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培养职高生的创新精神.doc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534988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培养职高生的创新精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培养职高生的创新精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培养职高生的创新精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培养职高生的创新精神 在很多人的思想意识里,还停留着一种传统的观念。职业学校学生差生。他们始终认为,唯有上普通高中考上大学才叫成才,才叫为自己争了光,上职业类学校只是最后的选择,甚而不愿提起。许多家长对孩子也只是抱着混个毕业证书的态度。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职高生,该如何激发职高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一、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创新欲望 现代教育的质量观认为,一切有实效的课,并不是教师单纯向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提出了多少个为什么,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学生一起解决了多少个为什么,这些为什么正是激活学生思维、学习兴趣动机的源泉。因此,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老师要保护和激发学生

2、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创新作心理准备。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踏实、专心,最忌讳浮躁、脑力不集中。一个孩子在家里学习的时候,必须“入境”、“入静”,即做到目的明确、思想集中、心里踏实、适度紧张。一坐到书桌前,先想一想要干几件事,安排好先干什么后干什么,避免忙忙乱乱,自己给自己造成不踏实。每干一件事,就全力以赴,不想其他,而且保持适度的紧张感,提高学习效率。职高生为何学习上不去,绝不是智力有问题,很大的因素还是在于他们缺乏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以及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因此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方法,同时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教学问题,使学生产生对身边与教学

3、有关的事物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 二、创设有效的情境,培养可创新的意识 人的创造意向来源于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那么自读自学学习任务就能让学生接受了。有了炽烈的“情”就能产生浓烈的“趣”,有了“趣”就能产生强烈的内驱学习动力,产生创新学习的意识。学习需要的是自觉,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自觉学习的心理准备,即使上课当时学生能学到某些知识,其知识的内化程度也不会很深,学生学到的往往是表面肤浅的知识,教学的效果好不到哪里去。只要学生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其学习就会变得自觉、自

4、愿,目标明确、目标确定,学生学习也就有了其所依赖的物质原动力,有其所依赖的心理根据。但是应该看到,我们传统教学中过分注重理论的推导,轻视可操作的实践。我们也确实在鼓励学生创新,但忽视了具体的创新方法,还仅仅停留在口头的说教上。所以,不要企求学生能一跃就能摘取天上的星星,也就是说,给学生出的题目不要高不可攀,要让学生能看到目标,但是达到目标的途径不是很清楚,但又不是太模糊,让学生有一种朦朦胧胧的解题感觉,这样的题目对所需即所学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最有效,而一旦学生能把思维中的这团“浓雾”揭开因而见到“青天”,那么学生的自我愉悦的感觉将是难以形容的。 三、引导探新,培养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

5、探索新知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相对独立的探究活动,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掌握规律,解决问题,既引起了兴趣,又培养了探索研究的创新精神。例如教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概括出规律后,再通过练习验证法则,通过这样教学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也让学生体验“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的喜悦。 四、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江泽民同志的

6、讲话,对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想让创新型人才辈出,就要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又一个迫切任务。“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把学生捆得死死的,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都不给,怎么进行创造。教师应了解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淘气”,去自由自在地遐想,去活动,去创造。教师要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动手剪、拼,自由讨论,相互启发,得出结论,发现计算方法,使学生从“不知

7、”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久而久之,学生就能从众多的“已知”猜想、推想出有关的“未知”。这样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一定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因为学生的某些不切实际的空想甚至错误而否定学生的能力。谁能肯定错误的背后就没有隐藏着创新的因素。 总之,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一步一步培养而成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研究采用适合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教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解决问题,激活学生创新意识和潜能。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功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适应高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第 4 页 共 4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会议纪要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