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快高档肉羊产业体系建设,实现我国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甘肃中汇牛羊产业集团 张义养羊业是畜牧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农民增收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近二十年来,由于市场对羊毛和羊肉的需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养羊业由毛用为主转向肉毛兼用,转而发展到目前肉用为主。 WTO 的加入给我国肉羊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如何把握机遇,使我国的肉羊产业向优质、高效、低耗、有机和可持续方向健康发展,是产业界同仁共同关注的课题。 本文从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肉羊产业化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我国高档肉羊产业体系的观点。 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世界肉羊产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羊肉产量
2、迅速增加。如 1988 年全世界肉羊出栏数为 64139.5 万只,到 2003 年则上升到102859.4 万只,羊肉产量在同一时期则由 874.1 万吨上升到 1222 万吨。在养羊业特别发达的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经过几十年努力,现在基本上实现了品种良种化、草地改良化、围栏化、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羊产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1.1 发展规模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好转,城乡人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营养丰富的羊肉需求量不断增加,尤其是近 10 年来对优质羔羊肉快速增长的需求,促进了肉羊业的较快发展。1985 年,我国羊存栏数量
3、 15588.4 万只,羊肉产量 59.3 万吨,自 1986 年起,我国羊肉产量开始占居世界领先地位。到 2004 年我国羊存栏数已达到 3.66 亿只,羊肉产量 399 万吨。羊存栏数量和羊肉总产量均排名世界第一。 1.2 产业分布 我国肉羊业发展遍布全国 32 个省(区)、直辖市,其中羊肉年生产量超过 40 万吨的是新疆、内蒙、河南等,年生产量超过 20 万吨的省(区)有山东省、河北等,年生产量超过 10 万吨的省有四川、安徽等。我国西北、东北地区和内蒙、西藏等省(区) 以生产绵羊肉为主,长江以南及中原地带以生产山羊肉为主。 1.3 羊肉品质 我国出栏羊的平均胴体重为 12kg,发达国家
4、平均达到 18kg。国外出栏的肉羊是以 46 月龄的羔羊为主,而我国供应市场上的羊肉有相当部分是老、弱、残和淘汰羊,优质的高档羔羊肉很少,导致了肉羊产业发展缓慢,低产出、低效益。 1.4 消费水平 动物性蛋白质的人均消费量的多寡,反映了该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世界发达国家的牛羊肉的消费一般占肉类消费量的 50%,而中国牛羊肉的消费量则仅占 10%,随着人民群众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羊肉将会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 国内市场对高档羊肉需求尤为迫切,但高档羊肉供给甚少,甚至有求无供。据调查,我国大中城市超市普遍需要高档羊肉,其价格是普通羊肉的数倍。 1.5 产品结构 羔羊肉由于瘦肉多,肌纤维细嫩,脂肪
5、少、膻味轻,味美多汁,容易消化等特点,颇受消费者欢迎,加上生产羔羊肉成本低,产品率、劳动生产率及售价高。所以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山东、河南、新疆、内蒙古、陕西等省区出现了发展羔羊肉的势头。羊肉的规格品种也由单一的白条肉向羊肉片、羊肉卷、羊肉馅等多规格、多品种发展,羊肉的食用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如手抓羊肉、涮羊肉、烤羊肉等达上百种。 1.6 国际贸易 在国际贸易中,羊肉是交易量最多的肉类产品之一。肉羊已经成为世界养羊业发展的主导方向。我国羊肉进出口贸易的总体现状为进口多、出口少。例如 2004 年,我国羊肉出口额为 4180.85 万美元,进口额为 4259.10 万美元(其中主要为
6、高档羊肉),贸易逆差为 78.25 万美元。这与我国羊存栏数占世界第一的地位极不相称。 如何尽快使高档肉羊生产形成产业优势,带动整个肉羊产业发展,是当务之急。 2 我国肉羊产业化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鉴于我国羊肉市场供应状况以及与世界羊产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我国肉羊产业化发展急需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2.1 经营意识守旧落后,肉羊生产水平低下 我国肉羊生产,农区主要为庭院式饲养,牧区仍以自由放牧为主。羊肉的增产主要靠增加饲养量来实现,传统的养羊习惯和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制约着肉羊产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传统养羊业最大的问题是饲养粗放,生产方式落后,不讲效率,不求效益,导致肉羊生产周期长,经济效
7、益低, 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养殖户普遍缺乏接纳、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严重妨碍引入先进的科技成果及其管理技术。养羊经营者思想守旧,以西部较东部、牧区较农区更为严重。一些养羊户只重数量,轻出栏,没有加快周转、出栏的意识。 2.2 肉羊良种化程度低,尚未形成专门的肉羊品种 我国肉羊生产中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没有优质高产的专门化的肉用品种。不少省 (区)利用从国外引进的肉羊品种与本地羊杂交,拟培育地方性肉羊品种,但国家对肉羊产业发展和肉羊品种培育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和宏观调控。从国外引进种羊的扩群繁育还普遍采用传统方法,繁育速度慢、效率低,在如何与国内相关品种形成优良配
8、套组合,提高我国肉羊产品质量和效益方面做得很不够,从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着中国肉羊产业的发展。这种状况在经济不发达的西部省区尤为突出。引进的肉羊品种品质参差不齐,有的以炒种、倒种形式出现;种羊场出场的种羊没有统一标准,有相当数量质量差,价格高,有的甚至弄虚作假,以杂种、特别是以低代杂种羊当作纯种出售,坑害用户。 有些科研、生产单位对引进良种肉羊品种进行适应性和经济杂交研究,但仅局限于试验和小规模推广与应用阶段,尚未培育出自己的专门优良肉羊品种,缺乏对肉羊改良效果进行系统研究。优质羔羊肉生产的经济杂交体系处于初级阶段,不同生产目的和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最佳杂交组合筛选仍在试验优化阶段,肉羊杂交模
9、式的建立普遍停留在二元杂交,三、四元杂交模式试验的探索缺乏系统性和可推广性,尚未形成专门的肉羊品种。 2.3 科学饲养管理水平低,优质肉羊饲养管理体系尚未健全 澳大利亚、英国及欧美等一些羊肉生产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一整套集约化肉羊生产饲养管理技术体系 ,肉羊产业从品种培育到优质羊肉生产、加工均已形成产业链。目前,我国肉羊饲养方式主要为农户小规模散养,尚未形成专业化和规模化优质肉羊饲养管理体系,制约了优质肉羊产业的发展。我国对肉羊研究的投资力度不够,其科研水平滞后于国外发达国家,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规模化饲养配套技术、养殖场疫病防治体系等尚不健全。 我国养羊地区,大多饲草料不足,尤其是蛋白质含量较
10、高的豆科饲草料严重缺乏。羊采食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有条件补饲的也仅仅是青干草或质量不高的简单精料。缺少不同品种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补饲标准和饲料配方,更缺乏饲料添加剂和不同生长期的配合饲料,遇到自然灾害,导致大批羊只死亡。羊只的疾病防治和保健没有像猪禽那样被重视,防疫保健体系不健全。羊只感染上疾病后,不但生长缓慢,生产性能下降,消瘦,体重下降,而且有些传染性疾病会很快在大群中传播,造成整群羊染病,严重时大量死亡。 2.4 肉羊产业缺乏龙头, 屠宰加工环节薄弱 目前,我国的养羊业主要还是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粗放管理,靠天养畜,技术水平低,加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导致私屠滥宰、无序经
11、营 ,60%以上的肉羊由个体户屠宰加工。加工企业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分级标准,多数规模屠宰加工企业没有通过国际通行的质量认证,如 ISO9001:2000 及 HACCP 认证等,以致生产的牛羊肉产品与国际通行的质量卫生要求相距甚远。缺乏规模化生产、加工、销售能力的龙头企业。这种分散经营方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不了养羊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另外,羊肉食品加工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工艺流程。肉品保鲜及深加工技术欠缺,市场供应的季节结构、肉品结构等很不均衡。现在供应上市的羊肉绝大多数是胴体肉,只有少数进行了分割包装,而对羊肉及其产品的深加工研究和开发力度不够,没有形成有影响、知名度高的名
12、牌羊肉产品。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建设高档肉羊产业体系,促进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 建立高档肉羊产业体系是加快肉羊产业化实施步伐,提高肉羊产业化水平的必由之路,是尽快缩短与国外肉羊产业差距的关键,也是肉羊产业化的核心。建立高档肉羊产业体系,对满足市场需求,增强出口创汇能力,提高我国肉羊产业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档肉羊产业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十方面的内容。 3.1 建立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方品种 我国是世界上羊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中国家畜地方品种资源图谱一书载,目前已知我国绵羊地方品种为 31 种、山羊 43 种,合计 74 种。我国羊品种不仅种类繁
13、多,而且种质特性各异,其中不乏像阿勒泰羊、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滩羊、多浪羊、南江黄羊等肉用性能较好、繁殖性能良好的优良地方品种。在保护好这些优良的地方品种的前提下应采用现代繁殖技术,积极选择和引进、推广适宜的国外新品种,如无角陶赛特、萨福克、波德代等作为父本与本地品种进行经济杂交,建立高效高产品种选育的技术体系,加强专业化、商品化的肉羊生产繁育。尤为重要的是必须依据各地的自然环境、经济、文化、消费习惯及市场需求等特点,科学地选择适合本地的肉羊品种,培养出具有地域特色及自主知识产权的地方品系。3.2 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体系,确保肉品安全生产 在地域、生态环境、种群基础相对较好的地方,按照农业部
14、制定的国家无规定疫病区条件的要求,设立无规定疫病区。在该区域及其边界和外围一定范围内,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动物源性饲料、动物遗传材料、动物病料、兽药(包括生物制品)的流通实施有效控制。 按照国际卫生标准 农业部肉羊饲养兽医防疫准则等 畜产品技术质量标准, 建立健全肉用种羊、杂交羊和育肥羊的科学防疫程序和制度, 严格卫生检疫和安全指标检验,实行官方兽医与职业兽医的分离。建立长效的疫病监督管理机制,推行程序化免疫,防治疫病,尽可能减少、避免大面积、突发性流行性疾病对羊产业的毁灭性打击,增强羊肉产品的安全性及市场竞争力。 3.3 建立肉羊育肥体系,走高档肉羊产业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肉羊育肥生产实际是在较
15、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量多质好的羊肉。通过建立 核心育肥场,形成 高档肉羊育肥体系,使生产过程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 要建立高档肉羊育肥体系,首先,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生产性能强、肉质好、饲养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优良品种。其次,制定肉羊的饲粮组成、日粮供应量和补饲定额标准等。第三,按年龄、性别、体重大小等合理组群,分群肥育,使肉羊生产均衡化。第四,做好肥育期间的去势、消毒和驱虫等工作,有效地防止肥育期间羊只发病。第五,根据饲养标准,结合育肥羊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适时出栏。 核心育肥场作为肉羊育肥的科技示范与培训、推广基地,并以“公司 + 协会 + 农户”的形式大力带动农户建立生态
16、养殖小区,发展专业化的肉羊育肥,走高档肉羊产业科学化发展的道路。 3.4 建立饲草饲料开发体系,提高肉羊产业的生产效率 根据肉羊不同生产阶段的营养需要,坚持多样化原则,结合当地饲草饲料资源合理解决饲草料供给。通过改良草场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生产优质牧草和青贮饲料,提高肉羊生产效率和羊肉品质。 建立饲草饲料开发体系的主要措施有:( 1)在牧区进行草地改良,划区轮牧;(2)在半农半牧区大量种植人工牧草和饲料作物,实行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的饲养方式;(3)在农区,精饲料资源丰富,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和饲草饲料资源发展集约化程度较高的舍饲、半舍饲养羊业;(4)加大青贮饲料和氨化秸秆等成熟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快农区
17、秸秆养畜过腹还田示范区建设;(5)研究吸收和利用国内外最新技术和产品、开发和生产环保型饲料,为安全食品生产提供物质和技术保障。3.5 建立高档肉羊有机产品生产体系,构建自然畜牧业发展模式 自然畜牧业脱胎于传统畜牧业而又高于传统畜牧业。其基本要求是:品种的自然化、饲料的自然化和饲养方式的自然化,强调利用天然草场和纯天然饲料及优良的动物品种资源,按照自然畜牧业标准来生产优质畜产品。我国 加入 WTO 后,畜产品出口不断受阻。从表面看,是进口国的非贸易壁垒在强化的缘故,但更深 层次的问题是:我们的产品没有按照以自然畜牧业为主要内涵的有机产品生产体系生产。 在高档肉羊生产中只有采用严格的限制饲喂清单,
18、按照自然畜牧业要求生产,才能保证羊肉的质量。按照自然畜牧业生产的要求,在维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同时,建立自然饲草料供应体系,并且对草场与畜群进行合理配置,使自然资源得到平衡利用,形成良好的生态效益和自然畜牧业发展环境。 所以, 以自然畜牧业的理念,按照有机产品生产模式建立高档肉羊生产体系,必将使我国肉羊产业飞速发展。 3.6 建立羊肉分级体系,引导羊肉加工生产向标准化方向发展 高档肉羊产业体系建设离不开羊肉分级体系的建立。以统一的标准对羊肉质量进行统一分级,从而对我国高档肉羊体系建设起引导和推动作用。世界发达国家均有自己的羊肉质量系统评定方法和标准,并以此指导具体生产,而我国由于羊肉标准化生
19、产起步较晚,在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为了缩小差距,与国际接轨,需尽快建立和完善一整套与国际通行的羊肉分级标准。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等单位起草的“羊肉质量分级” 标准已由农业部颁布实施,为我国羊肉生产走向标准化开了好头。制定和完善既适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肉羊系统评定方法和标准,尽快在生产实践中推广,是我国高档肉羊生产的迫切需求。 3.7 建立现代化精细加工体系 , 提高肉羊产业经济效益 建立现代化屠宰加工生产线,按国家、国际标准进行精、深加工,生产不同档次、不同系列的羊肉产品投放国内、国际市场,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获得高附加值回报,是肉羊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羊肉制品精细加
20、工体系建立,可改变羊冻肉制品一统天下的局面 ,实现生变熟、提高羊肉熟制品在市场消费中的比例,同时工业化生产的熟制品可实现远距离销售甚至出口。 羊肉制品精细加工的发展方向为 :(1)羊肉加工要向机械化屠宰、精细分割、冷 藏和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发展;( 2)鲜肉制品要向冷却肉、小包装方向发展;(3)熟肉制品要向多品种、系列化、全营养、精包装、易贮存、易食用、休闲食品方向发展;(4)把中国传统风味酱、卤、烧、烤等肉制品的生产工艺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实现中式羊肉制品的工业化生产;(5)发展肉羊的头、蹄、尾、内脏等深加工,发展生化制药,提高羊副产品的附加值;(6)注重骨、毛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
21、染,提高经济效益。 3.8 建立规模化生产体系,实现肉羊产业化经营 培育和组建规模化生产经营的龙头企业,推行集中屠宰,规范产品市场,提高加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格局。建立和完善一批肉羊交易市场,促进肉羊贸易流通,促进肉羊业发展。龙头企业通过科技示范、培训、推广,组织农户学习高档肉羊饲养管理技术,推广优良品种,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出栏率,提高生产效率,并由公司统一回收育肥的肉羊,统一屠宰加工分割,统一品牌,统一销售。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企业与农户之间形成互相依赖、相互促进与发展的关系;通过生产基地的集中连片种植和成批养殖,促进农户进入整个生产链,参与一体化经营
22、,推进羊产业社会化服务,把分散的家庭小规模生产,组织成相对集中的大规模肉羊产业化经营。 3.9 强化品牌意识,加快建立特色羊肉产品开发体系 千百年来,我国各民族在历史的变迁中因地域、人文传承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饮食文化。根据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群众的饮食习惯和风俗,开发具有特色的民族、地方品牌,挖掘各地优秀的肉食文化意义深远。 同时鼓励、培植新兴的企业品牌。品牌作为企业的灵魂是提升其综合实力、开拓新市场的基石,企业要通过树立品牌的观念,引导生产工艺的进步,只有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加大引进先进生产加工技术,才能促进特色羊肉产品生产向优质化、品牌化、效益化的产业化方向发展。没有品牌的竞争是无力的竞
23、争,没有品牌的市场是脆弱的市场,没有品牌的企业是危险的企业,因此中国企业必须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强化品牌意识,这不但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产业利于不败的保证。 3.10 建立高效的网络体系,创造肉羊产业的最大效益 网络体系的建设是开辟肉羊产业市场并使其做大做强的关键。完善的现代化经营体系和销售网络的建立是肉羊产业向高层次发展的必备条件。网络化建设的成功与否是肉羊产业市场规范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 高效的网络体系包括销售网络、信息网络 2 个方面的建设。加强销售网络建设,从开发生产、国际贸易到电子商务,全面导入GIS 和 ERP 系统。鼓励加工企业进入食品配送领域,开辟羊肉经销途径,通过超市、品牌连
24、锁店、旅游休闲等多种渠道销售羊肉制品。建立与肉羊繁育、生产、加工体系相配套的生产营销网络体系,争取创造肉羊产业的最大效益。 信息网络是制定肉羊产业各项决策的基础。大部分的肉羊产业企业对信息网络的建设并未真正启动,信息量少、来源渠道少、信息传送迟等因素严重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因此,必须树立全新的肉羊产业信息观念,建立健全纵向和横向的信息网络,根据行情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谋求更大的经济效益。 总之,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我国肉羊产业的发展应建设以羔羊肉生产为核心,地方良种母羊为基础,引进国外优良种羊杂交改良为关键,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档肉羊产业体系,最终实现我国高档肉羊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羊业在未来领先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