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和凝词的艺术成就 中文系 08 级 1 班 石丽娜摘 要: 通过 和凝所在的时代、和词人自身的背景,了解和凝词的写作背景。通过阅读分析分层次解析和凝词的写作内容,通过内容的了解找出和凝词中意象的运用,通过解析词中意象运用特点体现和凝词的“ 用词”特色,最后通过和凝词中女性特点的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再现和凝词女性的多面性。关键词:风格 ; 意象 ; 女性And condensate word art achievementShi Li-naPickto:through the ages,and the condensate and the writers own background,
2、understand and condensate word writing background.Through reading and analysis of hierrarchical analysis and condensate word writing content,through content understanding and condensate find words in the use of imagery,by parsing the word image using features and condensate word “with the word”chara
3、cteristic,finally,and condensate word female characteristics description analysis,genaralization,reprouduction and condensate word female versatility.Keywords:style;female image一 、 和凝词的创作背景和凝(八九八九五五),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梁乾化四年(九一四),年十七,举明经。贞元二年(九一六)登进士第。唐明宗天成三年(九二八)拜殿中侍御史。后晋天福五年 (九四零)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后汉,封
4、鲁国公。后周时,赠侍中。 1引自全唐五代词五代时期的社会风气和人文环境为和凝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五代是一个兵戈战乱的年代,社会的战乱导致了文化的衰微,此时的君臣多数置社会的安危于不顾,他们大多醉生梦死,放纵于酒色,因此那些不顾社会安危放纵于吃喝玩乐的文人士大夫们找到了一种适合他们的娱乐方式,借助于词这种新型的文学形式创作词,而词的内容主要以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为背景以自身条件为创作优势,并且在五代时期文人在政治中的地位极其的卑微,受武将的压迫,和凝虽然官居显赫但是仍然要仰人鼻息而明哲保身。那些文人士大- 2 -夫为了生存而放弃“节操”而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由于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那些士
5、大夫娱乐遣兴的地方则是那些酒馆、阁楼或教坊,使妓女成为当时受欢迎的群体。但同时我们也可以想到以和凝为例的词家大多都是“官员”也就注定了他们的创作对象包括那样一种人群,那就是宫中的生活,而处于战火不熄的五代,可想而知宫中又是怎样一番醉生梦死的生活,皇帝、士大夫享受生活而受苦的只有女人们,他们的悲苦生活则成为那些文人雅士遣词造句的对象。由此可见由“妓女” “宫女”为主要对象的词作成为五代时期的流行方式, “花间词”就是在五代时期产生的,并且和凝的词被收入花间词,特色的社会人文环境造就了一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因此也就注定了五代时期的词作对象主要以女性为主,大多以委婉的手法表现女性的美貌、服饰以及他们的
6、离愁别绪,不言而喻词中的描写对象是女性,那么我们就会想到是谁在写这些女性?从五代时期的背景来看,写那些以女性的审美为对象的词人是“男性” ,在那些男士的文人雅士中和凝就是其中一位,他们形成一种以男士为闺音的文学形式在题材上以表现女性为主题,以委婉的风格来抒情,使词近乎于达到缠绵委婉的抒情效果,孙光宪在北梦琐言卷六记载晋相和凝,少时好为曲子词,契丹入,号为“曲子相公” , 2引自花间词艺术从这些评价及称呼中我们不难看到和凝词的创作一定有其独特之处。但是和凝的词并不是单纯的描写女性美的,而是词中的女性带着那个时代所给予的痛苦,那些女性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奢靡,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堕落,是和凝游戏花间还是借
7、那些悲伤的女人展示自己的情感状态?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和凝词的内容。二、和凝词的内容下面的列表是和凝被收入花间词中的二十三首词作,我们通过列表可以大体了解和凝词的创作体裁小重山 春入 京都春景图小重山 正是 第仕悦情图临江仙 海棠 怀古图临江仙 披袍 巫山云雨图菩萨蛮 越梅 闺怨图山花子 莺锦 春闺图山花子 银字 夫妇嬉戏图何满子 正是 男子思情图何满子 写得 男子思情图薄命女 天欲 宫怨图望梅花 春草 怀古图天仙子 柳色 仙子思春图天仙子 洞口 仙子思春图春光好 纱窗 春闺图春光好 蘋叶 春景图采桑子 蝤蛴 春思图柳枝 软碧 春柳图柳枝 瑟瑟 美妇图- 3 -柳枝 鹊桥 自述图渔父 白芷 闲情
8、图江城子 1-5 相会图喜迁莺 晓月 宫怨图解红 百戏 仙子思春图麦秀两枝 寒 巫山云雨图我们概括为描写景色的有四首,怀古的词作有两首,男性情感词有两首,女性的词有十四首,自述词一首。下面对和凝词进行分类。(一)写景词风外清内浊写景词中和凝为我们描绘了不同地方的美景,和凝在五代为官时就职地应为京都,在和凝的景色词小重山中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京都春日的美丽图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京都一片成平气象,京都的美好景色是在政治的氛围中形成的一种优美画卷,在五代这一战乱的年代,江南的独特美成为与那个政治氛围截然不同的世界和凝以江南自然风光为审美对象, 渔父 ,词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宛如世外桃源之作的风景图,而南国
9、风情中最让世人羡慕不已的则是“嘻嘻钓叟莲娃”的那份悠然, 方言:“凡尊者,南楚谓之父。 ”但这里所写的渔父,显系“投簪卷带,韬声匿迹”的隐逸之士。 “这从举世皆浊” “众人皆醉”可见当时世风浇漓和人情冷暖。 3引自花间词艺术渔父词中鹭立寒汀, “苹风”翦浪像一幅水墨画铺展在读者眼前。词中的景色是真的、美的令人向往的,但是词人的心未必是真的,或者可以说是半真半假的,在五代时期兵戈战乱的生活中逃避现实社会隐居江南是一种逃避社会的一种手段,词人为了生存放弃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并且在五代时期文人地位并不高,因此词的结尾带来柔媚的味道,将江南渔翁隐士的情怀淡化,也许是词人心中厌烦了那个社会想真正的隐居江南
10、,但是词人又顾忌着什么,难道怕自己的想法被发现而无法在那个社会生存?江南的美仍然摆脱不了政治的阴影。(二) 咏史怀古别具风采古人怀古都是将所写之物描写的大气磅礴、呼啸叱咤,雄浑丰满,而和凝则将那份雄浑淡化成一份古朴,和凝的怀古词不同于其他词人的壮怀激烈,和凝则采取一种温情揉丽的淡秀美描写怀古之作不同于那山崩水湍之气势而是似一条潺潺流淌的溪水轻轻地温柔的划过读者的心田,使读者在那份淡然的氛围中微微掀起感情的涟漪。如临江仙 “含情遥指碧波东,越王台殿蓼花红。 ”从和凝的词中我们看不到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善恶分析,不带有明显的褒贬色彩,而似乎只是通过词中景、人的描写来感受那个世道的历史故事,而读者
11、的心中也不会有悲喜之感,而在和凝的词中你会看到另一种别具特色的咏史诗那就是和凝的小重山 ,词人借助自己的手笔描绘了一幅他所在的那个朝代的事情,而作者将咏史的题材移注到现实的生活之中,和凝用他的亲身或亲自所见的历史事实为我们书写了一幅真实的史实, 小重山 “光阴占断曲江池,新榜上,名姓彻丹墀。- 4 -”词人借曲江宴请之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士子登科的欢乐场面,将那个时代士子追求功名的心态真切而生动的活画出来,为读者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凝的怀古词只是单纯的带出所咏之事,并没有词人的强烈主观色彩,词中似乎只是目中所见之景的一个描摹,似乎是对已逝去历史的回避,而咏史则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词人在五
12、代时期为官,并且官途顺利,词人在那种朝代更替频繁的年代能够官运亨通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词人自有自己在那个时代生存的法则,词人对那个时代带有强烈的赞扬之意,从词人的言语间可看出词人很是享受那个时代给他带来的一切,并且和凝的词中浮华女性色彩充斥着词人的意识,似乎这些女子见证着这个历史的一切,又或许词人借这些女人掩盖着什么,我们看到写景词中词人游玩南浦是随美女一起游玩的,似乎有点像现代的社会,官僚阶级的身旁总是有美女相伴,游山玩水不亦乐乎,我们从咏史词中也会发现女子的踪迹,例如临江仙似乎词人并不是因为对历史遗迹有所感慨而是在那温柔乡中随着女子的不经意而有所发现,词中的女子定时风流女子,她是不会懂得怀
13、念历史的,而词人只是通过女子的不经意或者是一种顽劣的态度看到历史的痕迹,我想在那个硝烟弥漫的社会里,怀念历史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词人只能借女人表面的不在意表达自己的在意,那是一种悲剧的怀念。(三)男子相思思想独特无可奈何五代时期的作家在战乱的历史时期,他们为了生存只能放弃自己的“功名“而追求“名利”那些诗人对这个社会充满了绝望,在不得不顺从的情况下,在君主的带领下游戏花间,而妓女成为他们消遣的对象,在以往的诗词作品中我们看到的都是以女性的视角去描写他们的相似之情,那些女子在思念中苦苦等待,从和凝的词中我们会看到那样的两首词作,这两首词分别是河满子一、二 这两首词一改女性视角,而是采用男性的视角去
14、描写男性的相思之情,在以往的作品中唯有梁山伯与祝英台清可说是男子钟情于女子的的典范,从中我们看到男子对于爱情的忠贞,对女子爱恋之真切。在以男权社会为中心的社会里,这种男子对女子的钟爱是难能可贵的。引自花间词艺术在和凝的词作河满子一、二 中作者标新立异从男性的视角描写相思之情,一个说“却爱蓝罗裙子,羡他长束纤腰。 ”一个说“却爱熏香小鸭,羡他长在屏帷。 ”男子将自己比喻成裙子和熏香小鸭意在写这两个物品皆是靠近女主人的东西,因此男性词人愿意成为这两种物品常常陪伴在女子的身边,用简单的比喻将男子的心思表现的淋淋尽致。栩庄栩庄漫记:“却爱蓝罗裙子,羡他长束纤腰。 ”为和词名句。其源盖出于张平子定情诗
15、,陶公闲情赋 ,尚在其后。 4引自花间词艺术但是词中的女子形象只是词人臆想出来的,词中的男子的思念带有了一种娱乐的味道,只不过词人借另一个侧面描写女子的处境,词中的女子是一种被消遣的对象,也许和凝也想为那些女子翻案,但是时代不允许这种状态的实现,因此不管是女子思念男子还是男子思念女子都带有了时代的悲剧色彩。(四)佳人似水风采各异- 5 -在五代那个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下女性成为一种观赏的猎物,尤其是妓女,因此词中的女子呈现一种万花筒的美观,形形色色。 士大夫非常了解宫中的女性生活,在喜迁莺中“严妆欲罢啭黄鹂,飞上万年枝。 ”句透漏出宫中女子的相思之情,在薄命女中“梦断锦帷空悄悄,强起愁眉小
16、。 ”春梦初醒,锦帐独衾,勉强起身,愁情仍在眉角双眉紧蹙才显得小, 薄命女从这两首词中我们只看到女人的愁思,却不知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女子愁思,词中只简单的介绍了女子的生活环境及女子的那份愁绪,但我们从词的背后可以了解到词作者为官,他不会深刻挖掘那悲惨生活背后的种种原因,封建至高无上的皇权和在这个制度下形成的奴性意识,使词人不敢在词中纰漏当权社会的种种弊端。 春天又是女子思念的开始, “思春”又成为又成为人生感情的源点。如和凝的采桑子 “无事颦眉,春思翻教阿母疑。 ”词中女子无事颦眉而令母亲怀疑她动了春情,和凝的作品中又会发现与天真少女截然不同的风华绝代的少妇图,在柳枝中“醉来咬损新花子,拽住仙郎
17、尽放娇。 ”她撒娇的动作其状生动可睹。 柳枝中的女性带有了浓烈的香艳趣味,汤显祖评:“醉来咬损新花子 ,但觉其妙。王维重筹范郎中 “仙郎有意怜同舍,丞相无敌断扫们。 ”在严酷的封建礼教下,这种“偎”而“醉”而“咬”而“拽”而“放娇”爱情发狂的景象,反映了人们生活的一个侧面, 5引自花间词艺术和凝不仅仅将现实社会中的女性愁思、女性美描写的淋漓尽致,同时词人也将想象的空间扩展到了非现实社会,凡人有情仙人亦有意,如天仙子一、二“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这里用一个“梦”字似真实幻,恍若梦寐,透出思念凡尘之心,无可讳言,男欢女爱,在夫妇之外的男女情,既有欢爱,更有离情, 江城子叙述一位女子与情
18、人约会的整个过程,词中结尾写道郎君走时又约会会期,面对非夫妻的男欢女爱,离别情绪到底什么时候才会是归期呢?但和凝并不直接写离别而是余有袅袅余音。因此词中的女性不管是世俗的女子还是天上的仙女都逃不过时代社会意识,形成了一种思想的奴隶,那些女子是男子臆想出来的,是一种男性娱乐的形态,从词中女性身上看到的仍然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五)自我风采快乐悠哉在和凝的词中我们会发现一首独具特色的词,那就是柳枝 “雀桥初就咽银河,今夜仙郎自姓和。不是昔年攀桂树,岂能月里索嫦娥?”这是一首作者自述游冶之乐的词,他”夫子自道“化用牛郎织女的故事,描述了一位妓女与词人的亲近,最后表现出志得意满登科入仕的欢乐,我们从这首
19、词中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安逸悠然的心绪,和凝一生在官场上都是如鱼得水的,词人志得意满的状态溢于词间,问世间还有什么快乐的事情比的上词人此时的生活美人投怀,仕途风顺,这是每一个人所向往的生活,如果词人一生坎坷挫折我想词人是不会写这样一首闲适之作。并且在朝代更替的时代里那些想要生存的士大夫们只能颂扬那个社会的美好,因此词人借助词作将自己美满安逸的生活放置于笔端,来扩大自己的故事。词的表面是描写词人自己的生活经历而给我们表现出来的信息却是词人对那个时代那个朝廷的赞颂之意。只有社会给予词人这样美好的生活,词人才会在志得意满的意志下去赞颂这个社会的美好。- 6 -三、和凝词意象运用和凝的词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
20、,不仅仅在于词内容的独特性还在于词中运用了独特的意象,这些意象不仅在一首词中出现,而且是反复出现在不同的词中,成为与词的艺术创作密不可分的一体。那些意象不仅给我们带来抒情功能,而且具有一定的视觉功能和象征功能,以更加完美的形式让读者深刻体会它的美感特征。庞德认为“一个意象是在瞬息间呈现出的一个理性与感情的复合体,这个特意强调了意象结构的内外两个层面,内层是“意”是诗人主体理性与感情的复合,外层则是“象”是一种形象的呈现. 6引自诗歌意象论和凝词中的意象是人们熟悉的日常事物或自然界万物,而把这些日常事物和自然景物放置到词中,她们就不仅仅是一种点缀,而是反复出现成为词中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和凝
21、的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使用频率比较多的有“植物意象” 、 “动物意象”“动作意象” “自然意象” “乐器意象” “身体意象” “颜色意象”等下列表中所列出的是和凝词中主要意象的运用以及意象运用频率。植物意象五十二处:名称:花 梅 杏 草 桃 树 叶 竹 柳频率:17 3 2 3 3 4 1 2 6自然意象五十处:名称:云 风 烟 雪 冰 水 星 霞 天频率:7 6 2 2 3 3 2 3 1雨 月 浪 日2 6 2 3乐器意象七处:名称:簧 管 筐 弦频率:1 1 2 2动物意象二十七处:名称:马 莺 鸳 鱼 蝉 蝶 鸾 鸭 鹊 燕频率:3 5 4 2 1 1 1 1 1 1 非现实意象十七处:名
22、称:梦 仙频率:4 5名称:瑶台 瑶池 洛神 银河 鹊桥 巫山频率:1 1 1 1 1 1 身体意象三十一处:名称:眉 娥 肌 脸 婉 臂 手 唇 舌 腰 口 肢 颈 胸频率:1 2 1 3 1 1 7 1 1 3 1 1 1 1掌 脐 拳2 1 1- 7 -颜色词意象三十七处:名称:红 碧 白 蓝 绿 翠 青 黄 粉频率:17 5 3 2 2 3 1 3 1情绪此意象十二处:名称:愁 思 恨频率:5 4 3柳意象六处:名称:柳频率:6春意象十五处:名称:春频率:15动词意象三十五处:名称:出 惹 摇 入 送 迎 依 偎 捻频率:1 2 1 3 1 2 1 1 1描 拽 整 排 抚 蹙1 1
23、2 1 1 1丝意象六处:名称:名称丝频率:6妆意象三处:名称:妆频率:3发饰意象名称:鬓频率:2名称:鬟频率:2在和凝的“身体意象”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眉”意象,在词中出现了五次如薄命女 “梦断锦帷空悄悄,强起愁眉小。 ”因皱眉而显得短小。在植物意象中“花”的意象使用频率有十七次如和凝的何满子 “写得鱼牋无限,其如花锁春晖。 ”似乎春日里花团锦簇之状。动词意象“颦”出现一次如山花子 “无事颦眉,春思翻教阿母疑” ,将女子蹙眉的动作细腻的表现出来,自然意象中“春”出现十五次,如采桑子 “无事颦眉,春思翻教阿母疑。 ”写出颦眉的原因是春思使少女蹙起了眉毛,词人将自然与生活的种种意象放入词中为我们
24、展现了不同意象所带得读者的不同体悟和感受,词人在描写现实意象的同时加入了一些非现实的意象,如“梦”意象出现四次, “仙”意象出现五次,如和凝的天仙子 “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写出了词中的女子是仙子,而使仙子愁的原因则是想到那“瑶台梦”的故事,和凝将现实与非现实的结合使词带上了一层神秘感,那些意象与词人的思想结合幻化出一幅幅不同的图景,和凝词中的意象凝结着词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客观存在的象和词人主观“意”相融合的结果,词人的意象饱含着他对物象的理解、情感以- 8 -及审美情志,是词人的审美心理活动。词人和凝借助客观物象与自己的主观审美情感相结合,将客观事物所表达的意思扩大化。放置
25、于词中使词中的普通意象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使读者的审美更加细腻丰满化。四、女性美的多面性在五代时期的社会文化因素的背景下词中出现的女子并不是民间的妇女,而是“妓女” ,并且在唐代没有禁止职官狎妓的律令,已经登上仕途的不说,就是“诗圣” “诗仙”者流,狎妓也已成为习俗,在朝廷为官者都是男性,他们仕至高官”以政事之外的“风月”来打发闲暇时光的闲人。他们成为一种“风月闲人“,因此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了一种男性视觉下的女性形象。通过解析和凝词的内容可将和凝词中的女性的多面性概括如下特点:“柔”“雅” “媚”柔词人都过“臆想”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来刻画描写女性,词人将那些女性放置到精美的环境中使女性更加的
26、柔美,这些物品都与词中的女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可以说他们代表着女性的特征。女子头上插满金钗玉饰,在词中构成独具特色的首饰文化。如临江仙 ”碧罗冠子稳犀簪,凤凰双飐步摇金。 “动词”可以说是一句的“眼” ,一句中,如果动词用的好,可以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如果是描写景物,则使景物形象逼真,如果是写人物,则使人物的心灵丝毫毕现,在那些情景相容的句子里,动词则使物态人情具真具现。 7引自花间词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那些风情万种的女子不仅仅是有着美丽的物质相随,在那些女子的身上我们会看到一种动作的美,那些动作牵动着女子各个部位,并且媚化着男子心,这种柔化的动作使女子呈现流动的娇艳,如和凝的山花子
27、中“无事颦眉,春思翻教阿母疑。 ” “颦”字将女子的动作情感表达出来,同时我们通过颦字可窥探女子的内心情感,单单从这一动作就可以看到年轻少女因颦眉而引动着观赏者的遐思。雅唐末翰林学士孙綮北里志序云其中诸妓,多能谈吐,多有知书言语者,自公卿以降,皆以表德呼之,比常闻蜀妓薛涛之辩才,必为之过言,及睹北里二子之徒,则薛涛远有惭德矣。她们举止风流娴雅,歌喉裂帛穿云。 8引自花间词艺术在和凝的词中就有这样的女子,如和凝的江城子 “理秦筝,对云屏。 ”,“秦筝”足可以表明词中的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子,同时古人很早就在服饰、首饰和家居用品上用图文来装饰,如“凤凰”传递着吉祥之意,和凝临江仙 “碧罗冠子稳犀簪,
28、凤凰双飐步摇金。 ”词中的女性在器物和环境上也很讲究,她们喜欢香料的芳香并且用鸭形的香炉。如山花子 “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 ”加上词中的女子及其重视居处空间的私密性。据东宫旧事记载:从晋代开始就有安放联屏式床上屏风的习惯,屏风是家居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晚唐五代女性讲究生活情趣,往往把艺术的审美带到生活中来。 9引自花间词艺术词中对物质的描写都体现了词中女子高雅的生活情趣,他们将自己放置到一个安逸舒适的环境中,身上佩戴着象征美好意蕴的配饰,周围围绕着渺渺香气,那是一种柔然的环境,而环境中的女子外现成供观赏者臆想的雅媚玩偶。- 9 -媚女性的睡眠状态是一种柔弱慵懒的状态,这是女性所特有
29、的形象特征,男性作家同样青睐于女性的睡眠状态表现出来的形象美,男性喜欢将女性比作各种鲜艳欲滴的花朵,而女性也将自己打扮的鲜艳美丽、花枝招展去引起男性的注意,那些美人打扮后的妖艳更似花朵,当这些美丽妖艳的鲜花被欣赏着采摘之后,便会落得”鬓乱钗摇“的凌乱场面。周邦彦意难忘美咏有长颦知有恨,贪耍不成妆说明美人妆残是因为“贪耍”之过。女性珠落钗摇,云鬓偏斜,眉浅妆薄,衣裙不整,娇弱无力,男性创作者完全是一副战败后的落魄景象,而这恰恰是男性所欣赏的。 10引自花间词艺术如和凝的江城子“鬓乱钗垂,梳堕印山眉。 ” 从词中的“鬓乱” “钗垂” “梳堕”等词语都可见两情颠倒,这亲昵的动作,使“贪欢”过后的女子
30、显得柔美和妩媚。读了和凝词使我感到一种“浮艳”之感:一是女子的浮艳,另一个是词人内心的浮艳。纵观和凝的词女性是和凝描写的重点,而单纯描写女性的词则占据大部分那些女子都被一种悲哀和寂寞笼罩着,他们没有幸福可言,为什么折磨着呢?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词中出现的女子只有那无尽哭泣,无尽等待,无尽悲苦,他们就像一个个的木偶,呆立着等待着,就像没有了生命 ,没有了生活的意义只是在那煎熬的活着,虽然词中多次写到男欢女爱的情景,但是那无关乎爱情只是一种娱乐消遣,带着生存下去的意识在活着,我想爱情是无关乎地位的,并且词中出现的那些女子是词人想象出来的或者是现实中看到的,那些女子是一种世俗的美,那是一种男性塑造
31、的女性形象,是男性视觉下的想象,而这种视觉下的女性则成了词人审美的玩物,有一句话说得好, “女人心海底针” ,谁能真正了解女性?在词中那些男性作家只是以冷静旁观的角度去单纯描写女性的容貌特征,词人想着那些待字闺中的少女如何的犯着相思的毛病而苦苦想念那些男子,想着他们何时来?何时回?这种连词中男子都不知道的问题那些女子又怎么会知道呢?她们不知道,所以等待,无尽的等待,在安逸的环境中等待,似乎有一种等待死亡的悲苦, 何蛮子中词人虽一改以往词中女子相思的结构,将男子的思念放在词中去写,男子成为思念的主体,但是从这里仍然看不到爱情的足迹,只是一种单纯的相思,思念什么呢?似乎是一种肉体的思想,词中虽然一
32、改女子思念意识,但是那种思念带着男性审美的思念,并不是纯感情的思念,带有一定的男性娱乐一时的思念。词中的女子等待着情人的到来,等待着情人的离去,等待着情人的再次归来,好似无尽循环的一个环永远没有结束,那么也就注定女子的思念无尽,女子的痛苦无边,带着强烈的社会阶级色彩,那些女性在艰难的生存着,被社会强迫着,那些女子不管是什么状态带给我们的却是一种来自内心的压抑,内心无尽的悲哀和痛苦,但是我还要呼唤不要为所谓的爱和思念去等待,在那样的社会里等待永远是等不来那个人也等不来幸福的,放开词中的女子我想现在的社会不同了,不要拿自己用等待去生存,这是一个自立的社会,不要成为男子的审美玩物,我就是我,我的美与
33、你无关。词中的氛围是悲观压抑的,不管是写景还是怀古亦或是描写女性都带有强烈的“浮躁”压抑的色彩,是五代时期那个时代造就的环境,没有人是快乐幸福的,也包括词人本身,因为为了生存词人放弃了自己的人格而投靠的现实社会,追求名利、权利,在社会的压迫下艰难的生存,词人的内心是压抑的吧,因此词中带着词人内心潜在的意识,将社会所带来的不得已放入词中,以一种- 10 -看似简单的笔调表达出来,因为词人需要生存,需要活下去。参 考 文 献 : 1 艾 志 平 . 花 间 词 艺 术 M .北 京 : 学 林 出 版 社 ,2005. 2 吴 晟 .中 国 意 象 诗 探 索 M . 广 东 : 中 山 大 学 出 版 社 , 2006. 3 陈 植 锷 .诗 歌 意 象 论 M . 上 海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 , 2001. 4 王 士 祯 .五 代 诗 话 M .上 海 : 人 民 文 学 出 版 社 , 2003. 5 张 兴 武 .五 代 作 家 的 人 格 与 诗 格 M .上 海 : 人 民 文 学 出 版 社 , 2003. 6 刘 扬 忠 .唐 宋 词 流 派 史 M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 ,2006. 7 夏 承 焘 .唐 宋 词 欣 赏 M .中 国 文 学 出 版 社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