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粮食直补政策的思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并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专门下发文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其中直接带有资金支持的政策占到相当大的比例,被人们称为“高含金量“的文件。比如实施粮食直补政策就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粮食直补“ 政策是国家为增加农民收入,在粮食主产区实行的直接补贴种粮农民的做法,旨在保护、激励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种植规模和产出水平。从启动直接补贴以来,实践证明这项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对农民而言,此次粮食直补,具体到各农户来说,虽然钱数不多,但它开历史之先河,大出人们意料之外
2、,恰如一轮冬日“暧阳“,普照进了广大农民朋友的心窝里,农民无不由衷地感谢党的政策好。二、改善了农村干群关系。粮食直补改变了过去对农民多“取“少“予“或只“取“不“予“的分配关系,提高了党和政府在农民心目中的地位,赢得了民心,产生了较大的政治影响;体现了中央“一号文件“确立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根本策略。三、创新了对农民支持的机制。实施直补政策改变了长期以来沿用的间接补贴方式,使广大农民更直接、更快速、更充分地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增强了农业信心的长效“补药“。众所周知,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而且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国。就绝对数而言,我国九亿农民不仅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而且在世界各国中也具有举足
3、轻重的地位。因此“直补“政策惠及九亿农民,这是我党“执政为民“的集中体现,也是政府重拾民心的自然回归。但由于农村情况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导致此项惠农政策在实际执行后功效甚微,主要体现在:一、农民对“粮食直补“政策的目的理解偏差。由于多按耕地面积发放补贴,多数农民简单理解为党和政府的“关心款“、与粮食种植没多少关系。二、“粮食直补“发放后对农民种粮行为刺激小。多数农户反映有补贴、好些了,至于是否会增加种粮面积?是否增加种粮投入提高产量?几乎被访问农户都持否定态度。事实上调研的村种粮面积、粮食产出等与发放“补贴“前相比也没什么变化。三、蔬菜、果树等用地并未因“直补“政策而减少,甚至还在增加。有的村逐
4、渐成为蔬菜种植基地,今年种菜规模略有增加,有的更是已形成逐渐抛弃种粮的潜在趋势, “粮食直补“政策对此影响非常有限。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如要继续有效地推行该政策,需要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现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及建议:一、加强补贴与种粮的关系。补贴标准应尽量体现与种粮的关系,由种粮田亩、粮食产出等来确定补贴,而不是简单的按人口、土地发放。加强补贴发放后的跟踪、监督、引导、说服,促使农户在领取补贴后会在自己土地上种植粮食。二、分地方成规模补贴。摒除对种粮刺激、影响不大的“撒糊椒面“式的发放方式,放弃那些已经非粮化的地方和蔬菜、水果、苗木花卉地方,而选择真正以种粮为主的村社地方进行集中补贴、成片种粮。这
5、样既利于提高补贴水平,有针对性地鼓励、刺激种粮,又便于对补贴后的种粮情况在专区进行跟踪监督。三、加强与种粮配套的水利灌溉设施建设。该区粮食种植天然供水条件差、灌溉设施有限且年久少修,使得对供水、保水要求相对较高的粮食种植受到限制,因为引水困难、甚至没有供水,相当一部分农户不再种粮,要农户认同粮食种植就需先行考虑水利灌溉设施的配套,进而摆脱“靠天吃饭“。四、加强宣传引导。“走出来“成为绝大多数农村人的想法,很多青壮劳力的大量外出务工,造成农村只留下妇女、老人和儿童在生产的现象,使得生产规模难以进一步扩大,一些从农村出去打工的年轻人适应了城市的生活,有的根本不愿意回到农村。因此,农村基层相关部门应
6、在有效组织补贴直接发放的同时加强对“粮食直补“政策的宣传,让广大农户认识到粮食种植、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理解到党和政府对种粮农民的关心、扶持和对粮食种植的积极支持,引导农民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多种粮食,尽力减少撂荒耕地和促进撂荒耕地复耕生产。近来,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正在慢慢增大,很多农民工因此回到了家里。我想只要我们在这个时间好好实施这个新的鼓励政策,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如果可以在家里好好的生活,谁还会背井离乡呢?总之,从辩证的角度来看,任何事物均有正反两个方面,粮食直补和合作医疗一样,牵扯的是全国广大农民利益的事情,不记得谁说过“群众利益无小事“,对于中国这样的央央农业大国来说,农民富裕了,中国就小康了,农村稳定了,社会就稳定,国家之所以每年都以一号文件来关注和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目的正在于此。综上所述,“粮食直补“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又促进粮食增产,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只要政府好好的引导和实施,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只要我们政府坚持以收入为主,兼顾促进农业生产,追求农业安全,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实施这项工作,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繁荣。那么,我想我们离文明、健康的新农村又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