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文写作基础理论学习提纲2006.3第一章 公文概述第一节 公文的概念一、定义公文是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团体组织等单位在处理公务的活动过程中,所制作和使用的各类文字材料。二、中国公文的发展我国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公文基本成形,有了分类,出现代表作。春秋时期由孔子编辑的尚书 ,汇编了黄帝之后尧舜禹到夏商周的高级行政公文。公文最早称为“书契” 、 “简牍” 、 “文书”和“文案”等。公文一词出现在东汉。 后汉书卷五十七刘陶传 “但更相告语,莫肯公文。 ”三国时公文已成通称。魏晋时期,公文写作理论有了突破。刘勰在其理论巨著文心雕龙中论述的大部分文种都是公文。唐宋时期,推崇文治,公文种类发展,出现许
2、多公文名作。明清时期,公文走向封建社会的高峰阶段,种类繁多,专著相继推出。公文还被称为“公牍”和“文件” 。辛亥革命后,公文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从内容到形式都面目一新。1981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 。1987 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又于 1993 年修订发布。2000 年 8 月 24 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三、公文的分类1按作用分类。 (1)专用公文。 (2)技术公文。 (3)通用公文。2按方向分类。 (1)下行文。 (2)平行文.(3)上行文。第二节 国务院和中央办公厅关于公文文种的规
3、定一、国务院和中央办公厅规定的公文文种国家行政机关公文 13 种(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命令(令) 、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党的机关公文 14 种(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 ):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二、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公文定义:1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2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消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3公告:适
4、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4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5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的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6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7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8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9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10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11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12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
5、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13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第三节 公文的作用1法规和准绳作用。2领导和指导作用。3沟通和合作作用。4宣传和教育作用。第二章 公文行文规则一、行文关系行文关系是机关单位之间的组织关系在公文运行中的的体现。这就必须首先弄清我国社会组织的机关单位。我国社会组织机关及其部门、单位之间的组织关系和行文关系有以下四种:1上下级关系。2隶属关系。3平级关系。4非隶属关系。二、行文方向行文方向是以发文机关为立足点向不同机关运行的去向。大致有 4 个:上行,指公文向上级机关单位运行。行政公文的上行文有议案、报告和请示,但有的下行文如通知、通
6、报等也可以在一定情况下上行。下行,指公文向下级机关单位运行。下行的行政公文较多。平行,指公文向同级或者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运行。函、通知等都可以平行。 泛行,指公文可以同时上行、下行或者平行,并向社会公布。行政公文中的公告和通告就属此类。三、行文方式行文方式,指行文的方法和形式。从行文对象分:1. 逐级行文。向直接的上级或者直接下级行文。2. 越级行文。越过自己的直接上级或者下级行文。3. 多级行文。向直接上级并呈非直接上级或者向直接下级并转非直接下级的一次性行文。4. 普发行文。向所属各机关及其部门、单位一次性行文,主送机关使用泛称。5. 通行行文。向隶属机关和非隶属机关以及社会群体一次性泛向
7、行文。第二节 行文规则综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办法的规定条文,大致有八方面内容:一、必要性规则二、注重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规则(一)不越级规则: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二)部门行文规则:1政府各职能部门可以相互行文(平行文) ,也可以向下一级政府的相关业务部门行文(下行文) ;政府各职能部门可以以函的形式向下一级政府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此外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府行文。2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行文(上行文,办公室也不得对外行文)(三)隶属职权规则:1行政机关和军事机关不能互相发指挥性公文,隶属关系不同。2党、政机关分别行文,一般不互相行文,职权不同;可以联合行文。(四)
8、主管职权规则:1部门内职权范围内事务,应当由部门自行或者联合行文。须经政府审批的事项,经政府同意也可由部门行文,但应注明经政府同意。2属于主管部门职权范围内具体问题,应当直接报送主管部门处理。三、联合行文规则(一)同级政府、同级政府各部门、上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政府与同级党委和军队机关、政府部门与相应的党组织和军队机关、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可以联合行文。(二)联合行文应当明确主办部门。(三)联合行文单位应是平级单位。(四)联合行文要协商一致。四、部门协商一致规则(一)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经协商一致,不得各自向下行文。(二)未经各部门协商一致的有关问题,部门擅自行文
9、的,上级机关应当责令纠正或撤销。五、抄送规则(一)向下级机关或者本系统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便于监督和掌管) 。(二)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机关行文,必要时应抄送另一上级机关。(三) “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需同时送其他机关的,用抄送形式。(四)须报主送机关的公文,需要送其他机关的,用抄送形式。(五)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六、 “请示”和“报告”规则(一)请示:1一文一事。2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需要送其他机关的,用抄送;但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3一般不得越级请示,有必要时,要抄送被越过机关。(二)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一般不越级。七
10、、不以机关名义向上级负责人行文规则一般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请示、报告和意见,除非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八、报刊发表公文规则报刊公布的法规、规章等,应视为正式公文,贯彻执行。第三章 公文的格式一、公文格式概述(一)公文用纸、排版与印装。公文用纸一般采用国际标准 A4 型(210mm297mm) ,左侧装订。张贴的公文用纸大小,根据实际确定。版心尺寸为:156mm225 mm(不含页码) 。公文文字从左至右横写、横排。在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并用汉字和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按其习惯书写排版) 。正文用 3 号仿宋体字,一般每面排 22 行,每行排 28 个字。未作特殊说明,公文中的颜色均为
11、黑色。公文在一般情况下,除了发文机关标识、眉首的反线和发文机关印章为红色外,其余部分均为黑色。(二)行政公文格式。 办法第 3 章规定:“公文一般由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部分组成。 ”公文格式简图如下:图 1份号眉 秘密等级首 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主体附件附件说明公文生效标识成文日期附注主题词版 抄送机关记 印发机关印发日期印刷份数份号:20 机密5年特 急 市人民政府文件 府20011 号 签发人:关于的区人民政府:附件:12
12、(印章)二 00年月日附注:1. 2主题词: 抄送: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年月日印发(共印份)图 2份号 (不少于 2 位) 秘密程度(3 级)紧急程度(3 级) 发文机关标识(发文机关 + 文件) 发文字号(机关代字+年份+顺序号) 签发人标题(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主送机关 正文(缘由+ 事项+ 结尾) 附件说明 公文生效标识成文日期附注主题词 抄送机关 印发机关 印发时间 印数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宽度同版心,即 156mm)以上的各要素统称眉首;置于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主题词(不含)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主体;置于主题词以下的各要素统称版记。 二、眉首写作眉首,包括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
13、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等要素。发文字号之下 4mm 处印一条红色反线与主体隔开。(一)公文份数序号。(二)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三)紧急程度。(四)发文机关标识。(五)发文字号。(六)签发人。三、主体写作主体部分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组成。主体在红色反线之下。(一)标题。(二)主送机关。(三)正文。特作行政公文的正文及标题模式如下:1规范式三部分: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标题2灵活式A、二部分:一是“发文机关文种”二是“事由文种”三是“转发+始发机关及原通知标题”、一部分:只有文种常是不大重要的公务,带告晓性带发文机关的标题下面如写发文时
14、间,则须用括号,公务须是重大的、庄重的。完整标题下面可加时间等题注,文后不写发文机关标志即落款和时间。主送机关一般是直接上级或者下级;周知性的下级有多个;上级也可有多个面向社会群体的,公务是普发的、重大的,常常不写;注意工作实际中组织关系及行文规则正文A、原由一是依据类: # 情况式:叙述时间、单位、地点、人物和事件等;特征:“目前”类时间状语;简介人物及事迹 # 文件式:常用“根据” 、 “据” ;往往是一句话# 意义式:议论:常用“是”# 作用式:常用“将使”二是目的类:用“为”原由部分可省略,或者只省略依据、目的之一。B、事项(内容少的一句或者一段话;内容多而重要的分条列项,或者用小标题
15、,或者用句子表达)1.并列式。常见。一般写的是公务的横向的、静态的情况。各部分相互之间无紧密联系,独立性强,但共同为说明主旨服务。能够省略某一部分。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概括面广,条理性强。并列式内容之间的序码可用数字式,也可用分段式;段中并列的内容可用数字、分号(;) ,也可用句子并列式。要求重轻有序:重要的放在前边,依次类推。2.递进式。一般写的是公务的纵向的动态的过程或者事理。各部分层层递进,每一部分也不可缺少,前后顺序也不能颠倒。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逻辑严密,能说明问题。在一篇公文中,两种方法可以互相交叉,即以一种方法为主,在某一部分即某一层次中用另一种方法。注意:自此以下常运用序码。顺序是一、
16、 (一) 、1、 (1)共四层。不重要内容分项可用第一或者一是、分段、加分号(;)等形式。C、结尾:(可以不要)一是各文种专用语如:“请予批复” 、 “特此通知”等。二是希望、号召类。(四)附件说明。(五)成文日期。(六)公文生效标识。(七)附注。(八)附件四、版记写作版记部分由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组成。(一)主题词。(二)抄送机关。(三)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四)版记的位置及版记中的反线。第四章 公文的主要构成要素第一节 公文的主题一、公文主题的一般概念主题(又称“主旨、题旨”等) ,是作者通过文章具体内容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或基本意见。二、公文主题的要求与表现方法1公文主题
17、的要求(1)符合法律法规、政策法令(2)符合机关领导意图(3)具有鲜明性和针对性(4)具有单一性2常见方法:(1)标题显现,一目了然。(2)篇首撮要,开门见山。(3)篇末点题,充分论证公文的前面部分已经过充分论证。(4)陈述缘由,引出主题。(5)段首撮要,逐步显旨。(6)首尾照应,揭示主题。第二节 结构一、结构的一般概念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公文材料进行组织安排,确定内容的顺序和详略处理,使之成为前后内容关联、逻辑严密、详略得当、疏密有致的整体。二、公文结构需注意的问题1公文的层次第一,总分式。第二,递进式。第三,时序式。2公文的开头公文的开头有很多形式,如概述式、目的式、提问式、时间式、引叙
18、式、说明式等。开门见山。紧扣全文。力求新颖。3公文的结尾公文结尾的写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总结式、强调式、要求式、号召式、希望式、呼应式等。结尾的要求:第一,结尾要干净。第二,结尾要实在。不能空话连篇。第三,结尾当止则止。可要可不要的结尾就不要,单纯重复全面内容的结尾不要,没有实际内容的结尾不要。4公文的过渡过渡,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5公文的首语(1)以“根据”为首语。(2)以“为了”为首语。(3)以“现将”为首语。(4)以“时间”为首语。(5)以“单位”为首语。(6)以某项工作为首语。(7)以“问题”为首语。(8)以“结论”为首语。(9)以“评论”为首语。 ”6公文的尾语(1)指令性尾语。(2)知照性尾语。(3)呈告性尾语。(4)期准性尾语。(5)期复性尾语。(6)期请性尾语。(7)回复性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