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海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节气,第三单元 节日和节气,传统中国历法为阴阳合历,制订的准则有利用太阳的运动(日、年与节气),也有月亮的运运动(月)。在地球上观察,太阳每日会向东移动约1度,环绕一圈的时间称为回归年或太阳年,其运行轨迹称为黄道。由于地球自转轴相对於公转轴有23.5度的倾角,使得夏季正午时太阳仰角高度较高,冬季时较低,影响一年四季气温与季候。为了让先民们能得知寒暑气候变化而决定农事进展或作为生活起居的参考,古代历法学家於是规定:将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一回归年时间平分为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将二个中气等分称为节气,这种制订方式称为平气法。此为24节气的来源。然而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
2、的轨道为椭圆形。离太阳较近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较远时则较慢,对当时制订此历法的中原地区而言,某些节气无法反映出真实的气候状况。故自清代开始,另定以春分点为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订为一个节气或中气, 24节气因而为24个特定的时刻,而非特定的24天。这种制订方式称为定气法。,二十四节气的由来,种田无定例,全靠着节气。我国民间自古普遍流传这句俗语,至今未改,可见节气受到一般农民重视的程度,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家所独创,用来指示一年中气候寒暑变化的周期,以补救我国以前使用阴历日期,无法配合季节变化的缺点,古代农民由长期的生活经验中得知,农业与季节有著十分密切的关系,农业与季节有着十分密
3、切的因此他们只要看一下当时是处于那个节气,便可了解此段时适时的进行农事,以免气候产物与季候变化脱节而影响收成,因此节气对农业社会的人而言,它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农事息息相关,同时亦是生活起居不可或缺的准则。,二十四节气概述,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为了便於记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顺序,人们将每个节气名称取一或二个字按次序组成,立春 立春表示春天来了。 此时农民们开始准备 今年耕作事宜。 所以规定这一天为 【农民节】。,天地阴阳之气接触频仍, 激汤中闪电特别多, 隆隆雷声把蛰伏冬眠的虫类惊醒, 所以这个节气称为惊蛰。,春分这一天的太阳在赤道正上
4、方从正东升起,落于正西,地球上南北半球受光相等,昼夜长短一样,所以有【春分昼夜平】之俗谚。,清明 扫墓是清明节的一件大事。,立夏 此时在春天播种的植物都已长大,所以这个节令叫【立夏】。 立夏是告诉我们夏天快到了。,夏至 此时太阳光直射在北半球上,正值夏至。夏至是阳气最盛的时候,这一天是一年中白日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处暑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官吏也多半在此时处决死囚,称之为秋决。,白露此时大地万物在夜間因热的辐射,冷却快速,迨温度达空气之露点下时,则与之接触的热气亦冷却,使云所含水蒸气成为过饱和状态,於是部分凝结为水滴而附著在地面的花、草、树叶上,一颗颗洁白晶莹的水珠,我们称之为白
5、露。,秋分 这一天太太阳直射赤道上。鸟类、昆虫纷纷追被冬眠;草木、花卉开始萎调。,“秋分”已过一夜将比一夜凉,霜降 气温降到露点以下,若露点在摄氏零度以下,则地面上结霜,所谓【露结为霜】。,立冬时序开始入冬,所以叫做立冬。以立冬为准,民间习俗以此日进补为宜。借以恢复元气并可抵御冬天的寒冷。,“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首都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神奇与奥妙。原来祖先们是那么有智慧,他们把自然气象观察的那么仔细、那么透彻,真是让人佩服。,作业:心得感想,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