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思想品德课应如何进行评价[小编整理].doc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5086507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品德课应如何进行评价[小编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思想品德课应如何进行评价[小编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思想品德课应如何进行评价[小编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思想品德课应如何进行评价小编整理 第一篇:思想品德课应如何进行评价思想品德课应如何进行评价 思想品德课应如何进行评价 作者:王波我看教学即评价 如何进行教学评价是新科改下老师和学生以及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引导教学工作如何进行的问题,可以说,教学评价机制就是一个教学的指挥棒,下面我就教学评价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在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中,我尝试设计了动态的评价体系,在整个学期中分前测、中测、后测,通过得出的数据的变化,反映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领悟情况。同时,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中心,教师及他人评价为辅助,使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协调发展。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学内容主要

2、为中学生的交往问题,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在这一单元中,让学生通过学习家庭的概念、意义等知识,学会与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涉及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问题。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涉及社会交往和虚拟世界的交往问题。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本单元归纳总结了人际交往应遵循的原则,及交往中的礼仪、策略。是理论的提升。预备和前测阶段 教师在正式上课前,对学生现有的人际交往现状进行测试,了解学生的实际交往水平和能力。 准备测试1。你善于交往吗。(后面附录测试题) 目的。帮助学生发现自己交往能力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得分越低,交往能力越高,反之得分越高,交往能力越

3、低。 准备测试2。你属于哪种交往类型。(主动型被动型;领袖型随从型;严谨型随便型;开放型封闭型) 目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交往类型,并认识到它们各有所长,在不同的情境中,各发挥不同的作用。在确认了自己的交往类型后,引导学生注意多吸取与自己相反类型的长处,克服自己这种交往类型的短处。 将2次测试的结果放入个人交往小档案中,以便和后面的是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学生自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学生的自我认知程度和水平,但它具有一定的主观 性,所以在自测和自评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他人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以便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在他人评价上我设计了三方面的评价体系:家庭评价、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从不同方面反映学生的交往

4、水平和现状。在思品教学中我的教学评价体现了活动课教学评价原则: 一、活动课教学的评价原则 活动课教学评价与其它形式的教学评价一个重大的区别在于,活动课教学的评价不以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评价活动课的主要标准应是学生个体因素发挥的程度如何,即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问题思维的活跃性、活动过程的情感体验、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等因素所达到的程度如何。因此,评价活动课教学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主体性原则。主体性是活动课教学评价最重要的原则,它可以从对下列几个项目的评价中体现出来。(1)学生参与活动的面如何即是否做到了学生的人人参与。(2)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如何即

5、学生是否根据个体差异尽其所能地参与了活动,并使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3)学生是否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4)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否得到了发挥。 2、实践性原则。实践性是活动课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因为要实现教学的“活”和“动”离不开学生的实践。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重在评价活动的方法与过程,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倾向的过程,评价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 3、创新性原则。创新性是活动课教学评价的根本原则,因为活动课打破了教学的统一要求,它把教学的时空让给了学生,这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提供了条件。因此如果活动课教学缺乏了创新性,活动课也就缺乏了生命力。当然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创新性更多的表现为学生的自

6、我发展与提高,这也正是活动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 4、差异性原则。差异性是活动课教学评价的基础性原则,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活动课教学的多样性,因此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才能实现评价的客观性。根据这一原则,在活动课教学评价中,应据学生实际实行多重标准,使活动课的评价充满人文色彩。 从活动课教学的评价原则可以看出,活动课的评价是一种对教学多因素、多层次、多内容的评价。活动课教学的评价对学生而言,更注重对其主体性、实践性、创新性的评价,对教师而言则更注重于对其教学的开放性、引导性、组织性的评价。 如何进行教学评价是新科改下老师和学生以及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引导 教学工作如何进行的问题,可

7、以说,教学评价机制就是一个教学的指挥棒,下面我就教学评价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在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中,我尝试设计了动态的评价体系,在整个学期中分前测、中测、后测,通过得出的数据的变化,反映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领悟情况。同时,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中心,教师及他人评价为辅助,使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协调发展。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学内容主要为中学生的交往问题,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在这一单元中,让学生通过学习家庭的概念、意义等知识,学会与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涉及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问题。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涉及社会交往和虚拟世界的交往

8、问题。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本单元归纳总结了人际交往应遵循的原则,及交往中的礼仪、策略。是理论的提升。 预备和前测阶段 教师在正式上课前,对学生现有的人际交往现状进行测试,了解学生的实际交往水平和能力。 准备测试1。你善于交往吗。(后面附录测试题) 目的。帮助学生发现自己交往能力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得分越低,交往能力越高,反之得分越高,交往能力越低。 准备测试2。你属于哪种交往类型。(主动型被动型;领袖型随从型;严谨型随便型;开放型封闭型) 目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交往类型,并认识到它们各有所长,在不同的情境中,各发挥不同的作用。在确认了自己的交往类型后,引导学生注意多吸取与自己相反类型

9、的长处,克服自己这种交往类型的短处。 将2次测试的结果放入个人交往小档案中,以便和后面的是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学生自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学生的自我认知程度和水平,但它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在自测和自评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他人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以便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在他人评价上我设计了三方面的评价体系:家庭评价、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从不同方面反映学生的交往水平和现状。在思品教学中我的教学评价体现了活动课教学评价原则: 一、活动课教学的评价原则 活动课教学评价与其它形式的教学评价一个重大的区别在于,活动课教学的评价不以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评价活动课的主要标准应是学生个体因素发挥的程度如

10、何,即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问题思维的活跃性、活动过程的情感体验、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等因素所达到的程度如何。因此,评价活动课教学应遵 循以下几条原则: 1、主体性原则。主体性是活动课教学评价最重要的原则,它可以从对下列几个项目的评价中体现出来。(1)学生参与活动的面如何即是否做到了学生的人人参与。(2)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如何即学生是否根据个体差异尽其所能地参与了活动,并使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3)学生是否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4)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否得到了发挥。 2、实践性原则。实践性是活动课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因为要实现教学的“活”和“动”离不开学生的实践

11、。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重在评价活动的方法与过程,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倾向的过程,评价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 3、创新性原则。创新性是活动课教学评价的根本原则,因为活动课打破了教学的统一要求,它把教学的时空让给了学生,这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提供了条件。因此如果活动课教学缺乏了创新性,活动课也就缺乏了生命力。当然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创新性更多的表现为学生的自我发展与提高,这也正是活动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 4、差异性原则。差异性是活动课教学评价的基础性原则,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活动课教学的多样性,因此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才能实现评价的客观性。根据这一原则,在活动课教学评价中,应据学生实际实行多重

12、标准,使活动课的评价充满人文色彩。 从活动课教学的评价原则可以看出,活动课的评价是一种对教学多因素、多层次、多内容的评价。活动课教学的评价对学生而言,更注重对其主体性、实践性、创新性的评价,对教师而言则更注重于对其教学的开放性、引导性、组织性的评价。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进行发展性评价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进行发展性评价 没有一种评价方式会适合所有的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评价不能只通过一次考试就作定论,我们在运用发展性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内容和考查目的等进行精心的选择,选取真正适合学生的评价,才能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目

13、的。我认为以下五种方法可以借鉴 一、课堂行为观察。观察是评价学生的较好方式。教师每天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自己的学生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是在没有受到如考试那样气氛干扰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通过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诸多方面,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以获取正式测验或考试难以获得的信息。比如,观察学生在被提问时如何做出反应,如何使用教材,在小组活动中如何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与合作,如何有效地展示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何运用所学正确观点解决现实问题,学生学会了什么,哪些学习策略对学生有帮助,学生喜欢哪些活动和材料等。通过每日课堂观察评价,长期坚持,适时调整,可以为老师期中

14、、期末评价学生提供最有说服力的系统资料。教师所做观察可以以学习某一个单元为时间段,通过采用评价表的方式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 二、道德判断。道德判断是应用已有的道德概念或道德知识对行为的是非、好坏和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过程。道德判断是一种认识活动,一个学生的道德判断水平同他所掌握的道德概念和道德知识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同他的成熟和智慧也是密切相关的。学生认识和评价别人以及认识和评价自己对其在道德品质的发展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之所以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同这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完全可以经常性地采用道德判断的方法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比如,在探讨“诚

15、信”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学生设计如下的道德两道题,进行道德的讨论和判断:王涛偷了李明的钱。李明做完操回到教室时,发现50元钱不见了,于是他就去告诉老师。在不知道是谁偷拿的情况下,老师请偷钱者主动归还这笔钱,可是没有人吱声。王涛的朋友张建知道钱是王涛偷的。根据这个情景,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道德几道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判断:张建应该劝王涛归还这笔钱吗。为什么。如果张建努力劝王涛归还这笔钱,而王涛又不肯,那么他是否应该去老师那儿告发王涛。如果班上没有一个人承认偷了这笔钱或没有人知道是谁偷的,那么老师该怎么办。为什么。偷钱者王涛现在应该怎么办。根据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了解学生是如何推理和行动的,可

16、以判断学生对诚信问题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朋友之间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的理解,也可以考查学生能否通过和老师换位思考来反思自己的道德行为;学生也在这样的道德讨论中明辨了是非、提升了道德认识、促进了道德品质的发展。 三、情景测验。传统评价重理论轻实践,重道德知识的再现,忽视对道德能力的考核,很难反映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道德水平。为了克服这个弊端,我们可以采用情景测验的评价方式,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从而为评价者提供被评价者品德发展状况的真实资料。需要强调的是,要真实有效地反映这种能力,必须在一种实际或类似实际的情境中进行。正如加德纳所说:“除非把评价置于现实生活和社会环境联系中,否则,我们

17、怀疑它能否恰当地代表人类的智能表现。”因此,为了了解学生的品行发展,必须在考试中设置适当的情境来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想发展水平。例如,在讲孝敬父母这一内容时,可以设置以下情景:你遇到下列情形该怎么办。(1)父母只要我好好读书,我该怎么办。(2)父母不让我做家务,我该怎么办。(3)外出时应对父母说什么。(4)父母生病了,我该怎么办。(5)当父母劳累一天下班回家,我该做些什么。(6)当父母烦恼时,我该怎么做。 (7)作业未完成被老师留下来而迟归,我该怎么面对父母。(8)成绩没考好时,该如何面对父母。(9)朋友来访,但父母不喜欢,我该怎么做。通过了解学生对这些情景问题的回答, 教师可以评判学生

18、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履行家庭道德规范的情况。 四、运用描述性评语。就是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进行适当的描述,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然后确定下一阶段改进的目标。必须注意的是,教师在写评语的时候不要笼而统之给一个“优”、“良”、“合格”之类的词语,而应该在一定的目标指导下,参照一定的标准,综合学生一系列表现给他们一个富有个性化的明确的结论,以使评语真正达到肯定进步、发现不足、建议改进、提出期望、促其发展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我们应尽的义务这一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反思自己的人生经历,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不自觉履行义务的行为。如果有,如何改进。”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有一次

19、,我乘坐公交车外出,有位老人抱着孩子上来站在我旁边,以前我都是给别人让座的,但这次我却当作没有看见,把头扭过去。下车后我很后悔。改正办法是:我要变回善良的我。”我给她写的评语是:“正如你所说,有时候我们会为违背自己良心做的事感到后悔,因为那好像不是真正的自己所为,事情过了这么久你依然内疚,说明你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这次,你虽然只是挖掘了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履行义务的一个小小事件,但相信这样的反思对你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懂事的你一定会更加善良。”作业本发下后,我观察到这位学生的表情发生了细微的变化,翻阅评语时表情是紧张的,看完后却面带会心的微笑。显然,这样的描述性评语比简单的一个“优”对促进学生的

20、发展更有实效性。一年来,我坚持用描述性评语批阅学生的“品德成长记录本”,与他们进行真诚对话。渐渐的,我发现学生交作业的积极性高了,完成作业的质量高了,对我说心里话的多了。学生渴望看见我写的评语,评语成了我与学生“生命相遇,灵魂交流”的场所。我感到,描述性评语如“春风化雨”般于无声处促进了师生交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促进学生品德发展方面,效果非常显著。 五、设计多元化弹性作业。作业是日常教学质量的体现,作为思想品德学科来说,作业是记录学生品德发展的过程性资料。传统作业评价是对课本内容的简单重复,如“竞争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行使权利。”等等。如果布置这样的作业,学

21、生是没有兴趣去做的,即使做了也不会有任何收获。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思想品德课作业的设计应该是考查学生对所学观点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观点解决自身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尤其应该体现多元化。同时,为了让家长和学校都参与到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过程中来,我们还应该经常设计一些需要家校配合完成的作业。例如,八年级我与父母交朋友一课的“写给父母的一封感谢信”;老师伴我成长一课的“走近老师、了解老师”的采访活动。这些精心设计的活动性强的作业既解决了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这样的作业已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

22、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人生需要,学生也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幸福、快乐和辛劳,从而增加成就感。在教学实践中,以上五种评价方法应该有机结合、综合使用。课堂行为观察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道德判断和情景测验(情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在课堂当中进行,也可以在阶段性测查和终结性评价当中使用;描述性评语可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随时随地进行,可以体现在学生的作业中,也可以体现在阶段性测试结束后的评价反馈中,还可以附在终结性评价当中(如等级加评语或分数加评语),作为招生的参考依据;多元化的弹性作业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每课或每一单元选取一个主题由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通过多种评价方式评价,起到促

23、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第三篇:如何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如何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 韩森森 思想品德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发展和教师提高的有效手段。评价不仅是考查学生学习水平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而且对教师今后的教学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合理的评价能促进各种教法、学法的改革,不合理的评价则会制约各种改革的进行,新课程改革目标能否实现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看评价制度改革能否与课程改革配套进行。评价改革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影响学生潜能开发、智能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认为应从以

24、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促进评价由“单一考试评价”向“多元性评价”转变 学生生活的领域是广阔的,可以外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同学之间,家庭之中,老师面前,社会空间等等,这些无不是学生思想品德表现的地方。而传统思想政治评价仅依靠一张考卷来评定学生,这种评价往往是学生夸夸其谈的“纸上谈兵”,恰恰忽略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良好行为习惯的考查。用这种“单一考试评价”来考评学生的思想素质是单调的,也是不全面的,最终造成的是学生的“两面皮”和“双重人格”的形成,招生学校“一考定乾坤”“认分不认人”,致使考生的“分数”和“行为习惯”脱节,出现了“一俊遮百丑”的现象,甚至将“高分低德”的考生录取,而有些思想素

25、质过硬,在学校、家庭和社会表现优秀的考生因一次考试发挥失常而被招生学校“拒之门外”。为改变“单一考试评价”带来的弊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真正发挥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自觉教育和约束自己,自觉践行思想品德学习内容,新课程标准在“评价的原则”中规定,“要重视学生、教师、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并倡导“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和“考试”等评价方式;通过“多元化”“过程性”的综合评价,不仅符合了课程改革评价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克服了“一考定乾坤”的弊端,更全面、客观地评价了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

26、和生活实际,使评价深入了实际生活,营造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环境,真正成为帮助和促进学生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形成和发展的手段。 二、促进由只重结果向结果与过程并重转变。 在传统的评价中,评价指标单一,过于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这种做法却少有对思维过程的评价,会导致学生对过程的忽视,只关注问题的结论,这不仅可能养成学生在知识探究中,一些似事而非的认识和习惯,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而且会限制学生对思维乐趣的深刻体验,进而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新的评价要求,评价作业的设计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充分表现搜集资料、推理、判断及得出结论的全过程。 三、

27、促进评价由侧重“选拔”向侧重“学生发展”转变,变“考查学生的过去”为“帮助学生的未来”。 促进发展,是指在评价观念上,确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基本观念,让一切评价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例如使用激励类评价 总之,教师应当充分的挖掘思想品德课的潜力与魅力,让学生因为思品课的独特魅力而不自觉的忘却分数上的限制,真正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只有改革课堂教学,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的实效。 第四篇:如何评价思想品德课2如何评价思想品德课(我的一点见解) 思想品德

28、课的课程评价要贯彻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基本精神,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的有效手段。 (一)评价目的与原则 本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本课程的评价原则: 1.课程评价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评价要真实、公正、可信,要客观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及发展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 2.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

29、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 3.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成绩。 4.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 5.要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反馈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或方法,评价结果都应反馈给学生。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反馈既可以是及时的、也可以是延

30、时的,重要的是要把握时机,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二)学生学习评价 评价应客观地记录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的成长发展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及发展中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本课程倡导如下评价方法: 观察观察法主要是指教师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的依据。 描述性评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 项目评价按照不同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可以围绕真实的社

31、会生活问题进行活动。要求学生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如提交调查报告或 小论文等。师生可以就小组成就进行分析,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谈话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 成长记录建立学生的成长足迹袋。记录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以学生的自我记录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 考试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如辩论、情景测验等,纸笔测验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避免用终结性的、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来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及思想品德状况做出评价。 (三)教师的教学评价 对教师的

32、教学评价,应采用多元、开放的评价方式,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分析与反思。既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要关注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目标,是否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愿望。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要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同事、学校领导、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为基础的教师教学个案分析、 研讨制度,引导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与评价,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惟一标准。 第五篇: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进行快乐教学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进行快乐教学 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

33、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达到学习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快乐”教学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界正深入探讨的最热门课题,现在我也就自己在新课程实施中所积累的点滴教学经验,谈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快乐”教学的一些不成熟想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对学生宣传“假大空”的套话,进行机械式的灌输,教育效果不理想。那么如何营造“快乐课堂”。 一、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教学气氛 这是思想

34、品德课堂实行快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老师必须放下唯我独尊的臭架子,不要害怕学生“造反”,来挑战你的权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可以放胆在课堂上发表。总而言之,师生间平等了,教学才能“快乐”起来。 二、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学生主体,突出“主体参与”,要有“人本观念”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练习、做作业这一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因此,如何在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是我们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 三、要让学生在教学中养成良好的行

35、为习惯,实现思想品德课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探索师生互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也就是做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而培养创新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等。如按照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八荣八耻”的判断准则,随时注意自我约束和自我不良行为的矫

36、正,规范自身言行,并懂得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去分析阐释各种社会现象。 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要有“人本观念”。“人本观念”应用在教学中,就是各项教学活动都应把学生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组织管理的参与者,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学习,全身心地为实现课堂学习目标而努力。由此可见,“人本观念”的要求就是要在一切教学管理中解决好人的问题,即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技能等问题。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改变以往“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努力唤醒、激励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被关心中得到提高。 第 20 页 共 20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会议纪要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