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的大国责任和地位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 2010 年 11 月 10 日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时警告称,如果中国不承担起全球经济大国的新责任,全球化“可能会出现倒退” 。这不由得使我想到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是否真的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首先我想说的是,中国还不是真正的意义上的大国。要探讨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拿美国这个无论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教育等能够被想到的任何方面都毫无疑问地被公认为大国的真正的大国做比较。在文化上,可以说,中国相对于美国来讲是有优势的,因为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而美国只有短短的两百年。可是事实证明,中国并没有利用好这个优势。美国因为其发达科技的帮助,促进
2、了其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其得到了很好的宣传。而中国在建国前经历了近百年的战争,在建国之后有全身心抓经济生产,无暇估计文化产业的发展,其与美国的差距不言而喻。在军事上,近 10 年来,美国空军的科技突破比过去 100 年人类空军科技突破的总和还大成千上万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因为美国空军导弹已经能基本替代直射武器的打击作用,今天的美国步兵已经不再需要面对面作战就能“凭空”间接消灭敌人步兵的主力,即现在科技力量已经使美国空军具备单独快速消灭步兵的能力。而中国军事力量主要以陆军为主,空军起步晚,虽然从建国到现在的进步可圈可点,但是其与美国的差距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科技水平上都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根本就没有
3、比较的空间。在海军力量的比较就更不用说了,美国在二战时期就已经拥有了数搜航空母舰,而中国的航母仍处于研制之中。在科技上,中国不要说与美国,就连与一般的发达国家都相距甚远。虽然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在科技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不断的缩小,但是由于原本差距过于巨大,即便有所缩小,还是相差甚远。的确,在一些方面,中国确实做得不错,比如农业,航天,但是还远未达到与美国相抗衡的水平,中国的在许多方面与美国的差距都是以数十年计数的,民众应该认清楚这一点。在教育上,光看高等教育,美国高校在世界高校排名上独霸前五,在前十五的名单上也瓜分了十三个席位,足见其高等教育的实力。而中国虽有 18
4、所高校进入 500 强的名单,却无一所进入 100 强,作为拥有世界上最多大学生数量的国家,这种境况着实让中国感到尴尬。因此我认为,中国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所以也就不能要求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不过,虽然与美国有着如此巨大的差距,但是从总体上讲,中国的水平,还是处于第一集团的,特别是从经济和政治角度来看,中国的一举一动,在当今的国际局势之下,不可否认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新闻报道,中国的 GDP 总量已经超越日本,越居世界第二。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已经保持了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内发生的两次经济危机中,中国经济几乎没有受到多大的打击,并且仍旧以强势的姿态保持增长,可以预见
5、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水平将会延续下去。中国的经济状态对于当今低迷的国际经济局势而言,无疑是一支强心剂,这也就无怪乎英国首相的演讲是这么一种严爱的基调了。在年初的达沃斯论坛上,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受邀发表演讲,受到了极其热烈以及充满期待的掌声。有记者这样说,听中国怎么说”已成为常态,世界对中国的声音“期待已久” ,这也代表着发展中的中国正日益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一支无法忽视的力量。李克强对“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复苏提出了五点建议,其中有两点着重提到了国与国之间的合作问题。正是中国责任的体现,凸现中国务实与清醒,中国对世界的责任,不仅体现在中国在世界金融危机期间,依然保持
6、8.7%的 GDP 增长速度上,更体现在中国在世界金融危机期间对世界经济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上。中国的这份对世界的贡献和责任,高度体现在世界各国共同抗击金融危机期间。中国迅速调动扩大内需资金,中国的“4 万亿投资”计划,不仅给中国国内经济带来了信心,也给世界各国经济带来了信心。这种信心,表面上看是精神层面的,但其传导的积极意义去不容低估。在某种层面上,中国当时的经济状况如何,已不仅是“引擎”的功能,而是世界经济风向标和“避风港”的功能。在政治层面,中国一直就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的各种决议上拥有一票否决权,再加上几代领导人在外交上的努力,使得中国在国际上尤其是在第三世界国家之中拥有比
7、较搞的威望。由于中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中国在政治舞台上也越来越有发言权,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对中国的国际责任寄予着越来越大的期望。但是中国是否就是一个负责人的大国了呢?朝核问题对于中国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试金石。曾经有一段时间,朝核六方会谈在中方的主持下确实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但是现在局势发展到如此一个尴尬的局面,确实让人始料未及的。的确,朝核问题绝不是一个随便一个方法就能轻松解决的了的,否则,拥有压倒性武器优势的中美俄三国,也不会拿朝鲜一点办法也没有,但是,最重要的是,朝鲜问题会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和信用的产生负面影响。尽管朝鲜问题并不是中国引起的,但是如何处理朝鲜问题却成了中国是否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
8、标志。在朝鲜问题上,中国似乎已经动用了一切可以动员的资源,尤其是六方会谈,但这么多年下来,没有取得可以见到的成效。相反,朝鲜在发展核武器方面则似乎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使得国际社会越来越怀疑中国的实际能力。外界并不怀疑中国要解决问题的决心,但对中国所采用的方法的有效性却抱有很大的怀疑。中国如果没有能力解决类似的问题,又如何能够成为大国呢。在最近的几次外交问题上,中国都表现的不够果决,日本扣押人质事件,中方一直只是强烈谴责而已,直到日方放人的最后期限,才由温总理提出严正措辞,试问这又有多少意义。在“天安舰事件”上,中方又始终对调查结果保持一种消极态度。这些,都让最近中国外交表现的不那么尽如人意。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一直在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目标做着不懈的努力,中国也始终坚信,只有自身得到发展,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