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心延伸期刊舞台 打造文化会展品牌2011 第四届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总结为期 3 天的 2011 第四届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于 10月 26 日闭幕,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一、 “武汉期博会”渐成会展品牌此次会议筹备起动时间,较之前 3 届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显得仓促。因原拟承办此次会议的知音传媒集团企业上市工作进入攻坚阶段,为了减轻企业负担,8 月底,我们重新选定承办单位。由于前 3 届“武汉期博会”良好的基础和影响力,加上,组委会创新思维展开工作,在一个多月时间里,会议就完成筹备工作。一是,举办会展合力明显增强。 “政府引导,企业合力搭台唱戏”是我们主办会议的基本思路。
2、通过前 3 届的努力,业界对期刊交易博览会形成共识,认为它为期刊界、发行界和政府管理机构架起了沟通、交流的多元化平台,是一个十分难得的相互学习、切磋的宝贵机会,有关各方积极参与会议组织。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主动申请联合主办此次会议,这也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首次参与主办这类会议。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及旗下的特别关注杂志社、湖北知音传媒集团、湖北教育传媒有限公司、今古传奇报刊集团、湖北招生考试杂志社等省内重要传媒企业,还有武汉黄鹤楼漫天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岳阳林纸以及湖北省邮政报刊发行局和湖北省邮政书报刊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承办、协办。二是,参会、参展单位积极踊跃期刊社是期刊交易博览会的主角。此次
3、会议洪山体育馆“武汉期博会”展场 600 平方米,可有效容纳 43 个展位,报名参展单位达48 家,组委会按报名顺序选择了其中 43 家单位。参会嘉宾 260 人,其中,杂志社 48 家代表 106 人,邮局 31 家代表 71 人,民营经销商77 家代表 83 人。与图书不同的是,期刊是连续出版物,其销售主要在平时、在书摊报亭,所以,期刊交易博览会与图书交易博览会也不同,会议期间主要是展览。但是,此次期刊交易博览会因为举办了“新刊推介会” ,也促进了新刊销售。其中,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旗下新办期刊特别优漫推出的济公系列丛书,首发达 3 万套。二、拓展产业视野,创新会展思维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
4、党中央作出一个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期刊出版产业迎来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主办会展,就是要以期刊博览会为平台,以开放的视野,推动湖北乃至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第四届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组委会提出一个明确的会议理念:让我们同心延伸期刊舞台。按照这个理念,组委会还设计了会展 CI 系统。会标如下图:从这个理念出发,我们将会展视野向期刊产业上下游延伸。如这次参展单位,除了杂志社外,还有提供杂志用纸的单位、新型书报亭制造单位。主办单位、协办单位,除了传媒企业外,还有渠道商。从这个理念出发,组委会通过调查研究,寻求期刊社、邮局、民营经销商共同关心的话题,举办
5、高峰论坛。中国期刊业的发展,目前正面临着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巨大冲击,市场压力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增长空间也是十分广阔的。如何直面现实,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春风,抓住新的市场机遇,促进期刊业的繁荣和发展,是期刊社与期刊发行界的当务之急。会议期间,举办“中国期刊零售业创新与发展论坛” ,请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零售处处长陆鹰、湖北省邮政书报刊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肖从华、 知音漫客主编李靖及两位民营期刊经销商等 6 位嘉宾发表演讲。演讲内容包括:期刊零售业的现状与未来;中国邮政零售业的创新与发展;邮政零售企业与民营经销商合作形态研究;大众期刊市场空间探寻;渠道建设与县市期刊市场的培育与发展;新形势下期刊社与渠道关系对策研究;期刊发行与经营新模式探讨等。一次会议,刊社和邮政、民营两大渠道发行商共聚一堂,开阔视野,探寻机遇,加强合作与交流,推进期刊产业链各环节整体大繁荣、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