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 消除了人类知识、信息传递的障碍, 也带来了经营意识、管理观念的巨大转变。随着西方先进管理思想的引进,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我国现有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形成了冲击, 并将最终取而代之。同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相比, 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刚刚起步, 对国外有关理论的认识还停留在“点”的阶段, 远未做到系统引进, 消化吸收,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从劳动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性转变。因此, 企业管理人员应对这种转变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有一个全面的、清醒的认识, 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力资源管理之路。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劳动
2、人事管理的区别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崭新和重要的领域,是研究如何对人力资源生产、开发、配置和利用的, 是一个企业为实现企业目标, 提高效率, 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和人类学等相关的科学知识和原理, 对企业中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培训、选拔录用、考核激励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的活动过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传统劳动人事管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但二者却有诸多不同。(一) 对人的认识不同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将人视为成本, 视为生产过程的支出和消耗, 同物质资源一样, 生产过程中尽量降低人力成本, 以提高产出率。中石化集团公司最近几年实施的“减员增效”工作, 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减少员工, 降低人
3、工成本来提高企业生产率。人力资源管理认为人力不仅是一种资源, 更重要的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性资源。各个国家、组织和个人都在这个资本上大做文章, 纷纷通过教育培训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 以期获得高额回报。近十年来, 各国一再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 美国近几年用于教育的经费屡次超过国防经费。亚洲的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用于人力资源投资的经费也仅次于国防开支。同样, 对于微观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 许多企业也不再一味削减有关部门员工的开支, 而是每年都要从总利润中拨出大量的资金, 用于员工的培训。如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每年用于员工的培训开支都超过 10 亿美元, 通用电气公司投入 3 亿多美元用于员工通过“6
4、 希格玛”培训计划。这些企业看重的是人力资源蕴藏的巨大潜能, 而这种潜能使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高于其它一切资本的投资收益率。(二) 重视程度不同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在企业中被当作事务性的管理,与企业的高层规划决策毫不粘边,劳动人事管理人员的工作范围仅限于管理工资档案、人员调动等执行性的工作。在现代企业中, 人力资源管理被视为比其它资源更为宝贵的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被提升到战略决策的高度, 人力资源规划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规划,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无到有, 直至上升到企业的决策层, 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得到大幅度提高。(三) 管理方法不同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是被动、静态、孤立的管理。在这种观念
5、下, 员工从开始工作起,便被被动地分配到某个岗位, 直至退休。员工进来不容易, 想出去也比较难。有关部门人事管理中的招聘、录用、工资管理、奖惩、退休等环节的工作被人为地分开, 由各部门孤立地进行管理, 各单位、各部门只重视本单位本部门拥有的人力资源数量, 而不管是否有效利用, 更谈不上对人力资源的开发, 人力资源的浪费、闲置现象极为严重。这种对人力资源进行静态、孤立、被动的人事管理阻碍了人力资源的流动、开发和合理有效的利用, 违背了以市场实现对资源合理配置的市场经济法则。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 按照市场经济法则, 对人力资源的招聘录用、绩效考评和培训发展等进行全过程的、主动
6、的、动态的管理, 其各个环节紧密结合, 主动地对人力资源的各个方面进行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各个时期的管理规划、培训开发总是与企业各个阶段的人力资源状况和目标紧密相连。人才市场体系的建立, 使得人力资源流动渠道畅通, 员工进出变得容易, 辞职或被辞退变得正常, 企业能不断地吐故纳新, 保持活力。全过程的、态的、主动的人力资源管理符合市场经济以市场实现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原则。(四) 基本职能不同众所周知, 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是行政事务性的管理,强调具体操作, 如人员招聘录用、档案管理、人员调动、工资奖金发放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传统劳动人事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开发、岗位与组织设
7、计、行为管理和员工终身教育培训等内容, 使现代人力资源的管理更具计划性、战略性、整体性和未来性。这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 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劳动人事管理的最大区别。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和目标现代人力资源的内容十分丰富, 涉及到人力资源的诸多方面, 其主要内容有: 人力资源规划和选拔、培训和发展、激励、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安全与福利等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始终是围绕着如何充分开发人力资源这一核心目标展开活动。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有:(一)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据调查研究发现, 在自然状态下, 员工只能发挥 20% 30%的能力, 如果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其潜力可发挥到 80%90
8、%。所以, 为了充分、全面、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就成了实现企业目标的有效手段。而员工的积极性常受到员工在企业中的发展空间、自我实现机会、薪酬福利状况和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企业应尽力对这些因素进行调整, 使之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实现企业目标。(二) 扩展企业的人力资本企业拥有三大资源, 即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力资源。其中, 物质资源和财力资源的利用归根结底是通过与人力资源的结合实现的, 实现的程度受企业人力资源中人力资本的数量、利用程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劣的影响。扩展企业人力资本、增加人力资本的存量, 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目标。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堪称实现这一目
9、标的典范。该公司有一套专门负责培训, 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本形成初级班人才开发、高级班人才开发等一系列完善的扩展人力资本的体系, 为企业的技术开发、营销管理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因此,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1998 年名列全球 500 强中第 9 位, 纯利润突破 100 亿美元, 资本利润率高达 25%。这些成绩与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分不开的。(三) 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 只有使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才能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可表述为:人的最大使用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有效技能人的有效技能=人的劳动技能适用率发挥率有效率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通过提高人的技能的适用率、发挥率和有效
10、率, 达到人尽其才、人尽其能,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 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三、管理创新,加快实现劳动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面对汹涌而来的经济全球化浪潮, 如何有效提升大中型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是我们加入 WTO 后在新世纪里亟待解决的大问题。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学者科运斯麦吉阿指出, 企业慎重地使用人力资源, 可以帮助企业获取和维持其竞争优势, 它是经营上所采用的一个计划和方法, 并通过员工的有效活动来实现企业的目标。毫无疑问, 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是保持国有企业旺盛生命力的关键之一。但是,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取代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劳动人事管理不是简单的名词置换, 而是从思想理
11、论到方法运用的根本转变。笔者认为要尽快实现这个转变, 至少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 转变观念,更新管理理念要从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方式、方法转变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上来, 从传统的注重事务管理向“人本主义”管理转变, 从传统的对人事分散性、事务性管理向现代的系统性、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转变。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强调人是投入到生产中的一种要素, 而对其进行控制和使用, 更强调人是企业拥有的一种宝贵资源, 个别员工所拥有的专长可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 企业应把主要工作转移到对员工的激励和培训上来, 以提高员工适应现代市场竞争所需要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 构建多元化薪酬分配机制,
12、发挥薪酬的激励调节作用目前, 企业的薪酬体系过于单一, 过分强调了其保障能, 导致其激励性、调节性减弱, 致使对企业作出重大贡献的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导致人才流失。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 要强化薪酬的激励和调节职能, 构建多元化薪酬分配体系。在薪酬分配上要向对企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倾斜, 将管理、技术、知识等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纳入薪酬分配体制, 以建立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三) 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实现人力资源资本价值的最大化企业在选人、用人等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应打破人员身份、地域界限, 实现人力资源市场化配
13、置。特别是对企业发展急需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 应不拘一格,大胆引进, 同时采取竟聘上岗等方式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四) 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员工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现代企业应探索建立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和知识技能培训协调统一的培训开发机制, 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强和开展不同层次的员工培训, 注重培训效果。在员工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方面, 探索建立科学的具有目的、内容、方法、程序、标准和要求的量化考核体系、评价方式和方法, 运用正强化和负强化手段把员工的绩效考评与奖惩结合起来, 真正做到依据员工的工作绩效决定员工的岗位、薪酬、晋升和培训, 有效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五) 建立学习型组织,开展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哪个组织学习的快, 哪个组织就能生存, 哪个组织就能赢得竞争优势。”美国学者指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 因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得更快的能力。只有把企业建成学习型组织, 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提高员工创新能力, 为员工发展自我提供广阔的空间, 实现知识共享, 提高企业的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