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实验心理学例题详解.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529768 上传时间:2018-07-2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心理学例题详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实验心理学例题详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实验心理学例题详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实验心理学例题详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实验心理学例题详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名词解释 1.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当每分钟闪光的次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人眼就不再感到是闪光而感到是一个完全稳定的或连续的光,闪光临界融合频率就是指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它是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最早是用制成扇形的圆盘在光源前旋转来测定的。顾名思义,称之为转盘闪烁方法。2. 内隐记忆内隐记忆的根本特征是被试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但它可以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自然地表现出来,并且这种任务的操作不依赖于被试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 3. 暗适应暗适应是指在低亮度环境下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如当我们走进电影院时,最初什么也看不见,需经过一段时间才逐

2、渐适应,并能区分周围物体的轮廓。人眼有两套适应机制,即视锥细胞的过程和视杆细胞的适应过程4. 因变量在实验中,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因变量的控制主要着眼于如何精确客观地记录下它的变化。因变量控制的主要方法有:反应控制、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避免量程限制5. 统计控制法是在实验完成后通过一定的统计技术来事后避免实验中额外变量的干扰,用于实验完成后。它主要用于实验前控制难以完全控制额外变量影响的情况下,常用的统计控制法有:协方差分析、剔除极端数据,或分别加权等事后控制技术。6. 速度准准确性权衡在具体采用反应时指标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因为反应时实验有两个基本的因变量,

3、即速度和准确性。反应时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间的反向关系,这使得我们必须在它们之间作出权衡。心理学家将这种关系称为速度准确性权衡7. 被试内设计指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处理的设计。被试内设计不但节省了被试人数,而且不同组的被试个体差异也得到了最好的控制。被试内设计比被试间设计更有力,能更好的考察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差异,这个优点使得许多研究者更倾向于使用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相反,被试内设计不会受到来自被试个体差异的困扰,但却必须面对实验处理之间相互污染的问题。可以采用平衡技术来控制这些差异8. 实验者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

4、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附和实验者的期望。这种效应往往以颇为微妙的方式起作用。9. ROC曲线即是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该曲线以虚惊概率为横轴,击中概率为纵轴所组成的坐标图和被试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由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的不同结果画出的曲线。10. 减数法又称唐德斯反应时 ABC或唐德斯三成分说,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它是由唐德斯首先提出的,因此又称唐德斯减数法。它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利用反应时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

5、法。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11. 双盲实验是一个很好的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排除法的一种。双盲控制时让实验的操作者和实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的内容和目的,由于实验者和研究参加者都不知道哪些被试接受哪种实验条件,从而避免了主、被试双方因为主观期望所引发的额外变量。12. 等响曲线响度不仅和声压(声音的物理强度)有关,而且和音频有关。例如,对两个频率为1000赫和100赫的声音,声压级虽然都是 40分贝,但响度感觉却大不相同,1000赫声音要比100赫的声音响得

6、多。等响曲线就是把响度水平相同的各种频率的纯音的声压级连成的曲线。图中每条曲线上各种频率的声音的响度感觉是相等的,所以称为等响曲线。可以用调整法来制作等响曲线,先选定一定强度的1000赫纯音作为标准刺激,用各个不同频率的声音为比较刺激,由听者调节比较纯音的强度,直至和标准纯音响度感觉相等。13. 听觉掩蔽听觉掩蔽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听觉掩蔽包括三种情况:纯音掩蔽、噪音掩蔽以及噪音与纯音对语言的掩蔽。14. 开窗实验是一种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的方法,它能比较明显地看出各个加工阶段,那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它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新形式。15

7、. 恒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次数法,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其具体作法为:(1)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5到7个,所选定的刺激最大强度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低于 95,刺激的最小强度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高于 5;(2)选定的每种刺激呈现50到200次;(3)刺激呈现的次序事先经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用以测量绝对阈限时,则无需标准值;如用以确定差别阈限或等值时,则需包括一个标准值;(4)此法在统计结果时必须求出各个刺激变量引起某种反应(有、无或大、小)的次数,并根据出现次数来定阈限。16. 人差方程1823年,贝塞尔与另一位天文学家阿格兰德共同观察七颗星时,发现二人反应

8、时的差别是恒定的,以公式表示为:BA1.233(秒)。其中,B是贝塞尔的反应时,A是阿格兰德的反应时。这个等式即是著名的人差方程式,它反映了两个观察者之间的个体差异17. 信号检测论的两个独立指标辨别力指标d和判断标准,前者是观察者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度量;后者是观察者反应偏向的度量,常用似然比标准或报告标准C来进行衡量。18. 艾宾浩斯一位对实验心理学的早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德国心理学家。他的贡献表现为:证明了实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为实验心理学提供新的变量测量方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

9、遗忘曲线19. ABA设计是一种小样本设计。它可以较好地区分实验自变量(比如一种疗法)的效果和时间顺序等其他因素的效果,从而进一步解决了AB设计中常常会发生的混淆问题20. 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程度,主要包括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研究者也将之称为生态效度。21. 启动效应指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的相关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的效应。通常分为重复启动和间接启动两种。重复启动是指前

10、后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即后呈现的测验刺激完全相同于前面呈现的启动刺激;而间接启动中除包含重复启动之外,还允许两个刺激有所差别。在启动研究中,最常用的测验方法有词汇确定、词的确认、以及词干或词段补笔。启动效应的研究为探索内隐记忆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段和证据。22. 直接验证是一种对实验效度进行验证的方法,指在尽可能保持原实验方法的情况下在实际中重复实验23. 顺序量表顺序量表既不等距,也无绝对零点,它只要求将事物按某一标准排出一个次序。建立顺序量表比较简单,因为其要求就是让数字的大小能够对应事物属性的等级, 。心理物理学中建立顺序量表的主要方法有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24. 随机化法是把被试

11、随机地分派到各处理组中去的技术。从理论上讲,随机法是控制额外变量的最佳方法,因为如果总体中的任一成员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到任一处理组,那么可以期望随机分派形成的各处理组的各种条件和机会是均等的,也即在额外变量上做到了匹配。随机化法不会导致系统性偏差,能够控制难以观察的中介变量(如动机、情感、疲劳、注意等)。它不仅能应用于被试,也能应用于刺激呈现和实验顺序的安排。 25. 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主要表现为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前者指对词表中最开始位置项目的回忆增强,而后者指对词表中最末尾处项目的回忆增强。即系列的开始部分,或最初学的项目较容易记忆,末尾部分或最后(时间最近)学习的材料也容易记忆,而

12、中间部分是最难记忆的。26. 注意的双任务范式此范式关注注意是如何在多个并行任务间起到指向和调节作用的,其基本方法是:让被试执行两个明显不同的任务,然后研究者来评估这两个任务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在最经典的双任务范式中,要求被试同时执行两项任务,而且规定了他们对每个任务的投入程度。27. 观察法:观察法是较为原始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顾名思义,观察法就是通过一定程序收集资料,以期获得描述性的数据来简化复杂现象的过程。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法主要有三种:自然观察法、个案研究法与调查研究。28. 相关法:相关研究法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实验心理学中,任何能够被量化表达的事物都能构成变

13、量,比如人们的智商、完成任务的速度等都能成为相关研究法中的变量。一般情况下,相关研究法为研究者提供一个量化指标,用以评估并详细说明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这个指标就叫做相关系数(r) 。29 实验法: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30. 自变量:在一个实验中,实验者总是首先操纵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变化,然后才能观察这个操作对被试反应的影响。这个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就是自变量。31. 镜画仪主要用于练习效果以及技能迁移作用的研究,可考察被试的反转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镜画是由一面 6 寸8

14、寸大小的镜子,一块画有多角星图案的底板,一块遮挡板和一支金属笔所组成。实验时遮挡板支撑在底板上,挡住被试,使其不能直接看到底板上的多角星图案。被试只能从镜子里看到颠倒的多角星,并操作金属笔尽可能地沿着图案轨迹移动。该装置自动记录被试完成实验的时间和错误(金属笔跑到轨迹外面)次数。32. 控制变量实验中并不仅仅只有自变量才是和因变量有关的,在自变量之外往往存在着额外相关变量。在实验设计中,这部分变量也被简称为额外变量,同时又由于实验者必须想办法控制额外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额外变量也常被叫做控制变量。所以,额外变量与控制变量其实是对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的描述。一般来说,实验过程中的温度、环境噪音、照明

15、情况、被试身体状况等都能成为额外变量的来源。不过对于心理学实验而言,有一部分额外变量是其特有的,那就是来源于主试和被试相互作用的额外变量。33. 多变量设计:在一个实验中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或因变量的实验设计便是有效的解决之道。多变量设计包括多自变量和多因变量两种情况34. 被试间设计是指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的情况。被试间设计的一个优点为:每一个人只接受一种处理方式,一种处理方式不可能影响或污染另一种处理方式。被试间设计的主要问题在于:由于接受自变量不同水平处理的被试各不相同,所以很难分辨出因变量的变化是由于被试间的差异所致,还是由于自变量的变化所致。35. 准

16、实验设计即指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控制,但使用真正实验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以及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36. 信度实验信度是指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 37. 正电子放射层扫描术(简称 PET)简称 PET):正电子放射层扫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 PET)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获得成功。其基本原理是:把示踪同位素注入人体,同位素释放出的正电子与脑组织中的电子相遇时,会发生湮灭作用,产生一对方向几乎相反的 -射线,可以被专门的装置探测到,据此可以得到同位素的位置分布。常用的同位素有 11 C、13N、15O、18F、68Ga。38. 脑电技

17、术(简称EEG)简称EEG):脑电技术经过最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手段。其原理是:大脑在工作时,神经细胞中的离子运动会产生电流,在头皮表面形成微弱的(微伏级)电位,脑电装置通过高灵敏度的电极和放大器来探测这些电位。传统上,脑电主要是通过波幅、潜伏期和电位变动或电流的空间分布等指标来提供大脑工作过程的信息。39. 脑磁图(简称MEG)简称MEG):脑磁图的工作原理是:大脑工作时所形成的电流,在头颅外表产生感应磁场,脑磁图通过捕捉这些极微弱的磁信号,便可反映大脑内部的神经活动。利用脑磁图,研究者可以从颅外记录到神经信号,并且能识别出颅内发出这些信号部位的信息。研究者

18、利用这种方法画出了人类躯体感觉(触觉)和视觉皮层区图,并画出了脑的这些部位接受传入信号的神经通道40.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简称fMRI)(简称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MRI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技术。它由以下几种成像技术组成:(1)基于血氧水平的大脑活动成像,用以显示在执行特定任务时大脑相关区域的兴奋状况。这种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大脑的认知活动及其功能定位研究。人们通常所说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就是特指这种方式的成像。(2)微观水活动性成像,可用以提供由于血管疾病导致脑组织坏死过程的时态信息。(3)微血管血液动力学成像,用于显示脑血管病理学状

19、态。fMRI的工作原理是:将被试放入一个强大的磁场,测量被试在强磁场中活动时血液中含氧量的变化,以此来确定神经活动的情况。因为有研究表明,这种含氧量的变化与神经活动是密切相关的41. 简单反应时: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这时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反应时。譬如说,短跑运动员在听到发令枪响后立即起跑,这一事件就可以作为一个简单反应时任务。这种反应之所以称之为简单反应,是因为特定的刺激与特定的反应间的联系十分明确。42. 选择反应时根据不同的刺激物,而在多种反应方式中选择符合要求的,并执行反应所需要的时间。比如:一个视觉选择反应时实验可能会包括两个刺激,被试必须在其中

20、一个刺激出现时,按左边的按钮;而当另一个刺激出现时,按右边的按钮。不同于简单反应时任务,被试必须在反应之前先判断哪个按钮是对当前刺激的正确反应。43. 绝对阈限通常指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虽然理论上阈限是心理感受“全或无”的突变点,但事实上这样的阈限定义并不能在阈限的实际测量中起到作用。面对阈限的概念,实验者必须借助操作定义。由于个体所有时刻的感受性在分布上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因此根据统计学原理,可以把那个可以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以其算术平均数来表示,而这个平均数恰好为有50的实验次数报告为“有感觉”的刺激强度,由此,可以把绝对阈限的操作定义设定为: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

21、激值 44. 相对阈限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操作定义为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45. 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或最小差异法)等,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它的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46. 平均差误法平均差误法实验的实验程序相对其它的两种传统心理物理法较为简单。其基本程序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由于平均差误法要求被试亲自参与,因此这种方法更能调动被试的实验积极性。在测定差别阈限的实验中,标准刺激由主

22、试呈现,随后被试开始调整比较刺激。47.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让被试者依据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的哪一个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因为每一刺激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假如以n代表刺激的总数,那么配成对的个数是n(n1)2。然后依它们各自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成一个顺序量表。48. 等级排列法是一种制作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这个方法是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许多被试者按照一定标准,把这些刺激排成一个顺序,然后把许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这样,就能求出每一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最后,把各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出的顺

23、序就是一列顺序量表。49. 注意的操作定义注意这一术语在使用中通常有多重涵义,注意和多种认知过程都有关。因此,在实验研究中,结合不同的情况,注意有几种代表性的操作定义:任务定义注意时,研究者常常把注意定义为“是否正确地执行了某项任务”;持续性注意描述的就是注意的保持过程,即在同一对象或同一任务上保持一段时间的注意被称为持续性注意;加工定向注意将注意看成一个把心理集中于多个感觉输入的一个的主动加工过程,注意提高了某些“被注意到”的任务或信息的加工质量。50. 视适应视适应有暗适应和明适应两种。暗适应是指在低亮度环境下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比如:当我们走进电影院时,最初什么也看不见,需经过一段时间

24、才逐渐适应,并能区分周围物体的轮廓。明适应是指人从暗处到亮处,眼睛经历的大约为 1 分钟的适应过程。明适应时,眼的感受性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与暗适应正好相反。51. 视敏度视敏度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视敏度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得到:(视角)(视敏度)1=V52. 双眼线索主要是指双眼视差,双眼视差是知觉立体物体和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重要线索。借助于双眼视差比借助上述各种线索更能精细地知觉相对距离。特别是在缺乏其他线索来估计对象距离的时候,双眼视差更为重要。距离和深度视觉主要是双眼的机能。填空题答案 1.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

25、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动物心理学等等(任意 9 个)2. 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3. 生理变化、变化 4. 每个被试、所有水平 5. 低亮度环境、缓慢提高、暗适应 6. 斯珀灵(Sperling) 、平均 9.1 个项目7. 复合音、语言、言语听觉特征 8. 两个或两个以上、效率高、实验控制较好、可以获得交互作用9. 一分钟、明适应、提高,降低,暗适应 10. 时间分辨能力、转盘闪烁方法 11. 刺激强度、复杂程度12. 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13. 数量上、质量上、属性、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自变量、某

26、种特定反应 14. 因素型实验、函数型实验 15. 每一水平上、交互作用 16. 反应时、反应、刺激、明显反应17. 费希纳、最小变化法、平均差误法、传统心理物理法18. 感觉敏感性、反应偏向 19. 感受性曲线、相同的感受性 20. 比例量表21. 实验组、控制组 22. 课题确定、被试选择、实验控制、数据整合、研究报告撰写 23. 额外变量24. 视角原理、大、大、小 25. 方法、结果、结论、附录 26. 实际需要、理论需要、个人经验、前人的研究与文献资料 27. 实验结果、样本、普遍代表性、适用性 28. 所有要比较的刺激、某一特性 29. 纯音掩蔽、噪音掩蔽、噪音与纯音对语言的掩蔽

27、30. 线索综合、线索优势、线索分离、线索互补、线索平均、线索再解释 31. 72、加工单元 32. 依赖、影响 33. 听觉器官、发声体 34. 形状恒常性 35. 阴影、几何透视 36. 人为地、系统地、观察、记录、解释 37. 具体计划、控制实验条件、安排实验程序 38. 心理物理学纲要 、函数关系 39. 间接方法、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40. 作业变量、环境变量、被试变量 41. 直接方法、瞬时转换点或阈限 42. 统计控制 43. 细节、轮廓、最小维度 44. 速度、准确性、权衡 45. 减数法时期、唐德斯反应时 ABC、加因素法时期 46. 阈限、差别阈限 47. 相等单位、绝

28、对零点、一个次序 48. 头几个字母、有意义 49. 强度、距离之差 50. 心理活动的时间测定工作 51. 自然观察法、个案研究法、调查研究 52. 学过的单字、另外一些未学过的单字 53. 整体知觉、错觉、经验信息独立、刺激信息独立 54. 描述性、因果关系 55. 权威、注意凝聚、先验 56. 腾伯格、加法法则、加因素法、发展、延伸 57. 前瞻、回溯、前瞻、意向58. 有意无意地、期望 59. 唐德斯、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 60. 经验观察、自我校正 61. 冯特、费希纳、艾宾浩斯、记忆 62. 被试、无关变量、重复验证 63. 电流、感应磁场、极微弱的磁信号 64. 心理感受、刺激

29、大小、差异感受、刺激变化量 65. 先前呈现的顺序、开始位置、中间位置 66. 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 67. 视觉对象、头部、眼睛 68. 立体物体、前后相对距离 69. 习惯、期望、练习、疲劳 70. 报告标准、似然比值 71. 直接验证、系统验证、概念验证 72. 过滤器理论、资源限制理论、特征整合理论 73. 特雷斯曼、特定值、结合 74. 概念、程序 75. 肌肉线索、适应、辐合 76. 自变量、因变量、处理水平、被试 77. 相同或相似、随机分配78. 强度差、时间差、周相差 79. 被试内设计、人数较少、单个 80. 实验方法、实验目的、准确性、有效性、内部、外部1. (B) 2.

30、 (D) 3. (C) 4. (D) 5. (B)6. (B) 7. (A) 8. (D) 9. (AB) 10.(BD)11. (AB) 12. (ACD) 13. (ABC) 14. (B) 15. (B)16. (B) 17. (B) 18. (B) 19. (AB) 20. (ABC)21. (A) 22. (B) 23. (ABCD) 24. (C) 25. (BC)26. (B) 27. (D) 28. (B) 29. (ABCD) 30. (B)31. (B) 32. (ABCD) 33. (ABC) 34. (AB) 35. (AC)36. (D) 37. (ABCD) 38.

31、 (ABCD) 39. (B) 40. (ABCD)41. (A) 42. (C) 43. (D)四、简答题 1、实验中主试和被试的相互作用会对实验产生哪些干扰?在心理学实验中主试和(人类)被试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这种现象称为实验者效应。要求特征,在心理学实验中,被试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被试可能会自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

32、。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2多自变量实验的优点是什么?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不是同一自变量的多个水平) 。多自变量实验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1)效率高,即有两个自变量的实验要比分别做两个只有单一自变量的实验效率要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实验控制较好,做一个实验时某些控制变量比进行两个实验时更易于控制和恒定,比如被试条件是一样的,同一个被试,同样的身心状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被试间存在的差异所造成的实验误差,从而减少实验污染;(3)实验结果更有价值,有多种自变量的实验所得的结果,由于在多种情况下都证明是确实的,这样就比多个单独实验所

33、概括的结果更有价值。3音高和强度的关系。心理上的音高主要与声音刺激的频率大小有关,但并不是完全由刺激频率决定的,它也取决于声音刺激的强度。当强度改变时,各频率的音高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对于低音来说,音高随强度增加而降低,对于高音来说,音高随强度增加而升高,对于中等频率的声音来说,两种影响都有轻微程度的表现。例如 2000 赫的声音,当强度初增加时,音高略有升高,但强度再增加时,其音高略微降低了。音高随强度改变的曲线叫等高线。4视知觉组织的基本法则有哪些?视知觉组织从本质上来说是区分图形与背景的过程,明视知觉组织主要按照以下几个原则:接近法则,接近法则是指视野中接近的对象容易被组合在一起。相似法则

34、,相似法则指在形状方面相同或相似的,以及在亮度和色彩方面相同或相似的图形倾向于合成一组构成一个图形。良好图形法则,视知觉组合的一个倾向是知觉良好图形,这被称为良好图形法则。良好图形一般是同一组刺激显示的各种可能组合中最有意义的图形。构成好图形的五个因素为:(1)共同命运,即运动方向相同, (2)对称,对称有利于组合(3)平行, (4)连续,视野中有延续倾向或连续的刺激往往被看成为一条直线与一条波浪形的曲线, (5)封闭,封闭轮廓被看成是一个对象的对象,即使轮廓缺少一部分。同步法则,同步法则指我们倾向于将在同一时刻发生的视觉事件组合在一起。上述法则都是刺激本身结果对视知觉组织的影响,除此之外,过

35、去的经验和定势也会对知觉的组织产生影响,可逆图形和双关图形就是典型的例子5、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都有哪些?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主要有:(1)回忆法(再现法或复现法) ,是指当原来的识记材料不在面前时,要求被试者再现出原来识记材料的方法,包括系列回忆法、对偶回忆法和自由回忆法;(2)再认法,是检查记忆保持量的方法,它是把识记过的材料(亦称旧材料)和未识记过的材料(亦称新材料)混合在一起,要求被试者把两种材料区分开来;(3)节省法(再学法) ,要求被试者学习一种材料,达到一定标准后,经过一段时间,再以同样的程序重新学习这些学过的材料,达到初次学习的标准为止,再学习与初学习两次学习所需要的练习次数之差,

36、即代表初学习之后所保持的记忆;(4)重建法(重构法) ,要求被试复现刺激项目的次序或排列;(5)部分报告法,运用随机原理,使报告分段进行,有效地控制报告时滞引起的误差;(6)记忆广度法,是研究记忆材料呈现一次后所能记忆最大量的方法;(7)分散注意法,在记忆的保持阶段。为防止被试者利用刺激间隙进行重复练习,必须把他的注意从记忆的材料转移开来。6、什么是听觉掩蔽现象?听觉掩蔽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一个可听声由于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发生困难,前者必须增加强度才能重新听到,这种阈限强度增加的过程和强度增加的量就叫声音的掩蔽效应。要听的声音叫做被掩蔽音,起干扰

37、作用的声音叫掩蔽音,影响掩蔽效果的有频率、强度等因素。听觉掩蔽包括三种情况:纯音掩蔽、噪音掩蔽以及噪音与纯音对语言的掩蔽。7、反应时新法。应用反应时间分析人类信息加工过程的两种基本方法是减数法和加因素法。减数法又称唐德斯反应时 ABC 或唐德斯三成分说,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加因素法是指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总和。它是由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在唐德斯的

38、减数法反应时的基础上提出的。加因素法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另外,科学家为了直接得到某个特定加工阶段所需时间在这两种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开窗”实验,即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8、传统心理物理学中测定阈限的三方法。测量感觉阈限的基本方法有:极限法、平均差误法、恒定刺激法。(1)极限法 ,又称最小变化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或最小差异

39、法)等,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极限法的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极限法既可用于测定绝对阈限,也可用于测定差别阈限。(2)平均差误法(或均误法) ,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是最古老且基本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之。虽然它最适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和等值,但也可用以测量差别阈限。此方法的特点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比较刺激也可由实验者调节,由被试判断。这个方法是要求被试判断什么时候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相等。被试判断为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比较刺激,并不总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围绕

40、着一个平均数变化的一个数。这个变化的范围就是不肯定间距。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就是主观相等点。通过对主观相等点和不肯定间距的测量,就可以估计差别阈限。把平均误差作为差别阈限,与差别阈限的定义并不相符,但因为平均误差和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也作为测量差别感受性的指标。(3)恒定刺激法(或固定刺激法) ,又叫正误法、次数法,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可用于测定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等值,还可用于确定其他很多种心理值。此法的特点是:根据出现次数来定阈限,即以次数的整个分布求阈限。具体作法如下:首先,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 5 到 7 个,这几个刺激值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接

41、着,选定的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一般每种刺激呈现 50 到 200 次;然后,呈则激的次序事先经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用以测量绝对阈限,即无需标准值,如用以确定差别阈限或等值,则需包括一个标准值。此法在统计结果时必须求出各个刺激变量引起某种反应(有、无或大、小)的次数。9、听觉定位。听觉的方向定位,指利用听觉器官判断发声体的空间方位。一般来说,听觉的定向与定位不如视觉准确。双耳是辨别声音方向的重要器官。它主要通过三种双耳线索来实现:双耳强度差、双耳时间差、双耳周相差。双耳强度差,是指声音与双耳间距离之差,根据这个强度差可以为声音方位判断提供线索。当声音来自耳轴水平面上,和前方成 60度和

42、 120 度时,双耳强度差最大。双耳时间差,来自非正中面的声音,不仅会产生双耳强度差,而且还会产生双耳时间差,这是辨别声音方向的重要线索。双耳周相差,声波是由一系列的正压和负压组成的,因此任何时候,最大的正压到达两耳的时间都是不同,声调在两耳就可能产生周相差。上述三种双耳线索总是融汇在一起的,它们之间各自提供着既有联系又各不相同的信息。三种双耳线索的协同作用,使我们能正确地进行听觉定位。10、费希纳对心理学有哪些贡献?费希纳认为自然科学中行之有效的实验法也可用于研究感觉生理学,这种信念最终导致他创立出影响深远的心理物理学,并由此成为实验心理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归纳起来,费希纳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

43、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采用物理学方法研究感觉生理,以探讨哲学心理学中身心关系的问题。他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以了解人们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即知觉大小)的费希纳定律。 对实验心理学而言,费希纳定律深刻地反映了某些本质规律。首先,这一定律证明了内部世界(心理和经验的世界)与外部世界(物理和环境刺激)之间存在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学表达。其次,费希纳定律还表明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存在差异,刺激强度增加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已有感觉的强度。这反映了人类心理必定具有某些独特的、不同于物理学和生理学的规则。(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费希纳在心理物

44、理学研究中创造了三种感觉测量方法,它们分别是: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这三种方法虽然关注的只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感觉,但它们第一次将人类的心理现象量化地表达出来,使人们有可能对人类心理进行实验研究。迄今为止,这些方法以及它们的变式仍被运用于心理学研究中。11、冯特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冯特所开创的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心理学,其核心正是以实验法研究心理现象,其本质也就是实验心理学。所谓冯特对心理学的开创性贡献,若从冯特心理学的实质和大部分内容来看,也同样催生了实验心理学。(1)冯特倡导用心理现实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把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2)冯特提

45、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于 1879 年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从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新学科,使心理学真正地走入科学的殿堂。(3)冯特的伟大之处还在于运用莱比锡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遍撒心理学国际性发展的种子。 这些学者回国后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创办期刊杂志,设立心理学课程,编写本土的心理学教材,为本国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从而推动了整个世界心理学学科的繁荣和发展。12、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艾宾浩斯在实验心理学起步阶段所作的重要贡献,可以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他发现并证明了实验法在整个心理学研究中都是有效的工具。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

46、解:(1)证明了实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艾宾浩斯突破了冯特认为实验心理学只能研究感觉这一基本心理过程的框定,采用实验法研究学习、记忆及遗忘等高级心理过程。而且其中一些研究方法直到现在仍被采用。(2)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艾宾浩斯创造性地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的研究材料,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从此导向了人工实验情景。此后实验心理学中出现的各种人工概念、人工语法、以及各种错觉材料的不断涌现,正是实践了艾宾浩斯对心理学实验进行人工的规范控制的思想。(3)为实验心理学提供新的变量测量方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艾宾浩斯发明节省法来测量学习和记忆的效果,意味着高级心理过程

47、也能够被精确地量化。这种方法隐含着现今实验心理学对高级心理过程进行量化把握的基本原则:找到某些行为指标的变化来反映心理过程的特性。(4)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艾宾浩斯是试图建立高级心理过程函数的第一人,正式采用科学手段对时间和遗忘之间的函数关系做了确切研究。这个开始急剧下降,而后趋于平缓的遗忘曲线代表了机械式记忆遗忘的典型模式。13、科学方法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科学方法具有两个重要标志:经验观察与自我校正。正是这两种特征使得科学方法优于其它方式。科学方法的第一个特征是强调系统的经验观察。任何一种信念确立方法都不曾像科学方法那样,依靠对现实世界的系统观察所

48、获得的资料来确立信念。它要求研究者通过大量现象观察、认真查阅文献、系统的科学实验研究之后,才谨慎地得出结论。因此,科学方法的系统经验观察特征令信念确立过程独具客观性、可靠性。科学方法的第二个特征是能够自我校正。由科学系统的经验观察所得出的科学事实具备两个特点:可公开、可反复获得。正是这两个特点使得科学拥有了自我校正的属性:经由公开的观察,可以清楚地知晓备选信念,从而在新、旧信念之间不断比较并决定取舍;经由反复的观察,人们接受或排除信念的过程就倍显慎重,只有多次验证后再确立信念才可保证信念的可靠性,同时多次否定后再排除信念才可避免轻率地抛弃某信念。因此,可公开、可反复获得的经验观察是科学方法的基

49、石,正是它使得科学拥有了自我校正的属性。14、试评观察法的优缺点。观察法是科学研究方法的第一步,其特点是直接和描述性。观察法在心理学研究的早期阶段非常实用,它可以帮助研究者选择和限定研究的范围作一些前期探索,为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实验研究提供资料和课题。然而,因为观察法是描述性的,这种特性必定为其带来如下限制:(1)观察法无法让研究者对各因素间的关系作出推论,不能依靠观察法作进一步的研究,因为它无法操纵这些先行条件。(2)有时,观察法所提供的资料并不充分。许多观察(比如个案研究)却根本无法再现,所以难以重复验证。(3)观察法的描述性限制常常被忽略。观察法的效力仅仅到客观描述水平为止,但是实际使用观察法的研究者却往往超出了描述水平上的研究范围,或多或少对观察结果趋向主观化的解释。(4)观察法本身并不一定客观无偏。如科学哲学家所言,我们的观察活动总是极大地受着各自世界观的影响。因而来自于研究者的期望等主观因素往往会干扰观察结果,这种干扰比起被试的反应性来更难排除。15、试评相关法的优缺点。相关研究法是比观察法更为进步的描述性研究方法,相关研究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显示变量间的共变关系,从而提示研究者注意到各种现象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但是由于其方法学特性,决定了相关研究法的缺点在于:(1)相关研究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其选用相关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