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口经济学第七章-人口质量与经济发展.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5080 上传时间:2018-03-0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1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经济学第七章-人口质量与经济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人口经济学第七章-人口质量与经济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人口经济学第七章-人口质量与经济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人口经济学第七章-人口质量与经济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人口经济学第七章-人口质量与经济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七章 人口质量与经济发展第一节 人口质量人口质量(population quality)是人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 范畴,通常是指人口本质的综合性素养和能力,可分为身 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道德素质三个因素1。从微观方 面来看,人口质量总是不能满足需要,是有一定限制的。 人们为了获得较高的质量,如较高的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 素质,往往需要花费一定的代价和费用。因而,人口质量 具有经济价值,投入提高人口质量的资本要获得一定的经 济效益,追加的人口质量投资要获得追加的经济效益。人口质量就其经济属性而言属于耐用资源。所谓人口 质量的耐用性,是指人口质量的如同耐用的生产品一样, 可持续使用相当长的时间。

2、人口质量资源可以通过教育、 健康等方面的投资而提高,从而提高效率和延长劳动期限 等。所以人口质量是耐用的资源。 西奥多W舒尔茨(Theodore WSchultz)认为,人 口质量是耐用的稀缺资源,对人口的投资可以提高人口的 质量,从而提高劳动力的生产力。他认为,人的能力和素 质是决定贫富的关键,旨在提高人口质量的投资能极大地 有助于经济繁荣。舒尔茨还指出,人口的质量,如果从人 的能力或素质来说,可以分为先天赋予和后天获得两大类 。但人的能力或素质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绝大部分是通过后 天的努力获得的。各国的先天能力是趋向平衡的、接近的 ,没有重大差别;而后天获得的能力相差较大。各国人口 质量的差异

3、,主要取决于后天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文化知 识水平、劳动技能和企业精神等,这些都是教育投资的结 果。从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人口质量在生产要素中的位 置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比较优势的经济学理论认为,一国 的生产优势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状况、资本和劳动力构成 的要素比率。但事实上具有资源优势的国家不一定经济发 达,而人口质量高的国家往往具有竞争力,如美国和日本 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把提高人口质量放在首位,由 于拥有世界上高素质的人口质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巨大 的。人口所具有的知识和劳动技能成为比较优势的重要来 源。 人口质量的高低是相对的,它可以从不同国家和地区 的人口总体的横向比较中产生的,如美国

4、的人口质量比中 国相对要高,发达国家的人口质量比发展中国家高,城市 的人口质量比农村高等。人口质量的高低又是绝对的,它 可以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指标来显示,有一整套测量体系。反映人口质量的指标可分为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直 接指标主要有:反映人口身体素质状况的指标,如平均预 期寿命、长寿水平、平均死亡年龄、幼儿死亡率、残疾人 口所占比重,平均智力商数、青少年身高体重的增长速度 等,反映人口文化科学素质状况的指标,包括识字率、文 盲率、就学率、每十万人口中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数、人口 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每百万人口中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学 家与工程师、每万职工中技术人员所占比重等;反映人口 的道德素质,如先进

5、人物比率、犯罪率、自杀人数等;它 可以判断一个国家人口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道德素 质的水平和差异。 反映人口质量的间接指标是指那些与人口质量的高低 呈现正相关的指标,主要包括每万人中医生数、床位数、 卫生经费占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每人每天的热量和蛋 白质供应量、人均粮食占有量、人均住房面积、人均教育 经费、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图书和报刊的 出版发行量、环境监测状况与污染指数等,它可以判断一 个国家为提高人口质量所具备的物质条件和差异。在国际上流行的有:人口生命质量指数,简称为 PQLI(the 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美国社会 健康学会

6、指标,简称为ASHA(American Social Health Association);人类发展指数,简称为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 人口生命质量指数也称为人口质量指数。它是由美国 海外发展委员会在1975年提出的,其目的是衡量和评价一 国或一个地区人口质量。PQLI由3个指标组成,即婴儿死 亡率、1岁预期寿命和识字率,用最简便的方法换算为各 自的指数,然后用算数平均求得PQLI指数。它作为衡量一 国或一个地区人口质量的综合指数,实际上反映了人口质 量的三个侧面。PQLI值从0到100,数值越高代表一国或一 个地区的人口质量越高。 根据人口质量指数的计算

7、,世界人口素质可分为三种 类型,低于世界人口质量指数平均值65的属于低素质人口 类型,6580属于中等素质人口类型,80以上属于高素质 人口类型。北美洲为95,欧洲为93,亚洲为58,最低的是 非洲,平均为33左右。中国1990年的PQLI值为85,属于 上等水平。使用PQLI指数可以进行各国间或地区间比较 ,但这一综合指数对发达国家失去了敏感性,因为发达国 家的PQLI指数均在90以上,数值相近,难以用PQLI指数 测量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没有很好地反映人口质量的变 化弹性,对发展中国家也有局限性,所以换算系数如何标 准化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美国社会健康学会指标,即ASHA指标比PQLI增加

8、了 一些变量。这一指标反映了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和人口质 量发展程度的综合指数。其计算公式以ASHA命名,由6 项指标值组成:ASH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就业 率识字率预期寿命/出生率婴儿死亡率。该学会规 定比较理想的人口质量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 3.5%,就业率为850, 识字率为840,平均预期寿命指数 为100,出生率为25,婴儿死亡率为50,由理想指标算 出的ASHA指数等于2023。ASHA指标计算公式仅用了六 个指标较好地衡量了经济发展的状况和人口质量,简明扼 要,而且这些指标在有健全统计资料的国家都能从年度统 计中获得,具有国际间的可比性,但其敏感度相对较低。 人类发展

9、指数,简称为HDI指数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 署在1990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的,其主旨是通过若 干指标换算为综合指数值,来测量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状 态的程度,取代单纯依靠收入指标衡量发展与福利水平的 方法。HDI指数实际上成为衡量世界各国或地区人类社会 发展的统一尺度。HDI指数是由平均预期寿命、识字率和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个指标构成。这 些指标分别换算成指数,然后计算算数平均值而求得。 1991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HDI指数作了补充和修正, 进一步完善了HDI指数,如将知识变量由原来的识字率另 增加一个平均受教育年限,注意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掩盖 了收入分配的巨大差别,并用基

10、尼系数进行调整等。当然 ,在方法论上还有待于完善,如在研究一个国家人口的生 活质量时用人均家庭收入比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更为直接 。这一指标的应用模式目前正在不断完善中。 第二节 人口质量与劳动力素质 劳动力人口是总人口的一部分,其素质决定于总人 口的质量。而人口质量与劳动力素质形成直接对应关系, 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人口质量高,劳动力资源的质量也高 。一般来说,提高人口质量主要取决于人口投资和家庭人 口投资,从而提高劳动力质量。换句话说,要提高劳动力 的素质,就必须提高人口群体的质量。 劳动力素质(labor force quality) 2是指劳动力的 各种构成要素的综合情况,具体体现在劳动者

11、的身体素质 和某些先天才能、知识积累、工作能力和经验、技术水平 和熟练程度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等。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主要 是后天经过教育投资获得的,教育赋予劳动力人口以一定 的知识、专业技能等。因此,劳动力受教育的年数成为衡 量劳动力人口素质高低的一个指标。 对于劳动力人口,除了按受教育的年数分组外,还可 以按受教育的等级来分组,即受过初等教育的为一组,受 过中等教育的为一组,受过高等教育的为一组。这两种分 组既可以考察不同时期劳动力人口素质的变化和差异,又 可以考察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就业劳动力人口素质的变化和 差异。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可以从工资收入作为 衡量劳动力人口的素质的一个尺度。一般来

12、说,工资收入 的高低与受教育的年数或等级呈现正相关关系,工资收入 的高低受教育的年数或等级的影响,即工资收入高的人往 往是由于受教育的年数多或等级高,工资收入低的人则往 往是由于受教育的年数少或等级相对较低。 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劳动力素质作为劳动力资 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直接 受人口质量制约的劳动力资源,称之为“智力资源”。如 果人口数量不变,由于人口质量提高,带来劳动力素质的 提高和智力资源的增长,从而使劳动力资源量也相应地增 长。在现代经济中,由于智力资源的作用对经济增长可以 发挥倍数效益。日本在20世纪后半叶以后之所以在经济上 迅速发展,正是日本长期以来重

13、视教育投资,提高人口质 量,特别是劳动力素质的结果。据统计,在1967年,日本 1519岁的人口中享受工资的劳动者仅为38.0%,而同期 英国该比例高达75.0%,美国和法国则分别为42.0%和 57.0%。高度普及的教育和家庭人口投资使日本的人口质 量显著提高,劳动力人口的高素质为日本的经济迅速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人口质量的某些指标在世界上是较高的,如人口 的平均预期寿命。它与国民的营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 ( 图4-8)。一般来说每人每天食物热值越高的国家平均预期 寿命也越高。中国在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粮食低价格的 控制,食物热值显著上升,与此同时,随着生活质量的改 善,平均预期

14、寿命逐渐延伸,1999年达到71岁,虽然低于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见图6-1) ,但已经超过中等收入 和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基本上与韩国处于同一水平。表6-1 人口素质诸指标的国际比较(1999年 ) 国 家 公共教育 支出占 GNP比重 (%) 平均预 期寿命(岁) 婴 儿 死 亡 率() 每人每天 食物热值(大卡) 每人每 天蛋白质 (克) 中学 净 入学 率(%) 大学 净 入学 率(%) 识字 率(%) 中 国 美 国 日 本 德 国 英 国 法 国 韩 国 新加坡 菲律宾 泰 国 印 度2.35.43.64.85.36.03.73.03.44.83.271778177797773

15、786969633074565833128713042375427823411331835753073-23572411241783.1 114.992.196.296.8 115.988.2-55.553.258.47096100959299100767848606 81 41 47 52 51 68 39 29 22 785.097.0 100.0 100.0 100.0 100.097.892.495.495.655.8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2000/2001年版;日本矢野恒太纪念会世界国势图会2001/2002年版。 注:公共教育支出占GNP的比重、中学净入学率和大学净入学率

16、为1997年,识字率为2000年,其他均为1999年的 数据。再如婴儿死亡率,据世界银行发表的2000年世界发展报 告,2000年中国的婴儿死亡率为30.0,尽管低于高收 入国家的7.5,但明显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56.0和低 收入国家的76.0。但从人口质量的综合状况来看,中国 的人口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较低的状态,特别是人 口的文化素质差。据日本矢野恒太纪念会发表的2000年 世界国势图会统计,中国中等教育普及程度偏低,1997 年中学入学率为70%,仅相当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大学入 学率很低,1997年仅为6%,不仅低于美国的81%、日本的 41%等发达国家,还低于菲律宾的29%、泰国的

17、22%。成 人识字率也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和韩国、泰国等中等收入国 家的水平。中国人口的文化素质偏低制约了劳动力素质的 提高,而劳动力素质的低下成为制约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 的重要因素,影响了经济发展的速度。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提高人口质量的主要目标是 提高劳动力素质。通过素质教育和教育投资提高人口质量 ,特别是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技能是必要的 。人口质量的普遍提高,可以造就大量高素质的科研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熟练工人,逐步增加知识密 集型经济的产品,并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降低产品 成本,促进生产过程的良性循环,从而降低消费品的价格 ,使国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提高,与此同时

18、,使就业结构与 经济结构趋向协调发展。 第三节 人口质量与科技进步现代的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是科技进步的 成果,而人口质量的提高尤其是高素质的劳动力和科技人 才,对科技的进步有着巨大影响,因而人口质量的提高和 科技进步的作用要远远超过资本积累。在考虑人口变量对 经济增长的影响时,不能轻视通过科技进步而表现出来的 人口效应。作为决定科技变化的一种重要因素,许多经济 学家都着眼于人口质量的经济效应。所谓科技进步,是指科技进步的新进展和经营管理方法 的改进。例如,提出了新的科学假说,建立了新学科,发 明了新技术和高效率的新机器,创立了新的管理理论和管 理方法等。因此可以认为,除了劳动和资本在

19、数量上增加 的生产要素以外,一切资本的生产效率、企业规模的经济 性以及人口质量和劳动力素质等有关质量方面的增长因素 ,都属于科技进步的范畴。一般来说,科技进步是与知识 量的增加、人口质量的提高、研究开发等密切相关的。 CP拉祖连科在测定科技进步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一文中指出,在现代条件下科技进步的特点在于它的综合 性。这种综合性主要表现为:各学科和各种活动的一体化 ,通过这些力量解决某些生产面临的问题;加强了有关生 产部门的联系;必须使生产组织以及职工的教育水平和熟 练程度得到相应的保证,提高劳动质量,从而使新技术取 得应有的经济效益。例如,在生产中应用电子计算机,需 要有一定的劳动组织、熟练的

20、程序编制人员和信息系统工 程师,由于生产组织的改进,才能使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能 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他还认为,科技进步是一个具有复 杂结构的多维过程。它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垂直”方向上 ,即从新知识的创造一直到把它们物化,而且表现在“水 平”方向上,即表现为科学新领域的产生、技术开发、新 技术的生产及其利用规模的扩大。 科技进步通常可以分为节约资本(capital-saving)型的 科技进步、节省劳动(labour- saving)型的科技进步和中性 型的科技进步。节约资本型的科技进步,即降低资本边际 生产力对劳动边际生产力的比率的科技进步,当投入的劳 动量保持不变时,节约或减少物质资本投入量,

21、能获得更 多的产品。节省劳动型的科技进步,即提高资本边际生产 力对劳动边际生产力的比率的科技进步,当投入资本保持 不变时,节约或减少劳动投入,能获得更多的产品。中性 型的科技进步是指资本边际生产力对劳动边际生产力的比 率的保持不变的科技进步,这种科技进步提高了劳动和资 本的边际生产力,同时保持了两者间的平衡,从而获得更 多的产出量。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将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联 系起来加以考虑是必要的。换言之,如果新技术不具体落 实到生产设备上,就不能对经济增长率做出贡献。为了使 科技进步形成资本,就必须增加投资。按照这种假说,由 于科技进步使产品增加,其中一部分是由资本增加而带来 的。当新

22、科技促进原有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转化为资本时 ,由于科技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作为 总体的资本的劳动生产率;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引起产 业结构的不断优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美国经济学家肯德里克( J.W.Kendrick)十分重视技术进 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他利用“剩余法”估算了技术进步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提出了“全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 和分析方法。他根据实际统计资料,找出一定时期的增长 量,然后减去劳动投入增量和资本投入增量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其“剩余”被认为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依据18891957年美国经济实际产值的变化,肯德里克计 算出这一时期实际产值

23、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5%,其中由于 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的增加所带来的国民生产总值的 年平均增长率为1.7%,而由于全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带来 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8%。因此,平均每年 技术进步引起的增长率为年平均增长率的一半左右。 爱德华F丹尼森(Edward F. Denison)根据美国19291969 年的经济统计资料,估算了各种因素占总增长率的比例。 在这一时期,经济增长率为3.4%。其中要素投入量引起的 增长率为1.8%,占总增长率的53.4%,要素生产率所体现 的技术进步引起的增长率为1.6%,占总增长率的46.6%4 。丹尼森进一步分析了西欧等国家经济增长情况,认

24、为西 欧的经济增长因素中,要素投入量占40.0%,而技术进步 引起的增长率为60.0%。由此可见,技术进步引起的经济 增长率是不容忽视的。 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则认为,发达国家的 人均收入的增加有50.0%70.0%起因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 生产率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向以知识经济为主 导的高科技产业和信息产业转移,科学技术贡献在经济持 续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对人口质量和劳 动力人口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集中表现在对劳动力人口的 文化科学技术素质的要求上。科技进步要求人口质量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相应提高 5,这主要包括需要大量从事科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具有

25、较高素质的科技人员以及具有足够数量的技术技能的劳动 者,这些有科学技术素质的人才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重 要前提,直接关系到科学技术与经济现代化的速度和水平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科技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是与总人口 的质量密切相关的,整个人口的质量高,科技人员的素质 也高,科技人员熟练易于增加;反之,整个人口的质量低 下,科技人员的素质也不会很高,其数量难以大幅度增加 。要想造就大批能够从事科技研究的科技人才,必需提高 总人口的质量,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加大对教育投资的力 度,这对人口质量的提高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技术进 步与人口质量的关系又是相互促进的。技术的进步往往是 推动人口质量提高的动力。 第

26、四节 人口质量与经济发展一定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人口质量的状况,经济是 基础,发展经济才能促进人口质量的提高。人口质量状况 反作用于经济发展状况,尤其是劳动力人口质量对经济发 展也至关重要,因为人口尤其是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 生产要素。人口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除了表现在人口数量 以外,更主要体现在人口质量上。可以说,人口质量和劳 动力人口质量的变化对经济活动中的生产、交换、分配以 及消费等各个方面,都起着普遍的促进作用。当人口质量 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时,就会促进经济发展;如果人口质量 尤其是劳动力人口质量普遍低下时,则会阻碍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要提高劳 动生产率,需要

27、劳动力人口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发展中国 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劳动生产率低下,往往采取延长劳 动时间、加大劳动强度等措施来达到扩大再生产的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人口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起了很 大作用。 西奥多W舒尔茨(Theodore WSchultz)在人口投 资人口质量经济学一书中的研究表明,印度在农业 劳动生产率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是其健康状况改善的结果。 他利用简单生产函数法对印度的农业生产增长量进行了计 算,结果发现,印度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农业增长 率中,分别有36.0%和19.0%归结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健 康状况的改善。他以印度虐疾发病率高和发病率低的两个 地区为例进行了

28、分析。两个地区在根除了虐疾病之后,农 作物的产量分别提高了45.0%和38.6%。舒尔茨认为,印 度控制虐疾病规划的实施,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和平均 预期受命,对提高农作物产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迪欧拉里卡(Deolalikar)的研究则表明,印度南部地区健 康状况的改善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他发现,农业工人的 体重和身高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他们的日工资因劳动生产 率的提高会增加百分之一左右。不管直接测定的经济效益 有多大,经济增长测定中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作为 重要因素促进了经济发展。 人口的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也是明显的。据美国经济学家的计算,美国从1929年到 19

29、57年,由教育投资、提高人口的文化科技素质所创造的 国民收入为495亿美元,占这一时期经济增长总额的 33.0%。据日本文部省的计算,日本从1930年到1955年, 在增长的国民收入中,有25.0%是由增加教育投资、提高 人口质量取得的。据苏联经济学家的计算,苏联从1961年 到1975年,在增长的国民收入中,有37.1%由靠教育投资 、提高人口的文化科技素质所取得的。这说明教育提高人 口质量对增加国民收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 的。目前,发达国家正在兴起以人力资本为代表的教育经 济学,专门研究如何提高人口质量以及对劳动力的培养和 投资等问题,并不断增加教育经费,由于智力资源的相对 增

30、长,刺激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美国人口经济学家还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说明劳动力人 口质量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生产函数为:(61)式中, 表示产出量, 为劳动投入量, 为资本投入量, 为 常数, 和 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产出量中所占的相应份额 。从该公式可导出经济增长率的公式:(62)在这里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各变量的增量。为了说明劳动力人 口质量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对劳动生产增长率进行分析 。假定 表示劳动力数量, 表示 年劳动力人口质量的指数。 由此可以分析出劳动生产增长率不仅与劳动力的增长率有关,而且 与劳动力人口质量有关。假设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同劳动者受教育的 程度相关

31、,由此说明劳动力人口质量的提高。其公式为: (63)式中, 表示 年内各种类型劳动力人口的平均收入, 为各 种类型劳动力人口在基期年次的平均收入, 是 年内各种类型劳 动力人口数, 为劳动力人口总数。 是各种类型劳动力人口 的平均收入同基期年次的比较,第 年教育水平的相对收入由以下 公式得出:(64) 将(6-4)式代入(62)式,由此可得:(65) 在这里劳动力人口总数 不变的条件下, 年劳动 力人口质量的指数 增加一倍表示劳动投入量 增加, 等于在劳动力人口质量 不变条件下,劳动力人口总数 增加一倍所表示劳动投入量 的增加。随着劳动力人口受 教育程度的提高,劳动力人口的平均量也会增加。这个

32、公 式是在资本和劳动可以替代以及不同劳动力可以彼此替代 的条件下成立的。但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这两种替代 是难以实现的。随着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经 济增长对劳动力人口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只有采取人力 资本投资来培养高质量的劳动力人口或吸收国外的高质量 的劳动力人口,才能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注释】1 人口质量从微观上来看,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 道德素质三个因素。其中,身体素质是构成人口质量的最基本内容 。人口的身体素质,是指人们的身体发育的健全程度、营养状况和 耐力的持久状况等。文化科学技术素质是指人们的智能,包括经过 开发的智力,即文化知识水平、科学技术水平以及通过生产

33、劳动积 累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等。人口的道德素质是指人们的道德意识 状态,包括人生观、道德观、道德品质和传统习惯。这三个因素构 成人口质量的主要内容。 2 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是在劳动中必须具备的重要基础条件,身 体素质不仅决定劳动者的个人生产率,而且劳动者身体素质的普遍 改善将提高劳动年龄人口中参加生产活动的人口比例,从总体上提 高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智能素质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具有的创新意 识,这种创新也包括劳动操作方法的创新,最直接的后果是提高劳 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者的智能素质对劳动力资源的素质起重 要作用,它反映了劳动者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以及自身所积累 的生产经验、技能水平和程度。劳

34、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是指劳 动者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包括劳动纪律、劳动努力程度的综合 反映,其中劳动努力程度是决定边际产出能力的重要因素。 3 爱德华F丹尼森(Edward F. Denison) 根据美国19291969年的 经济统计资料,估算了各种因素占总增长率的比例。其中,知识进展 的作用很大,占总经济增长率27.%。如果把教育和知识进展的作用 相加,则占总经济增长率39.0%。他还细分了这一时期不同阶段的 增长情况。其中,19481969年的经济增长率最大,为4.02%。由要 素增长率引起的增长率占总经济增长率47.5%,教育与知识进展引 起的增长率占总经济增长率47.0%。丹尼森

35、认为,现代经济增长主 要是由要素生产率所体现的“科技进步”所推动,而这种“技术进步” 中,对于单位投入产出量的持续长期增长来说,知识进展是最大的 原因。 4 科技进步对人口质量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文化科学素质要求 不断提高。一方面是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的知识增长和更新速 度越来越快。据英国科学家詹姆士马丁估计,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在 19世纪每50年增长一倍,20世纪中期每10年增加一倍,70年代每5 年增加一倍。有的专家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每3年增加一倍。新 知识增长的同时,陈旧知识利用率不断下降,知识废旧率不断提高 。知识迅速增加和不断更新要求人们要不断地学习。另一方面,科 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进程不断加快,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这就要求 劳动力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先进的劳动技 能才能在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经济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