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赴德国中等职教师资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海南省华侨商业学校 冯岩本人受学校的委派,于 2009 年 5 月 23 日至 7 月 4 日到德国进行为期 44 天的培训学习。此次培训属于国家教育部与 InWEnt(德国国际继续教育与发展协会)在 2007-2009 年的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之一,目标是提高专业人员队伍的质量,进而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培训专业方向是旅游,此次培训让我受益菲浅,不仅学习了德国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对德国旅游和酒店专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现将学习情况与心得体会小结如下:一、基本情况概述德 国 位 于 欧 洲 中 部 , 国 土 面 积 35.7 万
2、平 方 公 里 , 总 人 口8401.2 万 人 , 全 国 划 分 为 16 个 州 。 此 次 培 训 主 要 在德国Thringen(图林根州)的 Erfurt(埃尔富特)和 Sachsen-Anhalt(萨克森- 安哈尔州)的 Magdeburg(马格德堡)两所城市进行。 这 两 个 州 的生 态 、 文 化 旅 游 资 源 丰 富 , 图 林 根 州 被 誉 为 德 国 的 “绿 色 心 脏 ”, 承 办 方 为 了 能 够 让 我 们 多 了 解 德 国 不 同 的 旅 游 资 源 , 在 六 周的 培 训 中 , 特 别 为 我 们 安 排 了 两 个 不 同 的 培 训 地
3、点 , 大家一致认为承办方为我们选择的培训地点是非常合适的。在德期间,周一至周五的课程安排得很紧凑,培训内容很多,跟我们上课的老师经常开玩笑说我们一个多月学习的内容相当于他的学生要用三年才能学完。培 训 内 容 主 要 是 了 解 德 国 职 业 教 育 体 系 , 以旅 游 职 业 教 育 为 例 的 双 元 制 培 训 及 开 发 模 块 式 课 程 的 方 法 , 以“推 介 德 国 旅 游 和 酒 店 从 业 人 员 ”为 例 介 绍 用 于 组 织 和 设 计 旅 游为 人 才 培 训 的 示 范 性 方 法 论 方 案 , 行 动 导 向 教 学 中 的 先 进 教 学 方法 ,
4、旅 游 市 场 推 广 , 旅 游 目 的 地 管 理 和 欧 洲 旅 游 发 展 现 状 和 趋 势等 。 培 训 方 式 主 要 是 集 中 听 课 和 参 观 交 流 。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德国职业教育和双元制情况,项目组安排了参观埃尔富特市的工商业协会、国际职业学院(IBA) 、上课所在的 ergab职业学校,还参加了莱茵 TV 教育集团学生期末实习报告会;还到企2业实地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和学生在企业培训的情况,比如到图林根州旅游有限公司、Radisson 酒店、欧博霍夫旅游咨询处和 Panotama酒店、马格德堡旅游公司和哈兹.瓦格酒店、德国旅游研究所和德国最大的旅行社图意旅行社参观
5、学习,使我们对德国的“双元制” 教学体制和德国旅游业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同时,我们还参观了德国不莱梅技术应用学院,初步了解德国的高职教育情况;为了扩大视野,了解德国的文化和旅游特点,项目组还组织我们参观了柏林、魏马和不莱梅三所城市,对于受过二战严重破坏的后发达国家,能够对城市文化、古迹维护复原相当好,旅游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让我感触很深。在学习期间,我顺利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拟订“餐厅服务员”示范性培训方案;对“餐厅服务员”十节课模块培训内容的设计;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制定一个 20 人中式自助餐晚宴的项目方案;最后还做了学习成果汇报。 在学习期间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都是德国人,其中有两位老师
6、的理论课深受启发,最有意思的是老师还带我们参观了不莱梅一家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地下红酒餐厅和酒窖,深入了解了红酒的知识,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有了很大的帮助。在文化交流方面,我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接近德国的普通民众,了解其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受邀到生活老师家里做客;利用周末到各处参观旅游。总之,这次学习安排比较合理,生活虽然有点不适应,但收获很大。二、主要收获和体会此次出国培训,大家克服了生活方面、文化差异方面的许多困难,逐渐学会了适应。每个人都严格遵守了出国前的纪律要求,无任何有损国格、人格的事情发生。在这次学习中,我们通过听课、提问、课外阅读以及参观访问等,对德国“双元制” 理论与实践教学,德国学制
7、体系建设以及德国旅游和文化等方面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很受启发。最大的收获,就是使我们认识到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与国际先进职业教3育相比还有一定距离,迫切需要进行改革跟进。(一)对德国“双元制 ”的借鉴。我认为,德国的“ 双元制” 教学体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值得认真研究、学习和参考。1解决学生的就业方面。一般而言,正规“双元制” 毕业的学生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因为要获得到学校培训机会前学生必须被某个企业录取作为培训生(或者叫学徒员) ,这是企业为社会应尽的义务(如果企业不招收相应数量的培训生,则必须向政府缴纳相应的费用,由政府出面为社会培养这样的培训生) ,学生在学校时是学生身份,由学校进行管理,
8、每周 12 天或三个月进行在校的理论培训,在企业时则为学徒身份,由企业进行管理,每周 34 天或三个月,学习期限为 3年,毕业时如果通过了工商行会的考试拿到了技术证书加上本人愿意,就能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这就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2优化教学内容方面。每个班的学生都是各个企业的培训生,其培训的内容必须是企业所需要的,因此,学校的教学内容必须充分与企业协商并共同确定,所涉及的知识点都是企业日常产品中所需要的,非常接近实际,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喜欢学,老师教学也很有针对性。3简化了学生的管理。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一本学员手册,学生要及时填写每天的学习或实习工作情况,以便老师和
9、企业及时掌握学生信息。每周 12 天的在校学习,时间短流动性大,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更加没有宿舍和运动场所等,学生在校的表现完全由课任老师掌握,如果学生有不良的表现如迟到、缺席等,老师有义务如实向学生所在企业反应,而对学生的处理措施由企业来实施,对学校而言就极大地简化了对学生的管理。4极大地减少了教学和实验设备及教学经费的投入。德国职业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在学校只是学习基本技能,掌握专业的一般技巧,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团队精神和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并且具有创新意识,最新的技术和设备只可能在企业。因此,很多企业把本企业的4最新设备要么直接送到学校,要么专门做成模型供上课使用,这样学生就能很快了解和掌
10、握本企业的最新技术和设备,作为学校就可以极大减少设备方面的投入,节省很多教学经费,很值得我们借鉴。(二)对行动导向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的体会这次培训中,我们还学习开发模块式课程标准的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使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上必须学习先进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这方面的体会主要如下:1、以工作流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设置。在德国以行动导向教学早在五百年前就已在手工业中产生了,随着社会发展不仅适应社会,还适应行业,甚至国际行业的要求。行动导向学习的目标就是学生学习掌握完知识后就能运用到工作中,而不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才能上手。因此课程的开发和设置也是根据各行业中每个工种和岗位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来设置的。在课程开
11、发时一般会组建一个调研小组到企业一线进行调查,小组成员由行业协会人员、企业人员和教师所组成,根据调研各行业企业岗位情况来研究开发设置模块式课程标准。我们还学习了开发课程方案的流程图,这样做就能紧密结合职业的要求,培养出的学生能马上胜任工作。在德国的行业协会有统一的培训章程,职业学校就遵照培训章程安排教学计划。2、行动导向教学流程德国教师的备课相当于设计学习情景,一门课一般由几个老师一起参与进来,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并承担教学任务。例如推介一家会议酒店,需要计算机、市场营销、企业流程和会计老师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模块式的教学方式目标性很强,学生学完后马上就能用在工作中。学习了如何用
12、框架设计自己的教学,首先确定学习目标,由目标推导出学习内容,要达到这一目标要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通过学习使自已的备课思路更加清晰。3、行动导向中的先进教学方法在这次培训中收获最大是学习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德国有一个二十年不变的教学方法图,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是从中取出,根据社会的5发展,对于已有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在不断的在改变,这些教学方法加上现代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让学生更有效的掌握技能知识就是先进的教学方法。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以让学生动手为主进行教学,在培训过程中老师还对我们亲身运用了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分组练习等教学方法的运用,让我更实际的掌
13、握这些方法的使用。(三)从德国人身上受到的启发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都是德国人。在欧美发达国家中,德国人素以勤奋能干而著称。有人甚至把上班一族喻为“公蜂”。他们这种敬业精神、狂热的干劲,颇出乎以刻苦耐劳著称的国人之意外,很值得我们学习。另外,由于是德语授课,有些专业术语翻译过来较难理解,语言交流上尚有一些吃力,在课堂上有些问题往往需要老师讲解多遍我们才能理解,经常导致授课进度延缓,但是老师并没有为此而牺牲培训质量,而是延长授课时间保证培训质量。 但有些时候你又不难发现,他们工作似乎“慢慢腾腾”的,与想像中的争时间、抢速度的现代化特征大相径庭,不由地令人怀疑所谓“高效率的德意志人”之说。但是经过几天的
14、体味后,终于初步了解了其中的原由,原来,不急功近利,一板一眼,精益求精,是他们普遍遵循的信条。办一样事,计在百年。始作时多投入财、力、工时,乍看似有些“浪费”或”没必要”,却保证了完美无瑕、一劳永逸,虽慢犹快。在埃尔富特看到的任何一座房子很可能都有上百年的历。据介绍,一个世纪以来悬吊电车系统从未出过事故。正是由于不片面追求“多、快”,而注重“一步一个脚印”,尽善尽美,才能够真正做到“好、省”。这与中国古语“欲速则不达”之寓意异曲同工,很值得借鉴。6三、对职业教育的几点建议1班级人数尽量少。德国的班级都实行小班制,这样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同时老师也能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虽然中国的
15、国情不同,不能完全按照德国的模式,但从这里可以借鉴的就是人数不能太多,要有一个最低限度的规定。2多与企业联系。德国的学生都是企业的培训生,培养目标很明确,教学内容很具体,这都是“双元制” 的特点决定的,我们情况有所不同,但从此可以获得启发,在平时教学时多与企业联系,或尽可能与企业联合办学,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学生毕业后也能尽快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 3加强老师的职业培训。在德国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教师很不容易,要经过多道严格的考验,例如,实习老师在3年见习期间有3个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他,分10次给其评分,最后还要经过考试才能成为合格的老师。而我们的教学体制,成为一个职业教师相对比较容易,大多数教
16、师没有实践经验,且平时也没有太多的机会参加各种培训,知识多拘泥于课本理论,这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很不利。 ;因此迫切需要引进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和既能从事酒店教学又有较强实践经验和酒店实际问题研究能力的专业教师。让教师在企业真正参加工作半年以上;此外,建议聘用酒店的管理者做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这将对学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发展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4、建立统一的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大纲。目前我们各校的教学培养目标不够有针对性,培养的学生不能马上胜任岗位工作,应组建一个课程开发设置小组对不同工种的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5、加大现代多媒体教学
17、设备的投入。要上好一堂课光靠一张嘴一个黑板一支粉笔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教学模式,先进教学方法的使用也离不开多媒体设备,而目前我们中专学校运用多媒体设备上课的专业7老师少之甚少,只有几间教室能用上,这样单一教学如何能提高教学质量呢!通 过 此 次 培 训 , 我 对 德 国 双 元 制 职 业 教 育 体 制 有 了 初 步 的 了解 , 对 德 国 旅 游 从 业 人 员 的 的 培 训 方 案 和 先 进 的 教 学 理 念 和 现代 化 教 学 方 法 有 了 更 新 更 全 面 的 认 识 和 掌 握 , 为 今 后 的 教 学 工 作增 加 了 更 广 泛 的 理 论 与 实 践 依 据 , 使自己在教学中创造更好的佳绩,为学校的教学再上一个台阶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