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如何理解质的研究的推广度.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539858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理解质的研究的推广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如何理解质的研究的推广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如何理解质的研究的推广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如何理解质的研究的推广度 摘要:在进行质的研究时,推广度成为研究者要考虑的一个因素,但质的研究的推广度不同于量的研究中对于推广度的理解,也不能用衡量量的研究推广度的标准来衡量质的研究的推广度。质的研究推广度因其本身的具体内部概括性和相似性移情的特性,它更倾向于一种认同和共鸣。 关键词:质的研究;推广度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3)04-0032-03 基于个案的质的研究经常会遭遇“研究的代表性弱、推广度低”的质疑。这种质疑显然来自于将质的研究与量化研究进行简单的价值比较的结果。究竟应如何认识质的研究的推广度呢?质的研究自身的推广度究竟有何特

2、点?又有何独特的呈现形式呢?本文试图对质的研究推广度的内涵、特征和形式进行探讨,以消除人们对质的研究的怀疑和误解,从而使质的研究能够更充分地展示魅力,为教育研究服务。 一、何为推广度 推广度,亦即一项研究的外在效度,具体来说,是指一项科研的研究结果对什么人、在什么条件下能被推广。它是“一种现象的典型(性),或者是在相关的维度上与其他现象进行比较和对照的程度”1。 对于量化研究而言,研究效度(包括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是衡量研究的可靠性和普遍性的重要指标。如果能在实际研究以外的更大范围获得相似的结果,研究结果的解释与推论范围就广,研究的外在效度就高;若一项研究在相似情境中难以重复,研究结果不能推广

3、运用到现实世界,其研究的外在效度就低。在长期以科学主义为主导思想和以量化研究为主流方法论的影响下,“研究结果能多大程度推广到类似情形中去”这一标准,让很多不了解质的研究者对旨在通过长期、深入、细致地对某一现象进行小样本研究的质的研究产生怀疑。 二、不能由此及彼质的研究推广度的特性、内涵与表征 与着眼于证实普遍情况、寻求共识的量化研究不同,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2。显然,质的研究的推广度相对于量化研究的推广度,存在着自身独

4、特特征和表现形式。 (一)质的研究推广度的特性 1.具体的内部概括性 美国学者费尔斯通(1993)用“概括性”来理解研究结果的推广度,并将概括性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由样本推论到母群;二是分析性的类推,即将资料和理论联结;三是由个案类推至个案。第一个层次的概括性对质的研究来说较无意义,而后两个层次可以被看作质的研究的推广形式。艾瑞克森(1986)也曾指出,对解释性研究而言,产出通用信息并不是适宜的目标。这类研究“不是为了从样本到对象总体的统计概括中得出抽象的普遍原则,而是为了通过详细研究某一特殊个案,并与同等详细研究的其他个案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具体的普遍原则”。普遍存在于特殊,特殊中又包含着普遍存

5、在的东西。人们从特殊事件中获得的经验同样也会在类似的场景中发生迁移。从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辩证关系出发,质的研究对个案的深入调查与分析实质上旨在从“具体和特殊”中寻找深层的“共性与普遍”。胡塞尔说得好,“你必须亲身投入到特殊中,以从中发现恒定性。而曾经听过胡塞尔讲授的库瓦雷也宣称,伽利略要理解落体现象,也不是非得一再重复斜面实验不可,一个特殊的案例,只要建构得完善,就不再是特殊的了”3。 如果将研究结论能多大程度推广到其他情境和群体中称之为外部概括,质的研究则属于内部概括,即在所研究的情境和群体内部做推论。事实上,不能代表更大的总体而缺乏外部概括力恰恰使得质的研究具有特别的价值能够对某些极

6、端或边缘的、“理想的”情境或人群进行研究4。 2.相似性移情 量化研究强调研究者要尽量排除研究者本人对研究对象的影响,保持价值中立;而质的研究对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视,强调研究者与研究对象是“双主体”关系。即,一方面研究者不仅是整个研究的设计与实施者,要保持“客位”的理性,同时本人又要作为研究工具“移情”到被研究者的意义世界之中,利用已有的“经验性知识”对自己的行为以及自己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另一方面,研究对象在研究中也并非单纯的研究客体,而是主动参与研究过程,通过自身与研究者的价值态度的冲突与协调,在平等互动中达到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质的研究中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双主

7、体”关系,蕴含着浓厚的人文关怀,显示出对生命的尊重。 人类享有很多共同的生活经历和意义建构方式,尤其在同一文化中的人们往往具有类似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和社会反应模式;社会现象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而且本研究的情境与其他类似情境也通常受到相同因素的影响。当读者阅读研究报告时,读者与研究报告中的研究者及研究对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新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隐含的信息和其他个体的经历寻求可以解释自身经历和周遭事件”,由此,斯塔克将这种的推广范式称之为自然主义的推广5。显然,这种自然主义的推广过程是通过“认识情境内外客体和事件的相似性,并通过理解事件的自然共变”来实现的8。 (二)

8、质的研究推广度的表现形式 1.基于鲜活案例的认同 质的研究一般采取“目的性抽样”的方法和原则,即通过对能为研究提供最大信息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一个或几个个案的研究,在深入细致的观察、描述及解释中,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整体的、动态的研究情境和研究结果。在这样的研究中,读者可以透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去理解研究者所描述和揭示的现象,同时也可能从这些描述和分析中获得自己独有的体会和感悟。 值得注意的是,对个案进行深入研究得出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揭示同类现象或类似情境中发生的事件的共同点,读者在阅读研究报告时产生思想认识上的共鸣,将其中包含的个性与共性的东西灵活地迁移到类似的情境中去,这是一种认同;同时

9、,读者还可能会从与研究者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来审视研究报告,因知识迁移的角度不同,所获得的感受肯定会有所不同,但读者与研究者一样,都从这同一篇报告中获得了主观上的体验和认识,引发了对自身的反思,抑或对某一事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等等,这也是一种认同。后现代主义认为,人类的文化和人们的思维是多元化的。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家庭、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人们对现实的解释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从多个角度观察自己的研究对象,倾听和释放来自不同文化的声音,才可能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社会现象以及现象背后的原因。 总之,质的研究并非旨在通过建构出普遍适用的原则来达到数量上或范围上的推广,而是力求一种认同、启迪和共鸣。这

10、种认同、启迪和共鸣关系不仅体现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也体现在研究结果的阅读或使用者与研究者之间。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体方式报告研究结果,这种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在心理上更接近读者,更容易引发读者的理解和共鸣。 2.基于个性与共性关系的理论建构 表面上看,质的研究侧重于研究个案,但实质上更关注的是这些个案与其所处的独特社会情境间的互动,更何况,任何个案总是无法脱离开一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后结构主义认为,解释的任务并不在于关注事物的普遍结构,而在于对事物本身的阐释和解读,在这种不断变化的解释过程中,事物的结构被解构和重建6。质的研究尽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具有典型特点的案例,但不

11、可避免地要立足于整个社会大背景,力求从宏观的视角来审视案例,探索和思考隐藏在个案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从而发现和揭露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共性特征,归纳出一般性的理论,以期用这些理论来分析和解释类似现象,在理论上达到一定的推广,同时也为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3.基于详细而生动的文字资料载体的后设判断 量化研究的结果及其推广度通常以一连串具有统计意义的数字为载体,而质的研究的结果则主要通过直接引用的、原始而鲜活的文字来呈现的。这些文字资料是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中经过长时间的参与观察、访谈、实物收集等多途径搜集的结果,体现着研究者对研究对象个体及其经历的生命关怀,具有鲜明的情感成分7。相对于抽象无趣的数字

12、,质的研究报告朴实、细致、生动的描述,能更完整地将当时真实的生活情景展现在读者或可能的结果使用者眼前,使其能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感受和辨识事件的整个过程。这样以文字资料呈现的方式对于一连串的数字来说,更具有生动而有意义的力量。 然而,相对于量化研究结果中已经明确的推广度,对于质的研究结果的读者或可能的使用者而言,他们有更大的“解释结果和对结果的可概括性做出判断的责任”8。因此,质的研究的“外在效度典型地是基于后设判断的标准之上来讨论的”8。 三、任何推广度皆有度 量化研究建立在实证主义哲学的基础之上。量化研究关注的是研究的可重复性,以及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为达到较高推广度,量

13、化研究必须证明研究工具的信度和内在效度,尽量在总体中采取能减少误差的科学抽样,并经过统计学数据分析。反之,任何环节的科学性丧失,都将使量化研究的推广度令人怀疑。然而,一项量化研究尽管遵循了严谨、规范的操作,它的推广度仍然只能局限在该“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之内。同时,“研究对象总体”也是研究者根据研究需要选定的,如果要将研究结果推广到其它人群或地区就需要一个逻辑基础,即他们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研究工具也必须要受到调查设计者、实施者以及被调查者的立场、社会地位、文化知识背景等制约9。因此,以数字表述的量化研究并非都是客观事实的反映,其研究结果的推广度也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显然,并不是所有的现象中隐

14、含的意义都可以用量化的手段测量到,比如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社会人文属性等是不能用量化的方法即“数字”来表述的;9量化研究得出的数字更多的是表示一般的、共性的东西,而在类推到具体个体时,因忽视了个性的存在而常常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质的研究,因其能够长期、深入、动态、细致地观察和分析某一个案现象,并深刻地揭示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结构,再以细腻、生动的文字性资料呈现,能阐释出“数字”所无法表达的真实内涵。质的研究受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与建构主义等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主张人类对外界的认识受社会环境、主观立场等的影响,是在互动中建构对周围事物的理解10;世界是多元的,人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也具有多元性,科学研究

15、者的解释不再是具有固定的、单一的、最终的权威,研究者也不再有权利说自己的研究是权威的,科学的“元话语”已经失去了统治地位7。因此,质的研究的推论形式,即既可以使研究者从典型个案中归纳出一般性理论,又可以让读者或研究结果使用者能真正理解某一社会现象,产生认识和情感上的认同,将在后现代社会中呈现出越来越独特的意义。当然,质的研究推广度的保证需要研究者的偏见悬置、技术上的训练和主、客位的平衡,同时“对研究环境和方法的情形进行专门分类以便于建立比较标准(或因此缺乏)是研究者的责任”8。 总之,量化研究和质的研究无所谓优劣,用量化研究的“推广度”理解来衡量质的研究价值大小是不合理的。“研究的效度只是一个

16、度的问题,事实上也不可能得到纯粹的内在或外在效度。”因此,无论量化研究还是质的研究,研究者都“需要求得一种平衡,使某一结果得到合理的解释,又具有某种程度的推广价值”8。 参考文献: 1美维尔斯曼.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袁振国,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330. 2陈向明.关于质的研究方法A/教育科研大家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15. 3法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13,262. 4美Joseph A. Maxwell.质的研究设计M.陈浪,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47. 5美麦瑞尔姆.

17、质化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个案研究的扩展M.于泽元,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145. 6卢文涛,李树德.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内涵J. 求索,2010,(5):102-103. 7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459-460. 8美维尔斯曼.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袁振国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332-9. 9翁乃群.重新认识质的研究在当下中国研究中的重要性J.民族研究,2007,(6):60-70 10陈向明.从一个到全体质的研究结果的推论问题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2):1-8.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北京 100048)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