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脑血管病早期康复 一 早期康复: 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 Brunnstrom 恢复阶段 1-2 期。 (一) 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 (二) 早期康复方法: 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 2 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3 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
2、鼻, 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 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8、排痰 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 30 分钟,则渐加 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 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 ,顶上腭等,冰冻棉(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 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 90 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
3、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 3-4 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17、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
4、活活动:吃饭、穿衣、洗漱等。18、应用电刺激:低频直流电刺激,TENS 等。 19、应用肌电反馈技术。20、应用推拿针灸治疗。 21、应用脑循环治疗促进脑血液循环。 22、言语治疗。 23、心理治疗。 (三) 康复安排: 指导患者和家属每日若干次完成 1、2、3、8、9、10、11、17 等项;4、5、6、7、12、13、14、15 必须由治疗师完成每日一次,每次 45 分钟;18、19、20、21、22 可由各单位自行确定进行与否;23、24 如无进行专业的此项训练,治疗师在功能训练过程中应进行简单的语言训练包括简单的发声练习等;并负责患者的心理疏导以求患者尽可能的配合和以最佳状态进行康复治
5、疗关于印发四肢骨折等 9 个常见病种(手术)早期康复诊疗原则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3-04-08 卫办医政发201325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充分发挥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早期康复诊疗作用,推动康复医学科与其他临床科室的密切合作,提高疾病诊疗效果和综合医院工作效率,我委组织专家编写了四肢骨折等 9 个常见病种(手术)早期康复诊疗原则,现印发给你们。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有关学术团体要组织康复医学和相关临床学科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并在诊疗活动中参照执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2013 年 4 月 2日四肢骨折等 9 个
6、常见病种(手术)早期康复诊疗原则基本原则 在疾病早期规范开展康复诊疗,可以有效避免或减轻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家庭与社会的负担。早期康复诊疗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 患者安全原则。保证患者安全是开展早期康复诊疗的核心要求。康复诊疗活动应当由康复医师和具备执业资质的康复治疗师实施。康复治疗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了解治疗效果,避免引起病情加重、不良反应及出现新损伤等情况。二、循序渐进原则。康复治疗的方法、强度、时间、频度等剂量参数应当从小到大,合理递增。 三、个体化诊疗原则。应当全面了解患者基本信息、病情及专科治疗情况、功能障碍范围及程度等,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诊
7、疗方案。四、多学科合作原则。康复专业人员与其他临床专科医务人员应当充分沟通,建立团队工作模式,综合专科优势,共同制订实施康复诊疗方案,提高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四肢骨折早期康复诊疗原则一、首次诊疗时间骨科临床处置完成后 24 小时内。二、康复评定内容(一)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二)康复专科评定。评定骨折部位的疼痛、肿胀情况,肢体神经功能和循环功能,在不影响骨折稳定性的前提下评定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等。根据病情评定患者的转移、站立、步行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三、康复治疗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一)体位摆放与处理。(二
8、)防治并发症,特别是深静脉血栓、关节粘连、肌肉萎缩、肌腱萎缩和骨化性肌炎等。(三)骨折局部治疗。消肿、止痛、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根据骨折部位及固定方法,实施骨折部位的等长收缩运动和相邻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四)根据患者病情,适时开展转移、负重及步行训练,必要时进行辅助器具的使用指导。四、注意事项(一)根据骨折固定方式,制定患肢负重时间进度表。(二)康复治疗不应引起患者明显疼痛,运动量应当循序渐进。(三)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或并发症时,应当调整或暂停康复治疗:生命体征不稳定、发热、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骨折固定不稳定、伴发不宜康复治疗的疾病以及患者不配合等。运动创伤早期康复诊疗原则一、首次诊疗时间
9、临床专科处置完成后 24 小时内。二、康复评定内容(一)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二)康复专科评定。评定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情况,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神经功能状况等。根据病情评定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三、康复治疗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一)体位摆放与处理。(二)防治并发症,特别是深静脉血栓、关节粘连、肌肉萎缩、肌腱萎缩和骨化性肌炎等。(三)局部治疗。消肿、止痛、促进损伤部位的愈合。根据损伤部位及固定方法,实施肌力训练和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四)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运动能力、本体感觉、负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
10、练。必要时配置辅助器具。四、注意事项(一)根据组织损伤和愈合情况进行康复治疗,准确把握关节活动范围和牵伸强度,避免二次损伤。(二)康复治疗不应引起患者明显疼痛,运动量应循序渐进。髋/膝关节置换早期康复诊疗原则一、首次诊疗时间关节置换术后 24 小时内。鼓励在手术前根据病情开展适宜的康复诊疗及宣教。二、康复评定内容(一)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二)康复专科评定。评定手术部位的疼痛、肿胀情况,肢体神经功能和循环功能,在不影响关节稳定性的前提下评定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等。根据病情评定患者的转移、站立、步行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三、康复治疗根据
11、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一)体位摆放与处理。(二)防治并发症,特别是预防假体松动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三)手术部位治疗。消肿、止痛、促进伤口愈合。根据手术方式和假体类型,实施肌力训练和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四)根据患者病情,适时开展转移、负重及步行训练,必要时进行辅助器具的使用指导。四、注意事项(一)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应当保持手术关节轻度外展,避免易引发假体脱位的体位和动作。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应当保持手术关节伸直,膝后不垫枕。 (二)根据手术方式和假体类型,确定患肢负重时间进度。(三)康复治疗不应当引起患者明显疼痛,运动量应当循序渐进。(四)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应当调整或暂停
12、康复治疗:生命体征不稳定、发热、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假体松动或脱位、伴发不宜康复治疗的疾病以及患者不配合等。手外伤早期康复诊疗原则一、首次诊疗时间临床专科处置完成后 24 小时内。二、康复评定内容(一)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二)康复专科评定。评定受伤手疼痛、肿胀情况,神经功能和循环功能,在不影响组织愈合的前提下评定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等。三、康复治疗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一)受伤手保持功能位或有利于组织愈合的位置。(二)局部治疗。消肿、止痛、促进组织愈合。根据损伤类型、部位和治疗方式,实施肌力训练、关节主动或
13、被动运动,保持关节活动度,预防肌腱粘连和关节僵硬。(三)根据患者病情,适时开展手功能训练和感知觉训练。必要时配置辅助器具。四、注意事项(一)根据肌腱愈合情况进行康复治疗,准确把握关节活动范围和牵伸强度,以主动运动为主,注意避免肌腱断裂。(二)康复治疗不应当引起患者明显疼痛,运动量应当循序渐进。周围神经损伤早期康复诊疗原则一、首次诊疗时间临床专科处置完成后 24 小时内。二、康复评定内容(一)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二)康复专科评定。评定肢体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和循环功能,反射检查,必要时实施神经电生理评定。三、康复治疗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
14、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一)保持肢体处于有利于组织愈合的位置。(二)局部治疗。消肿、止痛、促进神经修复。根据损伤类型、部位和治疗方式,实施物理因子治疗和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保持关节活动度。(三)根据患者病情,适时开展肌力训练和感知觉训练。必要时配置辅助器具。四、注意事项 周围神经损伤早期康复治疗时,应当避免代偿动作,防止皮肤损伤。禁忌过度牵伸动作,避免过度疲劳。脊髓损伤早期康复诊疗原则一、首次诊疗时间临床专科处置完成后 48 小时内。二、康复评定内容(一)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大、小便等基本情况。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二)康复专科评定。采用脊髓损伤神经
15、学分类国际标准评定脊髓休克、神经损伤的平面和程度。根据患者情况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三、康复治疗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一)体位摆放与处理。(二)防治并发症,特别是压疮、泌尿系统感染、神经源性膀胱导致的膀胱和肾脏损害、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关节或肌肉肌腱的损伤、肌肉萎缩和肌腱萎缩、体位性低血压等。(三)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主动或被动的关节活动和肌力训练,早期坐站训练、呼吸及排痰训练、神经源膀胱和直肠处理、疼痛处理。(四)根据患者病情,适时开展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必要时配置辅助器具。(五)开展早期心理支持。四、注意事项(一)早期坐站训练时根据损伤平面选用合适的辅助器具保护,支
16、撑脊柱。(二)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特别注意防治并发症,如压疮、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体位性低血压等。(三)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脑外伤、脑出血术后和脑卒中早期康复诊疗原则一、首次诊疗时间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稳定后 48 小时内。二、康复评定(一)一般情况。包括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注意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二)康复专科评定。评定认知功能、精神行为、运动功能、言语功能、吞咽功能、感觉功能等。根据病情评定患者的转移、站立、步行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三、康复治疗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一)体位摆放与处理。(二)防治并发症,特别是误吸、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压疮。(三)促醒治疗。昏迷患者应当尽早开始促醒治疗,包括各种感觉输入刺激。(四)吞咽治疗。患者意识恢复后,尽早开展口咽部吞咽功能训练,改善吞咽功能。(五)认知和言语治疗。(六)精神行为治疗。(七)改善肢体功能,必要时可使用辅助器具。(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四、注意事项患者如有精神行为异常,开展康复治疗应当注意加强防护,保障患者安全。康复治疗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关注合并症情况。如果患者出现病情加重,则请相关科室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