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基于人文教育的《医学导论》课程建设探析.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522489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人文教育的《医学导论》课程建设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人文教育的《医学导论》课程建设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人文教育的《医学导论》课程建设探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于人文教育的医学导论课程建设探析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和医学八年制学生培养目标定位高的特点,倡导以人文教育为背景的医学教育,南京大学医学院自2009年起开设医学导论课程,建立“医学-医生-疾病”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医学导论人文教育课程建设作为医学生的一门重要入门课程,“医学导论”或“医学史”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开设有半个多世纪,形成了各自的风格或特色。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将该课程作为医学生的必选课程,目前,国内半数以上的医学院校都已开设了该门课程,并正在不断加强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力度。南京大学医学院在开设医学导论课程中,凭借南京大学雄厚的基础学科优势、依托多所高

2、水平综合性和专科性医院的支持,寓人文教育于医学专业教育之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基于人文教育的医学导论课程开设背景 医学本身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与人文是密不可分的,医学的精髓是对人的生命本体的同情、尊重、仁爱与体恤,对人的生命健康的维护,对人各种社会需求的满足。生物-心理-社会这一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当代的医生不仅应以精湛的医术治疗患者的生理疾患,更应具备广博的社会文化内涵,了解疾病的发生与人的精神心理因素、生活方式和行为、文化水平和经济条件等密切相关,在临床实践中体现人文关怀及对生命价值的尊重。现今医患矛盾的凸现使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医生人文素质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就显得

3、尤为重要。 作为医学生跨入神圣医学殿堂的启蒙课程,医学导论课程可以作为沟通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的桥梁与媒介,是达到强化人文素质培养目标的最佳切入点之一。本课程的教学宗旨在于使学生对医学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把握医学发展的脉络及现况,领会医学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密切联系,从理性的纬度对医学发展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道德冲击进行反思,对今后即将从事的职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达到“励志”和“开智”的目的。 二、课程建设思路 1.课程内容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全面地认识医学是什么?学习医学做什么?怎样学好医学等问题。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献身医学的精神,更有效地指导医学生学好各门基础课和专业课

4、,促进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加强。 2.授课对象 南京大学自2009年始开展本科生“三三制”教学改革。该教学改革坚持“适宜学生发展的,才是值得我们追求的”这一宗旨,大力推广我校“拓宽基础、鼓励交叉、个性选择、逐步到位”的人才培养成功经验,推进通识教育。因此,我校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本科生都接受了14个学分的通识教育课程和约40个学分的通修课程,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和自然科学素质。医学导论课程开设在二年级下学期,属于专业平台课程,针对医学院八年制临床专业学生和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学分数为2(周学时为2)。 3.授课过程 (1)理论课。在国内已开设同类课程的医学院校中,我院的医学导论课程最突出

5、的一个特点就是师资力量名家荟萃,由多位重量级的博导领衔,每人一讲,给本科生大班授课。通过授课,学生掌握了医学的发展史、病人心理、医生角色、疾病概论、病因、症状、诊断、思维和治疗等初步理论和能力。既增强了基础与临床的联系,又使同学们认识到了基础课在临床中的应用,提高了学习兴趣。 (2)讨论课。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的交流和互动,避免“一言堂”“满堂灌”,我们在医学导论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了讨论课模式。通过讨论的方式,把所有已经掌握和要掌握的知识通过问题为线索进行全面的知识学习,注重引导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做到设疑激趣相结合,增强课程讲授的吸引力;科学艺术兼顾,增强课程讲

6、授的说服力。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形式多样化,使教学活动兼具双向或多向交流色彩,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等多边互动交流之中,构成知识信息流动的立体网络。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形成自主学习为主,相互交流与促进。 (3)临床观摩。授课地点在医院,主要包括:参观医院,了解各科室设置及职能,了解医用基本设备;请实习学员或临床医生做报告,谈谈自己对医学学习方法以及工作后的体会;接触病人,了解病人。了解诊治程序,学会同情病人和关心病人,对自己以后的职业有全面的了解。临床观摩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医生的职能及工作程序,同时也使学生体验到作为医生的责任感,使学生能变压力为动力,提高自己学习的

7、积极性。 二、教学反馈 1.深入了解教学现状,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我们在2012年对修读医学导论课程的20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学生对现有讲课内容大多表示满意,认可度为93%。187人(占90%)表示本课程加深了学生作为医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179人(占86%)认为本课程有助于学生尽早接触临床、病人和社会,170人(占82%)认可该课程的授课方式,认为教学方式多样化;158人(76%)表示本课程有助于提高与病人交谈的能力。充分说明,该课程设计合理,教学质量较好。 2.生为本课程的建设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本课程并未给学生指定教材,而是推荐了数本国内常用教材作为参考书,学生建议教师尽

8、快根据该课程的授课提修修订教材;此外,学生还建议多请交叉学科(如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的名师作报告,接受大师的熏陶;增加医学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及新进展等。 总之,基于人文教育的医学导论课程在专业教育中渗入人文关怀的元素,使学生对医疗职业的道义与责任有清晰的认识,逐步感悟精湛医术与人文情怀完美统一的重要性。学生未开始医学课程前,对医学的整体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由“成功的医学专家”引领“成功的医学人生”。 参考文献: 1万学红,吕小岩,郑尚维.医师职业精神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4):376-378. 2顾鸣敏,李小波,孙大麟.“医学导论”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9,8(6):718-720. 3李密,江晓滨,刘勤勇.医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6):1151-1152. 4胡友莹,余新超.浅谈医学导论课的教学实施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14(5):2-3. 5孙宝志.临床医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6文历阳.医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0-201. 7顾鸣敏.医学导论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1.127-128. 基金项目:南京大学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和本科质量工程项目。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