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哮喘:“长治才能久安” 今年5月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哮喘日”,这个由“全球哮喘防治创议”组织倡议的特殊日子至今已是第13个年头。哮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通过规范化治疗可使80患者达到临床控制。据估计,目前世界上约有3亿多人患有哮喘,在我国至少有2800万哮喘患者,这其中只有不足5接受过规范化治疗,大量患者没有得到及时诊治,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哮喘治疗,应该如何规范?治疗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敬请关注本期名医谈病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曾风靡华人世界的邓丽君,听她的歌,看她的照片,很多人都能想起自己曾经有过的一段时光,那是一个偶像刚刚出现的年代。1995年,这位“一代歌
2、后”因突发哮喘,抢救无效而离世。据说,去世时,她的手里还握着急救药品。 而近日的成都商报也有报道,“篮球神童”宋何景因为严重的哮喘已从阜新篮球学校休学,回老家河南休养。宋何景成名于2007年的CBO(中国业余篮球公开赛)全国技艺篮球总决赛,当时她罚球是150投150中,一鸣惊人,被誉为“篮球神童”、“连续三分球神投手”。 从“一代歌后”的离世到“篮球神童”的离校,哮喘在其中都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哮喘的缠绵难治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我国民间早就有“内不治喘,外不治癣”的说法。为什么长期以来哮喘治疗效果不理想,病情反复控制不佳呢? 总体说来,这是由哮喘本身特点、医生治疗方案、患者认识程度、经济状况等多
3、方面原因造成的。对于患者来说,加强对哮喘本质的了解,纠正认识误区,规范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内不治喘”的观念已过时 哮喘,又称支气管哮喘。其常见症状是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短、呼吸困难,遇触发因素(过敏原、冷空气、刺激性气体、病毒性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时,可能诱发以上症状出现或加重。 从本质上讲,哮喘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是完全可以控制的。现代医学对哮喘的认识越来越深入。1993年问世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简称GINA),是指导哮喘规范化诊断和治疗的指南,大大推动了全球哮喘防治工作的发展,使众多哮喘患者从中获益。而2006年新版GINA则全篇强调“临床控制”这一概念,明确指出使用适当的药
4、物治疗,可以使哮喘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内不治喘”的观念已过时。 哮喘患者应清醒认识到,哮喘治疗的目标是临床控制,而非简单意义上的治愈。这和高血压的治疗类似,即可以通过药物将病情控制在理想水平,但还不能根治。 如何理解“哮喘控制”的含义呢?哮喘患者的治疗目标是什么呢?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没有(或很少)出现白天症状,包括夜间症状。 没有急性发作。 不(或很少)需要使用急救药物。 体力活动和运动不受限。 肺功能接近正常。 最少或没有药物不良反应。 链接 老年人哮喘发作可能与某些常见病有一定关系,如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的-受体阻滞剂可能诱发或加重哮喘;老年人易患胃食道反流病,特别是
5、夜间有微量的胃液反流被吸入气管-支气管内,这也是诱发哮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老年哮喘患者因心血管病就诊时应向医生说明情况,如果经常有反酸、嗳气(俗称吐酸水、打嗝)也应及时就医。 哮喘用药:“一手缓治,一手救急” 哮喘是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而非一劳永逸,同时要持续监测病情(包括症状、肺功能、急救药物使用、急性加重等),哮喘患者应该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力争实现长期的临床控制。 规范化治疗是实现哮喘临床控制的关键一环,这包括要使用好哮喘治疗的两类药物。 第一类是“缓治”药,简单理解就是不让哮喘症状发作的控制性药物。这类药物是哮喘患者每天都要坚持使用的,针对病根治疗的药物,是不管有没有
6、症状都要长期坚持使用的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是吸入性的糖皮激素或吸入激素与长效2受体激动剂的组合药物,前者如必可酮(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后者如舒利迭(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普米克都保(布地奈德粉吸入剂)等。 第二类是救急药,这类药物是在哮喘发作加重时临时使用的药物,简单理解就是哮喘急性发作后救急的药物。因为哮喘的发作是不可预测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当患者接触到诱发因素的时候,都可能急性发作,突然出现明显的咳嗽气喘,症状重时甚至会有生命危险。这类药物主要包括速效或中效2受体激动剂,如万托林(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佰达图(盐酸丙卡特罗气雾剂)等。
7、需要强调的是,救急药物仅在哮喘急性发作时才使用,如不规律地单独长期使用这类药物,治疗效果会下降。此外,哮喘治疗过程中急救药物使用的次数越多说明病情控制水平越差,治疗效果不充分。如治疗效果确切,缓解药物类用药就会越来越少甚至不用。 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医生称这种状况为“端坐呼吸”。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 以上两类药物哮喘患者都要随身携带,通常,二者结合就可以比较好地控制哮喘。对于单用吸入激素治疗哮喘控制不好的患者,还有另外一
8、些药物可以联合应用,包括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普仑司特和扎鲁司特)、茶碱(氨茶碱、多索茶碱等)。 哮喘治疗,远离误区 哮喘患者要通过规范的治疗,达到良好的临床控制效果,从思想上纠正以下认识误区很有必要。 1.哮喘反复发作,不能治好 如前所述,哮喘是一种慢性病,想通过一时的治疗达到根治是不现实的。同时,我们也知道,哮喘症状的反复发作甚至急性加重,主要是由于没有规范化的治疗。而2006年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基于以往大量的研究证实,如果能够制定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绝大多数患者症状都能够控制。 所以,哮喘患者不必因为病情的反复而产生消极情绪,失去信心。要形成“哮喘可控”的意识,并从内心强化这种想法
9、,在行动上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治疗,通过医患共同努力,达到哮喘控制这个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2.哮喘发作时服药,缓解就停药 长期以来,很多哮喘患者是在症状急性加重时才想到服药,或到医院就诊输液打针,而症状一缓解,就“好了伤疤忘了痛”,不再用药。这是导致哮喘患者长期病情得不得有效控制,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所以,当您在抱怨哮喘不好治时,也要想想自己是否一直在“善待”哮喘。 要知道,哮喘有潜在的疾病基础,就是慢性的气道炎症。哮喘治疗必须要从根本上消除气道炎症或者有效控制气道炎症,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效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使哮喘达到长期良好的控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长治才能久安”。如果只单纯在疾病加重
10、或者急性发作时进行处理,而不注意哮喘缓解期的治疗,很容易导致症状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久而久之就会发生支气管不可逆的变形损害,使后期治疗更加困难。 因此,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应走出哮喘只治发作期,而忽视缓解期,治标不治本的误区。长期坚持用药,才能控制病情。 3.激素有不良反应,不能轻易使用 有很多哮喘患者一听到激素两个字就害怕,觉得有很多不良反应。的确,激素通过口服、静脉注射,时间长可以诱发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免疫功能抑制导致感染,甚至出现骨折等不良反应。但哮喘的控制药物主要是吸入激素,这个吸入的糖皮质激素和我们平时口服的、打针用的激素完全是两码事。 有些哮喘患者因听信广告宣传,或一
11、味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长期误用口服激素治疗,可导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当哮喘再次发作时病情也较难控制。 吸入激素又叫局部激素治疗,其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特点和全身激素用药不一样,吸入激素的吸收比例非常低,通常我们吸入给药的剂量单位是微克,而口服激素的剂量是毫克,1毫克等于1000微克,所以吸入用的剂量非常小。 同时,因为吸入激素是局部给药,药物可以直接作用到下呼吸道的部位,不需要全身吸收之后再分布到气道,所以和全身使用的激素比较起来,吸入激素的局部抗炎、抗哮喘效果要好很多。一般来说,吸入糖皮质激素局部的抗炎、抗哮喘作用是全身常用激素的500倍以上,所以它的局部活性很强,通常
12、只在支气管气道的局部发挥作用,即使有很微量的吸收以后,也可以在体内被代谢、灭活,通常不会产生全身的不良反应。 目前,吸入激素由于局部药物浓度高,作用强,不良反应少而剂量小,是最安全有效的哮喘治疗方法。坚持使用吸入激素,哮喘症状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控制。所以,哮喘患者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担心激素的不良反应而耽误哮喘的治疗。 总之,如果患者对哮喘疾病本质有了正确理解,并纠正以往的认识误区,接受并坚持规范化的治疗,完全可以很好地控制哮喘,甚至一辈子都不再发病。 吸入激素用对才有效 张奶奶患发作性胸闷、喘息已经三十余年,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医生建议她吸入普米克都保(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治疗。 普米克都保(简称都保
13、)是一种储存剂量型涡流式干粉吸入器,张奶奶回家后便按照医嘱每天规律地使用都保,可是半个月过去了,张奶奶仍然经常胸闷、喘息,于是又到医院寻求治疗。医师详细询问了张奶奶的使用情况,发现张奶奶操作都保的程序是正确的:旋转并移去瓶盖后,一手拿都保,另一手握住底盖,先向右转到底再向左转到底,听到“咔”一声,即完成一次剂量的充填,然后含住吸嘴开始吸气。 既然操作是正确的,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张奶奶的哮喘没能很好控制呢?原来,张奶奶听医生说吸入激素能很好地控制气道炎症,缓解症状,就非常希望每次吸入都保的时候都能尽量地把药粉吸干净,在吸入时,不是深深吸气后憋气,而是口含都保连续吸呼三四次,认为这样多吸几次能把药
14、吸尽,以免浪费。 医生告诉张奶奶,使用吸入激素是希望药物能够进入气道作用。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使用都保之前,先把其摇匀,轻轻地呼出一口气(勿对吸嘴吹气),再将吸嘴含于口中深深地吸一口气,吸药后约屏气510秒再恢复正常呼吸。由于每次喷药的时候有一部分药会停留在口腔,所以患者每次吸入之后要用清水漱口,把残存的药物量降低到最低,减少喷药之后局部的不良反应。 张奶奶回家后按照医生教的方法吸入药物,胸闷、喘息的症状没多久就缓解了。通过这次经历,张奶奶也知道了,都保效果好,但掌握正确的吸入方法很重要,只有用法得当药物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编后:得了病的人都希望“能去根儿”,但实际上很多疾病,不能完全治愈,哮
15、喘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哮喘不可根治,但经过规范化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病情是可以得到良好控制的。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哮喘患者可以更新认识,规范治疗,过上健康、有活力的生活。 小资料 肺功能检查 哮喘患者应该不会忘记医生总是建议其做肺功能检查,这是为什么呢?肺功能就像人们体检时抽血查肝、肾功能一样,也需要监测。不同之处是肺功能检查不用抽血,而只要“吹吹气”。当然,吹气可不像平常呼吸那么简单,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有节律、尽全力吹气,否则会影响医生判断与治疗。通过肺功能检查,可协助诊断诸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间质纤维化等相关疾病,还可以观察病情变化,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 肺功能检测指标主要有“一秒量(FEV1)”、“一秒率(FEV1)”、“气道峰流速(PEF)”。一般来说长期、反复发作哮喘的患者这些指标则会逐渐下降。所以哮喘患者做肺功能检查旨在监测哮喘是否急性发作、哮喘控制得好不好以及哮喘的严重程度。第 9 页 共 9 页