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docx

上传人:oceanpvg 文档编号:1535716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3.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1 -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 与 通 用 能 源 管 理 信 息 系 统前 言在我国进入 “十一五” 这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党中央做出了建设节 约 型 社 会 这 一 具 有 全 局 性 和 战 略 性 的 重 大 科 学 决 策 。 能 源 关 系 到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全 局, 我国能源约束矛盾与能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能源浪费性使用及利用效率低是客 观现实。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首在节能。我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能源消费量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达到 70%左右; 在工业中, 钢铁、 建材

2、、 化 工 、 石 化 、 有 色 等 重 点 耗 能 行 业 的 能 源 消 费 量 占 工 业 能 源 消 费 总 量 的 比 重 达 到 70% 左右,历来是政府节能管理工作的重点领域。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对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国务 院 关 于 做 好 建 设 节 约 型 社 会 近 期 重 点 工 作 的 通 知 (国 发 200521 号文)中对抓好重点 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提出了明确要求: 突出抓好钢铁、 有色、 煤炭、 电力、 石油石化、 化工、 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 1 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节能 , 国家重点抓好 1000 家 高 耗 能 企 业 , 提

3、 出 节 能 降 耗 目 标 和 措 施 , 加 强 跟 踪 和 指 导 。 为 落 实 贯 彻 国 务 院 关 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的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精神, 必须 抓住源头夯实基础, 即从能源消耗的社会最小单位即重点用能单位抓。 这就要求把企 业的情况搞清楚, 这样才能够把行业 、 地区直到国家层面的能源消耗状况搞清楚 。 而 建 立 一 套 有 效 的 能 源 指 标 体 系 来 支 撑 目 前 的 能 源 统 计 工 作 以 弥 补 目 前 统 计 报 表 数 据 的 不 足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所 以 必 须 把 建 立 能 源 效 率 指 标 体 系

4、 作 为 建 立 节 约 型 社 会 的 基 础, 作为引导全社会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的途径 , 作为加强能源消费社会监督管理的 重 要 手 段 。 为 此 , 亟 待 建 立 完 善 的 、 通 用 的 工 业 企 业 能 源 消 费 统 计 指 标 体 系 , 以 加 强 我国工业企业能源统计的能力建设。本 项 目 设 定 的 目 标 和 任 务 是 : (1)调 查 和 分 析 我 国 现 有 工 业 企 业 能 源 消 费 统 计 指 标体系,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指标的应用情况,分析现有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2 -(2)研究建立一套通

5、用的、 特别是适用于 1000 家高耗能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 标体系框架,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计算方法;(3)开发一套通用的、功能完备 的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分析软件;(4)选择若干家高耗能企业,将所开发的工业企 业 能 源 消 费 统 计 分 析 软 件 提 供 给 这 些 企 业 试 用 。 根 据 试 用 情 况 , 完 善 软 件 功 能 ; (5) 编写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分析软件使用手册。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中的企业几乎涵盖工业的各个行业, 如何把千家企业目前和以 前 的 用 能 状 况 了 解 清 楚 , 同 时 制 定 相 应 的 监 控 手 段 , 跟 踪 企 业 在 “十

6、 一 五 ”期 间 的 节 能 行 动 和 取 得 的 成 就 , 落 实 完 成 “十 一 五 ”期 间 GDP 节能 20%的目标和千家企业节能 行动的成果情况, 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这就需要建立一套适用于不同企业的能源消 费统计指标体系, 把能源消费的最基本单元的情况了解清楚, 从而在进行行业和地区 的汇总及国家层面汇总时才能做到“小账清楚,大账不糊涂”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 们有必要对目前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体系的现状进行客观的分析以找出问题, 并提 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建立新的工业能源消费的指标体系。本 项 目 认 真 完 成 了 设 定 的 目 标 和 任 务 。 详 细 回 顾

7、了 我 国 过 去 20 多 年 里 工 业 行 业 建立能源统计指标体系的发展历程, 总结了我国工业企业能源统计指标实施的成功经 验, 全面分析了我国能源统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 通过研究建立了一套 适 用 于 所 有 工 业 企 业 的 能 源 消 费 统 计 指 标 体 系 , 制 定 出 一 套 科 学 合 理 的 指 标 计 算 方 法。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资环司和美国能源基金会的委托, 将该统计指示体系开发成 为一套工业企业通用的、 功能完备的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目前, 已经在千家企业中的 一些企业中试用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果。现阶段该软件主要用于 1000 家高耗能企业,

8、 从而达到以下目的: (1)有效提高 1000 家 高 耗 能 企 业 的 能 源 消 费 统 计 分 析 能 力 ; (2)支 持 国 家 统 计 局 、 国 家 节 能 管 理 部 门 完 善针对 1000 家高耗能企业的能源统计制度,建立针对他们的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以便及时掌握 1000 家 高 耗 能 企 业 的 能 源 利 用 状 况 , 分 析 其 产 品 能 耗 水 平 、 节 能 潜 力 ,并据此针对 1000 家高耗能企业制定和实施有关节能政策和措施,引导和促进 1000 家高耗能企业加强能源管理和开展节能活动, 以此带动节约型社会建设、 支持 “十一 五”单位 GDP 能耗

9、降低目标的实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1目 录1、能源消费统计现状的回顾 11.1 颁布能源管理政策和措施 11.2 加强节能基础工作 32、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现状 42.1 建立能源统计指标体系 42.2 规范能源统计范围和计算口径 52.3 存在的问题 53、建立完善的、通用的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 73.1 工 业 企 业 能 源 统 计 指 标 体 系 的 设 计 原 则 83.2 工 业 企 业 能 源 统 计 指 标 体 系 的 组 成 及 内 容 93.2.1 描 述 指 标 体 系 93.2.2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113.2.3 监 测

10、 预 警 指 标 体 系 123.3 工 业 企 业 能 源 统 计 指 标 体 系 的 计 算 方 法 133.3.1 符 号 体 系 133.3.2 计 算 方 法 143.4 工 业 企 业 能 源 统 计 指 标 体 系 的 计 算 时 间 154、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功能介绍 164.1 企 业 能 源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专 业 软 件 的 设 计 思 路 164.2 企 业 能 源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软 件 结 构 174.3 企 业 能 源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软 件 功 能 185、典型高耗能企业试用效果 345.1 企 业 基 本 情 况 345.

11、2 企 业 能 源 统 计 现 状 355.2.1 平 衡 表 建 立 情 况 355.2.2 能 源 统 计 发 挥 的 作 用 情 况 365.3 软 件 试 用 效 果 365.3.1 系 统 的 建 立 375.3.2 数 据 的 录 入 385.3.3 数 据 的 审 核 395.3.4 能 源 平 衡 分 析 395.3.5 产 品 能 耗 分 析 425.3.6 能 源 成 本 分 析 465.3.7 能 源 需 求 规 划 和 预 测 465.3.8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46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25.3.9 软 件 在 能 源 审 计 中 的

12、作 用 475.3.10 软 件 试 用 综 合 评 价 47附件 1 能源软件用户使用报告 50附件 2 重点耗能产品综合能耗指标 51附件 3 软件处理与生成数据示例 60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 “十 一 五 ”期 末 单 位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能 源 消 耗 比 十 五 期 末 降 低 20%左 右 。 这 是 针 对 我 国 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的问题提出的, 是 “十一五 ”规划目标中最重要的约束性指标 之 一 , 充 分 体 现 了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 加 快 经 济 增

13、长 方 式 转 变 , 建 设 资 源 节 约 型 、 环 境 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实现这一目标 , 必须动员各行各业和社会各界 的力量,并做出巨大努力。工 业 是 我 国 能 源 消 费 的 大 户 , 能 源 消 费 量 占 全 国 能 源 消 费 总 量 的 70%左 右 。 重 点 耗 能 行 业 中 的 高 能 耗 企 业 又 是 工 业 能 源 消 费 的 大 户 。 据 统 计 , 千 家 企 业 2004 年 综 合 能源消费量为 6.7 亿吨标准煤, 占工业能源消费量的 47%, 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 33%。 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 突出抓好高耗能行业中高耗

14、能企业的节能工作, 强化政府对 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的监督管理, 促进企业加快节能技术改造, 加强节能管理, 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 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和环境约束, 确保 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 能 源 消 费 统 计 现 状 的 回 顾 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 我国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现状, 制定了 “开 发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能源方针。1980 年以来,我国将节能 工作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 包括编制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 制定节 能政策和法规;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在全国范围

15、内逐步建立了各级能源管理系统。1.1 颁 布 能 源 管 理 政 策 和 措 施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 全国能源供应短缺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 “瓶颈” , 为此国家 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节能政策、法规和管理等措施,主要包括:制 定 并 实 施 了 “开 发 与 节 约 并 重 , 近 期 把 节 约 放 在 优 先 地 位 ”的 方 针 , 并 成 为 我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长期指导方针。1981 年节能工作纳入国民经济计划。1981 1990 年,国务院召开了六次节能办公会议,研究全国重大节能问题; 发布了压缩烧油、节电、节油、节煤等五个“节能”指令。1984 年,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委、国家

16、统计局联合发出了关于能源节约 量计算方法(试行稿)的通知 。能源节约量计算方法 (试 行稿)规定了计算节能量的原 则和计算方法。 各主要工业部门根据本部门的生产情况, 也相应制定了本部门主要产 品、工艺(工序)能耗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节能量计算方法,并组织了培训。1986 年 , 国 务 院 颁 布 了 节 约 能 源 管 理 暂 行 条 例 (即 节 能 管 理 58 条 )。 各 地 区、各部门陆续制定了本地区、本部门的节能管理条例。1987 年,原国家经委发布了关于企业节约能源管理升级(定级)暂行规定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2的 通 知 。通知明确指出企业升级是“七

17、五”期间加强企业管理的中心工作,要求尽 快制定出国家级能耗等级指标和相应的计算口径及计算方法, 以便企业开展对标、 达 标活动, 保证节能定级工作顺利起步。 并规定了升级(定级)条件、 升级(定级)审批程 序、奖励等。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制定了主要耗能行业的节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2)建立并实施了能源定量供应、企业能源定额管理制度;(3)强化了企业的节能基础工作,建立三级能源管理网,实施能耗考核制度;(4)企业实行节能奖,奖金计入成本。1989 年,原国家经委、原国家计委发布了关于按季报送主要产品(工作量) 能源消耗指标的通知 。通知要求对主要产品(工作量 )能 耗加强管理,采取措施,

18、提 出实现降耗的目标及考核办法, 以促进企业节能降耗, 提高经济效益。 通知要求各部 门从 1989 年第四季度起,对本部门管理的主要产品(工作量)能耗指标按季(或年)报 送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计委, 经综合汇总后, 在 经济日报 、 中国统计信息报 和 节 能信息报上予以公布。这项工作在当时落实得比较好,国家统计局出版的 1991 年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已公布了主要产品(工作量)能源消耗指标。90 年代以来,国家为了继续规范能源管理制度和用能行为,先后又陆续出台了 一系列政策、法规和管理措施,主要是:1996 年 5 月,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科委联合制定了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提出了

19、各行业节能技术方向和目标,随后又联合推荐了 106 项重点推广的节能科技成果。 到 1998 年底, 国家已颁布了 25 项节能法规和条例, 制定了14 个行业的 27 项节能设计规范、 近 100 项有关节能的国家标准, 已公布了 18 批 1068项节能机电产品目录和 17 批 610 项淘汰机电产品目录, 有力地促进了节能降耗工作。1997 年 11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能法)经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 28 次会议审议通过颁布, 并于 1998年 1月 1 日施行。 节 能法 规定: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 做好能源消费 和利用状

20、况的统计工作, 并定期发布公告, 公告主要耗能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等状况; 用能单位应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健全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 节能 法 公 布 后 , 一 些 省 、 市 在 节 能 法 的 基 础 上 也 相 应 制 定 了 本 省 、 市 节 能 法 的 配套法规实施细则,节能工作已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1999年 3 月, 原国家经贸委出台了 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办法 , 以及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公布 制度(试行), 确定了年综合能源消费量 1 万吨标准煤以上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本行政区内年综合能源消费量 5000 吨标准煤以上为重点用 能单位,并规定了能耗指标的报送

21、时间和要求。但是,该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办法 以及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公布 制度(试行)颁布后, 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施。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32005 年 , 国 务 院 关 于 做 好 建 设 节 约 型 社 会 近 期 重 点 工 作 的 通 知 (国 发200521 号文)中对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提出了明确要求:突出抓好钢铁、有 色 、 煤 炭 、 电 力 、 石 油 石 化 、 化 工 、 建 材 等 重 点 耗 能 行 业 和 年 耗 能 1 万 吨 标 准 煤 以上企业节能,国家重点抓好 1000 家高耗能企业,提出节能降耗目标和措施,加强跟踪

22、和指导。 目前该项工作已得到落实, 从 2007 年上半年起建立 1000 家高耗能企业的 能耗指标的报送制度。2006 年国务院下发了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国发200628 号)。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 关于建立单位 GDP 能耗等相关指标报送制度和修订能源统计报表 制度的通知 ,决定建立单位 GDP 能耗等相关指标的报送制度,并对能源统计报表 制 度 进 行 修 订 。 国 家 要 求 把 “十 一 五 ”节 能 目 标 分 解 到 地 方 , 提 出 建 立 节 能 目 标 责 任制,并将指标完成情况的评价考核与领导干部业绩考核相关联。目前, “十一五” 节能指标已由中央落实到地

23、方,地方又将指标逐级分解到有关地、市。1.2 加强节能基础工作1980 年以来,国家重点加强了节能的基础工作,加强了能源计量和能耗定额管 理, 建立并实施了能源定量供应、 企业能源定额管理制度, 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了 各级能源管理系统, 设置了各级能源统计机构, 并配备了能源统计人员, 制定了企业 综合能耗考核和产品单耗考核制度。1989 年,我国建立了工业、交通运输业能源统计报表制度。工业企业、交通运 输业定期向行业主管部门、 地方统计部门等能源管理机构报送能源统计报表, 由国家 统计局汇总并定期公布。 除了国家统计局进行的能源消费统计外, 钢铁、 建材、 化工、 有 色 、 电 力 、

24、轻 工 、 纺 织 、 机 械 等 主 要 耗 能 行 业 都 建 立 了 本 行 业 的 能 源 统 计 系 统 , 建 立了能源平衡表填报制度, 规范了统计计算范围和口径, 并组织对能源统计人员进行 了 培 训 。 80 年代至 90 年 代 初 , 这 一 能 源 统 计 系 统 的 建 立 及 其 有 效 运 作 , 对 于 全 国 各 级政府、 工业部门及时了解企业能源消耗情况和企业能源经济效益、 剖析企业能耗升 降原因和节能潜力、 进行宏观节能决策和企业自身节能决策、 促进企业不断降低能源 消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家每年对企业贯彻节能规定、 执行节能计划和加强节能管理工作的

25、情况进行定 期和不定期的检查, 组织开展评比节能先进企业的活动, 特别是将企业节能定级 (升 级 ) 活 动 作 为 一 项 重 要 考 核 内 容 。 通 过 开 展 企 业 节 能 定 级 ( 升 级 ) 活 动 , 使 企 业 能 源 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有一大批企业成为 “七五” (19861990 年)和 “八五” (1991 1995 年 )期间国家节能奖评比活动中的节能先进企业, 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主要产品能 耗指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钢铁工业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节能法规、 能源管理规定 和各种工序(产品)能耗等级标准, 推动了钢铁企业的节能工作, 并成为 “七五” (1986

26、 1990 年 )和 “八五” (19911995 年)期间国家节能奖评比活动中的先进行业。 化学工 业为贯彻有关节能法规和标准以及开展节能升级 (定级) 活动, 经常组织培训班和组 织检查评审小组到企业现场检查验收; 为了贯彻能源统计标准和方法, 组织各省、 市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4化工局和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统计人员进行培训, 提出统一报表格式, 使能源统计的 标准性、 可比性和及时性都大有提高。 实行企业节能奖, 对促进企业节能降耗起了很 大作用,也是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特有的节能激励手段。总之, 我国的节能工作可以归纳为两方面的特点: 一是指令性手段

27、强, 优惠政策 多,即出台了一系列节能优惠政策;加强了节能的基础工作,强化用能考核与监督, 实施了定额目标管理, 节能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促进了企业节约能源, 逐步完善了能源 统计和管理制度; 通过节能技术改造, 淘汰了部分落后工艺、 技术和高耗能机电产品; 二是 1992 年以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政府节能管理工作的重 心逐步向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方向转移, 相应地, 政府对节能管理手段和措施也进行 了重大调整, 取消了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建立的一些节能管理手段和措施, 更多的是靠 法制和市场来规范企业的用能行为。2 、 能 源 消 费 统 计 指 标 体 系 现 状 1980 年以

28、来,随着能源问题对经济发展瓶颈作用的日益突出,能源问题越来越受 到 社 会 的 关 注 , 能 源 供 应 安 全 已 成 为 不 容 忽 视 的 重 大 问 题 。 我 国 从 1982 年 起 以 编 制能源平衡表为标志, 曾经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能源统计指标体系, 这套体系在 当时的经济管理体制条件下发挥了重大的作用。2.1 建立能源统计指标体系在国家一级,1982 年国家统计局正式建立了专门的能源统计机构,逐步建立了 国家能源统计制度, 如建立了能源的投入与产出调查制度、 地区能源平衡表的编制与 报送制度、 主要工业产品单位综合能耗调查制度、 重点耗能工业企业能源购进、 消费、 库存

29、的直接报送制度, 能源统计制度日臻完善。 在工业部门一级, 各工业部门相应组 织 制 定 了 能 源 管 理 、 技 术 、 产 品 标 准 和 节 能 设 计 规 范 ; 建 立 了 能 源 统 计 指 标 体 系 , 编 制了企业能源平衡表,通过部门统计汇总,定期上报国家有关节能主管部门。建立健全了各级节能机构,形成了两个“三级节能管理网” , 即 国 家 、 部 门 、 省 厅 (局 ) 和企业三级节能管理网; 多数企业特别是年耗能 1 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形 成了企业、车间和班组三级节能管理网。为了搞好综合能耗考核和产品单耗考核, 一方面, 国家制定了能源管理、 技术和 产品标准等 4

30、00 多 项 ; 14 个主要耗能部门制定了 27 个 节 能 设 计 规 范 ; 制 定 了 比 较 符 合我国实际的能源统计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案, 建立了重点企业能源消费报表、 地区能 源平衡表的制度。 各工业行业分别制定了 “企业能源平衡及能耗指标计算办法的暂行 规 定 ”,为落实主要产品的综合能耗考核创造了条件;冶金、轻工等部门还进一步制 定 了 工 序 定 额 、 工 业 窑 炉 分 等 、 分 级 标 准 , 加 强 了 对 企 业 和 用 能 单 位 的 能 耗 控 制 。 另 一方面, 在企业特别是在近千个重点耗能企业中, 普遍开展了能源计量、 能量平衡测 试、 定额管理等基础工

31、作 , 逐步加强了企业的能源管理。 各工业部门普遍建立了企业 能量平衡制度和企业能耗等级考核标准制度, 使企业的能源消耗管理逐步走进科学管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5理和量化管理轨道。2.2 规范能源统计范围和计算口径 企业能源统计是企业能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是编制企业能源规划的主要依据 , 又是政府监督管理企业的能源使用、进行企业能源审计和企业能量平衡的基础性工作。从上世纪 50 年代起,我国一直实行单项能耗考核,这种考核办法对反映各行各业某 一方面的能源消耗情况起了一些作用, 但不能反映整个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的全面情 况。为了加强能源管理和统一能耗计算方法,在原冶金

32、部、原石油部试点的基础上, 1981 年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委联合发出通知,对国家计划产品的能源消耗,在实 行单项消耗定额考核的同时, 要逐步实行综合能耗考核。 综合能耗考核, 是把企业消 耗 的 煤 、 电 、 油 、 气 等 各 种 能 源 都 按 热 值 换 算 成 标 准 煤 , 确 定 一 个 综 合 能 耗 , 并 对 企 业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工艺)所消耗的能源进行分析, 找出同类企业不同工艺的可比 因素, 确定一个比较科学、 便于评比的可比能耗以及相应的考核办法。 综合能耗考核, 可以全面反映企业和产品的能耗情况, 便于同国内外比较, 从中分析能源使用中的问 题 , 以 便 采

33、 取 节 能 措 施 。 在 “六 五 ”(1981 1985 年)节能计划中,列出了十几种产 品的综合能耗指标,这些产品的耗能总量,约占当时工交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 50%。 这是当时节能计划、能源统计工作中的一个进步。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国家颁布了“企业能源平衡及能耗指标计算办法的暂行规 定 ”,并组织有关工业、交通运输业等耗能行业起草并出台了“企业能耗指标计算通 则 ”。通过贯彻“企业能源平衡及能耗指标计算办法的暂行规定”和“企业能耗指标 计算通则” ,统一了主要耗能产品的统计范围和计算口径,使同类企业产品的能耗指 标更具可比性。 到目前为止, 主要产品综合能耗指标的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

34、基本沿用 过去制定的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 一些重点耗能企业主要产品综合能耗统计指标的定 义及计算方法仍在继续使用。总之, 近年来一些节能先进企业吸收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改进企 业 能 源 管 理 , 建 立 “全 员 、 全 过 程 、 全 系 统 ”节 能 管 理 体 系 , 这 对 企 业 节 能 降 耗 、 增 效起了很好的作用。 目前部分国有大型企业仍然保留了资源节约管理规章制度、 企业 标准和资源节约管理体系, 一些重点高耗能工业企业还保留了与工资绩效指标挂钩的 节能奖罚制度。 但是, 在一些中小企业, 特别是高耗能行业的中小企业以及民营企业, 能源管理体系仍不健全,

35、一些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制度不完善, 三级计量率达不到 国家标准要求, 重点用能设备未能实现单独计量。 从全国情况看, 真正重视和建立重 点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信息上报制度、 形成能源消费信息化管理的省市很少, 这是造成 目前能源消费统计薄弱的主要原因。2.3 存在的问题虽然上世纪 8090 年代我国制定了工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的标准、计算口径及 考核办法,但随着 90 年代末政府机构调整和当时的能源相对过剩,节能工作一度被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6忽视,企业能源管理和统计人员部分流失,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到 目 前 为 止 , 普 遍 存 在 的 问 题

36、 是 统 计 数 据 失 真 、 指 标 不 完 整 、 指 标 不 统 一 , 缺 乏 科 学 性和综合性, 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 目前的能源统计现状与 国家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实 20%的节能目标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1) 能源统计体系弱化1998 年国家政府机构调整以来,原来的工业部门变成了行业协会,行政管理职 能随之消失。 一些行业管理部门、 地方政府和企业在机构调整中撤销(或合并)了能源 管理机构和精简了能源统计人员, 过去形成的能源管理机构和统计机构逐渐弱化, 能 源统计人员大量流失。 目前我国在能源统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过去形成的国家、 部门、

37、企业三级能源统计机构有所弱化, 导致能源统计资料缺乏和公布滞后; 过去制 定的能源消费报表中的部分重要指标, 如工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 按地区和企业 分类的工业主要经济及效益指标、 主要耗能设备指标等基本没有按既有渠道上报, 数 据指标不完整。在各工业部门撤销后, 原有的行业节能机构随之取消或弱化。 统计部门简化了能 源 消 费 的 统 计 指 标 , 削 减 了 能 源 统 计 人 员 , 削 弱 了 与 节 能 密 切 相 关 的 统 计 、 计 量 、 公 布制度, 造成能源消费统计资料缺乏、 失真和滞后 。 目前的节能管理部门无论从定位 还是人员构成,都远远不能够适应当前节能形势的

38、需要。(2) 统计功能与目前的要求不相适应 目前国家、 地方、 企业等各级系统所具有的能源统计功能 , 仅仅是反映能源的综合平衡, 即能源资源与使用的平衡, 不具备反映和监测能源动态供需、 能源市场运行状况的功能。目前企业能源统计不具备反映能源利用效益的功能。 反映能源利用效益方面的指 标 主 要 是 与 经 济 产 出 相 关 的 能 源 消 耗 强 度 指 标 , 如 万 元 总 产 出 能 源 消 耗 、 万 元 GDP 能源消耗等, 过去企业的能源平衡表中没有此项指标。 关于产品单耗指标, 以前在工 业经济技术指标中有比较完善的统计, 但受 1998 年政府机构改革、 职能调整的影响,

39、 一 些 工 业 行 业 协 会 已 无 法 通 过 既 有 渠 道 获 得 资 料 。 在 国 家 统 计 方 面 , 1992 1994 年 国家统计局曾经建立了产品综合能耗指标统计内容, 但在以后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中 取消。目前的能源统计还不具备为能源排放统计提供具体服务的功能, 其原因: 一是目 前能源消费的行业分类方法不适应能源排放统计的需要。 能源排放统计需要的能源消 费行业分类方法, 是以产品的生产活动为原则来进行行业分类, 而现行的能源消费行 业分类方法则是以 “工厂法 ”为原则进行行业分类 。 二是目前的产品分类太少、 太粗, 远不能达到能源排放统计对产品分类的要求。三是缺少

40、按耗能设备划分的消费分组。 燃 烧 方 式 不 同 、 设 备 不 同 , 则 排 放 因 子 不 同 , 因 此 能 源 消 费 按 耗 能 设 备 分 组 , 是 一 项 重要、不可缺少的指标分组。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7( 3) 统 计 范 围 和 内 容 可 比 性 差目前企业的能源消费统计分析还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 科学的指标体系。 过 去规定的产品(工艺或工序)统计范围、 统计口径、 折标系数等均发生了一些变化, 如 目前电力折标系数(电力折标系数过去统一采用 0.404kgce/kWh)使用比较混乱, 缺乏 权威机构的认证。 由于企业的能源消费统计

41、计算方法的不统一, 企业能够拿出的能源 消 费 数 据 往 往 不 够 完 整 、 准 确 , 集 中 汇 总 误 差 很 大 。 另 外 , 企 业 由 于 报 表 多 , 概 念 又 不一致,其计算的综合能耗指标在企业之间的可比性比较差。综 上 所 述 , 我 国 自 上 世 纪 80 年 代 以 来 建 立 的 能 源 消 费 统 计 指 标 体 系 , 在 当 时 的 历史条件下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有些综合能耗指标如吨钢可比能耗、 炼油吨 因数能耗等指标基本与国际上的指标可比。 当时建立的能源统计体系, 可以全面反映 企业的总体状况, 是指导企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环节。 但各行业发

42、展也是不均衡的, 如 钢 铁 、 化 工 、 建 材 、 有 色 、 电 力 等 行 业 在 能 耗 统 计 方 面 做 的 较 好 , 其 他 行 业 较 为 一 般 。 另外, 过去各工业企业填报的企业能源平衡表均靠手工计算和填报, 随意性较大, 数 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无法考核和监控, 且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软件程序和数据库, 缺 乏对历史数据的连续记载。因此,大力加强和完善现有能源统计系统和指标体系已成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目 前 降 低 20%的 节 能 指 标 已 由 中 央 落 实 到 地 方 、 企 业 , 而 企 业 又 是 实 现 节 能 目 标 最 基 础、最具体、最重要的单

43、元,加强能源管理就是要紧紧抓住工业企业这一关键环节。 统 计 数 据 表 明 , 工 业 是 能 源 消 费 大 户 , 每 年 能 源 消 费 量 占 当 年 全 国 能 源 消 费 总 量 的 70%左右,其中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能 源消费量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70%以 上 , 是 重 点 耗 能 行 业 。 挖 掘 节 能 潜 力 , 主 要 靠 工业企业,扣除新增能力部分外,节能指标将全部靠工业来完成。3 、 建 立 完 善 的 、 通 用 的 工 业 企 业 能 源 消 费 统 计 指 标 体 系 企业能源统计是企业能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是编制

44、企业能源计划的主要依据, 又 是政府监管企业能源使用、进行企业能源审计和企业能量平衡的基础性工作。企业能源统计的基本任务是:(1)便于国家对企业用能进行监督和管理。为国家制定能源政策,编制和检查 能源计划、保持能源供需平衡提供依据;(2) 调查企业执行国家能源政策和能源计划的情况, 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问题, 查明原因,提出改进意见;(3)加强企业能源管理,挖掘节能潜力,制订节能技术改造方案,为提高企业 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发展生产、改善环境提供必要的信息;根据统计学原理, 能源在企业内部流动的过程及其特点, 可划分为能源购入贮存、 加 工 转 换 、 输 送 分 配 和 最 终 使 用 四

45、 个 环 节 进 行 能 源 统 计 , 其 企 业 能 源 系 统 简 图 见 图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83-1。投 入 能 源 购 入 储 存 加 工 转 换 输 送 分 配 最 终 使 用边 界 有 效 能损 失 损 失 损 失图 3-1 企业能源系统简图根据企业能源系统确定企业能源统计系统边界。 按照国家要求和企业能源管理工 作的需要, 由企业投入能源开始, 沿着能源流向进行能源统计与综合分析, 每一个环 节中可以分为许多用能单元。 如果把企业用能系统看作一组电路, 各个用能环节是串 联的, 而在每个环节内的用能单元又是并联的。 企业用能系统可以看做一个混联

46、的系 统,反映企业能源利用流程和流向,这将有助于我们对用能系统的统计与分析。统计的中心任务, 就是要设计一套科学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 并用一套科学的 方法来搜集统计指标的数值以及分析其数量关系, 以正确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所达到的 规 模 、 水 平 、 速 度 、 比 例 、 效 益 等 。 如 果 这 两 个 方 面 都 做 好 了 , 那 么 统 计 也 就 可 以 达 到正确反映社会情况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目的。 所以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是统计工 作的中心问题之一。3.1 工业企业能源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设计统计指标体系, 既要能体现测度现象的性质, 又能准确地测度现象的总体量。 这就必

47、须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1)科学性原则 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符合客观认识对象本身的性质、 特点、 关系和运动过程。 这个原则就是科学性原则, 也叫客观性原则。 这是设计时考虑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 无 论 是 指 标 数 量 、 核 心 指 标 、 指 标 口 径 、 计 量 单 位 和 计 算 时 间 及 计 算 方 法 等 都 要 充 分 考 虑 能 源 使 用 的 可 观 物 理 过 程 及 能 源 利 用 的 过 程 特 点 。 否 则 , 就 会 使 认 识 产 生 偏 差或错误,给能源管理工作带来损失。(2)目的性原则 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要考虑管理的要求, 这主就是目的性

48、原则 。 能源统计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社会能源管理服务, 能源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就是实现能源管理服务的工具。 从客观认识对象本身来讲, 它有无数的标志, 可以设计出许多的指标来反 映 它 , 那 么 , 究 竟 选 择 哪 些 指 标 来 考 核 或 观 察 , 哪 个 作 为 核 心 指 标 , 怎 样 确 定 这 些 指 标的口径、 计算时间和计算方法, 这都需要充分地考虑到管理的要求和科学研究的要 求。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9(3)全局性原则设计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要从整体上或全局上考虑统计指标之间的联系。 这就是全局性原则,也叫联系性原则。一个体系内的若干指

49、标在口径、时间、空间、 方法等方面必须是相互联系的。 因此, 在设计时要从整体上全局上考虑这种联系。 就 企业能源统计问题而言, 最大的联系是企业能量平衡 。 因此在设计单个指标或指标体 系时,要以企业能源消费平衡表为中心来考虑问题,特别是在统计范围、指标数量、 指标口径和计算方法上。(4)统一性原则 设计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时, 应该注意同计划、 财务和生成流程的统一 , 以便这几方面在口径、 分类和计算方法等方面统一, 在资料的利用上相互配套, 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重复和矛盾。(5)可比性原则 设计和改进统计指标时要注意各地区、 各部门的一致和相对稳定 , 以便使不同的统计指标相互可比。 在遵循可比性原则时, 首先要使不同地区、 不同行业的统计指标的口径范围可比;其次是使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可比。 3.2 工业企业能源统计指标体系的组成及内容本项目旨在根据国家相关标准, 通过研究与实践, 建立一套适用于所有工业企业 的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 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计算方法。 能源消费统计指标 体系按功能分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描述指标体系用于描述能源利用现实状况、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条件与 过程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解决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