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信息化问题管理论文 从2021年10月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以来,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因而也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了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及时发现并认真研究对策。只有这样,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事业才会得到健康、快速地发展。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三个方面 考察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应该包含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应用服务三个方面。 1、硬件建设 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包括与外界互联互通的公共网络建设和本地本校的局域网络建设两个方面。公共网络建设由专业的骨干网络提供商负责;而
2、各地各校对于本地本校的局域(城域)网络的建设热情很高,并已建成大量校园网和城域教育网,但对各自之间的互联互通却很冷淡。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2、软件建设 教育信息化的软件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开发出支持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平台,包括:教学及管理平台、教育管理平台、教学信息交互平台等三大综合应用系统;二是要开发足够多的优质教学课程和相关资源。 但纵观当前市场上的各种教育软件,(包括学校自行开发的软件),都有不足之处:首先是,缺乏以教育信息化发展理论为指导的整体建设规划和目标,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以当前需求为导向的建设模式。因为学校需要每年向教育局提
3、交各种报表,所以开发了mis系统;因为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所以开发了各种研究性学习平台;等等。而这些系统之间缺乏必要的整合和沟通,不能形成教学与管理上的合力,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不人性,有令人费力和气恼之处。 其次,这些教学系统或平台的开发的参照模型存在着极大的谬误。 现在一般的作法是首先根据需求立项,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详细的需求调研,然后技术人员根据需求调研的结果进行系统分析构建起软件系统的模型,最后开发完成。这样的开发模式是根据软件开发的常规模式进行的。这在教育行业,特别是在教学领域是行不通的,是错误的。因为教学手段的信息化,必然引起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信息化变革,其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不可能还
4、与粉笔黑板式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一样。如果教学平台软件的开发还以当前或以前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为参照模型,这就注定了开发出来的教学系统或平台不能适应和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和发展。 3、应用服务 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是指对用户进行如何将硬件、软件设施与实际的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服务过程。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的核心,即是当前人们常说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这也是我们开展教育信息化的两大根本目的所在。对全国而言,通过互联共享实现我国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对各地和各校而言,通过课程整合实现各地各校教学效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跨越式
5、发展。 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人们还存在一些误区,即认为有了先进的硬件设备和功能强大的教育软件系统,教育信息化建设就大功告成了。殊不知:缺失了以课程整合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的支持,任何先进的硬件和功能功大的软件都是一堆无用的垃圾和废品。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已经在我国开展好几年了,但人们还存在很多疑惑之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呢。 二、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面临的问题及症结分析 (一)当前课程整合的现象与困惑 教学现象一。教学开始了,教师导语开场引出课题情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讨论大屏幕上的文字或图像,教师提问分析,学生举手回答;然后做大屏幕上的习题或回答问题;最后圆满完成教学任
6、务,结束。 教学现象二。教学开始了,教师提示教学任务;然后学生通过大屏幕或各自电脑浏览教师设置的教学情景;或浏览教师设置相关的教学课件;通过论坛讨论问题;然后将作业贴出来;教学结束。 教学现象一,是牵着学生走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只是多了一些形象性和情景性,但缺少了传统教学的方便快捷和实效性,有画蛇添足之嫌。 教学现象二,即所谓任务驱动式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只起引导、帮助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不难看出,对于以上两种教学模式仍然没有脱离教师主导的范畴,即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教学方式都是教师预先设定好的,关注的只是学生外在学习表现的变化。而真正的
7、教学,在于关注学习主体内在的智慧能力和智慧水平的发展变化。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正是为关注和实现学生智慧水平的内在发展提供了一个强大和完善的环境和平台。即学生能在这个环境和平台上真正实现其智慧结构个性化地自主、正常、高效的发展。这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应追求的目标。 (二)课程整合的发展阶段 历史上任何变革都是由现有基础出发的,当前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处于由模拟式整合向数字式整合发展的继往开来阶段。 1、继往:传统课堂(模拟式)整合阶段 严格说这个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已开始,即信息技术仅是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发挥促进教学的作用。这个阶段经过了2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基本完成
8、。 这个阶段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模拟和加强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即所谓“穿新鞋,走老路”。 2、开来:智慧构建(数字式)整合阶段 从上世纪90年代末人们开始意识到。仅靠模拟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并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强大作用;人的智慧构建和发展的本质是外界信息与其内在智慧结构(内在信息)的交流、融合(整合)而提升的过程;而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环境是人的智慧发展即学习的最佳环境和条件。这就需要将信息技术与人的智慧发展进行数字式整合,也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在主体的智慧发展层面上进行整合的问题。 支持由模拟式整合向数字式整合过渡发展的典型理论就是当前热门的建构主义
9、。建构主义作为一种介于模拟式整合与数字式整合之间的教育理论,为课程整合的过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 但如何进一步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数字式整合呢。 (三)推进数字式整合的条件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数字式整合,需要在以下三个基本条件上才可能逐步推进: 1、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教育理论的指导 传统的教学理论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教师如何教的理论;已经流行了约10年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虽然关注的学生如何学的理论,但因其理论的唯心主义和局部片面性特点而无法担当全面实施数字式整合的要求。 当前,时代呼唤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科学全面的教育理论的诞生。 2、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教学探索平台 数字式整合的
10、推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起点在于当前的教学现状。这就要求必须构建起与此相适应的教学探索平台。教育理论专家、信息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和普通教师在这个平台上,平等地进行对话;教育理论、教学理论、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经验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平等地展示、交流、融合。只有这样,数字式整合才可能得到不断而健康地推进与发展。 3、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教学实施体系 实施数字式整合还必须构建一个与学生的智慧发展相适应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和主干的学习环境,这就是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教学实施体系。 以上三个条件,教育理论是灵魂,只有在科学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才可能进行科学的教学探索和教学实践。 (四)基于信
11、息技术环境的新型教育理论社会进步主义教育理论推介 对于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方式,有专家以路、车、货、驾驶员培训等四要素作了十分形象的比拟,这对过去和现在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但仅此就够了吗。试想一个有着熟练技术的司机,在高速公路上,驾驶着一辆满载货物的汽车。人们要问: 1、他要到哪儿去呢。他不会永远在路上转圈吧。 2、他应如何择路而行呢。他不会在路上见路就上吧。这就涉及二个要素:目的地和地图。只有还具备了这二个要素,他才能多、快、好、省地完成自己的运输任务。 社会进步主义教育理论是一套基于信息技术环境探讨教育教学规律的理论。这套理论明确地回答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地(信息技术条
12、件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和地图(如何才能一步一步实现数字式课程整合)这两个关键问题。具体内容请参阅拙作学习活动的模型-人类个体智慧发展与学习规律的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一书和网站。 三、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的推进方式 教育信息化应用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如何科学、全面而稳妥地推进呢。 (一)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推进的原则 对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推进,要本着以下原则来实施: 1、渐进性原则。教育信息化应用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要以当前各地各校的具体现实状况为基础,以各地和各校的教师为主体来实施和推进。这样才能实实在在地促进和提高各地各校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应用能力。 2、交融
13、性原则。教育永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互动的科学。只有能指导教学实践的教育理论才是有价值的教育理论;只有经教育理论武装的教学实践才是科学的教学实践。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永远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育理论及其专家与教学实践及其教师的协作、碰撞、交融,才可能真正推进教育科学的创新(生成)和发展。 3、结合性原则: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以此为基础实施创新的教育。当前具体而言是指实施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新课程、素质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素质教育是实施的灵魂和目的,教育信息化是实施的骨架和技术基础,而新课程则是实施的血肉和内容体系。 概而言之,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就是要
14、以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为目标,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从各地各校的现实状况出发逐步地推进。 (二)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推进服务的体系 基于以上对教育信息化及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的分析和认识,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应有一套推进服务体系,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育理论。社会进步主义教育理论。 2、教师培训课程。包括贯以社会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古今中外教学理论研究、教育模式与课程设计方法、教学实施典型课例分析、教学研究方法等数门针对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训练课程。 3、教学研究平台。一个专家与教师、理论与实践、问题与思路、疑惑与灵感交汇、你我他平等参与的协作研究平台。 4、课例观摩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整合
15、各种创新课例和优秀课例,通过大家的发布、分享、点评、借鉴、修改、创新,使其融入我们每一位参与者的研究和实践之中。这些课例包括:中外具有创新意义的课例,我们身边的具有借鉴意义的课例,我们成功探索成果的课例,其他优秀课例。 5、教学评价系统。这个系统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素质教育思想为灵魂,以新课程实施内容为标准。只有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标准三位一体、协调统一,当前的教学改革才可能取得成功。 6、成果发布体系。依托多种国家级的教育成果发布平台,并逐步构建起专业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及时报道、采录、整理、发布各个参与者在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中的各种成果。 第 9 页 共 9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