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性状对模拟降雨的响应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520200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性状对模拟降雨的响应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性状对模拟降雨的响应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性状对模拟降雨的响应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性状对模拟降雨的响应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性状对模拟降雨的响应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草业科学专业优秀论文 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性状对模拟降雨的响应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关键词:内蒙古典型草原 模拟降雨 植物性状 生态系统 干旱胁迫 群落特征摘要: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物质支撑,也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屏障,在维护国家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全球气候变化以及草原干旱化已导致草地退化或荒漠化的严重后果。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才能遏制或减轻干旱胁迫的负面影响,是迫切需要回答的科学问题。回答这些问题,必须首先弄清楚草地生态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格局以及胁迫下系统功能维持的机理。目前,内蒙古地区植物性状对降雨量变化的响应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影响的研究相对

2、缺乏。 本研究以我国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遮雨以及增水模拟未来降雨量可能的变化趋势,以剖析典型草原植物性状对降雨量变化的响应格局以及干旱胁迫下草地系统功能的维持机制。研究地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南端的多伦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蒙古多伦十三里滩恢复生态学试验示范研究站。试验中选取了14 种典型草原常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以 Cornelissen 等提出的全球植物功能性状分类体系手册中的国际间植物性状测度的通用方法为主要依据,选择 10 个适用于典型草原植物的性状进行测定,模拟降雨量分别为 345mm(58 月平均降雨量增加 4050%) 、115mm(58 月平均降雨量减

3、少 4050%)以及2004、2005 年度生长季正常降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降雨量情景下典型草原植物性状变化情况并根据其性状响应趋势进行聚类分析可以看出: (1)不同降雨量情景下典型草原植物性状变化响应趋势比较复杂,并非依据以植物生物学特征等普通植物分类学指标来刻画的功能群如:豆科、禾本科以及杂类草植物功能群进行响应变化; (2)在降雨量减少4050%情景下,可以根据典型草原植物的 10 种性状特征划归为 4 个性状响应群组。这 4 个性状响应群组的植物组合分别是: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马蔺(Iris lactea Pall. var.

4、 chinensis Koidzumi)+糙叶黄芪(Astragalus scaberrimus Bunge)+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er)+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 Roshevitz)+扁蓄豆(Pocockia ruthenica(L.)P.Y.Fu)+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Willd.)Novopokrovsky)+小叶棘豆(Oxytropis microphylla(Pall.)DC.) ;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Trin.)Keng)+早熟禾(Poa annua

5、 L.)+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B.) ;二裂叶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 L.)+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 L.) ;糙苏(Phlomis umbrosa Turcz.) 。 (3)在降雨量增加 4050%情景下,可以根据典型草原植物的 10种性状特征划归为 4 个性状响应群组。这 4 个性状响应群组的植物组合分别是:早熟禾(Poa annua L.)+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 Roshevitz)+马蔺(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Koidz)+冷蒿(Artemisia

6、 frigida Willd)+扁蓄豆(Pocockia ruthenica(L.)P.YFu)+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 L.)+二裂叶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 L.) ;糙苏(Phlomis umbrosa Turcz.)+糙叶黄芪(Astragalus scaberrimus Bunge)+小叶棘豆(Oxytropis microphylla(Pall.)DC.)+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B.) ;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er)+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

7、sa(Trin.)Keng) ;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Willd.)Novopokrovsky) 。 2.不同降雨量情景下,群落水平上典型草原繁殖体重量(PM)与叶片氮含量(LNC)为极显著的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818):比叶面积(SLA)与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为显著的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640) ;与茎密度(SSD)为极显著的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735) ;叶面积(LS)与叶片氮含量(LNC)为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 0.544) ;与 0cm10cm 根重(FLRM)为极显著的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666) ;茎密

8、度(SSD)与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为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 0.570) ;根重密度(RSD)与 0cm10cm 根重(FLRM)为极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 0.786) 。 在不同降雨量情景下,试验样地群落的最大地上生物量干重(ANPP)与群落植物性状中的比叶面积(SLA) 、叶片氮含量(LNC)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718 和 0.669。群落最大地上生物量鲜重与群落植物性状中的比叶面积(SLA) 、叶片氮含量(LNC)显著相关,与繁殖体重量(PM) 、茎密度(SSD)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552、0.552 以及-0.531、-0.554。 就本研究探讨

9、的 10 类植物性状看来,典型草原系统功能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植物比叶面积(SLA) 、叶片氮含量(LNC) 、茎密度(SSD) 、以及繁殖体重量(PM) ,以上 4 类性状应是与典型草原系统功能紧密相关的植物功能性状。 3.根据群落植物性状与净初级生产力相关性建立了回归模型,通过模型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ANPP)=-101.757+6.692X1(SLA)+1.549X2(LNC)+0.579X3(PH) ,由于在茎密度性状(SSD) 、繁殖体重量性状(PM)在 14 种典型草原植物的测度上均出现缺失值,因此未引入模型。 4.减少降雨可以明显降低样方的地上生物量而增加降雨与正常降

10、雨量情景下地上生物量的变化无明显差异。 本研究的样地尚处在群落发展的早期阶段,一些比较适应于正常降雨的物种能够占据较大比例的空间因而具有较高的地上生物量。因此,群落地上生物量不一定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加。这种在群落的初始阶段观察到的降雨量/地上生物量模式应不同于成熟群落。 5.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地上生物量(干重/鲜重)以及降雨量水平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718,0.698 和 0.687。高的降雨量水平可以导致高的凋落物分解速率。就草原生态系统而言,降雨量增加将增加优势植物对内蒙古半干旱典型草原的碳循环和养分动态的贡献。正文内容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物质支撑,也是保护自然生态系

11、统的重要屏障,在维护国家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全球气候变化以及草原干旱化已导致草地退化或荒漠化的严重后果。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才能遏制或减轻干旱胁迫的负面影响,是迫切需要回答的科学问题。回答这些问题,必须首先弄清楚草地生态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格局以及胁迫下系统功能维持的机理。目前,内蒙古地区植物性状对降雨量变化的响应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影响的研究相对缺乏。 本研究以我国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遮雨以及增水模拟未来降雨量可能的变化趋势,以剖析典型草原植物性状对降雨量变化的响应格局以及干旱胁迫下草地系统功能的维持机制。研究地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南端的多伦

12、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蒙古多伦十三里滩恢复生态学试验示范研究站。试验中选取了 14种典型草原常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以 Cornelissen 等提出的全球植物功能性状分类体系手册中的国际间植物性状测度的通用方法为主要依据,选择 10 个适用于典型草原植物的性状进行测定,模拟降雨量分别为 345mm(58 月平均降雨量增加 4050%) 、115mm(58 月平均降雨量减少 4050%)以及2004、2005 年度生长季正常降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降雨量情景下典型草原植物性状变化情况并根据其性状响应趋势进行聚类分析可以看出: (1)不同降雨量情景下典型草原植物性状变化响

13、应趋势比较复杂,并非依据以植物生物学特征等普通植物分类学指标来刻画的功能群如:豆科、禾本科以及杂类草植物功能群进行响应变化; (2)在降雨量减少4050%情景下,可以根据典型草原植物的 10 种性状特征划归为 4 个性状响应群组。这 4 个性状响应群组的植物组合分别是: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马蔺(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Koidzumi)+糙叶黄芪(Astragalus scaberrimus Bunge)+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er)+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

14、Roshevitz)+扁蓄豆(Pocockia ruthenica(L.)P.Y.Fu)+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Willd.)Novopokrovsky)+小叶棘豆(Oxytropis microphylla(Pall.)DC.) ;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Trin.)Keng)+早熟禾(Poa annua L.)+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B.) ;二裂叶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 L.)+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 L.) ;糙苏(Phlomis umbros

15、a Turcz.) 。 (3)在降雨量增加 4050%情景下,可以根据典型草原植物的 10种性状特征划归为 4 个性状响应群组。这 4 个性状响应群组的植物组合分别是:早熟禾(Poa annua L.)+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 Roshevitz)+马蔺(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Koidz)+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扁蓄豆(Pocockia ruthenica(L.)P.YFu)+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 L.)+二裂叶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 L.) ;糙苏(

16、Phlomis umbrosa Turcz.)+糙叶黄芪(Astragalus scaberrimus Bunge)+小叶棘豆(Oxytropis microphylla(Pall.)DC.)+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B.) ;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er)+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Trin.)Keng) ;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Willd.)Novopokrovsky) 。 2.不同降雨量情景下,群落水平上典型草原繁殖体重量(PM)与叶片氮含量(LNC)为极显

17、著的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818):比叶面积(SLA)与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为显著的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640) ;与茎密度(SSD)为极显著的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735) ;叶面积(LS)与叶片氮含量(LNC)为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 0.544) ;与 0cm10cm 根重(FLRM)为极显著的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666) ;茎密度(SSD)与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为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 0.570) ;根重密度(RSD)与 0cm10cm 根重(FLRM)为极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 0.786) 。 在不同降雨量情景下,试验样地群落的

18、最大地上生物量干重(ANPP)与群落植物性状中的比叶面积(SLA) 、叶片氮含量(LNC)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718 和 0.669。群落最大地上生物量鲜重与群落植物性状中的比叶面积(SLA) 、叶片氮含量(LNC)显著相关,与繁殖体重量(PM) 、茎密度(SSD)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552、0.552 以及-0.531、-0.554。 就本研究探讨的 10 类植物性状看来,典型草原系统功能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植物比叶面积(SLA) 、叶片氮含量(LNC) 、茎密度(SSD) 、以及繁殖体重量(PM) ,以上 4 类性状应是与典型草原系统功能紧密相关的植物功能性状。

19、3.根据群落植物性状与净初级生产力相关性建立了回归模型,通过模型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ANPP)=-101.757+6.692X1(SLA)+1.549X2(LNC)+0.579X3(PH) ,由于在茎密度性状(SSD) 、繁殖体重量性状(PM)在 14 种典型草原植物的测度上均出现缺失值,因此未引入模型。 4.减少降雨可以明显降低样方的地上生物量而增加降雨与正常降雨量情景下地上生物量的变化无明显差异。 本研究的样地尚处在群落发展的早期阶段,一些比较适应于正常降雨的物种能够占据较大比例的空间因而具有较高的地上生物量。因此,群落地上生物量不一定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加。这种在群落的初始阶段观察

20、到的降雨量/地上生物量模式应不同于成熟群落。 5.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地上生物量(干重/鲜重)以及降雨量水平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718,0.698 和 0.687。高的降雨量水平可以导致高的凋落物分解速率。就草原生态系统而言,降雨量增加将增加优势植物对内蒙古半干旱典型草原的碳循环和养分动态的贡献。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物质支撑,也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屏障,在维护国家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全球气候变化以及草原干旱化已导致草地退化或荒漠化的严重后果。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才能遏制或减轻干旱胁迫的负面影响,是迫切需要回答的科学问题。回答这些问题,必须首

21、先弄清楚草地生态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格局以及胁迫下系统功能维持的机理。目前,内蒙古地区植物性状对降雨量变化的响应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影响的研究相对缺乏。 本研究以我国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遮雨以及增水模拟未来降雨量可能的变化趋势,以剖析典型草原植物性状对降雨量变化的响应格局以及干旱胁迫下草地系统功能的维持机制。研究地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南端的多伦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蒙古多伦十三里滩恢复生态学试验示范研究站。试验中选取了 14 种典型草原常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以 Cornelissen 等提出的全球植物功能性状分类体系手册中的国际间植物性状测度的通用方法为主要依据,选择

22、 10 个适用于典型草原植物的性状进行测定,模拟降雨量分别为 345mm(58 月平均降雨量增加4050%) 、115mm(58 月平均降雨量减少 4050%)以及 2004、2005 年度生长季正常降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降雨量情景下典型草原植物性状变化情况并根据其性状响应趋势进行聚类分析可以看出: (1)不同降雨量情景下典型草原植物性状变化响应趋势比较复杂,并非依据以植物生物学特征等普通植物分类学指标来刻画的功能群如:豆科、禾本科以及杂类草植物功能群进行响应变化; (2)在降雨量减少 4050%情景下,可以根据典型草原植物的 10 种性状特征划归为 4 个性状响应群组

23、。这 4 个性状响应群组的植物组合分别是: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马蔺(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Koidzumi)+糙叶黄芪(Astragalus scaberrimus Bunge)+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er)+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 Roshevitz)+扁蓄豆(Pocockia ruthenica(L.)P.Y.Fu)+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Willd.)Novopokrovsky)+小叶棘豆(Oxytropis mic

24、rophylla(Pall.)DC.) ;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Trin.)Keng)+早熟禾(Poa annua L.)+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B.) ;二裂叶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 L.)+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 L.) ;糙苏(Phlomis umbrosa Turcz.) 。 (3)在降雨量增加 4050%情景下,可以根据典型草原植物的 10 种性状特征划归为 4 个性状响应群组。这 4 个性状响应群组的植物组合分别是:早熟禾(Poa annua L.)+克氏针茅(Stipa

25、krylovii Roshevitz)+马蔺(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Koidz)+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扁蓄豆(Pocockia ruthenica(L.)P.YFu)+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 L.)+二裂叶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 L.) ;糙苏(Phlomis umbrosa Turcz.)+糙叶黄芪(Astragalus scaberrimus Bunge)+小叶棘豆(Oxytropis microphylla(Pall.)DC.)+委陵菜(Potentilla c

26、hinensis B.) ;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er)+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Trin.)Keng) ;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Willd.)Novopokrovsky) 。 2.不同降雨量情景下,群落水平上典型草原繁殖体重量(PM)与叶片氮含量(LNC)为极显著的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818):比叶面积(SLA)与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为显著的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640) ;与茎密度(SSD)为极显著的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735) ;叶面积(LS)与叶片氮

27、含量(LNC)为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 0.544) ;与 0cm10cm 根重(FLRM)为极显著的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666) ;茎密度(SSD)与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为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 0.570) ;根重密度(RSD)与 0cm10cm 根重(FLRM)为极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 0.786) 。 在不同降雨量情景下,试验样地群落的最大地上生物量干重(ANPP)与群落植物性状中的比叶面积(SLA) 、叶片氮含量(LNC)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718 和 0.669。群落最大地上生物量鲜重与群落植物性状中的比叶面积(SLA) 、叶片氮含量(LNC

28、)显著相关,与繁殖体重量(PM) 、茎密度(SSD)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552、0.552 以及-0.531、-0.554。 就本研究探讨的 10 类植物性状看来,典型草原系统功能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植物比叶面积(SLA) 、叶片氮含量(LNC) 、茎密度(SSD) 、以及繁殖体重量(PM) ,以上 4 类性状应是与典型草原系统功能紧密相关的植物功能性状。 3.根据群落植物性状与净初级生产力相关性建立了回归模型,通过模型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ANPP)=-101.757+6.692X1(SLA)+1.549X2(LNC)+0.579X3(PH) ,由于在茎密度性状(SSD

29、) 、繁殖体重量性状(PM)在 14 种典型草原植物的测度上均出现缺失值,因此未引入模型。 4.减少降雨可以明显降低样方的地上生物量而增加降雨与正常降雨量情景下地上生物量的变化无明显差异。 本研究的样地尚处在群落发展的早期阶段,一些比较适应于正常降雨的物种能够占据较大比例的空间因而具有较高的地上生物量。因此,群落地上生物量不一定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加。这种在群落的初始阶段观察到的降雨量/地上生物量模式应不同于成熟群落。 5.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地上生物量(干重/鲜重)以及降雨量水平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718,0.698 和 0.687。高的降雨量水平可以导致高的凋落物分解速率。就草原生态系

30、统而言,降雨量增加将增加优势植物对内蒙古半干旱典型草原的碳循环和养分动态的贡献。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物质支撑,也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屏障,在维护国家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全球气候变化以及草原干旱化已导致草地退化或荒漠化的严重后果。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才能遏制或减轻干旱胁迫的负面影响,是迫切需要回答的科学问题。回答这些问题,必须首先弄清楚草地生态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格局以及胁迫下系统功能维持的机理。目前,内蒙古地区植物性状对降雨量变化的响应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影响的研究相对缺乏。 本研究以我国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遮雨以及增水模拟未来降雨量可

31、能的变化趋势,以剖析典型草原植物性状对降雨量变化的响应格局以及干旱胁迫下草地系统功能的维持机制。研究地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南端的多伦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蒙古多伦十三里滩恢复生态学试验示范研究站。试验中选取了 14 种典型草原常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以 Cornelissen 等提出的全球植物功能性状分类体系手册中的国际间植物性状测度的通用方法为主要依据,选择 10 个适用于典型草原植物的性状进行测定,模拟降雨量分别为 345mm(58 月平均降雨量增加4050%) 、115mm(58 月平均降雨量减少 4050%)以及 2004、2005 年度生长季正常降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32、1.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降雨量情景下典型草原植物性状变化情况并根据其性状响应趋势进行聚类分析可以看出: (1)不同降雨量情景下典型草原植物性状变化响应趋势比较复杂,并非依据以植物生物学特征等普通植物分类学指标来刻画的功能群如:豆科、禾本科以及杂类草植物功能群进行响应变化; (2)在降雨量减少 4050%情景下,可以根据典型草原植物的 10 种性状特征划归为 4 个性状响应群组。这 4 个性状响应群组的植物组合分别是: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马蔺(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Koidzumi)+糙叶黄芪(Astragalus sc

33、aberrimus Bunge)+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er)+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 Roshevitz)+扁蓄豆(Pocockia ruthenica(L.)P.Y.Fu)+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Willd.)Novopokrovsky)+小叶棘豆(Oxytropis microphylla(Pall.)DC.) ;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Trin.)Keng)+早熟禾(Poa annua L.)+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B.) ;二裂叶委

34、陵菜(Potentilla bifurca L.)+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 L.) ;糙苏(Phlomis umbrosa Turcz.) 。 (3)在降雨量增加 4050%情景下,可以根据典型草原植物的 10 种性状特征划归为 4 个性状响应群组。这 4 个性状响应群组的植物组合分别是:早熟禾(Poa annua L.)+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 Roshevitz)+马蔺(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Koidz)+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扁蓄豆(Pocockia ruthenica

35、(L.)P.YFu)+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 L.)+二裂叶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 L.) ;糙苏(Phlomis umbrosa Turcz.)+糙叶黄芪(Astragalus scaberrimus Bunge)+小叶棘豆(Oxytropis microphylla(Pall.)DC.)+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B.) ;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er)+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Trin.)Keng) ;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

36、taicus(Willd.)Novopokrovsky) 。 2.不同降雨量情景下,群落水平上典型草原繁殖体重量(PM)与叶片氮含量(LNC)为极显著的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818):比叶面积(SLA)与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为显著的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640) ;与茎密度(SSD)为极显著的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735) ;叶面积(LS)与叶片氮含量(LNC)为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 0.544) ;与 0cm10cm 根重(FLRM)为极显著的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666) ;茎密度(SSD)与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为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 0.5

37、70) ;根重密度(RSD)与 0cm10cm 根重(FLRM)为极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 0.786) 。 在不同降雨量情景下,试验样地群落的最大地上生物量干重(ANPP)与群落植物性状中的比叶面积(SLA) 、叶片氮含量(LNC)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718 和 0.669。群落最大地上生物量鲜重与群落植物性状中的比叶面积(SLA) 、叶片氮含量(LNC)显著相关,与繁殖体重量(PM) 、茎密度(SSD)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552、0.552 以及-0.531、-0.554。 就本研究探讨的 10 类植物性状看来,典型草原系统功能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植物比叶面积

38、(SLA) 、叶片氮含量(LNC) 、茎密度(SSD) 、以及繁殖体重量(PM) ,以上 4 类性状应是与典型草原系统功能紧密相关的植物功能性状。 3.根据群落植物性状与净初级生产力相关性建立了回归模型,通过模型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ANPP)=-101.757+6.692X1(SLA)+1.549X2(LNC)+0.579X3(PH) ,由于在茎密度性状(SSD) 、繁殖体重量性状(PM)在 14 种典型草原植物的测度上均出现缺失值,因此未引入模型。 4.减少降雨可以明显降低样方的地上生物量而增加降雨与正常降雨量情景下地上生物量的变化无明显差异。 本研究的样地尚处在群落发展的早期阶段

39、,一些比较适应于正常降雨的物种能够占据较大比例的空间因而具有较高的地上生物量。因此,群落地上生物量不一定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加。这种在群落的初始阶段观察到的降雨量/地上生物量模式应不同于成熟群落。 5.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地上生物量(干重/鲜重)以及降雨量水平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718,0.698 和 0.687。高的降雨量水平可以导致高的凋落物分解速率。就草原生态系统而言,降雨量增加将增加优势植物对内蒙古半干旱典型草原的碳循环和养分动态的贡献。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物质支撑,也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屏障,在维护国家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全球气候变

40、化以及草原干旱化已导致草地退化或荒漠化的严重后果。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才能遏制或减轻干旱胁迫的负面影响,是迫切需要回答的科学问题。回答这些问题,必须首先弄清楚草地生态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格局以及胁迫下系统功能维持的机理。目前,内蒙古地区植物性状对降雨量变化的响应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影响的研究相对缺乏。 本研究以我国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遮雨以及增水模拟未来降雨量可能的变化趋势,以剖析典型草原植物性状对降雨量变化的响应格局以及干旱胁迫下草地系统功能的维持机制。研究地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南端的多伦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蒙古多伦十三里滩恢复生态学试验示范研究站。试验中选取了 1

41、4 种典型草原常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以 Cornelissen 等提出的全球植物功能性状分类体系手册中的国际间植物性状测度的通用方法为主要依据,选择 10 个适用于典型草原植物的性状进行测定,模拟降雨量分别为 345mm(58 月平均降雨量增加4050%) 、115mm(58 月平均降雨量减少 4050%)以及 2004、2005 年度生长季正常降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降雨量情景下典型草原植物性状变化情况并根据其性状响应趋势进行聚类分析可以看出: (1)不同降雨量情景下典型草原植物性状变化响应趋势比较复杂,并非依据以植物生物学特征等普通植物分类学指标来刻画的功能群如:豆科

42、、禾本科以及杂类草植物功能群进行响应变化; (2)在降雨量减少 4050%情景下,可以根据典型草原植物的 10 种性状特征划归为 4 个性状响应群组。这 4 个性状响应群组的植物组合分别是: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马蔺(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Koidzumi)+糙叶黄芪(Astragalus scaberrimus Bunge)+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er)+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 Roshevitz)+扁蓄豆(Pocockia ruthenica(L.)P.Y

43、.Fu)+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Willd.)Novopokrovsky)+小叶棘豆(Oxytropis microphylla(Pall.)DC.) ;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Trin.)Keng)+早熟禾(Poa annua L.)+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B.) ;二裂叶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 L.)+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 L.) ;糙苏(Phlomis umbrosa Turcz.) 。 (3)在降雨量增加 4050%情景下,可以根据典型草原植

44、物的 10 种性状特征划归为 4 个性状响应群组。这 4 个性状响应群组的植物组合分别是:早熟禾(Poa annua L.)+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 Roshevitz)+马蔺(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Koidz)+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扁蓄豆(Pocockia ruthenica(L.)P.YFu)+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 L.)+二裂叶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 L.) ;糙苏(Phlomis umbrosa Turcz.)+糙叶黄芪(Astragalus

45、 scaberrimus Bunge)+小叶棘豆(Oxytropis microphylla(Pall.)DC.)+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B.) ;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er)+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Trin.)Keng) ;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Willd.)Novopokrovsky) 。 2.不同降雨量情景下,群落水平上典型草原繁殖体重量(PM)与叶片氮含量(LNC)为极显著的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818):比叶面积(SLA)与叶片干物质含量(

46、LDMC)为显著的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640) ;与茎密度(SSD)为极显著的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735) ;叶面积(LS)与叶片氮含量(LNC)为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 0.544) ;与 0cm10cm 根重(FLRM)为极显著的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666) ;茎密度(SSD)与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为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 0.570) ;根重密度(RSD)与 0cm10cm 根重(FLRM)为极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 0.786) 。 在不同降雨量情景下,试验样地群落的最大地上生物量干重(ANPP)与群落植物性状中的比叶面积(SLA) 、叶片氮含

47、量(LNC)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718 和 0.669。群落最大地上生物量鲜重与群落植物性状中的比叶面积(SLA) 、叶片氮含量(LNC)显著相关,与繁殖体重量(PM) 、茎密度(SSD)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552、0.552 以及-0.531、-0.554。 就本研究探讨的 10 类植物性状看来,典型草原系统功能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植物比叶面积(SLA) 、叶片氮含量(LNC) 、茎密度(SSD) 、以及繁殖体重量(PM) ,以上 4 类性状应是与典型草原系统功能紧密相关的植物功能性状。 3.根据群落植物性状与净初级生产力相关性建立了回归模型,通过模型建立的多元线性

48、回归方程为:y(ANPP)=-101.757+6.692X1(SLA)+1.549X2(LNC)+0.579X3(PH) ,由于在茎密度性状(SSD) 、繁殖体重量性状(PM)在 14 种典型草原植物的测度上均出现缺失值,因此未引入模型。 4.减少降雨可以明显降低样方的地上生物量而增加降雨与正常降雨量情景下地上生物量的变化无明显差异。 本研究的样地尚处在群落发展的早期阶段,一些比较适应于正常降雨的物种能够占据较大比例的空间因而具有较高的地上生物量。因此,群落地上生物量不一定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加。这种在群落的初始阶段观察到的降雨量/地上生物量模式应不同于成熟群落。 5.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地上生物量(

49、干重/鲜重)以及降雨量水平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718,0.698 和 0.687。高的降雨量水平可以导致高的凋落物分解速率。就草原生态系统而言,降雨量增加将增加优势植物对内蒙古半干旱典型草原的碳循环和养分动态的贡献。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物质支撑,也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屏障,在维护国家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全球气候变化以及草原干旱化已导致草地退化或荒漠化的严重后果。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才能遏制或减轻干旱胁迫的负面影响,是迫切需要回答的科学问题。回答这些问题,必须首先弄清楚草地生态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格局以及胁迫下系统功能维持的机理。目前,内蒙古地区植物性状对降雨量变化的响应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影响的研究相对缺乏。 本研究以我国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遮雨以及增水模拟未来降雨量可能的变化趋势,以剖析典型草原植物性状对降雨量变化的响应格局以及干旱胁迫下草地系统功能的维持机制。研究地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南端的多伦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