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企改革以“公平”的名义诠释不公平2009 级金融学 1 班:朱星好吧,我们先从一个经典的案例开始我的文章。我想“健力宝”对于大家来说是个很熟悉的品牌,也是我们童年的一段美好记忆,那经典的商标,舒适的口感,美妙的感觉,让我们都深深回味着。但是,我们有没有近几年市场上的健力宝产品越来越少,似乎已经推出了中国饮料市场,健力宝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为什么昔日中国第一饮料品牌开始“销声匿迹” ,今天我讲针对其中的一个缘由进行研究。 1984 年,广东三水县三水酒厂(国有企业)厂长李经纬获得一种新兴运动型饮料配方,推出健力宝品牌。健力宝成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首选饮料,被日本媒体誉为“中国魔水” 。1987
2、年,广东健力宝有限公司成立。健力宝成为当年全运会的最大赞助商,声名大噪。1991 年,健力宝在美国成立分公司,并进驻帝国大厦。轰动全美。1994 年,健力宝产品销量超过 18 亿,成为全国饮料酿酒业老大。1997 年,健力宝达到了顶峰,确立了行业老大的绝对地位,同时总部迁到广州,但是,产权不清晰也为后来的悲剧买下了伏笔。在健力宝崛起、发展的过程中,李经纬及其团队毫无疑问的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是他们把一个小厂做成全国最强,而当地政府完完全全的是在扮演一个观众,一个“不劳而获“的角色。但是,产权却不清晰,导致后来的悲剧。1997 年秋天,三水政府以“没有香港暂居证,因而不得购买 H 股原始股票“为理
3、由,拒绝批准李经纬等创业团队购买股票,地方政府和李经纬等的矛盾开始公开化。1999 年,李经纬提出在公司内部实行员工股份合作制的方案,由管理层自筹资金 4.5亿元买下政府所持股份,侵害到地方政府所谓的核心利益,被政府否决。2001 年,健力宝由于经营业绩下降,再次侵害到政府的利益,于是借着“国企改革“的东风,要卖掉健力宝,但是不能卖给李经纬团队。2002 年 1 月 15 日,健力宝 75%的股份被转让给一个风投者张海,开始大张旗鼓的改革,但是效果没有,反而是加速了健力宝的覆灭,可谓处处臭棋毁天物。2004 年 11 月,张海团队将股份转让给李志达,三水区政府以小股东身份强力干涉,严重违背规则
4、,严重违反法律,以政治势力对企业进行强压,而且这时健力宝已经成为民营企业,这就是政府?这就是改革?之后几经转手,几经改革,健力宝已经破败不堪,元气大伤,早已恢复不了以前的雄风。2007 年,台湾统一入驻健力宝。额,这就是健力宝,一个所谓的国企的覆灭过程,其实在一开始,政府等国有身份的人就没有起过多大作用,只是做一个“不劳而获”的观众。当侵犯到自己的利益时,动用一切手段去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是改革吗?国企改革开始于大约 1998 年,官方标榜为国 有 企 业 改 革 按 照 建 立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济 体 制 的 要 求 , 从 以 往 的 放 权 让 利 、 政 策 调 整 进 入 到
5、 转 换 机 制 、 制 度 创 新 的 阶 段 。 大 批国 有 企 业 建 立 现 代 企 业 制 度 点 , 推 行 公 司 制 、 股 份 制 改 革 , 为 建 立 现 代 企 业 制 度 进 行了 有 益 探 索 。或 许 说 , 国 家 进 行 改 革 初 衷 是 好 的 饿 , 但 是 , 改 革 的 方 式 和 在 改 革 中 产 生 的 问 题 集后 果 宣 告 改 革 是 彻 头 彻 底 的 失 败 。 郎 咸 平 教 授 说 过 : 盲 目 的 去 仿 效 国 外 的 经 验 去 进 行 改革 , 照 搬 经 验 , 只 是 改 一 些 表 面 的 东 西 , 是 非
6、常 不 可 取 的 。 其 中 所 出 现 的 问 题 都 昭 示着 失 败 的 必 然 性 。失 败 有 许 多 因 素 , 各 方 各 面 都 有 , 我 把 他 们 稍 作 归 纳 为 以 下 几 宗 罪 :一 、 值 得 检 讨 的 “三 水 策 略 ”首 先 , 说 一 个 概 念 : 国 退 民 进 , 即国有产权交易出让、民营经济进入的大背景下,产权交易市场正快速发展。2000 年国退民进再掀高潮,不计法人股转让和国有股划拨或国有经济间的转让,属于国退民进性质的就有 40 多家。 2健 力 宝 改 革 发 生 在 2000 到2002 年 , 而 在 2000 年 前 后 的 “
7、国 退 民 进 ”中 , 很 多 企 业 在 进 行 国 企 产 权 改 革 出 售 企业 时 , 选 择 了 “宁 与 外 客 , 不 予 家 人 ”的 策 略 。 健 力 宝 的 产 权 变 革 便 是 很 经 典 的 一 例 。自 始 至 终 , 三 水 市 政 府 并 没 有 搞 垮 健 力 宝 的 意 图 , 他 试 图 秉 持 的 也 是 让 企 业 平 稳 过 渡 的原 则 。 然 而 在 策 略 的 选 择 上 , 由 于 缺 乏 经 验 , 则 出 现 了 很 多 值 得 商 榷 的 地 方 , 其 摇 摆 反复 及 经 营 局 外 人 的 身 份 也 最 终 成 为 一 家
8、 大 好 企 业 被 折 腾 至 衰 亡 险 境 的 原 因 之 一 。在 2000 年 前 后 的 中 国 国 有 企 业 产 权 改 革 大 潮 中 , 健 力 宝 可 谓 一 个 经 典 的 范 例 。在 处 置 国 有 企 业 产 权 的 时 候 , 握 有 生 杀 大 权 的 地 方 政 府 出 于 对 经 营 层 的 极 端 不 信 任 , 转而 试 图 从 外 部 寻 找 产 权 改 造 路 径国 有 资 产 成 为 跨 国 公 司 和 资 本 经 营 者 争 相 追 逐 的 猎 物 。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 对 现 有 管 理层 的 无 情 排 斥 , 与 外 来 力 量
9、 的 盲 目 信 任 , 形 成 了 鲜 明 的 对 比 。 如 果 说 经 营 层 MBO 因为 缺 少 透 明 的 操 作 流 程 而 有 国 有 资 产 流 失 及 不 公 平 现 象 的 话 , 那 么 , 健 力 宝 式 的 改 造 则产 生 了 更 大 的 经 营 风 险 和 交 易 的 灰 色 性 , 这 是 一 宗 罪 。 失 败 为 必 然 。 ( 参 考 书 目 : 大 败 局 2 吴 晓 波 著 )二 、 以“公平”的名义做不公平的事(国 有 资 产 流 失 及 不 公 平 现 象 )国有资产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由于产权关系不清与产权治理缺位
10、并存,以及存在地方政商勾结,使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国有资产流失是指由于国有资产的经营者、占有者、出资者、治理者主观上的过错而造成的国有资产损失或者减少的状态或者结果。改革开放以来,国有资产有了很大的增长,规模在迅速扩大,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对这样庞大的国有资产,在资产经营、治理和监督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很明显的一点是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特别是在国企改革中,一些国有企业在实行承包、租赁、股份制改造和民营化等的改制过程中,以各种方式低估或低价转让国有资产,在出售国有资产时,不是在市场中公开进行,而是私下交易,有的甚至一卖了之,或把国有资产直接量化到
11、个人。一些国有企业在实行市场经济改革中,由于不善于经营,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效益流失。其中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1. 国有资产产权主体缺位,治理体制滞后 2. .经营治理不善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流失 3. 资产评估法律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 4. 监督制度不健全,执法不力。当然,地方的官本位主义, 、地方政府腐败无能、地方保护主义和官商勾结等其他因素也正偷偷地吞噬着国有资产。健力宝中的三水县政府就是典型的政府强制干预,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革,导致一家好企业走向破灭,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排斥创业团队,而吧企业贱卖给资本经营者,导致国有资产大规模流失,这些都是政府在以为人民服务的名义,以公平的名
12、义进行的掩耳盗铃式的欺骗,多么丑陋的表演!这是二宗罪。三、国企依然垄断市场、一家独大,排挤其他体制经济大家可能发现,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每时每都是地国企的影子,联络同学、朋友,我得用中国移动;累了,想抽烟,要国家烟草;用电要国家电网;上网要电信;资金流通要银行;汽车加油要中石化、中石油。 。 。 。很多很多的行业都是国企在控制他的命脉,其他经济一直不会有什么大气候,有时候,我们对于国企的服务、价格、效率会很痛恨、很无奈。但是,我们真的要很无奈,没有办法。因为国企就是这么“无赖” ,他有实力、有资格、有保障的去剥削我们来完成所谓的改革和效益。而这就是国企改革改出来的结果。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目前没有
13、通过市场竞争产生的垄断企业,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和体制转轨过程中,一部分企业形成了行政垄断。有些行业和业务既不关系国家安全,又不具有自然垄断性,但一些企业却依靠行政权力形成了垄断地位。这是一种改革过程中不应该出现的现象,我们需要的是深化改革,引进更多的投资者和竞争者,通过竞争促进相关行业健康发展。有竞争才有活力,竞争才有进步,竞争才能让消费者受益。愈是打破垄断、加强竞争,愈是能够增强相关行业的活力,愈是能够促使相关企业发展壮大,从而进一步促进市场的成熟,而垄断的存在,从静态和表面看是少数甚至一个企业控制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有利于相关企业保持强大地位,但实际上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侵害了国家
14、和人民的利益,最终也将导致相关企业失去生机和活力。国企改革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公平竞争的市场准入机制,而是国有企业不断做大做强,进一步的垄断行业,而对于其他经济体则给予排斥的态度。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型产业,轰动一时的“铁本案”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铁本是一家民营企业,因为违反国家规定在长江边建设一家大型钢铁企业,幻想开启中国民营企业的重型化。而且与当时国家大力抑制投资的政策有悖,所以,被国家给灭了!成为国家所谓的“杀鸡儆猴”的目标。是国企改革体制下的一个牺牲品。排挤其他所有制经济,抑制市场公平竞争,违背商业基本规律,这是三宗罪。四、借宏观调控的手不断做着错误的决定,维护自己的利益,维护公有制和垄断经
15、济中国的市场经济最大的特征就是国家的权利无限大,宏观调控和市场自由调节几乎占据同样的地位,一切都是那么的不正常,不典型,不合理,片面的照搬西方的体制,为典型的“取其糟粕,取其精华”。中国的市场经济,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由国家来出台措施进行市场干预,进行利益调度。在中国企业发展的发展历程中,宏观调控往往要作为一个半周期的因素来加以考虑,从 1981 年开始,中国经济每隔 3 到 5 年 必有一次宏观调控,而每次整治的对象便是民营企业。很少整治国企。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在垄断资本行业中的权重越来越大,其调控的行业排斥性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在 2004 四年春夏之际,中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咋重
16、点整治的行业中,边出现了很多的败局,如资金市场的德隆、房地产市场的顺驰、钢铁行业的铁本等等,他们都是吃了宏观调控的亏,判断失误而马失前蹄。由此可见,国家的宏观调控是维护公有制的强有力的手段。而诞生于市场竞争领域的民营企业在政商博弈中的弱势地位有目共睹,企业家为之付出的代价可谓“血流成河”。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说,“政治是什么”始终是一个问题。在这个群体中,我们看到太多的过度热情者、视而不见者、公然对抗者和茫然无知者。所以说,对于处在竞争弱势地位的民营企业家来说,他们必须学着去警惕及防范纯商业思维之外的种种风险,而宏观调控是最大的一种风险。这是四宗罪。五、信托机制的极其不成熟,表面性的模仿西方改革信
17、 托 是 指 委 托 人 基 于 对 受 托 人 的 信 任 , 将 其 财 产 权 委 托 给 受 托 人 , 由 受 托 人 按 委托 人 的 意 愿 以 自 己 的 名 义 , 为 受 益 人 的 利 益 或 者 特 定 目 的 进 行 管 理 或 者 处 分 的 行 为 。 而对 于 国 有 企 业 来 说 , 国 企 可 以 说 是 全 体 人 民 作 为 委 托 人 , 基 于 对 政 府 的 子 女 人 , 将 全 民所 有 财 产 委 托 给 经 营 者 , 有 经 营 者 来 进 行 自 主 经 营 , 为 为 受 益 人 的 利 益 或 者 特 定 目 的进 行 管 理 或
18、 者 处 分 的 行 为 。在 西 方 , 信 托 机 制 是 极 其 的 完 善 , 现 代 信 托 制 度 却 是 19 世 纪 初 传 入 美 国 后 , 在传 入 美 国 后 信 托 得 到 快 速 的 发 展 壮 大 起 来 的 。 美 国 是 目 前 信 托 制 度 最 为 健 全 , 信 托产 品 最 为 丰 富 、 发 展 总 量 最 大 的 国 家 。 企 业 家 、 经 营 者 都 会 按 照 自 己 的 职 业 道 德 , 发挥 自 己 的 最 大 能 力 , 去 保 障 股 民 的 利 益 , 职 业 经 理 人 会 以 为 股 民 服 务 作 为 终 身 信 念 ,
19、职业 精 神 极 其 完 备 。 而 且 , 美 国 政 府 也 不 是 去 扮 演 一 个 控 制 者 、 指 挥 者 , 而 是 一 个 监 督 者 ,他 会 提 供 一 个 完 善 的 信 托 管 理 监 督 体 制 , 用 来 监 督 经 理 人 进 行 合 情 、 合 理 、 合 法 、 有 序的 经 营 , 从 根 源 上 保 障 美 国 公 民 的 利 益 。 几 个 经 典 的 案 例 , 诸 如 安 然 作 假 ; 安 达 信 违背 商 业 原 则 , 损 害 美 国 公 民 利 益 以 及 世 界 通 信 账 务 作 假 等 等 。 这 一 切 都 在 挑 战 着 美 国的
20、 信 托 机 制 , 最 终 都 尝 到 了 苦 果 。 所 以 说 , 一 个 好 的 信 托 机 制 对 于 改 革 起 到 非 常 重 要的 作 用 。而 中 国 呢 , 信 托 业 的 真 正 发 展 开 始 于 改 革 开 放 , 是 改 革 开 放 的 产 物 。 时 间 只 有短 短 的 三 十 年 , 发 展 不 充 分 , 机 制 不 完 善 , 很 难 有 大 的 效 用 ! 职 业 经 理 人 对 于 职 业 精神 的 缺 失 , 掌 握 实 权 的 地 方 政 府 的 无 知 、 不 负 责 任 , 这 种 种 都 可 能 会 给 中 国 企 业 带 来 危机 , 所
21、以 说 , 中 国 国 企 改 革 在 机 制 和 制 度 尚 未 建 立 , 市 场 尚 不 完 善 , 政 府 职 权 还 未 民 主化 上 的 前 景 下 , 去 盲 目 的 仿 照 国 外 企 业 改 革 的 , 取 其 皮 毛 , 没 有 深 层 次 的 内 涵 , 缺 乏 创新 , 没 有 以 实 际 出 发 , 只 有 改 革 的 壳 , 而 没 有 改 革 的 魂 , 这 才 是 导 致 国 企 失 败 的 最 大原 因 。 这 是 五 宗 罪 。六、今后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问题和方法: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体制变革是激动人心的,是“破旧”,而企业管理是繁琐的。社会不能只破旧、不立新
22、,立新就是建设,就要做精细繁琐的工作。我国的国有企业体制早已不是1980 年代的僵化状态,今天面临的问题更多的是完善制度和加强管理的问题。而私营企业从总体看,在工业组织管理和科技创新方面还很薄弱,普遍缺乏长期战略性经营能力,还有很长的成长过程。一国的工业组织和科技积累,需要稳定的发展环境和国家的长期支持,不能断裂。今天国有企业体制的主要问题,是政企关系和政资关系问题。国有企业的人事任命权在政府机构手里,企业的人事安排、用人标准,过多地受到主管部门行政考量,甚至复杂人事关系的干扰,而且缺乏人事任命问责制。所以,大量发生的问题在于国企管理部门“逆向淘汰”的用人机制,企业焉能不败?总之,国有企业要在
23、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断发展,必须同时解决好体制问题和管理问题。关键还是理顺领导班子的选任、监督、奖惩的机制。这不仅是国企,也是所有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七、结语国企可以说是以失败告终,他没有完成和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只是一场中央政府掩耳盗铃式的表演,改革缺乏公平,缺乏效率,缺乏有效机制必然导致失败。所以说公平是改革之魂!改革任重而道远!30 年的经济改革,是“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历史过程。目前,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任务已基本实现。其基本标志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竞争的格局已经形成,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形成;建立在对市场调控基础上的宏观管理体制基本建立。今
24、后的应转移到体制完善和建设上来。改革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维护基本的社会公正。改革必须以公平为前提。改革不可避免地导致一定程度的社会利益多元化和贫富分化,但必须以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底线。在当前,社会阶层的分化格局已经形成,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成为“公平与效率”关系的主要矛盾,不能听任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国有企业体制的改革,必须维护起码的社会公正公平,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要倾听群众的呼声。居高临下,自以为代表了人类“理性”,动辄将群众呼声斥为“民粹主义”、“仇富”等,本身就是违反改革精神的。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借“改革”的名义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纵容化公为私。必须加强对产权改革的监管,提高透明度,着力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要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最后,公平才是改革的灵魂要素所在!以上便是我个人认为失败的一些因素和国企改革中的一些信息,由于个人能力有限,知识面有缺乏,观点片面,肤浅。还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