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班级常规要和孩子一起定说起幼儿园班级常规建立的好,通常是指各种活动进行的井然有序,幼儿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指令做事情,这样一想画面还真是很和谐呢,但是,在这种和谐的画风之下,是不是也存在着某些不和谐呢?教师对班级常规教育的认识不够由于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滞后,还固守传统教育的经验,从而使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在内容、要求上都显得十分的僵化。例如:一个班级四五十个孩子围坐在一起,上课时,不许孩子随便讲话,有的孩子因发言心切没有举手或抢断别人的话,会得到老师的提醒。新时期下的儿童教育模式告诉我们,某些传统、滞后的班级常规教育确实存在着危害。班级常规教育的途径和形式单一班级常规教育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
2、中,需要老师去发现和把握常规教育的契机,但以下这个小案例中老师的做法是不推举的:幼儿午餐时,总会把饭粒撒在地上、桌上,有的教师只是一味斥责。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积极向上的环境。其实老师们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活动让幼儿了解农民的辛苦劳作,只有幼儿真正了解某些行为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结果,才会将规则“内化”为自觉的要求。过度强调常规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特别是上公开课前,我们会发现教师强加给幼儿的条条框框,例如:发言之前要举手、操作材料不能乱拿、按事先安排好的,到相应的小组中活动等。在一节课中如此强调常规,老师也很难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啊,教学效果又从何谈起呢?那么,面对班级常规教育,我们
3、应该怎样把握这个尺度呢?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规则,从服从别人管理发展到自我管理,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支招】让幼儿轮流当值日生,为大家服务;学习值日生负责分发和收取学习用品;盥洗值日生负责督促同伴节约用水等;通过幼儿自我推荐、公平竞争或表现有进步的调皮孩子担任。同时设立奖励制度,慢慢地每个孩子都在努力,他们各尽其责,把班级的事情当成了自己的事情。大家互相监督,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主体作用。幼儿参与制定班规幼儿是教育的主体,因此在制定班级常规时,老师和孩子们可以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可以为大家所接受和赞同的,哪些行为是不好的,如果违反规则该怎么办
4、。【支招】玩滑梯时的规则是:楼梯上,滑梯下;头在上,脚在下;不推也不挤;如果违反规则就到一边休息(停止游戏)。课间活动的规则是:有秩序的喝水入厕,也可以自己选择区域玩耍,但要注意不大声喧哗,玩后物品放回原处。这样,有了规则的指引,孩子们就能有秩序地进行自己喜欢的活动,不但减少了打闹行为,更减少了不必要的等待。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每一个活动结束后过渡到下一个活动期间,总是会引起混乱的时候,比如:在吃早午点过渡到喝水这个环节,快的小朋友早就没事了,他们趁着老师照顾其他没有吃完的小朋友的时机,逗留在盥洗室或其他隐蔽的地方打闹,易发生危险。若在这些环节安排一些小型的民间游戏,让幼儿自由结伴玩游戏,这样即减少了幼儿等待的时间,又使整个活动有条不紊,对形成良好的班级常规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班级教师之间的配合也非常重要,如:每次区域活动结束后,主班老师和配班老师一个负责提醒和协助幼儿整理活动器材,一个提前在语言区的地毯上等待幼儿,这样避免了收拾好的幼儿无事可做、去别处玩或打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