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借省运会东风 加快我市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省运会对我市发展来说是一个机遇,省运会在我市的成功举办,加快了我市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拉动了投资和消费,扩大了我市的知名度,并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我市的发展。省运会闭幕后,如何在利用好省运效应继续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借省运会,加快南部新区建设。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城市在比赛前后一段时间内能够极大地提升区域发展和建设的速度,这几乎已经成为一条屡试不爽的定律。2007 年奥运会对北京的影响自不必说。广州先后举办了两届省运会,1987 年六运会举行之际,主场馆所在的天河地区还是郊区,而现在的天河区已经一跃成为
2、广州的新城中心,经济总量居广州各区前列,天河体育中心也成为广州市城建的标志,这些剧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第六届省运会的举办。可以说,没有六运会就没有今天的新天河,同样,没有九运会就不会有今天的新羊城。南京市为迎接十运会在中部地区建成 100 公里道路、占地 2310 亩的滨江公园、1900 米长的中央绿轴和 120 亩的中央公园,投入了一批高质量的文化、体育、医疗设施,在长江边的奥体中心板块创造了“滩涂起新城”的奇迹。我市把奥体中心定址在东部是我市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 年,我市提出了“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发展战略和“新区开发、老城提升、两翼展开、整体推进”的城市发展
3、思路。我市在奥体文博片区的建设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我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全运村、省博物馆新馆、省档案馆新馆、省立医院东院等项目相继竣工,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毫无疑问,奥体中心建筑群是未来省城新的标志性建筑,将成为撬动“突破我市东部”战略的一个重要支点。省运会闭幕后,我市应统筹规划,一鼓作气,在前期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在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保障上加快东部地区发展,建设城市副中心。一是在齐鲁软件园的产业基础上,高端引领、统一规划,在高新区沿经十路两侧规划建设“东部现代服务业经济带” 。具体而言,可从打造创意产业基地、服务外包和软件出口基地、知识经济总部基地、科技金融商贸区、国际化生活配套区入
4、手,加强与章丘市等周边县(市 )区的功能互补和产业链拉伸,完善物流、会展、餐饮、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用 3 至 5 年初步建成我市东部现代服务业经济带。届时,该区域有望成为泉城现代服务业的高度聚集区,既能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财政收入,也可有效提升我市人才的整体素质;二是贯彻我市关于“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的思想,在我市东部新城发展总部经济。一个区域聚集了大批的企业总部,说明这个区域的商务环境、综合环境比较优越,无形之中能够提升这个地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国际地位,促使这个区域的地产升值。所以,在我市东部新城区发展总部经济,将是这个地区发展的一个突破点,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
5、吸引大量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集团、金融机构总部和分支机构落户,有力带动消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在东部以全运村为中心,周边建设开发高档商品房,建设高档居民生活小区。引进超市、宾馆、酒店、银行、邮政等大型商业机构和服务机构,完善居民生活配套设施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这必将吸引我市居民在此安家落户,既缓解了老城区用地紧张和住房紧张的情况,同时也带动了东部新城的人气和消费。这样,我市城市“东拓”战略将迈出实质性步伐,出现跨越式的发展。一个具有浓郁现代化色彩,集政务、会展、体育、商务和居住于一体的城市新中心跃然而出,对东部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愈发凸显。(二)借省运会唱响我市知名品牌。作为省内最大的体
6、育赛事,省运会蕴含着巨大的市场资源。这种市场效应并不是随着省运会的结束而消失的,它将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为我市带来影响和收益。借此大好时机,打造我市知名品牌,对于提高我市的文化品位,拉动市场都有着重要意义。例如,北京奥运会后,围绕其吉祥物福娃形成的相关产业,其产品一直热销,很多到北京旅游的中外游客都会买一些做为纪念。水立方和鸟巢成为北京旅游的经典,门票收入已过亿,李宁牌服装、青岛啤酒、联想电脑等一大批企业迅速提升了全球知名度,加快了其国际化的步伐,实现了由本土知名品牌向全球知名品牌的提升。省运会期间,我市成为了全省乃至中部地区的焦点,我市的一些企业、产品,甚至街道、风景区都会得到无形的宣传,在一
7、定程度上扩大了国内知名度。建议我市利用这个大好机会加大打造知名品牌的工作力度,打造名企、名产品、名店乃至名风景区、名街等。一要找准品牌。知名品牌的打造要切合地方实际,有地方特色,能够吸引人们注意的眼光,例如宣传打造经典的山水游、文物古迹游,省运会场馆游等知名旅游产品;二要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受省运会影响已经被大家熟悉的我市知名品牌,如洛阳水席、 等,政府应趁热打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培育壮大其经营规模,使产、加、销形成一体化,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和综合竞争能力;三要加大由本市知名品牌向国内名牌提升的力度。就是要在提升品牌自身质量上下功夫,强化其软件、硬件建设,使这个牌子能够立得住、叫得响、
8、有竞争力;四要加大宣传力度。要对名牌、名品、名店、名景进行包装,舍得宣传投入,采取在新闻媒体等多种途径宣传,造出声势,使名牌深入人心,可以采取找名人、名家、学者等题字、代言、开产品推介会、搞品牌节等办法来宣传。(三)加快场馆设施转型,进行市场化运作。省运会即将开始, “后省运时代”场馆资源如何开发、利用,马上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做得好,场馆可以成为独特的遗产,并为城市经济发展尤其是体育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反之则会成为主办城市沉重的包袱。如何合理利用其价值至关重要,在此建议,一是政府招标出售省运会场馆冠名权,使其无形资产最大化。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大型体育场馆扩大经营效益
9、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扩大无形资产的价值。以冠名权为代表的无形资产开发收入是大型体育场馆最大的收入渠道,能否有效地开发无形资产将决定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的成败。我市省运会场馆在冠名权的开发上完全符合条件:首先,它的建设规格和档次上属于一流。其次,我市东部新城的快速发展、东部的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带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大公司落户于此。省运会场馆冠名权将成为企业宣传自我形象、提升品牌价值的重要平台。另外,在省运会场馆举办的大型活动也是对冠名企业的一种无形的宣传;二是成立专门机构或委托、承包给职业体育俱乐部对省运会场馆进行经营。体育场馆的建设主要由政府出资,场馆建成以后政府将其出租或承包给职业体育俱乐部。这种合作方式有以下特点:首先,政府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收回体育场馆的建设投资。其次,场馆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得市政府不介入具体经营事务、避免经营风险,也避免了大量维护费用的支出。职业体育俱乐部对场地实行市场化经营,同时也为市民健身和娱乐提供了平台和场地,推动了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并进而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三是借鉴北京的鸟巢和水立方,开展省运会场馆旅游产品,增加门票收入;四是积极吸引和承接各类大型体育、文化、商贸、娱乐活动,使省运会场馆区域成为多功能大型活动中心,这也是省运会场馆运营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