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数据结构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摘要结合教师职责和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特点,本文论述了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在现代化教育的新形势下,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环节,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关键词数据结构 教学模式 教学原则 改革与实践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要理论技术基础,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其他相关理工专业的热门选修课。它涉及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组织与处理,以及相应结构上的算法设计和初步的算法性能分析技术。它所包含的知识与提倡的技术方法,无论对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领域的其他课程,还是对今后从事理论研究、应用开发及技术管理工作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2、,教好、学好这门课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也是我们一直探索和实践的目标。一、数据结构课程的目的与要求学会从问题入手,分析和研究计算机加工的数据结构的特性,使学生能够为他们应用的数据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其相应的操作算法,并初步掌握算法的性能分析技术是该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同时,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复杂程序设计训练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数据抽象能力的过程,这种能力是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一种算法构造性思维方法。因此,让学生理解、习惯和熟悉这一套算法构造性思维方法,以适应学科迅速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需要,是这门课程教学的目的和宗旨。二、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存在
3、的问题1.教学原则方面。数据结构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袭着“以教师为主体”“以课程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等。这样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2.教学内容方面。数据结构课程内容抽象、琐碎、庞杂,涉及很多概念和技术。所有这些内容均自成体系,相互之间的衔接线索很少,总体感觉内容零散,没有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体系。同时,因教学内容多,知识量大,很难取舍,所以不免在教学过程中变得面面俱到,重点、难点不突出,学生理解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3.教学模式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僵化,教师习惯于“
4、一言堂”“满堂灌”。现在有些教师仍然一成不变地沿用老一套,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只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从组织内容、备课到讲授,很少关注学生的反应,课堂缺乏互动,更谈不到学生参与其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虽然目前数据结构教学中,基本普及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但在课件制作的水平方面,在使用课件的尺度把握方面,我们的教师们还是要下些功夫。否则,我们的课堂就可能变成纯粹的计算机媒体演示室,学生必然是走马观花,不知所云,无法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三、数据结构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1.改变教学原则。要培养合格的开发型、创造型人才,教师首先必须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把“以教师为主体”“以课程为中心”的传统
5、教育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中心”的新的教育观。教师的职责不仅要“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2.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1)理论课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第一,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去粗求精,去同求异,重点难点精讲细讲,即易懂的内容点到为止,细节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思想,具体实现细节交给学生自己解决;对每章、每节的重点,即重要概念、重要算法、重要思想等,要讲细讲透,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对不好理解的抽象内容,不易掌握的算法思想
6、等难点,要对症下药,不妨深入讨论,使学生不但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第二,合理地组织知识结构体系。要很好地组织教学,必须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地组织知识结构体系,提炼出该课程、每章、每节的知识结构,构建一个整体的层次框架,以数据类型的统一模式及算法为主线,注重内容的衔接、联系与继承性,逐步展开各层次的知识点的教学。第三,合理地组合教学内容的展现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综合利用了各种技术,把多种媒体组合起来,以生动、形象、灵活、全方位、立体化、高密度的方式把知识呈现给学生。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各种数据类型及其操作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可展示性,因此,用这样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必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同时,还要利用程序可视化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数据抽象能力、算法设计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要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抓住本质、组织数据、设计算法、解决问题,并且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探索。第一,问题驱动教学法。问题驱动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下,应用已学知识提出相关问题,继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发现学习模式,应用启发教学方法,提出与所学理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思考解答,并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进入积极思考的主动状
8、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第二,转换角色教学法。转换角色的第一个含义是,教师从课堂教学的“主角”转换成“配角”,学生从被动接受的“配角”转换成“主角”,这是现代教学原则所倡导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所必需的;第二个含义是,教师在安排、组织理论课内容时,转换角色,教师要从作为初学者的学生的角度出发组织教学,这样才能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第三个含义是,转换学生与教师作为提问者和解答者的角色,教师要发现、设置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解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事业。第三,承上启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连续性与继承性,
9、提炼出各章节间的共同点和衔接线索,对各种数据类型,建立统一的一般抽象模式,在这样的框架结构下,分别讨论各种数据类型独自的特征与算法,在课程内容间建立一种宏观的联系和衔接。算法的描述,采用“范代码”的方式,学生可以选择任意一种自己掌握的语言实现算法。这样既兼顾了对语言类工具的熟悉与使用,又为学习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做了必要的准备和铺垫。第四,理论联系实践教学法。数据结构课程不但是抽象的理论课,其综合性和实用性也是这门课程的重要特征。因此,教学活动也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实践;从直观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实践的规律。在理论课教学中渗透实践内容,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10、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促进理论的发展,使理论得以升华。3.实践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数据结构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首要目的。因此,实践性教学是数据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对实践任务进行充分分析、抽象,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模式,使问题最终在计算机上得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加深了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实践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第一,合理设置课程实践内容,力争与理论课的重点、
11、难点及实用知识联系起来;第二,从实际应用中精心选择有具体应用背景的实验题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第三,注重实践过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第四,建立一套完整的实践课考核方案。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教师是传授知识的载体,是事物变化的外因;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体,是事物变化的内因。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这样,教与学共同努力、共同提高,才能达到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张基温.面向 21 世纪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计算机世界,1997(9).2王晓东.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