秆用量也随之增加,为此,夏继福就鼓励村民采取秸秆青贮氨化的形式充分利用秸秆,该村的奶牛养殖年消耗秸秆 2500 亩,这既解决了秸秆焚烧这个老大难问题,又使全村农户年增加销售秸秆收入 5 万多元。同时,通过过腹还田,培肥了地力,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提高了土壤的抗旱、保水、保肥能力,提高了农作物的品质,达到了抗病高产优质的目的。小麦、玉米单产由
5、原来的每亩 400 公斤提高到亩产 550 公斤。粮食产量提高了,但是化肥的用量却逐年下降。这样不但降低了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节约化肥增产粮食。这一节一增,使社员每年增加收入 20 多万元,使本村的农业生产步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现在合作社刚刚起步,存在规模小、资金缺乏、运作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今后在自身完善的过程中,合作社将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完善“信用社 +合作社+社员 ”的信贷新模式,解决发展瓶颈。同时,发挥合作社专业性强、组织性强,与社员沟通多、了解深的优势,协助农信指导、监督贷款和合理使用。下步,合作社将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开展工作:一是继续扩大规模,投资 90 万元建设
6、高标准养殖小区一处,3投资 40 万元建设高标准挤奶厅一处,解决鲜奶的卫生质量问题,达到优质优价的目的。二是利用农机补贴政策购置青贮机械 2 台,通过机械化作业降低养殖成本,为奶牛户提供优质价廉的饲草,并建造 1080m3的大型青贮池一座。三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施民主化管理,积极宣传合作社法律法规及政策章程,明确责、权、利,规范管理,不断壮大合作社。四是建造一座 180m3的沼气池,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也为社员提供沼气,产生的沼渣、沼液用于发展有机蔬菜、粮食,走有机农业发展之路。高密市福达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讯地址:密水街道东葛家桥联系人:夏继福联系电话:138393567972010 年 5 月 2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