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力资源二级 技能真题答案整理第一章 规划1、简述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1)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 (3 分)(2)根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的独立的部门。 (3 分)(3)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即进行组织机构设置。 (3 分)(4)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3 分)(5)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 (3 分)2、简述影响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外部环境(1)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方面的各种变化改变着企业员工队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对人力资源需求影响较大。经济形势;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2)人口环境:尤其是企业所在的人口环
2、境,对企业获取人力资源有着重要影响。社会或本地区的人口规模; 劳动力队伍的数量、结构和质量等特征(3)科技环境:全方位的影响,使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要和供给处于结构性变化状态。(4)文化法律等社会因素:有间接影响。3、简述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制定企业各类人员规划的基本程序)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2 分)根据企业或部门实际情况确定其人员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预测工作准备精确而翔实的资料。(2 分)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2 分)制定人
3、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提出各种具体的调整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政策措施。(2 分)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人员规划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应对其实施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评估,并重视信息的反馈,不断调整规划,使其更切合实际,更好地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2 分)4、影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一般因素有哪些?(1)顾客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2)生产需求;(3)劳动力成本趋势(工资状况);(4)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5)追加培训的需求。(6)每个工种员工的移动情况;(7)旷工趋向(或出勤率);(8)政府的方针政策的影响;(9)工作小时的变化;(10)退休年龄的
4、变化;(11)社会安全福利保障。5、人力资源需求预测阶段的内容。(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结果确定职务编制和人员配置;(2)进行人力资源盘点,统计出人员的缺编、超编以及是否符合职务资格要求;(3)将上述统计结果与部门管理者进行讨论,修正并得出统计结果(现实的人力资源需求量)。(4)对预测期内退休人员、未来可能发生的离职人员进行统计,得出统计结果(未来的人员流失状况);(5)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工作量的增长情况,确定各部门还需要增加的工作岗位与人员数量,得出统计结果(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量);(6)将现实人力资源需求量、未来的人员流失状况和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量进行汇总计算,得出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
5、需求预测。6、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有哪些?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大类。(1)定性预测:经验预测法、描述法、德尔菲法(2)定量预测:转换比率法、人员比率法、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经济计量模型法、灰色预测模型法、生产模型法、马尔可夫分析法、定员定额分析法、计算机模拟法。 (口诀:生计灰(非)马定,量趋人回转)关联: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方法(人力资源信息库、管理人员接替模型、马尔可夫模型)7、例题:要点:因为生产效率不变、组织结构不变,因此可根据比例算出明年相应人员的数量+未来离职及晋升人员得出答案。附加:(转换比率法公式)计划期末需要的员工数量=(目前的业务量+计
6、划期业务的增长量)目前人均业务量(1+生产率的增长率)8、组织变革的征兆、变革的方式及变革顺利的措施?(1)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企业经营业绩下降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员工士气低落,不满情绪增加,合理化建议减少,员工的旷工率,病假率,离职率增高等。2(2)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改良式变革爆破式变革计划式变革。(3)措施:让员工参加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使他们充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和变革的责任感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员工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适应变革后的工作岗位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从组织方面减少变革组力。第二章 招聘1. p81:简述测评标准体
7、系的横向结构的具体内容。横向结构是指将需要测评的员工素质的要素进行分解,并列出相应的项目(结构性要素,它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行为环境要素工作绩效要素,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成果、群众威信、人才培养等)2. P86-94:简述企业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实施过程及其主要内容【即包括哪四个步骤,每个步骤又包括哪些小步骤】 。(1)准备阶段:收集必要的资料组织强有力的测评小组测评方案的制定。(2)实施阶段:做好测评前的动员工作选择恰当的测评时间和环境跟进与实施测评操作的全部程序。(3)测评结果调整:找出引起测评结果误差的原因选择测评结果处理的最佳分析方法处理评测数据。(4)综合分析测评结
8、果:跟进实际情况采用数字描述与文字描述相结合的方式描述测评结果;采用调查分类或数学分类标准对员工进行分类;采用要素分析、综合分析或曲线分析法分析测评结果。3. p87:简述测评小组的人员及其资质条件。坚持原则,公正不偏;有主见,善于独立思考;有一定的测评工作经验;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有事业心,不怕得罪人;作风正派,办事公道;了解被测评对象的情况。测评小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其加以培训,使之了解、熟悉并掌握各种方法和相关的知识,尽量避免个人感情因素对测评工作的干扰。4. P100-101:简述面试的发展趋势。(1)面试形式丰富多样。从单独面试到集体面试;从一次性面试到分阶段面试;从非结构化面试到结构
9、化面试;(2)结构化面试成为面试的主流;(3)面试提问的更具弹性化;(4)面试测评的内容不断扩展;(5)面试考官的专业化;(6)面试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发展。5. P107:面试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尤其注意面试考官的偏见的内容。(1)面试目的的不明确;(2)面试标准的不具体;(3)面试缺乏系统性;(4)面试问题设计不合理(直接让应聘者描述自己的能力、特点、个性的问题;多项选择式的问题)。(5)面试考官的偏见(第一印象。(首因效应),即面试官根据开始的几分钟得到印象对应聘者做出评价对比效应。即考官相对于前一个应聘者来评价目前的应聘者的倾向晕轮效应。从某一优点或缺陷出发去评价应聘者的其他方面录用压力。
10、6. P109:面试的实施技巧有哪些?(1)充分准备(2)灵活提问(3)多听少说(4)善于提取要点(5)进行阶段性总结(6)排除各种干扰(7)不要带有个偏见(8)在倾听时注意思考(9)注意肢体语言沟通。7. P113:简述结构化面试问题的类型,并会设计某一种类型的问题。背景性问题、知识性问题、思维性问题、经验性问题、情境性问题、压力性问题、行为性问题。压力性问题:“你好像不太适合我们这里的工作,你看呢?”8. p114:简述行为描述面试的内涵、实质及前提条件。(1)内涵:简称 BD 面试,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化面试,与一般结构化面试的区别在于,它采用的面试问题都是基于关键胜任特征的行为性问题。(2
11、)实质:用过去的行为预测未来的行为;识别关键性的工作要求;探测行为样本。(3)假设前提:一个人过去的行为最能预示其未来的行为;说和做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4)行为描述面试的 4 个关键要素:情境,即应聘者经历过的特定工作情境或任务;目标,即应聘者在这情境当中所要达到的目标;行动,即应聘者为达到该目标所采取的行动;结果,即该行动的结果,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结果,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结果。9. P115:简述基于选拔性素质模型的结构化面试的3步骤。(1)构建选拔性素质模型。(2)设计结构化面试提纲(将选拔素质模型分解为一组选拔性素质,每一个选拔性素质就是一个测评指标请专家针对每一个测评指标设计出一系列
12、的问题,并对这些总是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意问卷将问卷发给该岗位的部分员工,进行预先测试,检验其有效性编写结构化面试大纲)。(3)制定评分标准及等到级评分表。(4)培训结构化面试考官,提高结构化面试的信度和效度。(5)进行结构化面试及评分。(6)作出面试决策。10. p115:简述构建选拔性素质模型的步骤。组建测评小组从招聘岗位的优秀任职人员中先出一定的人员组成测验样本对测验样本进行为格测验,总结各个被测人员的素质特征将测评结果进行综合,列出招聘岗位选拔性素质表将岗位选拔性素质表中的各个素质进行分级,绘制选拔性素质模型。11. P122-125:群体决策法含义、特点及具体步骤。【综合分析题】(1)
13、含义:是指在招聘活动中,组建决策团队,由具有不同背景的多个决策人员对应聘者进行评价和打分,最后综合各决策人员的评价意见,得出应聘者的最终评价结果的招聘决策方法。(2)特点:决策人员的来源广泛,使得企业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应聘者进行评价,比较全面,满足了企业选拔综合性人才的要求。决策人员不唯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决策者的主观因素对决策结果的影响,提高了招聘决策的客观性。群体决策法运用了运筹学群体决策法的原理,提高了招聘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2)具体步骤:建立招聘团队。招聘团队应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用人部门经理、用人部门经验丰富的员工代表组成;实施招聘测试;作出聘用决策。1
14、2. P127: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优缺点。(一)优点:1 具有生动的人际互动效应 2 能在被评价者之间产生互动 3 讨论过程真实,易于客观评价 4被评价者难以掩饰自己的特点 5 测评效率高(二)缺点 1 题目的质量影响测评的质量 2 对评价者和测评标准的要求较高 3 应聘者表现易受同组其他成员影响 4 被评价者的行为仍然有伪装的可能性。13. P128: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哪些?(一)编制讨论题目:1 对所招聘岗位进行工作分析,了解拟任岗位所需员工应具备的特点、技能,根据这些特点和技能收集和编制有关试题;2 讨论题目必须要有争论性,题材要为大家据熟悉;3 题目不会诱发被测评者的防御心
15、理;4 使题目真正具备科学性、实用性、可评性、易评性。(二)设计评分表:评分表包括评分标准及评分范围。评分范围给出各测评能力指标在总分中的权重和具体分值,及该能力优良中差四个等到级的评分区间。设计评分表是确定测评能力指标的重点。1 应从岗位分析中提取特定的评价指标;2 评价指标不能太多、太复杂;3 确定各能力指标在整个能力指标中的权重以及其所占的分数。然后根据优良中差四等级分配分值。应对每一测评指标制定量化标准,确保公平。(三)编制计时表;(四)对考官的培训;(五)选定场地;(六)确定讨论小组。14. P138:简述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设计流程。设计题目的原则:1 联系工作内容 2 难度适中
16、3 具有一定的冲突性。题目设计流程:(一)选择题目类型(二)编写初稿(1 团队合作;2 广泛收集资料;)(三)调查可用性(四)向专家咨询。主要咨询以下内容:1 题目是否与实际工作相联系,能否考察出被评价者的能力。2 如果是资源争夺型问题或两难式问题,案例是否能均衡。3 题目是否城要继续修改、完善。(五)试测。要着重观测以下几个方面:1、题目的难度。2、平衡性。(六)反馈、修改、完善。第三章:培训1.P144:简述培训规划的主要内容。(1)培训的目的(2)培训的目标(3)培训对象和内容(4)培训的范围(5)培训的规模(6)培训的时间(7)培训的地点(8)培训的费用(9)培训的方法(10)培训的教
17、师(11)计划的实施。2.P148:简述教学计划的内容。(1)教学目标(是在员工培训中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2)课程设置(就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建立合理的培训课程体系的活动过程)(3)教学形式(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要采用的教学方式,即如何组织培训师与受训者之间的教与学的活动)(4)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教学环节是指整个培训的教学过程中的各相关联的环节)(5)时间安排。43.p156-161:简述培训课程设计的 7 个程序。一、培训项目计划(1 企业培训计划 2 课程系列计划3 培训课程计划)二、培训课程分析(1 课程目标分析 2 培训环境分析)三、信息和资
18、料收集(1 咨询客户、学员和有关专家 2 借鉴其它培训课程)四、课程模块设计;五、课程内容的确定(1 课程内容的选择2 课程内容的制作 3 课程内容的安排);六、课程演练与试验;七、信息反馈与课程修订。4.p168:简述内外部培训师的优缺点。一、聘请企业外部培训师。优点:1 选择范围大,可获取到高质量的培训教师资源;2 可带来许多全新的理念;3 对学员具有较大的吸引力;4 可提高培训档次,引起企业各方面的重视;5 容易营造气氛,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缺点:1 企业与其之间缺乏了解,加大了培训风险;2 外部教师对企业以及学员缺乏了解,可能使培训适用性降低;3 学校教师可能会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导
19、致培训只是“纸上谈兵”;4 外部聘请教师成本较高。二、开发企业内部的培训师优点:1 对各方面比较了解,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培训的效果;2 与学员相互熟识,能保证培训中交流的顺畅;3 培训相对易于控制;4 内容开发教师资源成本低。缺点:1 内部人员不易于在学员中树立威望,可能影响学员在培训中的参与态度;2 内部选择范围较小,不易开发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3 内部教师看待问题受环境决定,不易上升到新的高度。5.p170:简述培训教师选配的标准。(1)具备经济管理类和培训内容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2)对培训内容所涉及的问题应有实际工作经验;(3)具有培训授课经验和技巧;(4)能够熟练运用培训
20、中所需要的培训教材与工具;(5)具有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6)具有引导学员自我学习的能力;(7)善于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8)积累与培训内容相关的案例与资料;(9)掌握培训内容所涉及的一些相关前沿问题;(10)拥有培训热情和教学愿望。6.P173:管理技能开发的基本模式有哪些?(1)在职开发(2)替补训练(3)短期学习(4)轮流任职计划(5)决策模拟训练(6)决策竞赛(7)角色扮演(8)敏感性训练(9)跨文化管理训练。7.p178-179:正式评估与非正式评估的优缺点。一、正式评估往往具有详细的评估方案、测度工具和评判标准。优点:1 是在数据和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判断,使评估结论更有说服
21、力;2 更容易将评估结论用书面形式表现出来,如记录和报告等;3 可将评估结论与最初计划比较核对。缺点:根据非正式评估的优点进行反向描述。二、非正式评估是指评估者依据自己的主观性的判断,而不是用事实和数字来加以证明。优点:1 在于可以使评估者能够在培训对象不知不觉的自然态度下进行观察,这就减少了一般评估给培训对象带来的紧张不安,增强了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和评估结论的客观性和有效性;2 另一优点在于方便易行,几乎不需要耗费什么额外的时间和资源,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看是很值得的。缺点:根据正式评估的优点进行反向描述。8.p180-183:培训效果评估的步骤,尤其注意一二步骤细节。(1)作出培训评估的决定(
22、评估的可行性分析;确定评估的目的)(2)制定培训评估的计划(选择培训的评估人员选定培训评估的对象建立培训评估数据库选择培训评估的形式选择培训评估的方法确定方案及测试工具)(3)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4)培训项目成本收益分析;(5)撰写培训评估报告;(6)及时反馈评估结果(反馈的有关人员包括:培训管理人员高层的领导者受训员工受训者的直接主管)10. P197:访谈法的步骤、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的异5同。访谈法的步骤:(1)明确要采集的信息;(2)设计访谈方案;(3)测试访谈方案;(4)全面实施;(5)进行资料分析,编写调查信息报告。异同:(1)原理相同、步骤相似;(2)问卷调查更适用于调查面广、以
23、封闭式问题为主的调查;访谈法更适用于调查面窄、以开放式问题为主的调查。11. P201 :简述撰写培训评估报告的步骤1 导言(首先,说明评估实施的背景,即被评估的培训项目的概况;其次,撰写者要介绍评估目的和评估性质;再次,撰写者必须说明此评估方案实施以前是否有过类似的评估);2 概述评估实施的过程(评估实施过程是评估报告的方法论部分);3 阐明评估结果;4 解释、评论评估结果和提供参考意见;5 附录;6 报告提要。9.p186:表 3-11(多、简)12. p165-166: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课程内容制作的注意事项及不同发展阶段导致内容的差异。一、基本要求:1 相关性 2 有效性 3 价
24、值性。二、注意事项:1 培训教材是培训时的辅助材料,因此,教材的内容不能多而杂,否则会分散学员的注意力;2 凡是培训师讲授、表达的内容、教材不必重复;3 教材以提示重点、要点、强化参训者认知为重要功能;4 应将课外阅读资料与课堂教材分开;5 教材应简洁直观,按照统一的格式和版式制作;6 制作时用“教材制作清单”进行控制和核对。三、不同阶段:创业阶段(集中力量提高创业者的营评估层级评估内容 评估方法 评估时 间评估单位反应评估衡量学员对具体培训课程、培训师与培训组织的满意度问卷调查、电话调查、访谈法、观察法、综合座谈课程结束时培训单位学习评估衡量学员对于培训内容、技巧、概念的吸收与掌握程度提问法
25、、角色扮演、笔试法、口试法、演讲、模拟练习与演示、心得报告与文章发表课程进行时、课程结束时培训单位行为评估衡量学员在培训后的行为改变是否因培训所导致问卷调查、行为观察、访谈法、绩效评估、管理能力评鉴、任务项目法、360 度评估三个月或半年以后学员的直接主管上级结果评估衡量培训给公司的业绩带来的影响个人与组织绩效指标、生产率、缺勤率、离职率、成本效益分析、组织气候等资料分析、客户与市场调查、360 度满意度调查半年或一二年后员工以及公司的绩效评估学员的单位主管6销公关能力、客户沟通能力);发展阶段(提高高中层管理人员的能力);成熟阶段(建设企业文化,将企业长期发展所必需的观念、规则和态度传播到每
26、一个员工中去,并提升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对企业的归属感。)【第四章 绩效】1. p219-220:评价中心技术包含哪些具体技术?(1)实务作业或称套餐式练习(2)自主式小组讨论(3)个人测验(4)面谈评价(5)管理游戏(6)个人报告2. P222-224:绩效考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偏误有哪些?【绩效考评受哪些问题的制约和影响?】(1)分布误差(宽厚误差苛严误差集中趋势和中间倾向)(2)晕轮误差(3)个人偏见(4)优先和近期效应(5)自我中心效应(6)后继效应(7)评价标准对考评结果的影响。3. P234-237: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有哪些?(1)要素图示法;(2)问卷调查法;
27、(3)个案研究法;(4)面谈法;(5)经验总结法;(6)头脑风暴法(使用此法时,应遵守 4 个原则,即任何时候都不批评别人的想法;思想愈激进愈开放愈好;强调产生想法的数量;鼓励别人改进想法)。4. p235:问卷调查法的具体步骤。(1)根据绩效考评目的和对象,查阅工作岗位说明书,通过必要的现场调查,详细地采集与工作绩效各种要素和指标相关的数据和资料。(2)列出所有相关的影响和制约工作绩效的要素及具体指标,并进行初步筛选。(3)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或计算公式,对每个相关要素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作出准确的界定。(4)根据调查的目的和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调查问卷的具体形式、所调查对象和范围,以及具体的实施
28、步骤和方法(5)设计调查问卷(6)发放调查问卷(7)回收调查问卷简略版:(1)资料收集与分析;(2)初步筛选工作绩效的制约要素;(3)准确界定各要素的内涵与外延;(4)确定具体形式、对象、范围、实施步骤与方法;(5)设计调查问卷(6)发放(7)回收5. P251:如何提取关键绩效指标?(步骤)(1)利用客户关系图分析工作产出;(2)提取和设定绩效考评的指标(关键绩效指标主要可以区分为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成本指标和时限指标四种类型);(3)根据提取的关键指标设定考评标准;(4)审核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审核关键绩效指标的要点包括:工作产出是否为最终产品多个考评者对同一个绩效指标和标准进行评价其结果
29、是否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关键绩效考评指标的总和是否可以解释被考评者80%以上的工作目标关键绩效指标和考评标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关键绩效指标的考评标准是否预留出可以超越的空间);(5)修改和完善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6. p263: 360 度考评方法的优缺点。一、优点:1、360 度考评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的特点;2、360 度考评方法考虑的不仅仅是工作产出,还考虑深层次的胜任特征。胜任特征是指能将绩效优秀者与绩效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体潜在的深层次特征;3、360 度考评有助于强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建立更为和谐的工作关系;4、360 度考评采用匿名评价方式,消除考评者的顾虑,使其能够
30、客观地进行评价,保证了评价结果的有效性;5、360 度考评充分尊重组织成员的意见,这有助于组织创造更好的工作气氛,从而激发组织成员的创新性;6、360 度考评加强了管理者与组织员工的双向交流,提高了组织成员的参与性。7、促进员工个人发展。二、缺点:1、360 度考评侧重于综合评价,定性评价比重较大,定量的业绩评价较少,因此经常与 KPI 关键绩效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更全面;2、360 度考评的信息来源渠道广,但是从不同渠道得来的并非总是一致的;3、360 度考评收集到的信息比单渠道评价方法要多得多,这虽然使考评更加全面,但同时也增加了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成本。4、在实施 360 度考评的过程中,如果
31、处理不当,可能会在组织内造成紧张气氛,影响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带来企业文化震荡、组织成员忠诚度下降等现象。7. p265:360 度考评的实施程序。(1)评价项目设计:进行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决定是否采用 360 度考评方法;编制基于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评价问卷;(2)培训考评者:组建考评者队伍;对选拔出的考评者进行技巧和方法培训7(3)实施 360 度考评实施考评;统计评价信息并报告结果;对被考评人员进行培训;制定改善绩效的行动计划(4)反馈面谈确定进行面谈的成员和对象;有效进行反馈面谈(5)效果评价确认执行过程的安全性;评价应用效果总结完善考评系统。(360 考评最主要的目的是改进员
32、工的工作绩效,为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咨询建议,从而提高被考评人员对评价目的方法可靠性的认同度。)【第五章 薪酬】1. p273-289:阐述薪酬调查的流程(大的并列项) 。一、确定调查目的;二、确定调查范围(1 确定调查的企业。 2 确定调查的岗位。3 确定需要调查的薪酬信息)三、选择调查方式、四、薪酬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2. P290:薪酬满意度调查的内容及程序。 【方案设计题】一、内容:员工对薪酬水平的满意度;员工对薪酬结构、比例的满意度;薪酬差距;薪酬决定因素;薪酬调查;发放方式;工作本身(如自主权、成就感、工作机会等);工作环境(如管理制度、工作时间、办公设施等)二、程序:1 确定调查
33、对象(企业内部所有员工)2确定调查方式(常用方式是发放调查表)3 确定调查内容。3. p322-324:工资结构类型的简述。(1)以绩效为导向的工资结构(绩效工资制:计件工资、销售提成工资、效益工资);(2)以工作为导向的工资结构(岗位工资制、职务工资制)(3)以技能为导向的工资结构(技能工资制:职能工资、能力资格工资、技术等级工资)(4)组合工资结构(组合工资制:岗位技能工资、薪点工资制、岗位效益工资)另 P327:(确定工资策略部分)工资结构类型分为三类:1 高弹性类,以绩效为导向的工资结构属于这种类型;2 高稳定类,如日本的年功序列工资制度;3折中类,如以能力为导向的工资结构、以岗位为导
34、向的工资结构及组合工资结构。4. P325:设计工资制度要遵循哪些原则?(1)公平性原则;(2)激励性原则;(3)竞争性原则;(4)经济性原则;(5)合法性原则。5. P327:如何制定一套健全合理的工资制度?(步骤) ;一、确定工资策略(工资结构类型分为三类:见第 3题);二、岗位评价与分类(岗位评价目的在于通过量度企业内部各个岗位的价值并建立起岗位间的相对价值关系,以此为基础来保证工资制度的内部公平性,其主要内容包括岗位分析、岗位评价以及分类分级。)三、工资市场调查(考察某一行业或某一地区的薪酬信息)四、工资水平的确定(1、完全建立在市场工资调查数据基础上;2、根据工资曲线确定)五、工资结
35、构的确定(1 工资构成项目的确定;工资构成项目的比例确定。)六、工资等级的确定(1、分层式工资等级;2、宽带式工资等级)七、企业工资制度的实施与修正。6. p337-338:阐述工资项目的调整。(一)工资定级性调整进行工资定级性调整应注意以下因素:1 员工工资定级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员工的生活费用同地区同行业相同或相似岗位的劳动力的市场工资水平。新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2;(二)物价性调整;(三)工龄性调整;(四)奖励性调整;(五)效益性调整;(六)考核性调整。7. p342:阐述制定薪酬计划的准备工作,尤其要关注准备哪些资料?一、准备工作:搜集有关资料,对所有信息进行分析、检查。所需的资料包括
36、员工薪酬的基本资料,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资料,物价、市场薪酬水平,国家薪酬、税收政策的变动资料,企业薪酬支付能力资料等。姓名、年龄、性别、所在部门岗位名称当前薪酬水平当前的工资级别所在工资级别的高位、中位、低位员工薪酬的基本情况上次调整的时间、额度、调整类型企业现有的员工人数企业整体的薪酬资料 企业在过去一年内实际发生的薪酬总额8拟招聘的新员工人数拟招聘新员工的薪酬水平预计晋升职务的员工人数预计岗位轮换的员工人数预计休假的员工人数企业在未来一年人力资源规划资料预计辞职、辞退、退休的员工人数物价变动资料 在过去一年内当地物价变动资料市场工资水平当前市场的劳动力供求状况与薪酬水平国家薪酬政策国家当前有
37、关薪酬的法律,法规等企业薪酬支付能力企业上一年度经济效益状况股东要求的回报率企业财务状况企业预计的效益状况预测企业在未来一年内的工资增长率预测员工在未来一年内所在部门薪酬总额的增长率薪酬预测预测员工在未来一年增薪的时间、额度、调资类型8. p344-345:简述制定薪酬计划的程序。(1)通过薪酬市场调查,比较企业各岗位与市场上相对应岗位的薪酬水平;(2)了解企业财力状况,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策略,确定企业薪酬水平采用何种市场薪酬水平,是 90%点处还是 25%点处;(3)了解企业人力资源规划;4 将前三个步骤结合画出一张薪酬计划计算表;(4)根据经营计划预计的业务收入和前几步骤预计的薪酬总额,计算
38、薪酬总额/销售收入的比值。【第六章 劳动关系】1. p360: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一含义:指企业工会代表与企业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定工资协议的行为。二、内容:1 工资协议的期限 2 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 3 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调整幅度 4 奖金、津贴、补贴等分配办法 5 工资支付办法6 变更、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 7 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8 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 9 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2. P365:关注工资集体协商代表的确定。(1)工资集体协商代表应依照法定程序产生。雇员一方由工会代表,
39、未建立工会的企业,由雇员民主推举代表,并得到半数以上雇员同意。雇主一方代表由企业法定代表人和法定代表人指定的其他人员担任。(2)协商涉及系列专业问题,协商双方均可书面委托本企业之外的专业人士作为本协商代表,但委托人数不得超过本方代表的三分之一。(3)协商双方应遵守双方确定的协商规则,履行代表职责,并负有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责任。3. p366:关注工资集体协议的审查。(1)工资协议签定后 10 日内,由企业将工资协议一式三份及说明,报送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2)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收到工资协议 15 日内,对协商双方代表资格、工资协议条款内容和签订程序进行审查;(3)工资协议报送 15 日
40、后,协商双方未收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工资协议审查意见书,视为劳动保障部门同意,该工资协议即行生效;(4)在接到已经生效的工资协议后,协商双方应于5 日内,以适当形式向双方人员公布。4. p382:简述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1)根据我国劳动立法的有关规定,当发生劳动争议时,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2)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申请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3)调节不成或不愿调解,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仲裁(4)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不服仲裁裁定,则申诉到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并做出最终判决。5. P383:简述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及其原则【P381】 。一、程序:(1)申请和受理;(2)案件
41、仲裁准备;(3)开庭审理和裁决;(4)仲裁文书的送达。二原则:1 一次裁决原则 2 合议原则 3 强制原则 4 回避原则 5 区分举证责任原则8. P386-387:简述劳动争议案例分析的方法。一、按照劳动争议自身的规定性进行分析1、确定劳动争议的标的。2、分析确定意思表示的意志内容。3、分析确定意思表示所反映的意志内容是否符合劳动法律法规、集团合同、劳动合同、企业内部劳动管理规则的规定。二、按照承担法律责任要件进行分析1、分析劳动争议当事人所实施的行为。92、分析确定当事人的行为是否造成或足以造成一定的危害。3、分析确定当事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4、分析确定行为人的行为
42、是否有主观上的过错。9. 注意有关辞退合理与否的条文及其相关案例劳动法下的辞退之一:试用期辞退 试用期辞退的法律依据为劳动合同法第 39 条,具体表现为: 首先,依据劳动法在试用期聂要辞退员工前提是双方签订有劳动合同,且劳动合同中关于试用期的约定合法,即符合劳动合同法第 19 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
43、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企业如违反上述规定与员工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企业以员工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员工支付赔偿金。 其次,依据劳动法在试用期内辞退员工,须证明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企业要证明:有明确的录用条件;录用条件已向员工书面明确;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在试用期内作出辞退决定。这四个方面均具备了,才能保证在试用期辞退员工不会出现法律风险或将法律风险降低到最小。 劳动法下的辞退之二:严重违纪员工的辞退 以严重违纪为由辞退员工,注意以下要点:首先应有规章制度作为依据,
44、需要企业在员工手册或者规章制度对严重违纪的情形作出明确定义并做具体列举,这种定义和列举同时还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符合人之常情。规章制度制定后,还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让员工参与讨论、与工会或者员工代表协商、向员工公示等。这种民主讨论、协商、公示的程序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去做,同时还应注意保留相关的证据,以免在将来发生争议时无法举证说明制度已经履行了法定的制定程序。员工是否违纪需要有明确的证据来证明,企业在处理员工违纪事件时,要注意保留证据,否则会面临败诉的法律风险。此外,企业还应事先将辞退的理由通知工会,通知员工本人,否则将可能导致辞退永远没有结果,不会发生法律效力。 劳动法下的辞退之三:
45、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企业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员工的辞退 劳动法下辞退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企业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员工 依此条辞退员工,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严重失职;二是重大损失。所谓严重失职,企业必须能够证明员工的职务要求是明确的,还要能够证明员工的行为是否属于失职,是否属于严重失职。严重失职是指员工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没有按照岗位职责履行自己的义务,违反其忠于职守、维护和增进企业利益的义务,有未尽职责的严重过失行为或者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故意行为,使企业有形财产、无形财产遭受重大损害。所谓重大损失,企业需举证证明其遭受了经济损失,这个经济损失需要企业来计算,然后企业还要有证据能够证明这个
46、经济损失已经到了重大的境地。多少属于重大损失,企业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规定,企业没有规定的,由司法机构来裁定。如果员工认为企业规定的不合理的,有权申请仲裁要求仲裁委或者法院对其合理性进行界定。 劳动法下的辞退之四:违法兼职员工的辞退 劳动法下辞退违法兼职的员工 辞退兼职的员工,限于以下两种情形之一:第一,员工兼职的行为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第二,员工兼职的行为,经企业提出,拒不改正的。 劳动法下的辞退之五:欺诈、胁迫企业订立劳动合同员工的辞退 劳动法下辞退欺诈、胁迫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员工 法律未对“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作出明确规定,建议企业在员工手册或者规章制度中明确
47、定义或者具体列举“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 ,以避免或者降低败诉的法律风险。 劳动法下的辞退之六:被追究刑事责任员工的辞退 劳动法下辞退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员工 建议企业要搞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概念,根据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 29 条的规定,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是作宽泛的解释,包括:被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的、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的、被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 32条免予刑事处分的。企业对已经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员工应尽快作出是否解除其劳动合同的决定。若决定解除劳动合同,应及时将该决定书面通知员工。 律师提醒:符合以上一至六其中任何一种情形者,企10业可以立即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并无需向
48、被辞退员工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劳动法下的辞退之七:对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企业另行安排的工作员工的辞退。 劳动法下对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企业另行安排的工作员工的辞退。 医疗期是指企业员工因患病或者非因工受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并不得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时限,而不是员工病伤治愈实际需要的医疗时间。医疗期一般为3-24 个月,主要依据员工本人实际参加工作的年限和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等条件确定。企业应准确理解医疗期的含义,为患病的员工正确核算医疗期,切记,不能随意在员工的医疗期未满之前,解除劳动合同。此种情形
49、辞退员工赋予企业更多的举证责任,需提供证据证明员工在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还需提前 30 天书面通知员工本人,并按规定向员工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否则企业要承担败诉的法律风险。 劳动法下的辞退之八:对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员工的辞退 劳动法下对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员工的辞退 不能胜任工作,是指有证据证明,员工不能按要求完成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作任务或者同工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量。这就要求企业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明确员工的工作内容,特定行业的,还要明确工作量。若签订劳动合同时没有明确工作量的,只能参照同工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量来确定,一般来讲,应参照平均的同工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量,不能参照最高的同工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量。建议企业在劳动合同中或者岗位说明书中确定员工的工作量且保存相应培训材料。 关于不胜任工作的更多知识,点击北京沈斌倜劳动法律师服务其他文章: 劳动法下的辞退之九:对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