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与文本对话中教师的引领作用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多重的。每一堂阅读教学都充斥着这种多重关系,单一的进行一种是不可取的。我这里单说一下学生和文本对话我的一个做法。在五年级上册(苏教版)第三课寻隐者不遇中,古诗虽然简单,但内涵丰富,可引起学生联想的成分很多。在一些文献中称为文本空间。我在制作课件时着意的下加了省略号,变换了一下格式。如下: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省略的地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加以填充。这一下班内像炸开了锅,孩子们众说纷纭,提出了诸多有利于解读作者诗意和内涵的问题:诗人为什么去寻访这位隐者?他与隐者什么关系?隐者所居的环境是怎样的?隐者采药作何用(自己用还是救人)?这童子与隐者又是什么关系(儿子、孙子、邻家之子、侍者?)?诗人得知要寻访的人不在,他会回去还是留下来等待?为什么?这样一来就达到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高潮。所以,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老师要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效果才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