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概述了公众参与的涵义、意义和参与形式,针对公众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项目方或环境工作组与公 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为使项目被公众充分认可并提高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设项目所在地居民、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参与建设项目的论证与监督管理,对建设项目的初期环境可行性论证和建设与生产过程中周围地区的环境状况进行直观评价和监督管理,这种过程和行为就称作“公众参与”1。公众参与的发展程度,直接体现一个国家环境意识的
2、发展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民主进程和政治文明发育的程度。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意义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为政府决策行为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可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和主张在决策过程中得到比较充分的考虑。注重收集并认真听取项目建设地周边的公众的意见,将有利于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环评中更全面的认识被评价对象所处的环境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环境问题。同时根据公众反馈的信息,可以改进项目设计,减少或避免环境事故产生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项目的社会可接受性和环境合理性。公众全过程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大大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2公众参与的形式
3、 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一条规定。“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我国目前采用的形式有。媒体公布、社会调查及问卷调查、听证会等。 (1)媒体公布 通过新闻媒介(报纸、电台、电视、网络)公布拟建项目的基础信息以及获取详细信息,参与项目讨论的方式,让普通百姓享有知情权,这种做法不但增加了政府机构办事的透明度,又能观察公众反应,有效开展公众参与。采取一种或多种方式发布信息公告、公开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简本,将是建设项目环境
4、影响评价工作的必备环节。 (2)社会调查及问卷调查 社会调查及问卷调查是目前最常采用的意见调查方式,它的优点在于其经济性,能用较少的费用直接征询大范围人群的意见;缺点如问卷设计不科学、随意性强等。对问卷的设计必须实行规范化,内容应包括拟建项目基本情况,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带来的环境问题及所采取的主要污染防治措施,可能的替代方案等。调查一定要按统计学规范进行,样本容量要足够大,对样本人群的选择一定要在直接相关者和间接相关者间确定比例,理论上以直接相关者为主。每份问卷都有编号和姓名等信息,便于以后的专业统计过程和监督,问卷必须存根以备审查2。 (3)听证会 对影响范围大、公众较为关注的项目进行环境
5、影响评价时,公众参可使用听证会的形式。听证会既应包括信息公开,即项目方向公众介绍项目情况,政府、专家等向公众提供法律和专业知识咨询,也应包括公众和政府、环评单位、专家等之间的意见交流,而不是公众被动的接受信息过程,会议记录可保存以备审查。听证会的缺点为参加人数少并且费用较大。 3公众参与环评存在的问题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促进了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的公众参与,但公众参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信息公开不充分、不及时 我国建设项目的有关内容一般事先不向公众发布,报告书亦不公开,只在环评过程中发放问卷或个别走访收集一些公众意见,有时将专家意见、地方行政部
6、门的意见作为公众意见3。导致公众对项目不了解或对项目的有关信息掌握的不够准确,无法有效参与。 (2)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仅规定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形式,如论证会、听证会等,而对论证会、听证会的具体程序未做出具体规定,这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权利的行使是不利的,也不利于项目方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 (3)公众参与时段局限 在我国公众参与只是在编制环评大纲及评审阶段和环评报告书的编制及评审阶段进行。而在这些阶段以外的过程中,由于环评编制人员对当地客观情况的不熟悉,会导致许多问题使环境影响评价成为一种“精英评价”,并不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4)不注重对公众意见的处理 目前,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对公众意见分析整理的做法,基本上是把公众意见统计归纳列入表格,并简单 第 4 页 共 4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