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打造“文化休闲名街”模式探索 商业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应成为我国刺激消费政策的重要着力点;街区是商业的重要载体,承载了整个商业活动,街区的品质、服务质量等对商业活动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文化是街区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街区内历史文化积淀的挖掘与展示,将为文化休闲名街的打造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目前我国众多街区大多商业发展已比较成熟,进行文化休闲名街打造,对街区突破性发展意义重大,提升街区服务品质、提高街区环境品味、增加街区文化内涵等将有助于街区知名度及吸引力的提高,促进地区商业的快速发展。 本着“创意经典落地运营”的公司理念,绿维创景经过多年
2、的实战经验和相关研究总结,对街区品质提升及文化休闲名街打造模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文化休闲名街发展模式的探讨中来。 街区是居住和商业的最佳结合点,是城市性格的完美诠释。开发比较成功且有特色的街区,可进行品质提升,成为城市名片。目前世界上有许多街区已成为城市形象展示的窗口,如没去过香榭丽舍大街,就不能说到过巴黎;没去过第五大道,就不能说到过纽约;没去过王府井,就不能说到过北京,这些各具特色的街区,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一座城市的精彩。文化休闲名街是街区升级发展的新方向,是集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街区,绿维创景经过研究认为:过去商业街的文化展示是被动的,是街区商
3、业发展的附属品,进行文化休闲名街打造,必须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挖掘展示历史文化,提高文化在街区发展中的比重。商业是街区发展的根本,相关研究已比较深入,绿维创景独辟峭径,提出从三个角度、四个方面对街区进行文化休闲化打造,以实现街区新突破。 街区品质提升迫在眉睫 街区,具有较大的业态组合力,能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拥有完善的环境设施,是人们休闲娱乐消费的精神家园,能最大限度的聚集人群,为商业提供充足客群。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街区数量日益增多,仅商业街就3000多条,未来两年内更有望突破5000条,如此多的街区,必然充斥着激烈的竞争,街区品质提升迫在眉睫。我国商业街数量众多,雷
4、同现象也比较严重,如:纯粹的商业街除了条条框框的高楼大厦外就是纷繁复杂的各类商品,让游客看的眼花缭乱却不知所终,逛累了却找不到休息的场所;以地方特色文化为依托的老街区,要么文化挖掘不够,要么遗迹展示欠妥,特色不突出,游客身在其中却丝毫感受不到历史的气息。开发商的目的仅仅是商业经营,忽视了环境、服务品质的改善,极大的降低了街区的吸引力,减少了游客的回游率,不利于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时下金融危机席卷整个世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各行业都放慢了发展步伐,尤其是第二产业更是遭受重创,如此萧条的经济态势下,寻找新的突破口将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 点,于是政府将目光转向了第三产业,希望通过服务业的带动作用,
5、实现经济复苏,作为最活跃的商业和最具有带动效应的旅游业受到高度关注。街区是商业活动的有效承载体,商业活动发展的好坏,街区吸引力、环境、服务等是重要影响因素,在全球经济危机大环境下,打造文化休闲名街,提升街区品质,对经济恢复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旅游是商业活动的催化剂,是街区品质提升的重要手段,用景区化手段发展商业街,能丰富街区的休闲业态,提升街区的休闲氛围,为市民及游客提供良好的休憩场所;用景区标准完善基础设施,能提升街区的经营环境、基础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增加吸引力及满意度。因此,街区文化休闲化打造,是商业快速发展的有效保障,也是金融危机背景下激活经济的有效途径;文化的挖掘与展示,将有助于街区
6、品质的提升,为文化休闲街区的打造奠定基础。 文化化,文化休闲名街打造的着力点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街区是城市的血肉,文化则是城市的灵魂,只有同时具备了骨架、血肉和灵魂,才称得上完整的城市,而在这三者中,作为灵魂的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精神,只剩躯壳,则不能称之为城市。每个城市一般都有独特的大文化,一个街区也应有自己的特色小文化,文化对街区品质的提升,文化休闲名街的打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文化能丰富街区业态、提升街区服务品质、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等。过去人们也都在谈文化,也都试图通过文化来改善街区环境、增加娱乐元素,但这些文化都是虚的,不能落地,对街区发展没有实质的推动作用。绿维创景
7、认为,以文化为媒打造文化休闲名街,必须是实实在在的文化,是能落地运营的文化,并且能渗透到街区的机理中,可有效激活街区活力。 以旅游为附着点,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对街区进行品质提升,有利于改善街区的服务质量、提高街区的环境品味、提升街区的整体档次,最终实现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可在旅游中应用的文化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如: 文化内容: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和56个民族,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丰富,可用于旅游开发的主要有:历史遗迹、名人文化、历史传说、民俗文化、文学作品等等。 开发类型。文化展示方式呈现多样化,如历史遗迹展示、传说演艺、情境雕塑、情趣小品、文学作品长廊等等。 绿维创新。依据现有文化展示类型,
8、提出了故事连环画形式,如“盐业百态图”,就是将盐城的盐文化发展史用百米长卷形式加以展示;提出第五面的概念,即除了在建筑内部进行休闲化打造外,更充分利用建筑外墙、顶层和地面等,利用壁画形式展示地区特色文化等等。 景区化,文化休闲名街打造的新手段 提到街区,人们一般都会有两个层面的概念。第一层面是纯粹的商业区,包括商业街、步行街、商贸大厦等,这是狭义的街区概念;第二层面则是广义的概念,主要指居住区,类似街道、胡同等的概念,这两种概念均忽视了商业与居住区的联系。绿维创景所定义的街区,不仅指商业区和居住区,更是一个泛街区的概念,既是对两个层面街区概念的整合,又是对 两个层面街区概念的延伸,包括政治、经
9、济等专属街道。无论是广义的街区,还是狭义的街区,环境、设施、吸引力等是其必备利器,而对这些利器进行景区化提升,将成为文化休闲名街打造的新手段。 对街区进行景区化提升,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发展旅游,而是通过提升街区的整体品质、服务质量及娱乐休闲水平,打造文化休闲名街。目前我国许多著名街区发展的着力点不在旅游上,但由于其极高的知名度,仍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旅游者,为了服务并有效分流这部分游客,街区管委会开始自发的发展旅游,但这种自发行为仅限于为服务而服务,是量的变化,缺少了质的提高,不利于街区品质的提升,更不利于文化休闲名街的打造。对街区进行景区化提升,能使这种自发的旅游服务行为转变为自觉行为,即管委会乃
10、至政府在管理发展街区时,积极主动的去为旅游者服务,在满足旅游者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提升街区的娱乐性、体验性和服务质量等。 当然,街区景区化后,主要职能仍是商业,文化休闲名街的打造,赋予了街区更多功能:旅游项目吸引了人气,商业活动留住了人气,两者相互促进,共同为商业街带来了财气,促进了商业街的可持续发展。 街区类型不同,景区化打造手法也各不相同。商业街更强调人气,这类商业街品质提升时可更多的注入旅游元素,在开展商业的同时更多的关注旅游发展,增加街区的娱乐性;居住型街区则强调环境的舒适度,这类街区用旅游手段打造,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街区的环境,增加舒适度,提高居民及商户的满意度;行政区、经济区等类型的街
11、区,服务对象不是普通大众,仅限于街区内的从业人员,因此旅游在其中所占比重更小,游乐项目的设置应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基准,依据其需求改善环境、设置游乐项目等。 休闲化,休闲名街活力激发的催化剂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化将成为人们追逐的重点,参与性、体验性越来越受青睐,对于靠环境、质量吸引顾客、住户、旅游者的街区,尤其是将人气转化为财气的商业街区,休闲化显得尤为重要。各种泛化休闲化娱乐项目的设置,将有效激发街区活力,使街区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吸引力,成为文化休闲名街活力激发的重要催化剂。 对商业街进行休闲化打造,主要指休闲业态的调整,包括三个方面: 调整商业结构:依据街区档
12、次、服务对象需求特征等引入商品。不同类型商业街业态结构调整方式不同:综合型商业街区,可将同一类商品集中经营,打造商圈内不同类型特色街;长街型则需突出产品多样化、特色化;居住区则更多的是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服务。 业态休闲化提升。打破固有的买卖模式,采用活体模特等形式;与电视台合作举办各种购物娱乐项目等;举办各种类型的比赛,如美食大赛、摄影比赛等,吸引旅游者参与,提高互动性。 休闲项目引入:休闲娱乐项目是每个景区必不可少的,好的娱乐项目,对商业街品质提升尤为重要,如对街区进行高档休闲化打造,引入旅游演艺、蹦极、高尔夫、保龄球等休闲运动 项目,增加游客参与性,提升整体吸引力。 “三招四式”,打造文
13、化休闲名街新模式 绿维创景依据丰富的研究资料和实战经验,提出了文化休闲名街打造的“三招四式”发展模式,即从“景区化、文化化、休闲化”三个角度,“景区打造与旅游总规编制、a级景区创建、城市文化名片打造、商业业态休闲化调整”四个方面进行“文化休闲名街打造”(见“文化休闲名街打造模式”图)。任何街区都可依据自身需求特征,运用“三招四式”模式进行品质提升发展。 对商业街进行景区化打造,是在新的社会形式下的突破与升级,绝不能局限于旅游要素配置、旅游规划通则要求和a级景区标准中,而应该跳出“a级和景区化”这两个基本要求,站在更高层面进行打造;用景区化打造休闲文化名街,是用a级标准完善街区基础服务设施、用旅
14、游六要素的概念提升街区的服务档次、用景区的管理手法提高街区的管理水平。 1.创a级景区 将商业街打造成a级景区(主要指级别较高的4a级、5a级景区,4a级、5a级景区是较高水准的景区形式,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服务质量在国内均处领先地位),从表面来看是将纯粹的商业街打造成景区,但从旅游规划角度来说,对商业街进行景区化提升,本质上是为了完善基础设施,提高街区的整体服务水平,因此在进行规划时不应就a级标准来谈街区打造,而应在a级标准的基础上,融入更多全新的旅游、休闲、娱乐元素,结合比较成熟的商业元素,高标准、严要求,从更高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依据a级标准进行自我检测,逐一找出差距,按照标准要求和差距进
15、行完善。 2.景区化与旅游总规 (1)旅游规划 城市商业街景区化升级,必须要经过系统的规划工作,在规划依据方面,首先规划应服从城市功能分区、延续历史文脉,体现出地方文化特色,在有关城市规划及各部门相关规划指导下进行,同时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等的要求;其次规划应遵守或参照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通则,及国家、省有关城市规划、园林景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等技术规范。 (2)相关设计 商业街旅游吸引物及游憩方式的设计:游憩方式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商业形态的趣味化、主题化、体验性与参与性设计,商业配置的全程游憩化设计,以及商业行为的游乐化设计等方面。 景观设计和公共空间设计。城市步行街的景观首先
16、是商业型景观,其打造可运用情趣化、情景化商业景观等,消费型景观以及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可因地制宜进行打造等。 旅游功能分区和游线设计。旅游功能分区设计要与商业业态布局结合,旅游游线的设计要与商业人流的流动线结合,同时满足商业和旅游的双重要求等。 3.城市文化名片打造 城市文化是城市间进行区别的最重要因素,城市不同,历史传承、文化底蕴也不同,这也是不同商业街进行特色化发展的重要破点,在商业街打造过程中引入地方特色文化,才能增强吸引力,文化是深化休闲名街内涵的重要工具,也是城市名片打造的新抓手,主要包括情境化、游乐化、活动化等打造手法。 情境化。城市文化展示的最好舞台,也是最能潜移默化传承城市文化
17、的有效手段,主要的打造手法有情趣雕塑、建筑风貌、壁画小镇、动感艺术、立体花坛、立体街画、故事连环画等,如我院打造的盐城“盐业百态图”。 游乐化。采用游乐化方式来展示文化,应体现艺术性。旅游景区本身就是一个大秀场,可依托于当地文化,引入演艺;可举办各种参与性项目,展示当地特色文化等;各类娱乐项目的设置也可融入文化元素。 活动化。主要指举办各种论坛、节庆活动,进行文化营销。 4.业态休闲化提升 业态休闲化是文化休闲名街休闲化的重要内容。在进行业态休闲化提升时,依据商业街类型,可采用不同的项目设置手法,不同类型街区间可重复建设,而具体实施项目则应依据商业街所处位置、资源现状、发展趋势等因地制宜进行策
18、划、设计。 长街型项目设计:以文化为魂,设计各类项目,小型广场、各种小商店、情景雕塑、服 务设施等。需要完善主要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和生态停车场。一般的游客服务中心和停车场均放在商业街的入口处,与广场共同组成游客集散地,其外部景观应与商业街氛围融合;商业街内还应注重休闲座椅等的设置,休闲座椅可与雕塑结合,增加休闲趣味性。 商场型项目设计:休闲化氛围提升,如商业街内部装饰应突出中国红,楼层间空旷区域适当的放些装饰画、假山树、情景雕塑等;业态休闲化提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商品进入门槛,以经营品牌产品为主,丰富商业业态,如餐饮店、酒吧街、ktv、电影院等等;一是在原有商业业态上的调整,丰富购物内
19、涵,引入各类娱乐活动,如活体模特、美食大赛等;一是休闲项目的引入,如真冰溜冰场、保龄球馆等娱乐消费项目。 商业mall项目设计。商业mall是一种聚集似的都市休闲聚落结构,其规模、档次、吸引力等较商场型商业街大,每层都可设一个主题,项目设置应更丰富,内部项目设置在与商场型商业街相同外,可在外部设置更多的项目,如喷泉广场、攀岩广场、儿童乐园、高级会所等。 第二篇:中小企业文化模式建设探索中小企业文化模式建设探索 刘显睿 【摘要】 本文从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出发,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现状与特点,探讨了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切实可行地以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文化模式的选择与培育,进而加强企业文化的整体建设。 【关
20、键词】 企业文化;中小企业;文化模式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不论大小,如果要获得长远发展,都应培育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最近各项宏观经济政策偏暖,温家宝总理更是提出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可以预见中小企业发展的“黄金年代”已经来临,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条件的局限,往往对企业文化这一决定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太重视或无暇顾及。本文从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和特点入手,论述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在发展过程中进行文化模式选择和企业文化建设,培育自身的文化竞争力,从而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的优势。 一、中小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和作用 企业文
21、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为大多数成员认可和遵循的企业精神、价值观、理念、习惯、准则等,它是一个企业以物质为载体的精神现象。 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数量众多机制不活的中小企业直接面临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加快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步伐,搞活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我认为,主要的出路是做好企业的文化管理。如何整合企业文化,最大限度地激发中小企业的活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企业文化在中小企业市场竞争中具有重要作用。(1)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知名度,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所体现出
22、来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可以形成企业巨大的凝聚力、亲和力和战斗力。这种效果,是单纯的硬件设施和工资福利手段所达不到的。以江苏小天鹅公司为例,1989年还是个亏损97万的小厂,到1995年却拥有18亿元的社会资本。小天鹅的成功崛起,得益于深入企业每个员工心髓的“末日管理”的企业文化。(2)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的形象,实施科学的企业形象管理,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持。企业形象管理的成果又会凝结成企业文化,融化在员工的思想中,支配着员工的行为。成立于1988年的深圳华为公司,到今天已成为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只用了十年时间。集团总裁任正非认为:是危机感造就了今天的华为。危机感就是华为
23、的企业文化特色。(3)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一般而言,企业经营业绩与其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正比例关系,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程度越大,企业的经营业绩就越好;反之,则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差。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科学技术飞跃进步,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无论是工业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技术水平如何,都在寻求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国际范围的竞争及合作。我国不少中小型企业面向市场求生存、图发展,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组织,企业战略作为企业经营的三个支撑点,创出成功经验。但就总体而言,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相对薄弱,企业经营者应当提高认识,加强工作,使
24、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的成功开辟新的思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确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1)使企业具备强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同样也是企业凝聚力的提升,使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更好的发展。企业有自己的文化体系和人有高素质道理是一样的,有实力才可以去和国际巨头和大企业竞争,有规则才可以成方圆。而所有竞争力的基础来自共同的奋斗目标这是企业文化基本的元素。(2)使人才的力量得以充分发挥。人是有思想的,而人的思想决定人的行为,企业文化正是通过影响人的思想最终影响人的行为来发挥作用的。如果没有正确的导向,人才和庸才在一个环境里没有分别,这样的企业是悲哀的企业,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文
25、化是无形的,但要靠有形的环境和载体去折射、放大和传播。建立健全企业文化,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企业的力量呈现最大化,成功就是理所当然的。(3)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可以说这是企业的终极目标,也是企业文化的必然的结果。当企业目标确立,依靠科学的决策,有效沟通,人尽其才。个人的发展和企业发展同步,企业良好的氛围与环境,造就出不凡的业绩,最终是企业利润的增长和企业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企业文化的现状与特点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从少到多发展起来,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持力量。目前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达3
26、57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在全国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60%和40%左右。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0%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创造,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0%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组成部分4。因此探讨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促进中小企业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创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水平的提高,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无疑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 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大多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规模小,各种经济活动的数量并不大,实力不强,企业的经营管理较为简单,抗风险能力差,企业文化的特点
27、充分表现出“个人主义”的特征,即企业的所有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承担主要角色。另外,由于中小企业很多企业创建时间不长,还停留于企业所有者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在大企业实施充分分工并实现标准化、通用化管理与人本管理快速创造财富时,而中小企业仍然以求生存为主,企业文化充分体现出生计经济的特点。正是由于中小企业“个人主义”与“生计经济”的现状又使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不能高瞻远瞩,不能高标准、高水平的建设,因而难以充分体现现代企业文化的特点,大多仍含有“小农经济”文化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1.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没有体现出人本思想,大多表现为个人权威、英雄主义现代企业文化强调人性管理的方法,强调企业以人为本,
28、强调科学的管理方法要符合人性,有助于人性的发展。然而,在中小企业生产管理中都没有体现出这种人性管理。第一,中小企业大都为个人所有,经理人把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视为员工与自己简单的劳资关系,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第二,中小企业推行的是“家长制”,员工仅被视为企业经营中的一个环节,在企业内部,一切都是企业所有者说了算。第三,中小企业以“个人主义”价值作为中心,在用人及对人的判断上,往往是企业所有者随心所欲,凭个人喜好,远近亲疏,因而难免失去客观与公正。而且对于白手起家的中小企业来说,企业家表现出强烈的“英雄主义”,视自己为企业的“英雄”,以牺牲员工的正常发展来满足“英雄主义的心理”。 2.中小企业的企
29、业文化难以实现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强调以共同的价值观念与优良的企业环境实现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归属感是企业凝聚力的来源,是企业战斗力的保障。对于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企业经营管理大多以家属成员为核心,而对于外来成员,很难获得相应机会,因而也就难以对企业有归属感。在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企业之间的外部交易无规则可循,企业与企业的交易通常转化成企业与个人之间的交易时,一旦员工掌管业务,与供应商或者客户之间建立起牢固的私人关系,他就具有控制和要挟企业的能力。由于企业的外部交易变成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往来,必然存在交易过程中所有者与经办人员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具体经办人员徇私舞弊,谋取个人
30、私利的行为不可避免。而对于丝毫没有归属感的员工,一旦拥有关系资源,往往另立山头,抢走客户,使企业蒙受损失。 3.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注重眼前利益,在市场上往往背离顾客。美国学者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认为,超群出众的企业,必然有一套独特的文化品质,这种文化品质使它们脱颖而出。在成功之路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一书中,他们提出了革新性的八种品质,其中包括紧靠顾客。因此,出色的企业是靠用户和市场来驱动,而不仅仅依靠技术来驱动,对用户所作的各项建议,从用户自身的立场来看,都应该是经济实惠的。但中小企业尚处在创业与原始积累阶段,其价值取向与行为往往背离顾客,注重眼前利益与短时效益,过分追求“短、平、快
31、”,奉行“银货两讫,各不相干”。顾客是市场中最为核心的资源,由于背离了顾客,许多中小企业往往昙花一现,或者不得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种行为根本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4.中小企业文化讲形式,但忽视内容;讲文化,但不服务管理。企业文化从一个全新的视觉来思考和分析经济组织的运行,把企业管理和文化之间的联系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使企业管理从技术、经济上升到文化的层面。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中的每一件事,大至企业决策的产生、企业中的人事任免,小至员工们的行为举止,衣着爱好、生活习惯。对我国中小企业来说,尽管有不少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但由于对企业文化存在不完全甚至片面的理解,企业文化
32、建设仅停留于形式,用来装点门面,而涉及到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仍是老一套。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经常讲“文化”,但不用企业的文化来服务管理。而在另一些企业,把企业文化等同于思想教育,等同于文体活动,或者阶段性的搞一些轰轰烈烈的仪式,与现代企业文化形似而神不似6。这些从根本上说都是中小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表层认识,他们不能切切实实的把文化融入到自身的企业中去,也反应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总体现状和特点。 三、我国中小企业文化模式的选择与培育 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激烈的企业竞争环境的需要。而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过程中,必须在企业自身文化模式的选择上要独具一格、符合时代特色
33、。不同的企业应有不同的文化模式,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建设自己的文化模式。 (一)我国的中小企业可供选择的几种企业文化模式: 1.“乡土型”企业文化。它是指建立在民间地方文化基础上的企业文化。地方文化源自本土,朴实无华,富有民俗色彩。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又离不开地方文化的影响,因此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理应将地方文化作为基础。特别是那些具有地域特色的乡镇集体企业和部分私营中小企业,或资源依赖于地方,或员工来自于本土,或产品销售主要集中在本区域,或产品品牌本身就源自本土文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有典型的地方特色,企业员工的内心也深深地保留着地方印记。因此,则好些且在进行文化建设时不能忽视地方
34、文化影响,否则就容易在员工心理上造成文化扭曲,产生精神摩擦,最终导致文化坍塌,严重时还会干扰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乡土型”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认识和理解地方文化对企业文化的作用,并能够进一步从中汲取文化营养,通过提炼、培育、整合来形成“乡土型”企业文化。 2.“家庭型”企业文化。这种文化是指企业建立起一种具有家庭氛围的企业文化。中小企业特点就是规模小,人数少,组织结构简单,办事效率较高,工作场所相对集中,员工上下班之间的接触和了解的机会要比大企业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为企业内部的人员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方便。良好的雇佣关系和温度的员工情绪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员工的精神力量是企业发展的主
35、要推动力,高明的经营者会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点,自觉地在企业中营造一种温馨可人、催人向上的归属感,并使其进一步转化为一种积极的工作动力。 “家庭型”企业文化的突出表现在于营造家庭氛围。因此,无论是企业的经营思想,还是组织的规章制度,特别是激励与约束机制,都应以员工为核心,实行人本管理。只要把原当作家庭主人,员工也会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家庭型”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企业决策者的经营动机和长远战略目标。如果企业的经营宗旨是惟利是图,把市场当“赌场”把员工当“赌具”,那么企业就不可能长期发展,也就谈不上建立“家庭型”企业文化了。反之,如果把员工当作主人,把企业的前途与员工的个人命运看成是一个有机同意
36、体,那么企业不仅能长远发展下去,而且还会激发员工的智慧和热情,产生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实践证明,“家庭型”企业 3、“科技型”企业文化。它是指在企业建立一种富有刻苦攻关、合作竞争气息的企业文化。这类文化适合于高科技中小企业和各类咨询策划公司。这些企业科研人员、管理人员较多,基本素质较高,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较强,能够适时地进行自我调整。同时,他们敢于竞争,奋发向上,喜欢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环境,“客观、公正、科学、效益”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因此,科技型企业要通过经常性地开展各种科技攻关、科技竞赛、销售竞赛座谈交流以及富有活力和朝气的娱乐活动来体现企业文化的价值。当然,这种文化价值必须充分地反映出科
37、研及管理人员的个人价值。而这正是“科技型”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之处。 (4)“参与型”企业文化。“参与型”企业文化是指企业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当中去,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调动积极性,实行自我管理。 今天,企业管理越来越要求民主化,而民主参与型管理在大企业实施还存在不少困难。中小企业由于其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其实施民主参与管理要容易得多。“参与型”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放权管理,即大多数管理决策是由下层管理者或员工自己做出,下属有较大自由度。“参与型”企业文化建设注意采纳下属意见。“参与型”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要看中小企业老总的民主和开放意识,当然这需要勇气和信心。很多
38、实例表明,“参与型”企业文化能够出金企业形成高度的团队精神,减少决策失误,保证企业持续平稳地发展。 当然,以上几种模式并不能包括所有的中小企业发展道路,即使是在同一种文化模式下,也可以包含不同的内容。在文化模式的选择上不要搞一刀切,更不要告文化“复制”,而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二)我国的中小企业企业文化模式的培育 1.加强制度建设管理 在文化模式选择的基础上确立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管理制度是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经之路。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在我国,管理方式与管理手段落后是中小企业当前的突出问题,通过管理创新来实现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一是加强各项基础管理。
39、强化企业基础,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小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中小企业发挥“船小好调头”的灵活性。针对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要加强成本、资金和质量管理。要强化成本核算,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构建资金监督体系,推进经营预算与计划管理,实行产品全方位的质量控制与严格的品质保证制度。二是推进战略管理与创新。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都高度重视,但对战略管理与创新重视不够,事实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发展的“发动机”,那么战略管理与创新就是企业发展的“方向盘”。如果没有战略管理与创新这一“方向盘”的引导,技术创新的“发动机”马力不足,也不能指
40、引企业朝着正确的经营发展方向前进。发展方向不对,企业的列车行进得越快,造成的经营损失就越大。因此,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小企业要强化战略管理与创新的观念。三是加强知识管理。所谓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寻找新的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金融资本和其它传统生产要素已成为商品,而知识资本却成为创造收益的实际推动力。 2.确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企业必须确立正确和符合时代发展的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将渗透到企业的物质与活动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规则,使企业的每个员工和行为导向具有一致的标准。企业价值观不同,企业文化的性质也就不同。企业价值观决
41、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 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是企业对其自身生存价值和意义的认识问题,是企业日常运作的指导准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许多具有良好企业形象的著名企业的背后都有正确的经营理念的支撑。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经营理念要强调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小企业要从唯利是图中解脱出来,努力贡献社会,建立起具有远见性的经营意识和价值观,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得到更多的回报。企业应遵守宪法和法律,诚实守信,遵守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 3.培育企业的文化核心竞争力 企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在整体上选择自身的发展模式以及价值观等文化内容外,为了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
42、进一步培育自身的文化核心竞争力。 (1)立足创新,塑造个性。企业必须根据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立足创新,塑造个性,致力于营造富于创新意识和鼓励尝试风险的企业文化环境。纵观20多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起步、发展、辉煌、危机与迷惘,我们可以看到,个性是中小企业生存的根本,没有个性的中小企业是无法生存的,这就是市场竞争的残酷法则。而没有个性恰恰是我国中小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要想在未来的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并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根据市场变化的情况和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重新构造企业竞争力,形成企业自身的独特个性,走现代企业的个性化发展道路。 (2)以人为本,个人与企业同步发展。企业文化的本质内涵
43、是“以人为本”。企业更要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人的潜力发挥至极,使追求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一致。以柳传志的话说就是:以人为本,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职工对企业认同意识以及工效挂钩的直接性,使中小企业在劳动管理上具有一定的人本优势。 (3)志存高远,树立战略意识。企业发展战略亦称企业经营战略,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全面分析而制定的较长期的、总体性的谋划,是企业经营思想、经营方针、经营目标和经营重点的集中表现。中小企业的战略未必要都像大企业的一样系统、精确和全面,它可以是一个较为笼统的目标,或者仅仅是关于企业发展的一个定位。不管企
44、业的起点如何之低,企业战略就是企业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必经的桥梁。中国许多中小企业经营者更多的战略失误在于急功近利的急躁冒进。就我国许多中小企业而言,企业家的投机心态往往是战略执行中最大的障碍。市场经济是充满挑战性的,置身其中的企业家有一定的投机心态是正常的,但我们要坚决警惕的是将无数企业引向灾难的过度投机心理,通过制定和贯彻企业发展战略使企业在长时间内立于不败之地。 (4)促进企业人才的成长。第一,培育优秀企业家。企业家是最宝贵的人才,是真正“以企业为家”的人。所有经营好的企业,必然拥有真正的企业家。第二,吸引人才。中小企业竞争力低,能来工作的人才都具有风险意识和开拓精神。文化将人才的个人价
45、值取向与企业文化价值系统协调统一,为人才提供充分发挥才能的理想场所。第三,培养人才。员工接受企业历史传统、理念(价值观),形成约束行为的规范,并在得到提拔与重视中激发出积极性和创造性。 (5)凝聚整体资源力量。企业文化雏形可能来自企业家某种直觉,形成指导和约束员工的成文或不成文的条例规范。在逐渐对企业员工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灌输的过程中,这些文化因子融入到企业管理行为中,形成企业独特的价值观和精神等,表现为一种凝聚力推动企业高速发展。同时,由于员工来源、生活经历、文化素质、工作性质差异,决定了企业成员价值取向各不相同。企业文化通过融合员工价值实现同质化,并与企业制度创新对接,中小企业就依靠文化这种
46、资源凝聚要素,使全体员工同舟共济,取得发展。 (3)塑造企业品牌形象。麦当劳经营就在于成功运用文化概念进行经营管理,利用企业文化创造出了消费者心中认可的品牌。品牌的一半就是文化,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从产品到品牌,文化为品牌锦上添花,而品牌成为优秀文化规范结出的良果。 (4)支撑企业战略转型。在对企业战略中的各元素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把握中,决策者在不断扩大的范围、不断拓宽的领域、不断提高的层次的市场挑战过程中,适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内外有形及无形的资源。文化则是实现新战略目标的动力,是企业战略创新背后的有力支撑。联想、海尔经历重大的战略转型,就是以企业文化作为实现可持
47、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顺利实现这种战略转型的。 综上所述,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要培育适应时代、适应竞争、适应发展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实践活动中,中小企业应逐步落实、发展和完善自身的企业文化,使之不断地适应发展需要,有效地提升企业竞争力,进而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参考文献】 1朱莉,曾凡辉.企业文化与中小企业发展j.科技创业月刊,2021,(7).2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科特,曾中,李晓涛译.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m.华夏出版社,1997. 3李善同,林家彬,刘勇.我国中小企业的历史回顾、经验教训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务院发
48、展研究中心m.中小企业发展与政策研究,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李贞刚.中国民企有多少家底n.海峡都市报,2021:第15版.5应焕红.一个私营企业的管理文化创新j.浙江传化化学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纪实,2021,(12). 6李文珍.浅议加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j.中山大学社会教育科学院院报,2021年第6期。 7沈翠珍,尚民.中小企业文化的培育和企业形象的塑造m.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21年4月第16卷第2期。 第三篇:探索zysp培训模式打造班组长培训品牌探索zysp培训模式打造班组长培训品牌 冯燕 摘要。班组长是企业最基层的负责人,属于兵头将尾,岗位分布广,人员数量多,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zy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